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洪泉近照
藝術家簡介
湯洪泉,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理工劉海粟藝術學院首任院長,江蘇理工劉海粟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墨畫學會理事,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產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復旦大學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常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國國家畫院研修。先后在國內(含港澳臺地區)和意大利、德國、新加坡、捷克、馬來西亞等地進行多次藝術交流與展覽。江蘇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重點專業群帶頭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江蘇省教學改革項目等等20多項。
氣韻之生 源于筆墨——湯洪泉其人其畫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于文江
水墨山水自唐末五代起便一直在中國畫壇中占據主流位置,歷經千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明人王世貞在《藝苑厄言》中總結道:“山水至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成范寬又一變也,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大癡黃鶴又一變也。”中國畫的變革至今為止遠不止此,且每次變革都帶給世人以具有嶄新風格、面貌、形式的作品,為畫壇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自20世紀以來,書畫名家諸如黃賓虹先生,一掃前人因襲模仿的風氣,雖也研習前人佳作,但也曾九上黃山,五上華山,四上岳岱,沿途的寫生畫稿達萬余幅,自出機杼,化古為我,開拓了山水畫創新之門徑。黃賓虹先生的同籍后繼者湯洪泉教授,亦是苦學傳統,博采山川,對于傳統,湯教授十分重視,廣學先賢,收為己用;同時,湯教授遍訪名川,特別是對于江南的景致,情有獨鐘,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他,對于藝術的新形式更是不斷探索,為當今的水墨山水締造了一種新的語言。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
湯教授從小便受到舅舅——著名版畫家杜鴻年的影響,對于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近年來,湯教授最為鐘愛的還是水墨山水畫的創作。版畫的背景以及對于環境設計的研究,使湯教授的水墨山水畫在形式上獨具美感,細觀湯教授的畫作,不難發現,在點、線、面的構成方面借鑒了許多的版畫元素;而在畫作的構圖上,雖多傳統中國畫的近、中、遠三層組合,但多年環境設計的經驗所體現出來的環境感知與環境體驗的審美理想,加之嫻熟的筆墨技巧,以及對畫面節奏的把控,使其畫作頗具韻律美。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
古人的文人情懷源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畫外之讀書修性自古以來便是作畫者成就山水筆墨之源,作為江蘇理工學院劉海粟藝術學院院長,湯教授博覽群書,歷代經典,書畫史籍,如數家珍,十年間僅出版的書籍就達8本,30余篇論文在核心期刊或其他期刊發表。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
若僅從畫史畫論中汲取靈感,單一地學習古人的筆墨與圖式,筆墨技巧雖為純熟,但繪畫題材局限,且筆墨表現不夠生動活潑,缺乏新意。通過過去二三十年長期的記游寫生,湯教授累積了大量的鉛筆速寫和墨筆默記畫稿,胸有千壑,作畫時方能信手拈來。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
昔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居于“六法”之首,“氣韻生動”則要求畫家具有高深的修養,精妙的構思以及爐火純青的筆墨技巧,而賓翁又有詩云:“沿皴作畫三千點,點到山頭氣韻來。”可見,氣韻之生源于筆墨,而畫家唯有持續創作,才能行筆自如,用墨神妙。湯教授每天都要騰出一定時間作畫,不同于當今的一些職業畫家,他的畫不注重追求數量,不追求大場面,而是努力追求質量,注重切實的個性藝術追求,將藝術創作理想與科學創新緊密結合,將客觀與主觀彼此協調。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
畫作本身是畫家最好的名片,其中,他最為滿意的一幅名作《煙江寒山秋》,構圖平穩,境界閑靜典雅,沒有過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刻畫,而是著重把握山水的整體風貌,以黑白灰構筑形式節律,稍加淡色淺絳。江水平靜,云霧繚繞,江中船夫撐一葉扁舟;峰巒起伏,林木清幽,點綴叢林亭臺,讓人不禁聯想起了歐陽修得山水之樂的醉翁亭。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
湯洪泉教授不僅僅是一位深受學生及同行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他也一直活躍在藝術界,從1983年以來,湯教授參加了大大小小的展覽數不勝數,2014年的“大美墨韻——湯洪泉教授國畫作品展”更是他畫家身份的職業追求及素養的一種體現。在教育工作中,湯教授一直秉持著獨立的品格及崇高的職業操守,在藝術領域,作為畫家的他直抒“胸中逸氣”,實為當今畫壇的一股清流。讓我們滿懷期待,正值創作鼎盛期的湯洪泉教授有更多精彩的國畫作品問世。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

小品 50cmx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