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據以畢生精力研究殷墟甲骨文的李元星《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介紹,伏羲、神農、黃帝,載入殷墟甲骨文“虙農黃”即三皇祀典卜辭:虙(伏羲)、農(神農)約20條、“虙列山”(伏羲氏、神農烈山氏)三字單、雙、繁、簡四式合文約40條、黃帝不下百條。因此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中國人就構建了伏羲、神農、黃帝的三皇古史體系。2006年7月13日中國河南安陽殷墟文化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殷墟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是舉世公認的信史。

  中華民族文明史自伏羲“上下五千年”這個說法,并不是中國人自己吹噓的,而是一個外國傳教士衛匡國(意大利人)率先所講,他在清順治(1644-1661年在位)時期來到中國,對漢學研究頗深,出過四本關于中國的書籍,這五千年的提法最早出自他的《中國上古史》,他在書中是以伏羲作為中華文明的源頭,確定的年份是公元前2952年。

這與巴道的“伏羲三皇”(泰皇大帝、皇雄雷神、皞皇包戲)三代執政164年即前3124-前2960年基本吻合。五千年前伏羲發明了八卦,把地球人類從混沌天下帶進文明世界,伏羲是人類文明的開山祖師。

  英國世界科技史學家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伏羲八卦演繹的《周易》是萬有概念寶庫。”

  促進當代世界計算機和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二進制”祖宗其實是伏羲八卦六爻。1697年12月,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茲寫信給法國傳教士白晉,闡明了自己的“二進制”觀點,并且希望對方將它推薦給康熙皇帝,但收到的回信令他大吃一驚。白晉在信中說:“你不應該把二進制視為一門新科學,因為中國的伏羲早已發明了。”白晉建議萊布尼茲用中國的伏羲八卦六爻來說明“二進制”,并附寄了伏羲八卦六爻圖。萊布尼茲收到之后認真研讀,最終被中國人的智慧深深折服,他認為:“伏羲是中國科學的創始人,卦爻圖是世界科學史上最古老的里程碑。”

  最早記載伏羲簡史的是《周易.系辭下傳》:“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譯文:皇古伏羲氏統治天下的時候,昂起頭來觀察天上的形象,低下頭去觀察地上的法則;又把鳥獸的紋彩和土地所出產都加以觀察,近則取于人身,遠則取于萬物。于是首先作出八卦,才能通曉神明的德行,才能區分萬物的情狀。并且作出結繩的方法,制造網綱,用來漁獵。這個意思是從離卦中虛得來的。)

  較早較完整的伏羲簡傳是東晉王嘉《拾遺記.春皇庖犧》:“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長頭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須垂委地。或人曰:歲星十二年一周天,今葉以天時。

且聞圣人生皆有祥瑞。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肇自開辟。于時日月重輪,山明海靜。自爾以來,為陵成谷,世歷推移,難可計算。

比于圣德,有逾前皇。禮義文物,于茲始作。去巢穴之居,變茹腥之食,立禮教以導文,造干戈以飾武。

絲桑為瑟,均土為塤。禮樂于是興矣。

調和八風,以畫八卦,分六位以正六宗。

于時未有書契,規天為圖,矩地為法,視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審地勢以定川岳,始嫁娶以修人道。

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犧,亦謂伏羲。變混沌之質,文宓其教,故曰宓犧。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類,莫不尊焉。以木德稱王,故曰春皇。其明睿照于八區,是謂太昊。昊者,明也。位居東方,以含養蠢化,葉于木德,其音附角,號曰木皇。”

  較晚較詳細的伏羲傳記是南宋羅泌《路史.太昊紀》:“太昊伏羲氏,方牙,一曰蒼牙,風姓,是為春皇,包羲,亦號天皇、人帝、皇雄氏,蒼精之君也。

母華胥,居于華胥之渚,嘗暨叔嫟,翔于渚之汾,巨跡出焉,華胥決履以跧之。意有所動,虹且遶之,因孕。十有二歲,以十月四日降神,德亥之應,故謂曰歲。生于仇夷,長于起城。龍身牛首,渠肩達掖,山準日角,奯目珠 ,駿毫翁巤,龍唇龜齒。長九尺有一寸,望之廣,視之專。繼天出震,聰明睿智,蓋承歲而王以立治紀,而萬世循用之。

肇修文教,為百王典。以其載德自木,木實麗,東道不可尚,同乎元氣,是偁太昊。得乎中央,別而全宿,而有成因號伏羲,自有句而應世,故又曰有句氏。

方是時也,天下多獸,教人以獵,豢育犧牲,服牛乘馬,草鞮皮,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而下服度。

天出文章,河出馬圖,于是觀象于天,效法于地,近參乎身,遠取諸物。兆三畫、著八卦,以逆陰陽之征,以順性命之理,成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而君、民、事,則陰、陽、家、國之事始明焉。征顯闡幽、章往察來,于是申六畫,作十言,以明陰陽之中,以厚君民之德,于以洗心,退藏于密。觀象之變、爻之動,于是窮天墬之用,極數之原,叄天兩地,而倚數以成變化,而行鬼神八卦,而小成因,而重之以盡生生之理,而天墬之蘊盡矣。

所謂先天易也,原始反終,神明幽贊,于是神蓍著地,靈龜出洛,乃窮天墬之賾,極天下之動。以龜為策,以蓍為筮,獻南占之一十八變而成卦,以斷天下之吉兇。出言惟辭,制器惟象,動作惟變,卜筮惟占,政治小大,無廢取于易者。

紾離象,法蝥狐,作 為罔罟,以畋以魚。化蠶桑為繐帛,因罔罟以制都布,給其衣服。

靇龍時瑞,因以龍紀官,百師服,皆以龍名作,為龍書,以立制號而同文。稽夬象,肇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而文籍由是興矣。

于是盡地之制,分壤時谷,以利國用。必不自圣庸,委師于宛華,爰興神鼎,制郊禪。即命臣芒庖犧,登鱉使鬼物,以致群祠,而升薦之。

正姓氏,通媒妁,以重萬民之麗。麗皮薦之,以嚴其禮,示合姓之難,拼人情之不瀆。法乾坤以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

聚天下之銅,仰視俯觀以為棘幣,好圓法天,肉方法地,以輕重,以通有亡。

察六氣、審陰陽,以賚之身,而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類。于是嘗草、治砭,以制民疾,而人滋信。乃因甲錄,合五緯、建五氣、消息禍福,以為之元。

命潛龍氏筮之,乃迎日推策、相剛,建造甲子,以命歲、時。配天為干,配地為枝,枝干配類,以網維乎四象。故情偽相感,而星辰以順則。歲、日、月、時亡,易于作旋蓋,著躔舍,立九部而民易理。于是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以驗其符;矢正爻以配氣,置重爻以抵日、以作甲歷。歲建寅,甲日、寅辰。木盛于卯,以卯之辰升,敷教之臺,聽八風,民授始。

