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藏品具有優良的工藝,多姿的器形,成為藏界的貴胄,那就是匏(pao)器,又名葫蘆器。匏器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人工與自然相結合的葫蘆藝術品,也被稱為范制葫蘆,是將幼小的葫蘆置于具有陰文圖案的空腔內成長壯大后獲得的花樣繁多的器物。葫蘆諧音“福祿”。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表意家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范制葫蘆,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盛于清康、乾,道光年間日趨衰落。現今存世最早的范制葫蘆是唐朝的“八臣瓢”壺,藏于日本皇室博物館。匏器具有工藝優良、紋飾清晰、器形優美多姿的特點。由于葫蘆色黃如金,時間愈久,其色愈重,因而傳統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的傳世匏器,更給人古樸、凝重的美感。
王世襄先生在1993年出版的《說葫蘆》中這樣描述:葫蘆有特殊之體質,美妙之色澤,故可制成觀賞價值極高之藝術品及工藝品,盤、碗、瓶、壺、爐、罐、盂、盒之外,堂上陳設,案頭清供,閨房佩飾,樂器音槽,無不有之。他如簪花注水,貯藥盛煙,呼鳥飼鷹,畜蟲系鴿諸具,亦足以賞心悅目,養性怡情。其中尤以范制葫蘆,自然生成,而造型結體,文字畫圖,悉隨人意,真可謂巧奪天工,實為我國獨有之特殊工藝,而西方人士訝為不可思議者,詎不應大書特書。
王世襄先生對葫蘆的推崇促進了范制葫蘆的發展,20世紀后期,京津有識之士逐步恢復范制葫蘆工藝,使瀕臨滅絕的傳統技藝再次煥發新的生機。
00:16
范制葫蘆主要分為兩種:一是鳴蟲器,做為冬季蓄養鳴蟲的器物;二是賞器,又稱擺件。其中賞器的范制難度極大,成功率極低,特別是細頸大腹的器型,傳統范模只能采用兩開模范制,匏器表面會有兩開模留下的范痕,影響了匏器的整體美觀。
種一片葫蘆,但是成熟起來的寥寥無幾,所以它非常難得。不論在拍賣場還是在古玩市場中,匏器都在不斷地展現自身的美麗。其藝術性在藏家手中體會,在把玩中找尋。那些“先天禁錮、后天加工”的匏器,令藏家感受到的是其中的匏器文化及它背后的那段歷史。
賞匏閣范制的葫蘆賞器采用無范痕技術將匏器藝術推向一個新高度,所范制的匏器先后榮獲天津市首屆傳統工藝美術大獎賽“中環杯”金獎,天津市首屆傳統工藝美術文玩四海杯藝術精品大賽金獎,中國(天津)第四屆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附 匏器的養護
1.要縫制葫蘆套,將匏器裝入套中,精品更要有特制的小匣。
2.平日要經常放在干燥通風之處透氣,以驅除潮濕,防止發生霉變。
3.要經常摩挲或擦拭,這樣葫蘆的表面會愈加光潔,色澤會更深更潤,其價值也將隨之提高。
4.匏器切忌水洗,如需清洗只能擦外表。
5.特別注意匏器防蟲蛀,定期檢查,切莫讓蛀蟲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