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上午,古城淮安淮府宴花好月圓廳里人氣沸揚,喜氣滿堂。楊冬寶新書《淮安話俚俗口語匯釋》贈書儀式正在這里激情點亮。這一天重陽節,楊冬寶先生以贈送新書的形式,慶祝偉大祖國73歲生日、慶祝自己70歲生日。贈書儀式由《江蘇視窗網》總編王世紅女士主持,來自市內外政府部門、宣傳文化部門,新聞界、文學界、教育界、書法界、詩詞楹聯協會以及退休界的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歡聚一堂,熱烈祝賀楊冬寶先生新書發行、70歲生日快樂!
《淮安話俚俗口語匯釋》作者楊冬寶先生致答謝詞
淮安市詩詞協會秘書長錢萬平先生致賀詞。
淮安區詩詞楹聯協會會長周學俊先生致賀詞。
淮安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姚風明先生致賀詞。
楊冬寶新書《淮安話俚俗口語匯釋》贈書儀式主持人《江蘇視窗網》主編王世紅女士。
淮安市詩詞楹聯協會秘書長錢萬平,淮安區人大原副主任、淮安市詩詞楹聯協會副會長、淮安區詩詞楹聯協會會長周學俊,淮安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姚風明等應邀出席并先后講話。全國著名文史專家、淮安市政協原副主席、市志辦原主任荀德麟應邀為本書作序,淮陰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周桂峰應邀為本書題簽。
張愛寶先生贈送書法作品
姚風明先生贈送書法作品
顏陽先生贈送書法作品
李鳳高先生贈送繪畫作品
張愛寶先生書寫嚴永年先生七律賀詩
崔桂軍先生贈送書法作品
顧家明先生贈送書法作品
張飛先生贈送非遺藝術品湖州木雕
孫茂蘭女士贈送書法作品
陶紅女士贈送書法作品
楊冬寶的學生即全國著名書法家李雙陽、朱海澄,現場向老師贈送書畫作品以致祝賀。省內外文化藝術界名家楊冬權、周桂鋒,市著名書法家胡道華、書法名家姜平、著名畫家陳振華以及淮安書畫界有影響力的知名人士紀如林、張愛寶、顏楊、施平信、孫茂蘭、陶紅等向楊冬寶先生贈送了書畫藝術品;詩友張愛平、汪振漢、錢萬平、盧順貞、嚴永年、趙洪池、王蘭、小瑤、徐小軼等寫詩或誦詩熱忱致賀。
知名媒體人士姚風明、資深媒體人阮陽藩、《江蘇視窗網》總編王世紅、《淮安城市網》總編李將、新聞媒體人徐小軼等將在全國近百家媒體推出該書的相關評介文章。區內外攝影界名人李正林、牛延久、方向東、王忱等應邀來到現場抓拍熱點亮點。
楊冬寶先生在朱橋中學教過的第一屆學生代表紀少平先生發言。
楊冬寶先生在朱橋中學教過的學生朱海澄先生發言。
陶紅女士、姚珊女士、劉鳳玲女士分別朗誦了詩友發來的賀聯、賀詩。
楊冬寶先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入書或獲獎。1990年起,他開始研究漢字玄學及其文化;2010年起,他將多年來留心搜集的耳濡目染的淮安方言加以整理研究,訪談考證,撰著成多部各類語言文字書稿,最終出版發行了《淮安話俚俗口語匯釋》一書。用書籍封面上的一句話說,這不愧是“一本視角獨特的淮安歷史文化讀本”。該書共收入各類“淮安話”詞匯約70000多條,另收入本地俚俗語、歇后語、歌謠等近4000條。其書特色鮮明,語言獨特,囊括廣泛,涵蓋全面。本書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不是單純、自然主義地、生硬模仿式地匯集方言詞匯,而是盡可能搞清楚一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方言詞匯到底應該怎么讀,究竟應該怎么寫。作者力求從一些似是而非的口頭語音和模棱兩可的書寫形式中尋找和還原這些詞匯的本來面目。很多當今人們已經不用、幾近失傳的淮安話,尤其是一些習慣上稱為“有音無字”的詞匯,在本書中都能清晰地看到各自的本來面目。通讀這本書,可以認識很多古老的、原汁原味且又合乎語法規范,認得清、叫得響、寫得出的“淮安話”,從而使源遠流長的“淮安話”能夠閃爍其固有的文化智慧之光,堂堂正正地走進并融入瑰麗神奇的漢民族語言文化的殿堂。
楊冬寶先生與部分領導和來賓合影。
楊冬寶,江蘇淮安人,1953年1月20日出生在朱橋鎮畢圩村。曾先后擔任過代課教師、公社文化站長。1978年進入南京師范學院淮陰地區大專班中文專業學習。1980年畢業后又考入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曾就任朱橋中學、馬甸中學語文教師,后又擔任過溪河、涇口、朱橋等鎮副鎮長。近年來,楊冬寶退而不休,奉獻余熱,曾先后任朱橋鎮老齡委主任、關工委主任、鎮詩詞楹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鎮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在他的精心謀局、用心策劃、熱心付出下,朱橋鎮先后榮獲“江蘇省詩詞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稱號;并為淮安“詩教創先”工作奉獻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現為中華詩詞學會、中國楹聯學會暨江蘇省楹聯研究會會員,淮安市詩詞協會理事,淮安區詩詞楹聯協會副會長,朱橋鎮詩詞楹聯協會名譽會長。(阮陽藩 王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