謂君資于民,民安,子安;民危,子危。乃絀神明,開肺意、舉六佐,以自策。命金提 俗、指苫蓋、謹窖臧,視之未居者,借力成之,以靖敷民。命鳥明建方泭窽、木絕港道,以濟不通。奠八方、旌九位,而分九土。視地之壙、物之伙,其爭日大,勢不可以偏制而獨任,于是經國謀賢,以極治寄,而閎灋制,故不慮不圖而人正。命視冒為貹,志災惡、察虛實、居百 ,以平民。命紀侗中職,定于中邦;仲起司陸;陽侯司海。六佐職,而天墬位;陰陽得,乃體春。明刑政,修兵仗,以威懷。蹇修為士,以之御敗,而下情至。于是龢率萬民,平水土,道泉原,因水居方,而置城邑。百令具舉,乃命蜚龍氏職圖父,因尊事以為禮儀,而天下治。

長離徠翔【三墳云:因鳳來而作樂。長離者,鳳也。】,爰作荒樂,歌扶徠、詠網罟,以鎮天下之人,命曰立其。【以立基為立本,大淵為大泉,皆唐人避國諱。】斵桐為七尺二寸之琴,繩絲以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離,徽天音、撡駕辨,以通神明之況,以合天人之龢;絙桑為三十六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灼土為塤:而禮樂于是興焉。

負方州、抱圓天,體泰,乙統干元,紹天體寂,明一垂策。寢方而枕繩,蕩乎亡竟以因應,而覺悟乎天墬之間,不是賢而非愚,不沽巧而尚行。去羨去慕,惟以道化。上亡求欲于下,下亡干進于上。是以百姓足,而宇宙洪寧;官亡共備之民,而死不用郭。鳥獸蟲蛇,懷于爪毒。陰陽之所雝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之戾物傷民積者,絕止之。是以事簡民純,亡言而化,天下之人浮游罔養,而莫知所如往。臣子以順,君親以尊,故星宿溫潤而鬼神受職,功揆上下、洞八方而后世不可及也。乃封泰山禪云云,以昭姓考瑞而曾報。

在治百六十有四載。殞落,而女弟媧立。【字與包同。】年百九十有四,葬山陽,都與宛丘,故陳惟太昊之虛。始其父沒,華胥死之,葬覆車之源。厥妃殞洛,是為洛神,代所謂伏妃者。【即虙妃,漢書音義如淳,以為伏羲之女,溺洛而死,為落水之神。】

伏羲生咸鳥。咸鳥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照。后照生顧相,夅處于巴,是生巴人。

巴滅,巴子五季流于黔而君之,生黑穴四姓。赤狄巴氏服四姓,為廩君。有巴氏、務相氏。

黃帝應代有風后為之相,因八卦設九宮,以安營壘,次定萬民之竁。黃帝滅蚩尤,徽猷多本于后尤,北復以其輕剿,其余于輞谷。人賴其利,遂世祀之,是為金山之神。謖封其后于任,錫之巳姓,黃帝之孫任巳,實歸。

其在唐虞,俱有封土,書缺不見。夏后氏之初,封之庖,為姒姓。遾周之興,武王復其后于宿,后有密宿、須句、顓臾,邑于泲上,寔典太昊之祀,以為東蒙主。是以季氏將伐顓臾,而孔子傷之。須句后為陎所并,魯復取之。而宿之后則遷于宋,俱不復見。

后有風氏、偑氏、 氏、羲氏、希氏、包氏、庖氏、氏、鮑氏、臾氏、顓臾氏、東氏、東蒙氏、胊氏、任氏、姒氏、宿氏、罔氏、伏氏、虙氏、宓氏、密氏、服氏。

帝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

贊曰:泰始云遠,圣人成能。出包應世,書契代繩。肇修文教,以立治紀。經域奠部,畋漁棘幣。原始反終,分躔畫卦。消息甲乙,以成變化。升降禮樂,教而不殊。道凝體寂,云自蒼梧。負方抱員,明一坐策。不慮不圖,鬼神受職。爰興神鼎,封岱禪云。萬世允賴,若稽三墳。”

  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楚辭.大招》以歷史人物言伏羲:“伏戲《駕辯》,楚《勞商》之。”東漢楚地人王逸注:“伏戲,古王者也,始作瑟。《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言伏戲作瑟,造《駕辯》之曲,楚人因之,作《勞商》之歌,皆要妙之音,可樂聽也。”《楚辭.遠游》將伏羲列為享祀五方帝之首:“大皓(大昊)、炎神(炎帝)、軒轅(黃帝)、西皇(少昊)、顓頊(高陽)。"

先秦經史子書一律把伏羲作為歷史人物記載,《尚書.中侯.握河記》:“伏犧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于河,遂法之以畫八卦。”《禮記.月令》:“其帝大皞。”《周髀算經》:“伏羲作歷度。”

《春秋內事》:“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人未有寶宅,未有水火之和;于是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畫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陰陽之數,推列三光,建分八節;以爻應氣,凡二十四消息禍福,以制吉兇。”《春秋公羊傳》:“伏犧作八卦,丘合而演其文,瀆而出其神,作《春秋》以改亂制。”《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叟,四國皆風姓,實司大皞之祀。”

《呂氏春秋.孟春紀》:“其帝大皞。”《世本.帝系篇》:“太昊伏羲氏。”《作篇》:“伏羲氏作瑟五十弦,樂名《玄基》,一曰《扶來》。”“伏羲造瑟,則其樂器漸于伏羲也。”“伏羲制于儷皮,嫁娶為禮。”《莊子.外篇》:“伏羲始為天下。”《管子.輕重戊》:“虙戲作,選六峜,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壺子》:“伏羲法八極,作八卦。”《尸子.君志》:“宓犧之世,天下多獸,教人以獵。”

后世之所以崇拜伏羲為首位“圣人”,《傳》:“圣,于事無不通之謂圣。”《易經》歷來被尊為中國文化科技百科全書,其內涵遍涉天文學、氣象學、地理學、地震學、軍事學、醫療學、氣功學、體育學、武術學、乃至先測預知學。《易經》對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以及自然科學產生過重要影響;對現代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也頗有影響。伏羲以其全才多藝而成為皇古領袖,五千年來一直被崇拜為“中國的上帝”。

古籍所載伏羲山

陜南安康市伏羲山(海拔1124米,漢濱區、平利縣臨界),在全國眾多伏羲文化區域中,是古代典藉和出土文物最早確證蓋壓群雄的伏羲圣地,最權威地獨占鰲頭:

1、《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大皞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伏羲山是西南之首巴國的發祥地,其山有大皞包(相傳為伏羲葬處“羲皇陵”)、咸鳥山、厘民溝、照畢山,與記載一一吻合。這是伏羲巴國世家地理位置的全國最早記載。

2、《逸周書◎殷祝解》:“昔大帝(原注“大皞”)作道,明教士民。”《漢書》:“有蠻夷曰道。”晉常璩《華陽國志◎漢中志》:“有作道。”魯迅:“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伏羲山區世代承傳“伏羲作道”五千年的“巴巫蠻道”,至今仍受當地百姓信仰。這是全國連綿不斷承傳伏羲文化的“活化石”。

