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畫傳系列
陶淵明畫傳
著者:朱虹 張雷
責編:姚屹雯 李安琪
定價:48.00元
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殷殷囑托言猶在耳,擔當使命牢記心間。
《陶淵明畫傳》一書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充滿文學性和故事性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人生經歷、文學成就和對后世的影響。本書延續了“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畫傳”系列叢書輕松、有故事感的人文讀本定位,同時引經據典,收錄眾多流傳至今的經典名篇及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可讀性強且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本書作者朱虹、張雷在序言中高度贊揚了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歸納了陶淵明的學術著作,強調了陶淵明對后世文人墨客的影響,并通過7個章節對陶淵明的一生進行了全方位、多視角的立體闡述。既向大眾展現了陶淵明的人生經歷、精神追求,又試圖帶領讀者走近陶淵明的桃花源,讓讀者通過閱讀此書獲得藝術審美與啟迪心靈的作用。
《畫淵明歸去來辭圖》(傳) 趙孟頫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一個思想文化高度自由、社會環境動蕩不安的時代,這使得他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少年的陶淵明出身士家,“耕讀傳家”的優良家風對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他的親族中又有許多隱士長輩,使得他養成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五首·其一》)的性格。青年的陶淵明既讀萬卷書,還行萬里路,“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飲酒二十首·其十》),游學經歷使得這一時期的陶淵明立下了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他積極入世,擔任了許多官職,但仕途多舛,末了以一首《歸去來兮辭》告別12年的仕宦生涯,開始了他自耕自種、飲酒讀書的田園生活。
《陶淵明詩意圖冊》之雖有五男兒 總不好紙筆 石濤
書中描繪了晚年陶淵明隱居后的生活,與世人想象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園田居五首·其五》)這種怡然自得不同的是,隱居后的陶淵明過得十分清貧。書中提到“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戊申歲六月中遇火》),是說陶淵明出仕歸家三年后的一天突遇火災,房屋都被燒了個干凈,一家人只能暫時住在船上,糧食也來不及轉移。同時,書中也闡述了陶淵明在這一時期的價值觀、教育觀和生死觀,像是他曾在《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中寫下“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既有勞作的艱辛,早出晚歸的生活,又有貼切的生動描述,農民出去做活從來不打空手,回來的時候扛著柴禾。此時的陶淵明甘于貧困也安于貧困,對于自己的選擇他只對家人表示過遺憾。陶淵明曾寫過一首調侃兒子們的詩,“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責子》)將五個兒子統統“損”了一番,雖是“損”但卻飽含著陶淵明對兒子們的慈愛,這種輕松玩笑的口吻絕不是傳統家庭里“嚴父”所能表達出來的,這也側面折射出陶淵明的教育觀。
《桃花源圖》 仇英
關于陶淵明的生死觀他曾在《形影神》中寫下“三皇大圣人,今復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可見在他眼中,不論圣賢還是凡人,都有一死,在死亡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隨后作者再帶領讀者走進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那是一個“烏托邦”一樣的存在,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來最初的終極追求……
《陶淵明像》 黃慎
書中最后說道,“陶淵明身上好像有一種近乎魔力的吸引力,讓那些有著超凡思想、脫俗靈性的人們靠近他、解讀他,從中得到滋養……更有意思的是,人的性情不一,口味各殊……平和清淡的人愛他,華美綺麗的人也愛他;激昂豪邁的人愛他,婉約多情的人也愛他;顧盼自雄的人愛他,失意潦倒的人也愛他。儒家在陶淵明詩中讀到儒;道家在陶淵明身上析出道;佛家在陶淵明身上悟出禪……小說家在陶淵明這里看見小說志怪;文學家在陶淵明這里看見謀篇布局;連農民也能在陶淵明這里得到耕耘收獲和菊酒。舉之彌高,望之愈遠,陶淵明對后世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
內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