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為勢 積累求質
胡學武的山水畫
————徐恩存
一個好的畫家及其作品,在于其起點的抉擇,起點高,則畫品境界高蹈,氣息不俗,如入妙境。所以,畫家的藝術取向,藝術理想與藝術起點,對于一個成長過程中的畫家來說至關重要。
我看胡學武的畫,頓時產生后生可畏之感,概因為學武的山水畫,頗得寫意要領,而不事巨細無余的雕琢,他以清醒的心態與意象思維去駕駛水墨,他的作品在遠觀其勢,近觀其質中,給人以遠看氣勢逼人,近看驚心動魄的感覺,且水墨淋漓,蒼潤氤氳,大氣流貫。
也許是楚文化的孕育與茲養,學武天性中便有一種對空蒙、迷離與神秘的偏愛,而且,這恰恰契合了中國畫“不似之似”的理念,因此,他的作品既有用筆的率性氣度,如風云激蕩;又有用墨的氤氳沉厚,漬染有加,一派玄秘;這使得空間結構在“實寫”與“虛寫”的互動中得以形成,盡管,在點、線、干、濕、濃、淡的交互迭加中,一些出其不意的效果出人意料的產生,但在總體的開合聚散中,畫面深沉處更為深遂,虛淡處直接玄遠;其中,以筆立骨、以墨取韻,乃至“氣厚則蒼、神和乃潤”等,都躍然紙上,特別是在“不似之似”中,意念,神韻、氣象、境界等,都在感性生動的生命形式中得到表達。
由于文化底蘊的作用,畫家除了秉了樸素的自然觀外,重要之處在于他在山水物象的心靈化之中,醞釀并提煉出意象,這些意象不是大別山,太行山的寫生式入畫,而是一種“感覺”式意象的生成,以及筆墨形式,語言的錘煉和組織,如《朝霧蒙蒙》、《山野人家》、《月亮滾太極》、《太行秋色》、《山氣橫秋》、《幽翠圖》、《惠風和暢》等,都是感覺式的寫意山水畫,而不是塑造型的再現,在看似奔放的揮灑與書寫中,形被放松了,筆的游走與墨的幻化,都在將錯就錯,不似之似中得到充分發揮。
線隨筆運,在一波三折、節奏、韻律、力度,以及起筆、運筆與止筆的書寫過程,憑感覺和掌控的敏感性,而產生筆型、筆性的豐富變化;墨色、墨點,則在多次積、漬、染中,產生韻致與層次,由于墨色、墨層、墨韻在水法、墨法中的互補、互滲與互動,產生蒼潤氤氳的效果;使作品在單純中見豐富,在繁復中見整體,在多變中見統一,在濃重中見虛淡,在沉穩中見空靈,特別是在大面積的黑白關系處理中,畫家汲收入了黃賓虹山水經驗,以黑圍白,在濃郁幽邃之中透出微明,使畫面不但見出空間層次,還制造了哲理般的意味。
對黑白的關系的認知,事實上拆射的是哲學理念。胡學武在《月亮滾太極》中,正是以道家理念去把握世界,把握玄機,把握對立統一規律的,有此意識才能自覺地在有限的畫面空間中營造出無限的時空景象。
循此道理,胡學武的山水畫始終在黑、白、灰中進行了著演繹幻化。我們看到,胡學武極善從傳統中汲取經驗,又善于變傳統經驗為時代語言,盡管在形式上仍取法于“三遠法”——高遠、深遠、平遠,但其筆墨間已充實著現代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究其根本,在于他的筆墨與意象,已漸趨于意到筆不到,并在不似之似中多了些抽象元素;而且,在近乎抽象的意象表現手法中,筆與墨都在靈動中見出活力,使山水文本大不同于古人山水畫的慘淡冷寂,處處呈示出一種清新與激情,同時,在筆墨的運用中,強調了點、線的主體作用,許多作品以點、線為主,肯定了它們的獨立美感,以符合藝術本質和規律,使筆墨的純粹性與本體意義得到突顯。
事實上,胡學武的筆墨是在不真實的把握“抽象的原則”中進行,這樣,在他筆下的意象之形成為筆墨的表現,并因此使筆墨進行多維的演繹與幻化,進而體現出筆墨自身的價值,以及多樣性和豐富性。
作為當代文化語境中的畫家,胡學武自覺地接受了現代意識與現代精神,主要特點是——他不再盲目固襲古人的繪畫套路和方法,而以理性史觀去解析古人的經驗,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作品一掃前人山水的荒寒,冷寂與靜態,代之以激情,速度與動蕩,這樣的藝術勇氣,必然的結果是——在顛覆舊的程式中獲得了創造的自由,并構建了新的形式語言秩序,如《泥巴坡》、《早春》、《野松林》、《十八灣》、《月亮滾太極》、《古木爭春》、《太行秋色》、《山氣橫秋》、《濁酒論英雄》、《 翠圖》、《惠風各暢》、《太行印象》、《暮色隱音韻》等,都在動態中使筆墨生發出新質,畫面中激蕩起磅礴之氣,讓人從中領略到“筆墨當隨時代”所產生的新內涵、新氣韻和新境界。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中國哲學對世界本質的概括與把握,唯有真正領悟了這個道理,并付諸實踐,才能在繪畫中追索到藝術的真諦。
顯然,胡學武是在這條道路上腳踏實地前行的,并且,他也在這條道路上品嘗了收獲的喜悅;在解讀胡學武的山水畫過程中,我們最肯定他的是:他自覺地向藝術本體回歸,重視對自我精神與價值的挖掘與深度關懷,執著的尋求精神的支撐點。
質言之,胡學武的可貴之處在于,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始終堅持自己的精神追求,把抒寫胸意作為藝術意義之所在,并且清醒又自覺地保持著超然而恬淡的心境,執著于精神故鄉的追尋。
胡學武筆下的山水,多有楚地人文的背景,既使他畫中原的太行山色,也不乏朦朧與神秘,因為,縈繞在他心間的乃是揮之不去的楚地故土情結,所以,他酣暢的用筆,淋漓的墨色,都包蘊著前塵往事。
在今天,面對喧囂的現實世界,尋找精神家園成為我們面臨的共同課題,藝術家更應著力探尋這一課題,畢竟藝術承載著解決人類精神難題的重任,胡學武選擇了山水畫的樣式,在于使之成為定神的棲息地,以表達生命還鄉的欣慰之感。因此,胡學武的山水畫便多了一層情思的色彩,筆墨不是無力的重復,內涵也不是蒼白的套用,圖式也不是對古人的照搬,其中蘊藏著深沉的情感向度,進而擴大了作品的審美空間。