3、《春秋左傳◎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伏羲山西南部平利縣老縣鎮“盤龍殿”遺址曾出土春秋時期巴人宗廟編鐘。這是考古發現全國最早一座“龍名”伏羲殿遺址。更何況伏羲山東北部漢濱區壩河鎮“龍鳳山”“皞皇三臺”“三皇道”相傳為“伏羲首都”,陸續問世自三皇時代至清代歷朝祠殿祭祀遺物。

4、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戰國時期)曾記載他《遠游》親歷大皓伏羲山、比鄰東部伏羲佐相句芒丫角山(海拔1001米,漢濱、平利、旬陽三縣區臨界山):“吾將過乎句芒,歷大皓以右轉兮。”這是全國最早記錄名人游歷伏羲圣地。

5、湖南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戰國時期帛書記載:“曰古熊雹戲,出自雷足,居于雚奚。”伏羲山區有熊洞溝、熊家古院;雷鼓臺、雷澤三叉河、雷神殿、雷家古院;《明一統志◎漢中府》:“女媧山(與伏羲山接)在平利縣(老縣)東三十里,灌溪河發源此山。”這是全國最早記載伏羲出生、居住地。相傳伏羲山風婦巖“羲皇洞”是華胥生伏羲之穴(因此伏羲風姓)。

6、戰國史家集體所著《世本》:“女氏,天皇封弟堝(左王右咼)于汝水之陽,后為天子,因稱女皇。其后為女氏,夏有女艾,商有女鳩、女方,晉有女寬,皆其后也。”漢高祖劉邦命大臣陸賈所著以史為鑒資政《新語》:“女氏,天皇封弟堝于汝水之陽,后為天子,因稱汝皇。其后為女氏。”伏羲山比鄰東北部旬陽縣呂河鎮女(汝)皇山(上有女皇廟遺址,主峰孟涂山孟王寨海拔1018米),由古稱汝水的壩河(今中游支流仍名汝河)串聯,汝水從伏羲山東腳拐彎經女(汝)皇山南腳而流,水北為陽。這是全國最早記載伏羲兄妹所處地理位置。

7、《史記◎封禪書》:“聞昔泰帝(原注“太昊”),興神鼎一。”《孝武本紀》:“聞昔大帝(原注“伏羲”),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伏羲山南部平利縣有海拔1000米的“玉鼎山”,主峰有“泰皇大帝伏羲廟”遺址,內有古代白色石鼎一尊。這是全國最早呈現伏羲興國統天下之神鼎。

8、唐代歷史地理書《十道要錄◎山南西道金州(今陜南安康市)》:“有伏羲山。或曰拋鉸之山,焚香氣必合于此山。”這是全國最早記載伏羲山及其香火旺盛。

9、北宋《太平寰宇記》:“金州安康郡,今理西城縣,有伏羲山。”北宋《元豐九域志◎金州》:“西城,有伏羲山。古跡,西城本媯墟(虞舜帝居媯汭)之地,伏羲山。”南宋羅謐《路史◎女皇氏》:“女皇氏立,治于中皇山之原。”其子羅萍注:“山在金州之平利,所謂女媧山也,與伏羲山接,廟起,伏羲山在西城。”這是全國最早再三肯定坐實伏羲山所在地。

10、當地忌諱直呼老祖先伏羲之名,尊稱高王山、高皇山。明清時期,《安康縣志》:“高王山,在城東六十里,上有高王廟故名。”《平利縣志》:“高皇山,在縣西北交安康界,孤峰高聳,以上有高皇廟故名。”這兩個名稱也是全國獨特。

  伏羲山頂“羲皇城”原始遺址,是用石頭砌成的“9”字形,數至九最大,《白虎通義》:“羲皇,陽尊。”九陽太極(最原始的太極)。圓圈表示“天圓”;圈中聳立四方臺表示“地方”。典載“伏羲坐于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始畫八卦”。

方壇西南側原有一棵粗大高聳的古龍柏,是《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的:“建木,大皞爰過;黃帝所為”(郭璞注:“言伏羲援建木上下于天,黃帝治護之也。”)。即伏羲曾攀援樹頂“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后來黃帝在樹頂搭架建天文臺。《管子》載“黃帝問于柏高”,黃帝向伏羲八世孫“上下于天”的巴王柏高詢問天文知識,對建木有所作為。“建木”既是最原始的天文觀測臺,又是《山海經》所載歷史地理位置的座標(前蘇聯專家組于1952年在伏羲山頂立一塊標記“海拔1124米”也將其作為四周山川的座標)。1949年春,“蔣軍”在伏羲山駐防一團兵力,連根砍伐了古龍柏,用做防御工事。新中國陽光雨露滋潤原地天生一棵龍柏,當地百姓敬仰伏羲老祖,在茂盛的龍柏樹上掛滿紅布。

  皇古祭壇,位于伏羲山主峰對面東北方(陜南安康漢濱壩河鎮二郎村龍鳳山新廟梁),伏羲原始部落首都“三皇道皞皇三臺”。夏初巴王孟涂率領巴人,在天臺建“八卦壇”,人臺建“皞皇伏羲祠”,地臺建“皞皇義舍”。后世歷代維修重建。清代光緒年間,八卦壇倒坍;民國時期,祠、舍倒坍。三皇道皞皇三臺伏羲原始部落首都地貌,清代契約載名“龍風山”,東西兩座高山,中央是天臺,形似龍鳳;“三皇道”下道長2千米、中道長1千米、上道長10千米(西至雷鼓臺姜家梁、東達壩河西陵桑場),相傳伏羲首都三條干欄草房街,下街道接待萬邦聯絡使節、中街道駐兵將、上街道住羲皇國民,皞皇三臺住伏羲及其百官。

伏羲山下太極城

  群經之首《周易◎系辭下傳》:“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正史之首《尚書◎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史家絕唱《史記◎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陜南安康市漢濱區與平利縣臨界的伏羲山,有“演卦壇”“卦影潭”“司卦臺”“八卦壇”遺址;伏羲山南部平利縣境有“八卦寨”“八卦廟”;伏羲山東北部旬陽縣境有海拔1401米的“八卦山”;并有“一曲洵水繞太極”的“太極城”——洵水南城島為陰魚島,洵水北城島為陽魚島,兩島首尾追逐,各有魚眼對視;圍繞太極城兩儀有四象景觀:左鄰青龍山,右接白虎嶺,前抱朱雀崗,后依玄武潭;四象周圍有八座八卦山形依次為:乾、兌、離、巽、震、坎、艮、坤。此乃“圣人則之效之”的“天地自然之圖”。如果說伏羲山頂羲皇城的原始石砌“9”字形,是摩仿其山東腳“壩河水繞大嬴盤”的造型;那么旬陽縣太極城,就是啟示伏羲“始作八卦”的發祥地——此地有“李家那新石器遺址”佐證。

伏羲山區民間傳統唱孝歌《開歌路》中有幾句表白伏羲認識世界發明創造的過程:“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象,兩象生四方,四方生八卦,八卦定陰陽。”

有首原生態戲謔玩笑歌謠趣證太極城:“遠看旬陽縣,近看豬郎圈;伏羲馴野豬,太極為家園。“形象表白山環水繞的太極城像大型養豬圈舍,(寶蓋下豕)構成漁獵時代伏羲原始之“家”。

