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習繪畫的李根紅被班主任楊老師推薦給書法大師武中奇。武中奇時任江蘇書協主席,但作為山東人和山東書協顧問長居濟南。這個機緣讓立志成為畫家的李根紅走上了一條更偏重書法的藝術之路。1988年,李根紅正式拜武中奇為師,成為其關門弟子。
若干年后武中奇赴任江蘇書畫院副院長,李根紅也追隨武老,作為畫院特聘書畫家離開山東去南京發展。李根紅和武中奇說是師徒但情同父子。2005年,武老感覺自己不久于人世,為愛徒專門寫了一封推薦信,讓李根紅去鄭州拜武老的老朋友為師。
武老的這個老朋友就是陳天然,中國書壇泰斗級人物。李根紅專門去了一趟鄭州拜訪了陳天然。隨后又回到南京照顧武老。2006年武中奇去世,李根紅才去了鄭州,正式拜陳天然為師。陳天然一生收了兩個徒弟,李根紅是關門弟子,也是得意弟子。

李根紅跟武中奇17年,跟陳天然13年。成為兩位書法大師的關門弟子,在國內找不出第二人。
除了武中奇陳天然兩位正式拜師的大師甚至泰斗級人物外,這幾十年間,虛心好學的李根紅還與其它多位書法大師有著淵源和交集。
上個世紀90年代師從武中奇期間,李根紅經常和啟功弟子曹馳一起參加書畫活動,經由曹馳介紹,李根紅多次拜訪啟功老師,得到啟功指點。又通過山東老鄉、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劉守安介紹,結識歐陽中石,也多次受教于歐陽中石。而在南京期間,李根紅又與沙孟海弟子、西泠印社副社長呂國璋交好,呂老說,我寫的都是沙孟海書法,你就直接學習沙孟海就行。李根紅又寫得一手沙孟海。
從武中奇到啟功歐陽中石再到沙孟海,最后到陳天然,李根紅的書法藝術之路可以說一直在與大師同行,一直在吸收中國各種當代頂級氣質風格的書法藝術的豐富營養。
李根紅學藝經歷機運奇妙得天獨厚難以復制,這或許與他為人處世相關。李根紅是那種將樸實和靈氣融為一體的藝術家。為人處世樸實無華,又充滿藝術靈氣和才華。這也許就是這些大師喜歡他欣賞他的原因。
取法乎上得乎中。而取法乎眾多上上,得乎上應是水到渠成。與頂級大師的同行,讓李根紅站在高起點上不斷精進。他從年輕時就成就著名書法家美譽。在山東尤其在老家東明,他的題匾幾乎遍地都是。去南京,江浙滬一帶李根紅題寫的牌匾也是遍地開花。
出于個人審美喜好,他更偏愛書法力度和氣勢的表達,而陳天然武中奇以及沙孟海作品都是以力量氣勢見長,濃墨重墨,大刀闊斧,深得李根紅喜愛。這其中尤以陳天然書法為李根紅最愛。
李根紅幾十年主要研習這幾位大師的書法藝術,他能寫武中奇,能寫沙孟海,也能寫陳天然。更多的是多個大師精華的融合。他的字體即是以陳天然枯藤體為核,融合了沙孟海武中奇筆意。但在市場上,大家一直公認李根紅寫的就是陳天然枯藤體。
陳天然的老家院子,種著幾棵不知歲數的老柿子樹。柿子樹樹枝遒勁盤扎,有著歲月賦予的滄桑渾厚拙樸的氣息,陳天然的枯藤體即是幾乎半個世紀前陳天然靈光乍現取法柿子樹枯藤氣質的結晶。可以說,陳天然書法不同任何一種傳統書法,是真正取法自然的獨創體。憑著獨具一格的枯藤筆法,陳天然的繪畫和書法作品連續在全國獲得金獎,聲名鵲起,一時間踏入國內頂級書法家畫家行列。陳天然公眾場合很少寫書法,基本不示于人。這種體學習難度很高,很多人學枯藤體,尤其河南周邊的湖北安徽學習者眾多,但學形且不易,達神更難。李根紅作為關門弟子享受得天獨厚條件,十多年間在陳天然身邊觀摩學習耳濡目染,加上刻苦和悟性,李根紅的枯藤體已經形神兼備,達到很高境界。如果要找國內寫的最好的枯藤體書法家,李根紅當之無愧。
他的書法,融合了陳天然武中奇和沙孟海的結體,尤其深得諸位大師的筆墨氣韻精髓,風格雄奇蒼勁厚重拙樸,有浮雕般視覺效果,有強烈的光感沖擊力,有古老滄桑的韻律在筆墨里流動,給人獨特的無與倫比的審美享受。這種品質,任何底蘊深厚的藏家無法拒絕。
2021年,李根紅離開南京,離開鄭州,專注到北京發展。他現在擔任北京宣和畫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中國藝術視界書畫院院長,他還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形象大使。他的一幅作品競拍到了幾十萬,線上正常的市場價格基本維持在5000—8000一幅,他的題匾2萬一字,真正一字萬金。不同的群體對他的書法估值不同。老板和收藏圈子已經幾萬十幾萬一幅。偶爾的藝術進萬家活動幾百上千元也能撿漏,但絲毫不影響他的作品價位在民間和收藏圈多個層面不斷攀升。李根紅書法的品質已經站在一線,枯藤體是當之無愧的頂級,但市場價格仍是二三線,價格站上一線乃至頂級是遲早的事。
任何時候,品質都是第一位。李根紅書法走勢穩步攀升走勢即是價值規律使然。這個數十年與大師同行的藝術家,這棵在大師羽翼下幾十年吸收豐富營養的小樹,已經茁壯成長為昂然而立的巍峨大樹。(文/張云洪 書畫鑒賞師 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