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格格
八月十五,三秋恰半,故謂中秋。中秋節又稱祭月節、仲秋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起源于上古時代,定型于唐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月是中國歷史長河的永恒光輝。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源自人們對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這一輪明月,既夢幻又朦朧,高掛碧空之上,俯視著紛繁的人間,跨越了千年。當抬頭仰望它時,思念涌然,仿佛看到了團圓之際,美好寄存于心間。
花好月圓之夜,月亮象征著美好純潔、月圓意味著圓滿團團,寄托了中華人民在最圓滿的時刻于親人團聚相伴的美好夙愿。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

吳漢杰國畫作品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