  旬陽縣太極城文化上古主要承傳者:

1、三皇時期,以姜巴髳國為主,旬陽縣羊山是神農發祥地(《后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上,其下有神農泉。”),神農將伏羲八卦演化為《連山易》。其后世支庶龔氏,居邑太極城“龔家梁新石器遺址”。

2、五帝時期,以鳳巴蜀國為主,《華陽國志◎蜀志》:“蜀之立國,肇于人皇,與巴同囿。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高陽,封其支庶于蜀。”黃帝將伏羲八卦演化為《歸藏易》。旬陽縣有蜀河、蜀王冢,《雍正志》:“蜀王冢,縣東一百六十里,地名王家莊,相傳蜀王屯兵之地,卒葬于此。”

3、夏代,以白馬夏巴盧國為主,《海內經》“白馬是為鯀”的支庶,旬陽縣有白馬寺(有禹穴、孟涂山孟王寨)。夏代繼承《連山易》。

4、商代,以虞巴微國為主,虞舜帝故居漢濱媯墟(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安康為媯墟,或謂之姚墟。”)支庶,弓魚氏、鹿麇氏。商代繼承《歸藏易》。

5、西周時期,以虎巴彭國為主,都邑漢濱王家壩西周城邑《史密簋》遺址支庶,史密及“史密父乙伯”為周王室《周易》掌圖官,族人相氏向姓(巴語讀音為尚),向姓遺存地名在旬陽縣眾多。

6、春秋戰國,以夏巴盧國為主,《春秋左傳》“盧由荊媯”(楚進攻,盧由湖北荊州退到陜南安康,再度形成“盧虎會”,聯盟抗楚)。都邑“金版盧金”出土地漢濱早陽(今安康火車東站春秋戰國城邑“魚翅遺址”)支庶,巴曼子族。夏巴盧國承傳《連山易》。

(秦漢以來,正史、方志有記載,此不贅言)

  圣祖伏羲為人類科學發現做出的震古爍今的卓越貢獻——相傳“一弦三周”的“月相率”源于伏羲,《誰南子.天文訓》:“其帝大皞,執規而治春。”可以《周髀算經》中得到解釋:“環矩以為圓,合距以為方(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方徑一而匝四,伸圓之周而為勾,展方之匝而為股,共結一角邪適弦五”)。數之法出于圓方。圓方者,天地之形,陰陽之數。”這就是著名的“徑一周三”圓周率(俗謂“一尺三寸過心”)、“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天圓地方”學說(《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所以經初揭《河圖》《洛書》萬古之謎而震驚世界的內蒙古大學物理教授韓永賢考證糾誤:“幾何學不應起源于毆幾里德,實起源自中華祖先伏羲氏。”

《史記.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伏羲發明創造的人類萬古一絕“八卦”,歷經神農、黃帝、夏禹、商湯、周文的繼承演進而成為中國古代主要經典文獻《易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東漢鄭玄《易論》:“神農重卦,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者,象萬物之出云,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也。”唐代孔穎達《疏》:“案《世譜》等群書,神農亦曰連山氏,又曰烈山氏;黃帝亦曰歸藏氏;既連山、歸藏并是代號,則《周易》稱周,取岐陽地名。”又說:“《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歸藏易》其卦以純坤為首,《周易》以純乾為首。”

《連山易》“連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會為系統的:“君,臣,民,物,陰,陽,兵,象”八象組成,艮卦為首,云氣皆出于山。以山為主,崇山為君,伏山為臣,列山為民,兼山為物,潛山為陰,連山為陽,藏山為兵,疊山為象。據記載:《連山易》有八萬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僅有一些卦名,幾個爻名和卦爻辭,象辭,及五十二條諸家論文。

《歸藏易》是以生命過程為系統的:“歸,藏,生,動,長,育,止,殺”八象組成,以坤卦為首,萬物皆歸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氣”為主;天氣為歸,地氣為藏,木氣為生,風氣為動,火氣為長,水氣為育,山氣為止,金氣為殺。《歸藏》有四千三百言,多已佚失,保留下來的,只有六十四卦的卦名,爻名。

《周易》是以乾天為首,天上天下具無所不“周”備之意。《周易》的本稱為《乾坤易》,是以宇宙為系統的。“天,地,日,月,山,川,云,氣”八象組成。以“形”之象為主。乾形為天,坤形為地,陽形為日,陰形為月,土形為山,水形為川,雨形為云,風形為氣。

  當《易》自漢代被奉為儒家經典之首以后,群儒習《易》、百家注《易》之風盛行,兩千余年延續不斷,流派紛呈。而且《易經》雖說是中國古代的典籍,但是它的傳播可并不僅限于中國本土。

  更早在戰國秦孝公六年(前356),重用“商鞅變法” 鎮壓秦國貴族反對派,掌管圖書秘籍的“御史中丞”黃景,帶族屬逃往山東乘船渡海“仁川登陸”到韓國避難建城邑,《周易》等中國古典便在韓國世代流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大韓復國,用伏羲氏八卦的四正卦(乾、坤、坎、離)做國旗的標志,其意義尤為深遠,這對于他們的立國精神、文教、禮俗乃至于奮發圖強的思想行動,都具重大影響與作用。早在秦代,方士徐福就傳到了日本。后來又在被稱為“大航海時代”的15世紀以后,傳播到了歐洲。其中,一些聞名世界的歐洲大師受《易經》的啟發、影響及評價摘要如下:

早在1703年的法國皇家科學院備忘錄上,萊布尼茨發表了《二進制運算的解釋》,所用的例子里,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圖和0——7八個數字的二進制表示的對應。這曾在18世紀初的歐洲知識界引起轟動,萊布尼茲將二進制看作“宇宙語言”,但他的二進制系統卻無法與后天八卦圖建立聯系,他只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八卦圖的內涵遠非二進制數系可以完全模擬。萊布尼茲二進制的偉大意義,則被現代飛躍式發展的計算機科學和互聯網絡所證實——它們的信息處理和傳輸,運用的正是二進制表示和算法。為隨后的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絡蓬勃發展奠定了數量基礎,推進人類奔向電腦世界的太空時代,他說:“易圖是留傳于宇宙科學之中的最古紀念物,我不可思議地發現,對于理解三千年前的中國最初的君主(周文王)且為唯一的哲學家伏羲的古代字秘密的發現,對于中國人來說實在是深可慶幸的事情,應該允許我加入中國籍吧?!”