以山水畫的方式進行精神的探索,應該說是一種最佳方式,胡學武在想像和回憶中找到了可以讓靈魂自由飛翔的天地,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一個優秀的畫家不僅要有自我敏銳的視角,堅持的韌性,豐盈的情感,還要有詩意的靈感,悟性和嫻熟的筆墨能力與技巧,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學識和個性資質。因為,藝術是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關懷的,創作活動是畫家自由自覺生命活動的一種實現方式,能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提煉出感性生動的生命形式,才能做到對外部世界有深邃的內審,縱橫捭闔地去表現并書寫這個世界,在筆墨與紙面的結合中,再造一個感性郁勃的世界。
而我們在胡學武的作品中,看到的正是自然生命的綠色,活力與生生不息的景象。在一切繪畫形式中,山水畫是取令人陶醉的,它可以是人與自然的交流對話,也可以是山水中的心靈獨白。胡學武的山水畫是自然而然地發乎情,止乎境,他的積墨、積點與書寫式的寫意方式,都傳達出綿綿密密的抒情,在力求骨法用筆與氣韻生動中,多了些關乎自然生命的旨趣,以及感性生動充沛的表達,這正是同代人的同類作品所缺少的。
因為,胡學武的與眾不同,尤應值得我們肯定。
胡學武個人簡介
胡學武,1963年生于湖北武漢。湖北省國畫院副院長,湖北開明畫院副院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三峽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東湖畫社法人。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美展并獲獎,作品發表于《國畫家》《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中國畫研究》《中國美術》等。出版有《胡學武畫集》《荊楚畫派名家作品集——胡學武卷》《胡學武意象水墨》。
歷年部分參展作品:
2021年8月作品《山巔那些松》參加由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省級各民主黨派聯合主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百年華誕.同心同行—湖北黨外人士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
2021年7月作品《高山雄風》特邀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百年輝煌.武漢記憶—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特邀展”。
2021年6月作品《峽江春暖》入選“永遠的旗幟”—湖北省文聯機關慶祝建黨10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邀請展。
2020年7月《南山圣水》入選202O“江山如此多嬌新余傅抱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9年《予我長袖舞大山》入選第十三屆湖北省美術作品展。
2019年《路漫漫其修遠》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丹青山河.心系人民”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高嵐泉涌》入選"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8年《穿越》入選第九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
2017年《天高唱大風》入選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
2017年《借點南水潤京城》入選“湖北省美術創作重點項目扶持工程·20117年度優秀作品展”。
2016年《春山寄語》入選“翰墨青州·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6年《天高唱大風》入選“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16年《南水出高峽》承擔2016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合作)。
2015年《早春》入選“紀念揚州2500周年城慶一一丹青揚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萬壑松風》入選2015“水墨彭城”· 全國寫意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坐上髙鐵去北京》入選“首屆‘八大山人’全國山水畫展”。
2015年《松風高奏》入選“寫意中國”首屆中國畫水墨大展。
2015年《夢隨溪走》入選“絲綢之路 絢麗甘肅”第九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2015年《蒼山有約》入選2015年“萬年甫江”全國中國畫山水作品展。
2014年《故園山煙翠》入選“重溫經典婁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4年《春風伴我回家鄉》入選“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