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徐州千年的大運河,是串聯古今的“文化長廊”,亦是接續奮進的“精神長河”,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7月29日至30日,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學院“沿著運河看江蘇,同筑振興鄉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邳州市宿羊山鎮和新沂市窯灣古鎮開展會實踐。
邳州市宿羊山鎮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來到了宿羊山鎮當地的恒豐寶大蒜收購市場,這里有眾多村民們在市場前排隊,等待進行大蒜交易。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一起對收購的大蒜進行檢驗、分裝、打包和搬運。在這里,隊員們還了解到,宿羊山鎮的大蒜種植采用半機械化的方式,用播種機精準種植,再用無人機進行全方位的農藥噴灑,利用科技成果降低人力成本,這也是宿羊山鎮大蒜產業發展較好的原因之一。
隨后實踐隊員們又來到了徐州恒大食品蒜易通5A智能倉基地,基地共有25個冷庫,每個冷庫可以儲存800噸大蒜,庫內常年保持在2℃左右的溫度可以將大蒜保存一年之久。實踐隊員們到達時,還有工作人員穿著厚厚的棉大衣,有序地將采購的大蒜運輸到冷庫中。
宿羊山的大蒜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有很大幫助,村民們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植大蒜。實踐隊員們下午走進了宿羊山鎮村民的家里,熱情的村民讓實踐隊員們也體驗了一次如何處切蒜、剝蒜。從與村民的交流中得知,大蒜種植有很多要點和技巧,相對于尋常農作物的種植流程更為繁瑣,但相對應的經濟收益也更高,平均一畝地可以收益7000-8000元。近年的大蒜收成很好,但由于疫情原因,銷售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
第二站隊員們來到了窯灣古鎮,這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實踐隊員們在調研過程中,驚嘆于古鎮中的古老建筑風格,也感受到了豐厚而古老的歷史文化遺存。窯灣自古以來就是漕運要道也是軍事重鎮,自此也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解放戰爭時這里打響了淮海戰役第一槍,殲滅了黃百韜兵團一個整建制的軍,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為全殲國民黨黃百韜兵團奠定了基礎。隊員們在“淮海戰役第一槍”紀念館內學習了窯灣戰斗的相關歷史,隊員孫運嘉同學在這里錄制了“紅色故事”的微視頻。
柳編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古鎮中煥發生機活力,展現傳統文化之美。實踐隊員們還走進了古鎮中的柳編店,店里售賣各式各樣精美的柳編制品,在與店主的交談中,實踐隊員們了解到,這些柳編制品來頭可不小,每一個作品都是經過經過繁瑣的工藝制作而成,并且造型美觀,輕便耐用。
實踐的最后一站,實踐隊員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大運河邳州段,這里屬于中運河水系,傍河而居的邳州人將運河視為母親河。隊員們來到邳州的水上服務區岸線時,岸邊停靠著許多的船舶,有一位熱情的船民把實踐隊員們帶到了船上,詳細地為隊員們講述了行船多年以來所感受的運河的變化。根據船民們的講述,運河沿岸的生態環境相較于以往,有了極大的改善,曾經的河道上岸邊都有漂浮的垃圾,如今的運河會有專門負責的工作人員清潔,不僅運河水質越來越好,運河水生態越來越好,運河沿岸地區發展也越來越好。
邳州段運河沿岸還打造了運河濕地公園,如今第一期的建設已經完成,保護大運河水生態,發展大運河旅游業,既緩解了運河開發與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又繪就出一幅水環境治理與生態富民的共贏畫卷。實踐隊員通過采訪公園內的游客得知,當地居民都期望大運河可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也希望運河文化可以更好的繼承和弘揚。
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在本次的社會實踐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運河的生態建設、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徐州暑期社會實踐雖然到此結束,但“沿著運河看江蘇,同筑振興鄉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將繼續深入探究運河的文化遺產。從修復生態、發展航運,到建設新型城鎮和美麗鄉村,推動產業融合和結構升級,大運河徐州段正以新的面貌,展現新時代的青春芳華。作為新時代學子,要堅定文化自信,守護運河文化遺產,積極參與到運河的文化傳承中去,用實際行動響應黨和國家發展運河的號召,與國家共奮進,譜寫青春之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