李曉文撰文
山川有萬象,擷取其一而解讀,將其所悟,以丹青繪出,此所謂為山川代言也。因其所悟不同,故筆下物理不同、物態不同、物情亦不同。夫恬靜之士,則鐘情于竹籬茅舍,小橋流水;好奇尚異之士,則鐘情突峰斷崖,詭風譎云;襟抱曠達之士,則一山一水不甚留意,下筆便寫宇宙之像,將蒼茫渾厚之氣凝于筆端,瀉于絹素。其畫也,難辨何處有此山,何處有此水,似此山而非此山,似此水而非此水,故讀其畫似曾相識,亦不相識。此正所謂大手筆寫大氣象也。觀銀葉兄山水畫,總的感覺是雄渾、博大、厚重、蒼茫。但大氣不失精致,古樸不失靈動:飛瀑奔流之下常有涓涓小溪逸出,瀑有氣吞萬里之勢,而溪有與世無爭之意,如此強弱對比,藝術效果躍然紙上,氣韻自生,真得無意為佳之妙也;云氣飄飛之側有三五村舍默默無語,云有舒卷之態,出岫之心,而村舍卻不言不語,歲歲相安,從來如此。如此動靜對比,虛實相生,空靈自見矣;古老突兀的山石之上,有小徑通幽,石不知幾經滄桑,路不知通往何處,石幾回掩路,而路終歸鋪于石上,如此隱顯對比,似有意無意,然深情自在畫外,令人頓生無限遐思。銀葉兄落墨之前,必先審時度勢,觀素紙良久,待眼中隱隱有畫,胸中郁郁有氣,然后揮毫染素,山川風骨隨之見矣。復以書入
畫,中鋒為主,側鋒為賓,順筆勾勒,逆鋒皴擦,裹鋒與散鋒混用,渴筆與濕筆互見,離披點畫跡斷意連,將真書之秀,草書之逸,收入筆端,形成物象,然又不泥于物象,筆行紙上,如風拂水面,自然成文,玲瓏剔透,一片化機。最后細推敲、審物理、推物情、以濃破淡,以淡破濃,又層層積墨,反復點厾。務使山川渾厚,草木華滋。待近景完成,把境界由近推遠,將近處雄渾轉入遠處蒼茫,使嶺斷云連,筆不到而意到,給人一種含道映物,澄懷昧像之感。銀葉兄在遵循法度的同時,尤重主觀意識的注入,使山水符號——密林幽靜、高山流水、田園屋宇、煙雨云靄等,都承載著特定詩性,悠遠的意緒與心靈的寄意,用此表現畫家自我在回歸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理想境界。銀葉兄以疏淡、淋漓、氤氳的墨色營造出山水意象的氣韻,使畫面中洋溢原生態的山林田園氣息,其間我們分明看到他的用心所在——對文化精神的守望與緬懷,還有一絲絲的懷舊情緒與惆悵的詩思,它們叩動著讀者的心弦,彰顯銀葉兄作品的獨特魅力。銀葉兄筆下亦偶作人物,多疏懶,似出晉唐間,亦或其本人。不計工拙,渾無美丑,但使興來,且乘興去。仔細看來,其筆墨所出,正如佛家眼中聽見,凡物無二,盡皆有情。銀葉兄的畫室不大,散亂直迷人眼,如其小品,魚翔鳥潛,飛沙走石,萬物無序而自在,筆墨由心任縱橫。銀葉兄骨子里是詩人。他僻居鄉村小鎮,每天以溫柔的凝視抵御荒涼與孤獨。但他內心清靜,且世事洞明。而畫畫,只不過是他在掏出內心的燈火繼續圓夢,是他詩心的另一種燃燒。
作者簡介:
李曉文,作家,書畫家,藝術評論家。湖南人,居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