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創新了文化藝術創作活動的呈現形式,拓寬了文藝空間。但技術的革新只是更新了藝術表達和渲染的方式,只有生活,才是藝術豐盈和發展的源泉。因此,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要立足中國大地,俯下身子、邁開步子,才能創作出有深度、接地氣、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優秀作品。
楊翰儒,名坤,字翰儒,號寒心居士。1954年3月生于安徽省臨泉縣一個偏僻的農村。多年從事書學教育和藝術研究。他六歲在母親督導下苦學書法,五十多年從不間斷,廢寢忘食的刻苦求索和藝術實踐,使之形成了當今獨特的書法藝術和表現技法。在繼承了中國傳統書法不同書體的基礎上,又創作了獨具藝術魅力的書法作品,承先啟后。開拓進取!把古之六體書精研拓展為20多種書體及表現形式,填補了中華書法藝術寶庫中的多處空白,為中國國粹藝術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被世人譽為一代書圣!
先生一桿鐵筆獨行天下,神州大地無處不至,曾出訪過20多個國家進行交流。
先生表演書法,筆如利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出神入化,變化無窮,大自四尺榜書,小到蠅頭小楷,隨心所欲,酣暢淋漓,作品表現大氣磅礴,獨步古今,是我國當代書法界最具實力的藝術大家之一,更是楊氏書體的奠基人和締造者。
一介布衣畫江湖 一桿鐵筆書江山
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書法藝術大師,卻常常以一名普通老百姓自稱。
他,一生所獲獎項無數,卻只一身布衣,一桿鐵筆縱橫天下。
他,一身絕技,無論紙張大小,文章多少,落筆成兵,布局嚴謹。
他,風雨兼程60載,每日書寫不止,創作出以中國傳統書體為基調,獨具時代氣息的楊氏書體,震驚中外。
他,便是這樣一位心懷天下,卻又常常一身布衣的藝術家,一位把書法藝術,國之精粹做為一生愛好,把弘揚祖國文化,傳承民族文明做為一生的責任的“癡情漢”——楊翰儒。
先生為人謙恭,平易近人,桃李滿天下,朋友遍環宇,最恨沽名釣譽,自吹自擂,華而不實,從不點評同道作品,虛心求學于先人前輩。他無貼不臨,無碑不摹,孜孜不倦,忘人忘我,我書我法,獨領風騷,悟出了不可復制的楊氏書體。先生曾立誓要以“共和國末等老百姓,書法界第一馬前卒的永遠身份把真書絕學奉獻于當代,流傳于后世。他以精湛的技藝,高深的功力,超凡脫俗的大膽創作,贏得了國際同仁的尊敬和贊譽,被國內外多所高等學府聘為客座教授和藝術顧問,多次率中國書畫名家代表團去各地采風交流。2005年4月被國際炎黃書畫協會授予推選為“中國當代書畫大師”。2015年被中國書法家研究協會授予“年度殿堂級藝術大師”。
時至今日,德高望重的他獲得了無數識者的贊譽,也面臨了眾多妒者的詆毀,他榮辱無意,不屑一顧,乘風破浪、披荊斬棘、大膽創新,從不懈怠,創作出一幅幅驚天地泣鬼神的絕世佳品。
先生說:“褒貶自有千秋,行止無愧天地”,“只知做好事,從不問前程”,“做自己該做之事,讓別人說長道短”。有人曾建議先生今后要少寫或不寫,減少世存量,物以稀為貴。先生說:“我希望在我離世之前全中國家家都有我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