《易經》不僅對數學史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科學界也享譽盛名。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對《易經》的評價非常高,他從科學角度評價這本書:“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

在哲學領域有著非凡貢獻的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從哲學的角度評價《易經》,認為其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他說:“就人類心靈所創造的圖形和形象來找出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這是一種崇高的事業。”黑格爾在創立他的新哲學體系過程中,曾受到中國哲學的影響。黑格爾基本熟悉了當時傳入歐洲的一切中國古代文獻。黑格爾也曾在其哲學史課程中加進了中國哲學的內容。黑格爾在關于中國哲學的講演中,把《易經》和孔子、老子作為主要內容。黑格爾指出:《易經》的卦象體系在兩個要點上接近了真正的哲學:其一,《易經》表達了抽象的思想和純粹的范疇;其二,《易經》揭示了作為純粹的思想存在中最深邃而又普遍的東西,與偶然外在的東西之間的對比。

“八卦”及其演化的“伏羲六十四卦圖”,不斷啟示全球綻開高新科技之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科學家美籍華人李政道、楊振寧博士在回顧研究過程中稱,他們的論文“不對等定律”,得之于伏羲八卦易理之啟示;當代生物學家發現生物遺體基因密碼共有64個類型,恰好可用伏羲64卦之卦象對譯。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有專門的研究機構“易經學會”。外國人對于讀《易經》的好處有以下幾點概括:提升自身修養、凈化心靈、轉換思路、解決難題。伏羲是人類頭一位萬能科技專家,其“易卦之學”傳入西方后,逐漸形成了一種國際“易學熱”,外國學者從深奧奇妙的伏羲玄學中獲得啟迪,探索其神秘訣竅,當作一種方法學、決策學、管理學加以推崇。

伏羲父皇雄雷神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包羲氏,是為羲皇,一號皇雄氏。” 唐張說《大衍文符歷序》:“伏羲生于赤光照室之夜,皇雄成紀之辰。” 北宋劉恕《資治通鑒外記》:“包羲氏,風姓,象日月之明,謂之太昊,一號皇雄氏。”

《世本》:“雷公究息脈,詳炮灸之藥性。”“殷商諸臣之有氏可紀者,雷氏,雷公后。”《山海經.海內東經》:“雷澤中有雷神,人頭而龍身,鼓其腹。”晉郭璞注引《河圖》:“大跡在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太平御覽》引《詩緯含神霧》:“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羲。”袁訶《中國神話傳說詞典》:“伏羲蓋雷神之子。”

后世雷公為黃帝醫官,《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黃帝有熊氏命雷公、歧伯論經脈。”晉葛洪《抱樸子.極言》:“黃帝著體診則受雷、歧。”

  雷神、華胥以及更古的盤古、大妣的傳說,后來演化為雷公、電母。雷公是司雷之神,屬陽,故稱公,又稱雷師、雷神。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圣母、閃電娘娘。雷電崇拜,起自上古。戰國屈原《楚辭.遠游》:“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而為衛”;《離騷》:“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山海經》中有多處關於雷神的記載,稱雷神是“龍身而人頭,鼓其腹”,當是龍形圖騰。東漢王充《論衡.雷虛》中所述漢代的雷神:“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扣擊之音也;其魄然若襒裂者,椎所擊之聲也。其殺人也,引連鼓相椎,并擊之矣。”雷公當是人形。《史記.天官書》:“天鼓,有音如雷非雷。”《初學記》引《抱樸子》:“雷,天之鼓也。”唐李白《梁甫吟》:“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宋王铚《云仙雜記.天鼓》:“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自先秦兩漢起,民眾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意義。《史記.殷本紀》稱“武乙無道,暴雷震死”。王充《論衡.雷虛》篇稱“盛夏之時,雷電迅疾,擊折樹木,壞敗室屋,時犯殺人。其犯殺人也,謂之陰過,飲食人以不潔凈,天怒擊而殺之。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響噓矣”。其雷電都具有代天行道、懲罰陰過、震死暴雷的意思。道教繼承中國古代對雷公電母的信仰。唐五代高道杜光庭在其編定的《道門科范大全集》的多種祈求雨雪的科儀中,都以雷公電母作為主要啟請的神靈。

“巴巫蠻道”以皇雄雷神為初祖,被尊為“元始天尊”,認為雷神的陰陽學說是其風水學相“陰穴陽宅”的鼻祖,療病把脈、針灸、炮制中草藥也以雷神為祖師,施行雷法《雷壇顯應真經》,做法事擺設雷壇,造壇奏樂似滾雷,亦即巴師軍陣樂。伏羲山區有眾多傳說古地:雷泉溝、雷爪石、腳印梁、雷澤赫嫁拐、雷澤三叉河、盤龍洞、龍盤嶺、龍盤溝、盤龍殿、雷神殿、雷鼓臺等。

伏羲母華胥

華胥氏部落起源于西北甘肅“大地灣遺址”,其遷徙到陜南漢水中上游的遺跡路線,經西安半坡、廟底溝等遺址游牧到達藍田、驪山、黃河風陵渡一帶,發明了標示氣候的《河圖》;越過華山到達商洛洛河,又發明了指示方位的洛書;經丹鳳沿丹江而下,進入漢水流域自下而上到蜀河,然后沿著盤古的先行路線,從呂河經梁家河到壩河腳印梁及雷澤赫嫁拐,再由赫胥巴溝轉入胥姑河。這條遷徙路線可以解釋《周易.系辭上傳》:“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前者是在黃河畔制作出龍馬形底座的氣候圖,后者是在洛河畔制作出龜形底座的方位圖。此二圖指示華胥氏游牧部落從寒冷干燥的西北走向溫暖濕潤的陜南,定居在水草旺盛的秦巴山間,且能大獲魚獸鳥果之外快。

胥姑埡是胥姑河與雷澤三叉河的分水埡,雷澤三叉河北面山梁有雷鼓臺(晉葛洪《抱樸子》:“雷,天之鼓也。”唐李白《梁父吟》:“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匍震天鼓。”);胥姑河北面山梁有龍鳳山,傳說是以鳳為圖騰的華胥與以龍為圖騰的雷神合歡之山。民間傳說:汝皇山下的雷泉溝、雷澤赫嫁拐、腳印梁是“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之處;而伏羲山北的龍鳳山、雷鼓臺、雷澤三叉河與胥姑河的分水埡胥姑埡,為雷神與華胥于農歷七月半成婚之處,自古立廟祭祀,歷代香火不絕,今仍存有“胥姑廟”及古代系列石雕像。華胥作為中華民族的著名祖母,目前全國僅存陜西藍田的華胥氏陵和漢濱的胥姑埡兩處祠廟,彌足珍貴。

《周易》有“雷澤歸妹”卦,《說文》:“歸,女嫁也;妹,女弟也。”即少女出嫁之意。可理解為:五千年前,風姓鳳凰部落最后一任女首領華胥,與雷姓龍虎部落最后一任男首領雷神,在水草豐盛的雷族澤畔,發生兩性關系而孕生伏羲。華胥氏族在蜀河始建鳳巴蜀國;雷神的白龍演化為伏羲的青龍而后世建立龍巴庸圓;古老的白虎部族后世由伏羲三世孫顧相建立虎巴彭國;華胥的鳳凰蛇頸演化為女皇的蛇身而后世建立蛇巴濮國。清康熙三十二年佐興安(今安康市)州守王希舜修州志的穆簡臣《漢南詠懷》有詩句:“媯汭遺蹤問故墟,神居仙治印沙虛。香溪留棋跡亦疏,零落華胥夢到馀。”著意點到今漢濱區的三個古跡:帝舜故居媯汭、香溪洞呂仙棋、黃帝夢游華胥氏之國。

