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不是我們的義務,應該是我們的選擇。在經濟、疫情、環境的多方作用下,我們的生活出現了很多不確定性。但等待和焦慮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陽光在,我們逐日而行;若陽光不在,不能擺爛、拒絕躺平,更不能過度地精神內耗,于是我們向著月光,奔向月亮。
2022年,同遠集團成立23周年,也是從1999-2022年,跨越新世紀的23年。更是同遠與新世紀共成長,與祖國、與萬千家庭、與幸福和美好共成長的23年。
同遠集團是目前國內攝影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每年,同遠集團都會精心籌辦親子節和“看見美好”親子公益論壇——聚焦以家庭為單位的“最小國”,探索親子溝通機制、關注兒童身心健康、探討每個家庭最關注的社會、心理、文化等問題,為萬千家庭組成的“最大國”的“共同幸福”獻計獻策。
2022年9月20日,即同遠集團成立23周年之際,“看見美好·于是我們奔向月亮”親子公益論壇如期在重慶隆重召開。
今年舉辦的“看見美好·于是我們奔向月亮”親子公益論壇,同遠集團聚焦到了如今社會和每個家庭都極為關注的“信心”和“焦慮”問題,提出了“人生不擺爛,擺平不躺平”的價值觀,倡導在不確定的變化中,積極應對,用在黑夜中追尋月亮的態度,努力沖破黑夜,用“看見美好”的心態,奔向美好,迎向黎明。
本屆論壇齊聚國內新聞界、商界、教育心理界、美學界等不同行業的多位專家大咖,他們是同遠攝影集團董事長徐忠,商界傳媒集團CEO周云成,美籍心理學專家、教育專家王一鈞,賽伯樂投資集團董事合伙人、重慶賽伯樂科技公司董事長黎和生,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陳瀅竹教授。不同行業專家跨行業思維碰撞、現場交流,從不同角度和切面,深度剖析同一問題,將問題的核心和解決的辦法,完整地呈現給了現場的觀眾,引起和獲得了現場所有觀眾的共鳴和認同。
影像是緩解焦慮的有效方式
論壇開始,同遠集團董事長徐忠,做了開題分享。他表示,疫情期間,在同遠與客戶的溝通中,會看到一個現象。雖然有時候會封控,但疫情平穩的時候,家庭攝影服務人數在持續穩定上升。
這就是傳遞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是多么的珍貴和來之不易。因此,需要感受到美的影像去記錄這段時光。
徐忠還表示,成都剛剛解封以后,同遠內部會焦慮:“會不會客人不會來?”但是只要解封信息一出來,同遠環球中心的基地又開始快速地運轉。
生活確實需要各種各樣的儀式,需要各種美好。親子攝影,現在及未來就成為了一個家庭、生活、交流的美好場景,也成了當下緩解焦慮的有效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間,通過記錄、表達,逐漸從平面攝影走向影視視頻攝影。平面攝影中間是一個虛擬的三度空間,視覺攝影是五度空間藝術,多了一個時間軸,多了一個表白。但歸根結底,皆是為記錄生活的美好而服務。攝影的價值,也不再局限在記錄過去,它更大的價值則是在未來。
攝影以美學的意義,延長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
順勢而為是抵抗心理“失重”的人格底色
美國南加州大學行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碩士,蒙特梭利教育中心中美交流協會副理事王一鈞教授,針對目前生活不確定性增加而導致的心理“失重”,做出了深入淺出的專業分析和建議。
她分析到,我們想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每天早上起來上班,到了公司里面,或者到了一個群體里面,我們要去面對一些讓我們覺得糟心的事。生活上的慣常軌跡能夠給自己內在的力量,采取一種應對模式。我們已經有了對這些糟心事非常順暢的應對辦法。我們知道面對什么人,能夠說什么話,知道面對什么樣的事情,能夠做什么事情緩解。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掌控感。
這個過程里面,我們構建起來的防御機制有兩個屬性,第一個就是社會性。不管是好,或者是讓自己不滿意的評價,都促進了我們自己真正的成長軌跡發展,這是人格逐漸在完善的標志。
第二個屬性,就是人“自我修正性”的一面。面對生活當中糟心的事,人其實是不會滿足的。我們的磨難和經歷,其實往往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候,會給到我們一種特定的收益。我們應該感謝生活當中的陰霾,那些痛苦,看起來索然無味,特別是讓我們感到有壓力的生活。但正因如此,讓我們覺得我們是活著的一個人。
當所有外界趨于靜止的時候,把我們“關”在一個特定的空間,這時候生活就沒有自己的掌控,這就是痛苦的來源。
我們成為今天的我們,哪怕是失敗,都是我們人格里面真正應對條件反射的一種反應。所以你痛苦也好,不痛苦也好,都是你人格的基礎。對于成年人來講,可能更多的一種心理認識,就是順勢而為。順應外在環境的變化而為,這是我們心理的一種韌性,也是人格的基礎。
同時,王教授還針對心理失衡過程中,親子溝通的障礙,提出了一些言簡意賅的建議。
環境的改變讓成年人痛苦,但孩子們的痛苦不亞于我們。我們的痛苦來自于生活,來自于孩子不聽話。孩子的痛苦是沒人理解,沒有人懂,是“我都已經表達出來了,但是沒有人聽我說”的孤獨。
你真的了解自己孩子當下這個年齡的特質嗎?你了解自己孩子學習的方法和特點嗎?你真的了解自己孩子興趣點在哪些地方嗎?
