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何為文化?何為文化自信?為什么要確立文化自信?如何確立?
文化自信就是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堅定信心。曾經的張雪門著眼于批判當時的學前教育效法、模仿西洋幼稚教育之流弊。我們可能把別人的自由完全沒有任何約束地模仿過來了。陶行知批評“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等三大弊病,主張創辦“中國的”“省錢的”“平民的”幼兒園??v觀當今,現在這三種病依然存在。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文化是文化軟實力和文化自信。我們每個學前教育工作者都要傳播中國文化和中國聲音。
面對現有的學前教育領域的痛點,新語境教育率先提出建立“中國自己的學前教育”方案樣板;新語境教育模式作為新時代學前教育的創新模式,扎根中國大地、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精隨、交融東西方優秀文明成果,順應時代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學前教育的需求,將助力學前教育提質升級,引領中國學前教育發展走向符合中國自己的教育發展之路。
有學前教育專家表示:我們要做“有根”“有魂”的中國學前教育已時不我待。我們要做陸生植物,而不是水生植物。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要確立中國學前教育自信,絕不是井底之蛙。但同時也不是一切外來的都是好的。所以,一個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一個是要有效地汲取國外文化的精髓。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共同構建文化自尊和自信。
新語境教育模式基于本土文化的實踐探索,建立了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滲透在教職工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成為幼兒言傳身教的表率。同時,根據小、中、大班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設計并組織開展與其年齡段相符的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如在國慶期間呈現的“祖國媽媽的生日”、“大紅燈籠”、“我的家鄉是這里”、“火箭升空”等主題內容,旨在通過家國情懷、地域文化資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厚植愛國、愛鄉、愛家情懷,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新語境教育作為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的品牌項目,十分重視學齡前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是新語境幼兒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并將民族文化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幼兒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在五大領域認知基礎上,融入東西方優秀文化元素,以游戲形式開展多元認知。通過感知、操作、探究、互動等方式,發展幼兒的核心經驗與關鍵能力;通過模擬六國游歷,拓寬幼兒在多元風俗、國家標志、傳統節日、美食、名勝等方面視野與認知,進而達到認知世界的目的,進一步鑄牢廣大師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
新語境教育專家認為,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與現實感受,積淀著其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并承載著民族自我認同的價值取向?;诖?,新語境教育模式順應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抓住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期,通過系列生活多語和故事多語,開展階梯式多種語言環境習得式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建構多元認知體系,發展幼兒多種語言的認知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維能力。堅持將國家立場與幼兒立場相結合,堅持在傳統文化中挖掘思想的精髓,踐行“幼兒養性、童蒙養正”的育人原則,為國家文化安全奠定基礎,吹響“中國聲音”集結號,全力做好國家文化安全的捍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