《列子.黃帝篇》:“(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痛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云霧不礙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亂其心,山谷不阻其步——神行而已。黃帝既寐,怡然自得。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而帝登假,百姓號之,二百余年不輟。”黃帝夢寐以求地效法華胥氏治國,歷經二十八年的努力,把天下治理的十分理想,幾乎達到“華胥氏之國”的水平;就在這時黃帝仙逝升天追隨華胥氏而去;老百姓放聲哭念黃帝的恩德,直到二百多年以后還沒有停止哭聲。后世人們把“華胥氏之國”當成一個最理想的太平世界,唐王瓘《軒轅本紀》:“黃帝游華胥國,此國神仙國也。”原注:“伏羲生于此國,伏羲母此國人。”

《太平御覽》引《黃帝元女戰法》:“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黃帝歸于太山(太帝伏羲山)。三日三夜霧冥。有一婦人,人首鳥形(鳳身人首之華胥圖騰神像)。黃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婦人曰:‘吾元女也(巴巫蠻道尊華胥為“九天元女”),子欲何問?’黃帝曰:‘小子欲萬戰萬勝。’遂得戰法焉(《河圖》《洛書》陣)。”華胥是巴人名稱的源頭,《說文》:“葩,華也。從草,皅聲。普巴切。”華胥的圖騰是雌鳳雄凰一對,被其孫“巫咸國”首領咸鳥承襲,后世巴人延續,《周書.王會》:“巴人以比翼鳥。”孔晁注:“巴人,在南者。比翼鳥,不比不飛。”咸鳥(一世巫咸)是伏羲子,《說文》:“古者巫咸初作筮。”其后世以占卜家、占星家和醫學家為炎黃大臣,《路史》:“神農使巫咸主筮。”《歸藏.啟筮》:“昔黃神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則而有咎’。”《乙已占.天占》:“黃帝(臣)巫咸咸石氏。”《莊子.逸篇》:“黔首(平民百姓)多疾,黃帝立巫咸以通九竅。”《毛詩陸疏廣要》:“龍乘云,鳳乘風。”雷神和華胥分別以龍、鳳為圖騰,深遠地影響了后世歷代皇帝、皇后的龍、鳳裝扮,中華民族“龍飛鳳舞”的壯麗形象起源于皇雄雷神和鳳凰華胥的原始圖騰。伏羲承繼其母華胥風姓、其父雷神龍圖騰,黃帝繼承“龍乘云”圖騰,《左傳.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學術界習慣認為華胥是夏禹承傳的“華夏文化”,其實是黃帝在先崇拜華胥而演化為“中華文化”。西南少數民族亦崇拜雷神,聞一多《伏羲考》:“西山瑤故事,雷神居天上司雷雨,而被家長拘系的仇家雷王則是居地下司雷族。”

氣候圖《河圖》和方位圖《洛書》是上古游牧部落“華胥氏之國”長期生活實踐的科學文化總結,是其最后一任首領華胥用結繩記號,刻劃在“綠石”、“丹石”上,以指導游牧專家的威信統率部落由西北到水草旺盛的陜南,在伏羲丫角汝皇中皇山區與雷神部落融合,兩位上古科學文化專家首領結合為夫妻,生下了羲皇、女皇,并用兩大部落聯盟長期積累的豐富知識,使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聰明的羲皇、女皇,接受了父母掌握的全部知識,才有后來的諸多發明創造。

華胥的《河圖》《洛書》,一直成為全人類的“萬古之謎”,中國歷代古人視為國寶和祥瑞。《白虎通義.德論》:“德至淵泉,則黃龍現,醴泉通,河出龍圖,洛出龜書,江出大貝,海出明珠。”《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龍魚至,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所以,上古圣帝明君則獲此瑞寶——《禮緯含文嘉》:“伏羲德治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象而作《易》。”《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上古伏羲時,龍馬負圖出于河,其圖之數,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三國魏王弼《周易注》:“伏羲氏得《河圖》,夏后氏因之曰《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烈山氏(炎帝)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河圖挺輔佐》;“黃帝夢見兩龍挺圖,即帝以授,五色畢具,名曰錄圖(《河圖》)。”黃帝時代遺存“龜書”已出土于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墓葬(距今4600年)龜甲負玉片《洛書》。《尚書.中侯.握河記》:“堯時受《河圖》,龍銜赤文綠色。”《尚書.中侯》:“伯禹曰:‘臣觀河,白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臣《河圖》,帶足入淵’。”南宋蔡沉注《尚書.洪范》:“孔氏(戰國時人)曰:‘天與禹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世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即《洛書》也。”《墨子.非攻》:“赤鳥銜珪,降周之岐社曰:‘天命用文王,代殷有國,泰巔來賓,河出綠圖,地出乘黃’。”所以被周人作為國寶陳列,《尚書.顧命》:“陳寶:《河圖》在東序。”

《論語.子罕》孔子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孔子嘆道:鳳凰不降臨祥瑞啦!河不再出圖啦!難道我不能見到《河圖》真形實物就遺憾地離開人間嗎?!)因為孔子僅見到古傳《河圖》之數,《周易.系辭上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今人韓永賢解開了五千年的謎團,《河圖》是遠古氣候圖,圈為星光無雨,點為雨點含水,一、六為東,三、八為南,二、七為西,四、九為北。《洛書》是遠古方位圖(羅盤),一圈為東方啟明星(金星),七圈為北斗七星,其它六方迎刃而解。人類第一次同太空聯絡,采取的標志便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于是,不少學者認為“圖書之學”成為地球人類高度智慧的象征是當之無愧的。因“初揭《河圖》《洛書》之謎”而震驚世界的中國物理學教授韓永賢認為,有記錄的歷史不應由甲骨文時代算起,而應從記號時代算起。他主張,中國自然科學史應從記號時代算起,因為天文學、氣象學、幾何學、算術學都是記號時代的產兒。所以,羲皇之母華胥,堪稱人類第一位杰出的天文氣象學家、地理方位學家、算術幾何學家。

羲皇后芒氏女皇

  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距今2300年的帛書:“曰古熊雹戲,出自雷足(伏羲山雷澤三叉河),居于雚奚(中皇山灌溪即今縣河)。乃娶嬌俊子之子曰女皇,是生子四。未有日月,四神(四子)相代,乃步以為歲,是為四時。長曰青檊,二曰朱椫,三曰黃椎,四曰墨檊。九州不平,山陵被淹,四神乃作至于覆,天方動捍,蔽之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四子后世四岳),奠三天,奠四極。”敘述了“四子”兩大發明創造:一是定歲、四季、月、日歷法;二是用五色木立四極建造桿欄式房屋。直到炎帝時仍用四子后世觀測星象“奠三天”即掌握日、月、星的運行規律,“奠四極”即建造桿欄房。這完全是“史話”記述。《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伏羲女皇另有一子:“大皞生咸鳥。”

《世本.作篇》:“伏羲臣芒氏作羅,芒作網,芒作綱。”下注西漢宋忠曰:“芒,包羲之臣。”東漢宋衷注:“句芒,伏羲臣。”《說文》:“羅,以絲罟鳥,從網從維。古者,芒氏初作羅。”俗傳芒氏居于伏羲山東部15千米的丫角山。《世本》:“句芒木正。”即管草木鳥獸之官。