生活即使一地雞毛,我們也不能忽略跟孩子有效溝通。
最后,王教授表示,時間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唯一不公平的是什么?是有一部分人他們已經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上面欠缺的是哪些,并且他利用這樣一些空間和時間,在對自己進行充電,在完善自己的人格,逐步將自己真正地成長起來,真正成熟。
成熟不是看透了所有身邊的一切,看冷漠了身邊的一切。真正的成熟是什么?我看清楚了我自己,并且對我的家庭,對我身邊的人有了擔當,這叫做成熟。
所以他做到了,別人做到了,你做到了沒有?
忘掉初心,重新定義
接下來,商界傳媒集團CEO周云成,從外部市場大局和商業橫切面兩個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們應對當下問題的核心內涵。
在引用了大量專業和最新就業、企業運營數據后,他表示,不確定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不確定,而是沿用過去的經驗去應對現在新的變化和需求。很多人往往講一句話:不忘初心。錯了,我們一定要忘掉初心。大家回想一下,大部分企業家創業的時候初心是什么?初心是找一門掙錢的生意。如果現在還著急掙錢,甚至把掙錢作為唯一目的,你將越來越難掙到錢。
所以我們要忘掉初心,以終為始。我建議企業家重新定義自己的終點,定義自己的未來。
一是重新定義自己。
華為任正非先生要求華為放棄對規模的追求,強調對利潤的追求。華為都在這樣做,其他的企業更加應該如此。
二是重新定義事業。
前段時間與外地的一個省內排名前三的裝修公司見面,他說現在要做擴張了,那個地方不能待,雖然經濟持續向好。分析擴張的理由,他說,很多人以為我做擴張是為了發展,實際上是為了活著。不擴張只有死,擴張還有一線生機。這位企業家的遭遇,是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講都很殘酷的現實。所以我們要重新定義這份事業。
三是重新定義團隊。
絕大部分消費市場,已經從增量時代變成存量競爭的時代。原來做生意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現在是你好,我好,大家都不好。所以我們對團隊要求不再一樣,未來要的是穩住。至少規模快速擴張的時候,我們可以一績遮百丑。未來市場的增量將越來越稀缺。
人生跟企業一樣,都是打結和解結的過程
緊跟商界傳媒集團CEO周云成的精彩分享,賽伯樂投資集團董事合伙人、重慶賽伯樂科技公司董事長黎和生,從九個不同緯度,用人生和投資、做企業類比,提出了一系列帶有哲學思辨的話題。
1.今天與明天
成功者往往給你講,他美好的讓人家唏噓向往的高不可攀的昨天。但成功者分享的是他的昨天,其實他的昨天是不可復制的。我們謹慎的人往往講活好今天,才有明天,這也是一種人生方法。你今天不把基礎打好,可能就真沒有明天。最終讓我們很羨慕的這些企業家,或者擁有最大財富的人,他的人生是非常痛苦的。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你沒有看到他快樂。
2.守成和創新
我們講經營企業的時候,有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也有我們今天新的消費。今天疫情種種困難,很多人感覺到處都是創新的陷阱。
創新沒有標準答案。對一無所有的創業者來講,他的開始就是創新,但是對已經有幾十個員工,幾百號員工,已經有一定財富的企業來講,該怎么辦?還是回到一句話,人生是躺著等死,還是折騰著死?我自己來講,我寧愿折騰死,我不想等著死。因為人生不需要一個逗號,是永遠下去的,所以這還是一個選擇。
3.產品與市場
我們選擇是產品優先還是市場優先?今天很多市場很大的企業,產品不一定好。我們在家庭里面,家庭整體的氛圍是市場,先把市場氛圍經營好,每一個人的感受就是產品。有兩個字要深深烙在我們腦海里面——經營。什么美好都是經營出來的,家庭如此,企業如此。
