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韓志峰,字彥懋、雲樵、樵者。1957年生于山西河曲,1978年就讀于山西大學藝術系美術本科專業,獲學士學位,曾任《忻州日報》美術編輯,現為旅京職業畫家,1992年在山西,忻州、太原舉辦《自然與人》個展,北京20O7年第10屆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簽約畫家,次年于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與大哥共同舉辦個人畫展。有專著《中國畫肌理特技》(合作)出版,現為山西省美協會員,東方寫意重彩畫會副會長等,其傳略及作品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家大辭典》等20余種典集,并獲多種榮譽稱號。
出版書籍
作品介紹:
彥懋作品根植于傳統寫意山水畫筆墨技法審美規范,作品用色大膽,意境野逸,畫幅內無人物、房舍等人為造型,以純自然狀態的雲水、山石、樹木,表現“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之意境,創造一個純凈、寧靜的世界。作品創作以一筆始而生發萬物,胸無定式,任意生發,感悟自然。另外傳統山水畫與居室風水有緊密的關系,當代財力與人文的提升亦對家居風水體現潛在的需求,作品在風水方面亦具"順風、聚水"等內含與意境,滿足居室陳列需求。作品的歸類為玄彩寫意,寫意為傳統技法與觀念,重彩在傳統里以工筆重彩為主,現代以寫意重彩體現者少,作品用色以傳統金銀色與珠貝、云母等閃光色為主,畫面隨光線、角度而出現玄麗閃爍的效果。
獨善其身一一讀彥懋山水畫
初見彥懋先生是在通州一個精致而寧靜的院落里,暖暖的陽光,淡淡的清茶,還有一只伏于書案慵懶的貓,平和安寧溢滿了整個空間。我想這或許是一位當代藝術家追求的隱士生活吧。
當下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與“隱士”精神似乎相隔甚遠,尤其藝術市場的暴漲瘋跌更是讓眾多的藝術家無可適從,彥懋先生面對現狀的淡定卻體現出了一位秉承傳統的藝術家的心境:獨善其身。追溯中國繪畫史,歷來就有“隱士”之道,尤其在山水畫創作中,受老、莊思想啟發,用繪畫的形式將山水,自然,物象加以美化,藝術化,同時再“滌除玄鑒”回歸本然,即在空明虛靜的狀態中從自然本體得到審美享受。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無法改變社會與市場,彥懋先生就選擇了隱士般的獨善身。
時至今日當代藝術市場的繁榮與變更使藝術創作也不免變得浮躁、淺薄,“隱”顯得更為重要,獨善其身,將人和自然的關系達到和諧一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將自己的精神融匯于美的對象,得到自由解放、將現世的山水消納于自己的繪畫,達到精神超越。故山水畫創作,必要摒棄雜念恪守繪畫初衷,遁形其外追尋自然溯源。彥懋先生的山水畫創作,在遵循自然,理解自然基礎上,心師造化,以追求天人合一,物與我而無窮盡的哲學理念,他那種博大,厚重,崇高式的現代山水圖式繪寫出流轉暢達的線,靈空疏朗的點,返虛入混的面,并在自然的隨境賦法中生發,升華。
先生的畫是北方山水畫的典型,他對北
宋巨然范寬等山水畫家那氣勢磅礴、自然雄渾的全景圖式情有獨鐘,并且對龔賢那林泉幽邃,云煙郁蒸的積墨山水亦有研究,并以一種單純的思維,純凈的心態進行創作,把繪畫與其它繁雜的東西割裂開,隱匿于喧囂之外,他將中國最古老的道家思想與繪畫結合起來,探索中國藝術的演進與哲學的本質:遵循宗炳在山水畫創作上提出“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思想,認為山水之所以能吸引圣人游歷,是因為它質而有趣靈,體現了
精神本體的內在精神,同時圣人之道更
焦中反映以山水畫的形式體現,因此
道家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源泉,同時對山水畫的發展起到積極的
推動作用。
彥懋先生在繪畫技法也不斷探索,認為中國畫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創新發展,是中國當代畫家面臨的重要課題,中國山水畫的皴法與自然肌理的關系,筆墨與色彩的關系,用筆用線與結構的關系,等等都可找到契合的最佳方式。
彥懋先生用幾十年的功夫探索傳統寫意與重彩的關系,借鑒工筆重彩、日本的巖彩等部分用色方法,加入自制的國畫顏料及現代的丙烯顏料等綜合應用,形成自己的中國重彩寫意山水畫圖式風格。
同時彥懋先生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融入其美院習得之西畫素描色彩等造型能力,體悟石濤之“筆墨當隨時代”,在“以中為體,西為中用”“和而不同”等中國式語境下,經過文化的梳理提升,創造出了中西融合而成的“意象”,即,運用寫、掃、擦、潑、點、噴、流等各種“大肌理”的繪制手段,并且加強了皴和染的層次,將山石樹木立體化,營造出一種更為飽滿的空間,從而達到了遠觀其形,近觀其質,細觀其工的整體風格。
繪畫的心境決定藝術表達的形式,獨善其身,方可另辟蹊徑。彥懋先生山水畫中那蒼蒼叢林,粼粼奇石,幽幽靈泉,體現了山水與人共榮的“天人合一”。那沉重墨云,神秘靈光,玄幻夢境,透露出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憧憬,對回歸原始自然的渴望與夢尋,展現生命的律動,人格的高楊,本真的返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