《山海經.海外東經》:“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晉郭璞注:“木神也,方面素服。”《禮記.月令》:“其帝大皞,其神句芒。”《疏》:“大皞,伏戲氏。句芒,主木之官,木初生之時,句屈而有芒角(丫角),故云句芒。”東漢鄭玄注:“此蒼精之君,木官之臣。”稱伏羲為“蒼精”,四川資中和山東武梁祠石室出土的漢代伏羲女皇對偶或交媾畫像石旁均刻有16字銘文:“伏戲倉精初造王業畫卦結繩以理海內。”

《呂氏春秋.孟春紀》:“其帝大皞,其神句芒。”東漢高誘注:“大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祭于東方,為木德之帝;句芒,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大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同書《時則訓》:“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扶榑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大皞、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漢書.司馬相如傳》:“使句芒即將行兮。”張揖注:“句芒,東方青帝之佐也。”《楚辭.遠游》亦將句芒與伏羲聯文:“吾將過乎句芒,歷大皓以右轉兮。”

殷墟甲骨文載有“句芒”。丁山前輩認為:“句芒”乃“高禖”即“高母”之轉音。全國各地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刻伏羲女皇對偶或交媾圖(“大皞氏以龍紀”、“句芒乘兩龍”,雙龍絞纏),或執代表陰陽的日月,或執代表天圓地方的規距,形象地顯示了“芒氏女皇”“作羅”、“執規”。“鳥身人面”的圖騰被其子咸鳥承襲,后世“巴人以比翼鳥”。伏羲女皇交媾圖,即生命基因模型圖,當代遺傳工程理論闡明了這幅圖的內涵:生命遺傳物質DNA分子的立體結構,是互相纏繞的兩條螺旋鏈。這是伏羲女皇在五千年前就發現的重大科研成果。《路史.大昊紀》:“法蝥狐(仿蜘蛛)作為網罟,以畋以漁;化蠶桑為繐帛,因網罟以制都布,給其衣服。”佐伏羲的芒氏女皇是“作網作羅作綱”的原始發明創造家,套獸網魚,馴野飼家;養蠶織帛,紡線織布。為解決民生溫飽立下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而今人類依然在不斷進化芒氏女皇的養殖織造而吃好穿美!

伏羲妹族女皇氏

女氏三皇(汝皇、中皇、麗皇),戰國史家《世本.氏姓篇》:“女氏,天皇(伏羲)封弟(妹)堝(左王右咼)于汝水之陽(即伏羲山東北10千米之汝皇山),后為天子,因稱女皇。”陜南安康市漢濱區壩河鎮與旬陽縣呂河鎮臨界有座全國獨一無二的汝皇山。漢高祖劉邦命大臣陸賈所著以史為鑒資政《新語》:“天皇封弟堝于汝水之陽,后為天子,因稱汝皇。”陸賈曾在此協助蕭何征糧征兵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所記有據。

南宋羅泌《路史.禪通紀》:“女皇氏,大昊氏之女弟,少佐大昊,正姓氏,職婚姻,通行媒,以重萬民之判。大昊氏衰,共工作亂,于是滅共工而遷之。治于中皇山之原(羅萍注:“山在金州之平利,與伏羲山接,廟起,伏羲山在西城。”)。繼興于麗。”伏羲山東南15千米即平利縣中皇山,出土有石碑銘文:“大清咸豐三年欽命敬刋,中皇山女皇氏圣皇之墓。”

《世本.氏姓篇》:“驪氏,驪戎國之后。”《史記.秦本紀》:“申侯言于孝王曰:昔我先,驪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宗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漢書.律歷志》載張王壽所言:“酈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長安志》:“臨潼東二十四里有故麗城,商酈國。”

汝皇、中皇、麗皇三世執政130年。

伏羲山區巴巫蠻道世傳伏羲外甥女中皇(伏羲妹汝皇之女)”創造了“天地人三合”《太極圖》,即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天人感應學說”形象圖。陜西永靖已出土女皇時代雙耳彩陶壺上的雙龍古太極圖(現藏瑞典遠東博物館)。它不是簡單的陰陽魚,而同北宋初華山道士陳摶傳出的古《太極圖》,宋代朱震解釋《漢上易傳.太極圖》:“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圣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兇。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中皇的這套“天地、萬物、人類共性學說”,至今依然輝煌燦爛照耀人類,影響著系統科學的新學科“宇宙全息統一律”:宇宙經絡律(大地經絡律、人體經絡律);宇宙感應律(天、地、人感應律)等等。中皇辭世五千年后,地球人類才如夢初醒,驚恐萬狀地舉起中皇“天人合一”的理論大旗,齊聲疾呼:“維護生態平衡!”

丹麥著名物理學家波爾,利用《太極圖》成功地解釋了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地原子發光現象,這個理論就像一座橋梁,它的一端在經典概念的基礎上,另一端卻把人引向了量子世界,他發表的論文為“相生相克原理”;在慶祝獲獎酒會時,波爾利用《太極圖》作為量子理論科學的象征,制作成紀念章贈給與會代表以示追根溯源;波爾還鄭重其事地把《太極圖》當作自己家族的族徽,鐫刻在國王授與他的勛章上。而今隨著我國率先全球使量子衛星上天、量子通訊蓋地,上古科技專家中皇的歷史地位更加升高。

伏羲女宓妃

《楚辭·天問》:“天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天降夷羿這個孽星,革除夏政禍害民眾。夏代夷羿為何能射瞎皇古河伯,而欲占其美妻雒嬪?)王逸 注:“雒嬪,水神,謂宓妃也,洛水神女。”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若夫 青琴 、 宓妃 之徒,絶殊離俗。”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 宓妃 , 伏羲氏 女,溺死 洛 ,遂為 洛水 之神。”《文選.洛神賦》注引《漢書音義》:“宓妃,伏羲氏之女,溺死洛水,遂為河神。”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錄》:“洛水宓妃,宓羲氏之女也,得道為水仙。”唐李白《感興》詩之二:“洛浦有宓妃,飄飄雪爭飛。”

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在《楚辭.離騷》中抒發了他對宓妃的向往追求:“吾令豐隆(云師)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縷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伏羲賢臣)以為理。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畫其難遷。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我叫豐隆駕云車,尋找宓妃美小姐。解佩送她表達愛,我請蹇修去做媒。可她芳心意不定,忽然拒絕我懇請。夕回窮石她囿苑,朝洗秀發于洧盤。曠古美人傲絕群,自珍艷姿飄游巡。絕世美麗無禮情,離她別處去追尋。)南朝宋謝靈運《江妃賦》:“招魂定情,洛神清思。”

三國 魏 曹植《洛神賦.序》:“ 黃初 三年,余朝京師,還濟 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 宓妃 。”曹植在《洛神賦》中描述宓妃形身姿態之美云:“其形也,翩若驚鴻,婉君游龍,榮曜秋菊,華茂青松。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近而察之,灼若芙渠出綠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連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瓖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相應圖。”(她的體態輕盈,如驚飛的鴻雁,又像是乘云升天的天矯游龍。遠遠望去,光耀得如同天空艷麗的朝霞;近看之,則又像是綻開在碧波間的白蓮。她的身材肥瘦適中,長短合宜,肩膀像是用玉斧削成,腰肢像束著光滑的白絹,頎長的脖頸,白膩的肌膚呈露,不再需脂粉的妝扮,自然美麗無匹。烏黑高聳的發髻,細長彎曲的雙眉,紅紅的嘴唇十分鮮艷,白皙的牙齒耀著光彩,明亮的雙眼顧盼生輝,臉頰邊還有兩個小酒窩兒動人魂魄……)