4.競爭與共享
一種是把你的能力和我的能力共享資源,第二種就是怎么努力干好自己,成為最厲害的人。
5.小眾與大眾
看似是一個市場概念,實際是你選擇怎么走?就像我們要當一個讓人家敬仰的企業家,還是當一個讓大家匍匐在地必須要懼畏的所謂的財富人生最高峰的人。
6.工具與平臺
工具與平臺是一個企業的概念也是人生概念。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先要成為別人喜歡使用,很好使用的那個工具,然后才可能成為一個大家離不開的工具。平臺就是大家離不開的那個工具,只是使用的人多了它就成了平臺。
7.算法與人脈
一個偉大的國家,實際上要給很多人容錯空間,偉大的企業也是一樣,90%的錢是浪費的。原本可以不養這90%的員工,為什么養他,是為了明天。很多企業里,大多數都是不太可能變成現實的科研成本。一個人最好是經營好你的人脈。
8.降維與升維
把一個魚塘挖深養魚還是把魚塘圍起來,是兩種不同的觀念。我們創業企業初期階段,只能降維打擊,因為那個時候幾個維度分數都不高,做不到升維。
9.投入與收獲
投入未必有收獲,但不投入就沒收獲。要一個什么樣的明天,該干一個什么樣的今天。人生沒有最完美的選擇,只有當下最適合的選擇。漫步人生,經營企業,都需要掌握好屬于自己的節奏感。
用發現美好的心態,去制造與美好的不期而遇
最后是來自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的陳瀅竹教授。首先她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中外藝術家關于月亮的作品,從東西方各個時期挑選了一些代表性作品,從藝術的角度去詮釋不同的藝術構思,不同表現手法的各類作品,讓現場觀眾們大開眼界、深受感染。并啟發了大家如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如何用美學的眼光去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
陳教授分享到,與美好不期而遇這個概念的詞源也很特殊,是18世紀中期的一個英國貴族從古波斯神話故事中創造出來的。那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總是能在不經意間發現美好的事物、有價值的珍寶,具有一雙特別的慧眼。
由于在疫情的影響下,學生外出校園不方便,于是陳老師便給他們布置了一個有趣的作業,主題叫《校園表情》,啟發同學們在校園里用設計者的眼光去發現去創作。同學們拿到這個題目后才發現,生活了兩三年的校園以前沒覺得有什么不同,但是一做了這個作業以后,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校園,地板、墻壁、石像、水管、井蓋原來都可以成為與眾不同的創作素材,活靈活現地表達自己的創意。
同時,陳教授分享了六種如何觀察世界的方法:眼睛看世界、微觀看世界、宏觀看世界、結構看世界、時間看世界、想象中世界。我們用眼睛看到的世界是外在的、寫實的和整體的;微觀看世界,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細微空間;宏觀看世界是從宇宙的角度去審視這個世界;結構看世界則是非常理性和邏輯地分析事物;從時間的概念里看到的世界會給我們講故事,它是流動的、變化的;而想象中的世界則更加豐富,它是解構的、綜合的、混搭的。運用這些方法去觀察去感受我們身處的世界,才能創造出我們不曾看到過的藝術想象空間。
同遠集團董事長徐忠與其他四位嘉賓的分享精彩紛呈、妙語連珠,獲得了現場近百位觀眾的陣陣熱烈掌聲和共鳴。分享環節過后,嘉賓們又通過現場提問解答進一步回答了觀眾們關心的問題,同時又緊扣主題做了觀點碰撞圓桌論壇。
在熱烈掌聲和依依不舍的氛圍中,第四屆“看見美好·于是我們奔向月亮”親子公益論壇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