“巴巫蠻道”相傳:宓妃在伏羲山南部黃洋河上游洛河畔,看見河里有祖母華胥遺物先天羅盤神龜負《洛書》,跳進河里抓住神龜羅盤拋上岸,而自身不幸被卷進漩渦淹死。羅盤是道教風水師看地的法寶,而宓妃舍身撈出先天羅盤,所以尊宓妃為“洛河美神”;后世又演化立廟奉敬宓妃為“地母美神”,地母廟位于伏羲山北巫石巖伏羲廟下部黃龍溝畔(在陜南安康市漢濱區壩河鎮繁榮村),亦因宓妃是伏羲之女的緣故。《漢巴人民歌》:“伏羲女兒洛水神,撈出羅盤溺其身,風水寶地羅盤定,水澆土地萬物生,萬物養育人和牲,人牲依賴地母親。”

  伏羲第五子咸鳥,即一世巫咸。從皇古到殷商,巫咸是個世襲名號。始祖即《海內經》“大皞生咸鳥”;《路史》“伏羲生咸鳥”。《世本》:“伏羲后,巴;咸鳥,巴人之先。”陜南安康市伏羲山上有咸鳥山咸巴祠。伏羲山西北巫梁殿所在天池山絕頂之咸池,相傳為巫咸沐浴處;《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于咸池”,漢王逸注:“咸池,蓋天池也。”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金州知府蕭汝舟命舉人華宗元撰碑《修理天池山迎真觀圣殿落成記》:“金州,古安康地。城東南五十里有山,曰天池山也。是名山也,為其絕頂有靈河水也。其地則山環水繞,云飛煙鎖,草木發幽谷之香也。水映長天之色,誠秦頭楚尾之一奇特也。”

巫咸族立國于皇古,《海外西經》:“巫咸國在女丑(即平利縣中皇山之女巫)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即經常攀登朝拜的庖羲山),群巫所從上下也。”后由咸鳥的孫子后照(伏羲山主峰北有照畢山—即后照畢茲山,巴語謂伏羲為“畢茲”)始立巴國。四川也有巫咸山巫咸祠,說明巫咸國管轄巴山南北。巴語謂咸為“鹽巴”,相傳巫咸為發明制鹽的工藝師。

巫咸族在三皇五帝時代便人才輩出,《世本.氏姓篇》:“巫咸,伏羲之后,伏羲作卦始有筮,其后裔巫咸善占筮。”《世本•作篇》和《呂氏春秋•勿躬》均說“巫咸作筮”。《說文》:“古者巫咸初作筮。” 巫咸后代以占卜家、占星家和醫學家為炎黃大臣,宋羅泌《路史》:“神農使巫咸主筮。”《歸藏•啟筮》:“昔黃神與炎神爭斗琢鹿之野,將戰,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乙己占•天占》:“黃帝(臣)巫咸咸石氏。”《莊子•逸篇》:“黔首多疾,黃帝立巫咸以通九竅。”《世本》:“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

巫咸族在夏朝時代與居于媯墟(《帝王世紀》:“安康謂之媯墟,或謂之姚墟。”)的帝舜后代融合,建立虞巴微國。“微”取自天文學名稱紫微星,含義紫微正照。之所以僅見典載夏商周三朝巫彭族有封國,而不見巫咸族封國,是因為巫咸族融入微國三朝皆受封。《楚辭》:“問大微之所居。”“吾將求彭、咸之所居。”

巫咸族在殷商時代出了兩位宰相,屈原《離騷》“巫咸將夕降兮”,王逸注:“巫咸,古神巫也,當殷中宗之世。”三國蜀譙周《古史考》:“庖犧氏作,始有筮,其后殷時巫咸善筮。”巴巫蠻道傳說:“巫咸始篆龜殼文。”商代有兩位巫咸(賢)為相,《史記•殷本紀》:“帝太戊立(湯五世孫)。伊陟贊于巫咸(老相伊陟卸任時推薦巫咸為相)。巫咸治王家有成(甲骨文謂咸戊,以伏羲文化的承傳人為殷商用筮占卜的創始者,也是燦爛輝煌的甲骨文之創始人,后世傳有他測定的恒星圖)。殷復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帝祖乙立(湯六世孫),殷復興,巫賢任職(咸戊后代)。”《史記•天宮書》:“昔之傳天數者:殷商,巫咸”。

《 太平御覽》引《外國圖》:“昔殷帝太戊使巫咸禱于山河,巫咸居于此,是為巫咸民。去南海萬千里。”巫咸還是出國渡海漂洋的先驅。

附:甘豫伏羲文化探討

  “歲星十二年一周天成一紀”是上古紀年法。亦有后世將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木星當作歲星,根據木星在天體中運行的規律用來紀年。有說法認為,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年運行一周,所以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它既是星辰,也是中國民間奉祀的神祇之一。西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將上古神話“青虹纏繞華胥因孕歲星十二年一周天成一紀而生伏羲”簡化為“生于成紀”(即"生于皇雄成紀之年”),南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依據此簡化說;《帝王世紀》原著南宋時佚,元明以來又輯此簡言,被后世誤會為漢代所設的“成紀縣”地名。天文變為地理!而東晉王嘉(隴西安陽治今秦安縣東)就是甘肅省天水市人,卻強調“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是“歲星十二年一周天,今葉以天時”的天文紀年,沒有說伏羲出生的地名叫"成紀”。

而王嘉在其《拾遺記》中有段關于發現“歲星(木星)十二年一周天成一紀”的記載:“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乍大乍小,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

伏羲文化落地甘肅早于皇甫謐2600年就有史載,《尚書.堯典》載虞舜帝“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苗民厘姓,是伏羲之孫乘厘的后代,族遷祖隨(要在遷居地立祠廟祭祖),西戎便有了伏羲文化,即《墨子.疆國篇》:“秦西有巴戎。”例如西周分封伏羲之玄孫顧相的后代虎巴羅族為侯爵于湖北荊州,建立羅國首都紀南城(春秋時期被楚文王占領、楚平王擴建更名為郢都),湖北神農架林區發現其后世史詩《黑暗傳》便說“伏羲出生在紀城”。

  河南鄭州市新密伏羲山,中國古籍無記載,而是當今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河南大學教授張振犁先生的考證:“‘浮戲’與伏羲同義,浮戲山即伏羲山。”所舉書證是:“浮戲山”,據《山海經》載:“泉石欹危,映帶左右,晨起伏而憑之,煙霞彌漫,萬頃茫然,峰巒盡露其巔,煙移峰動,如眾鳥浮水而戲……天下奇觀也!”浮戲取義于此。 可惜《山海經》并無此“載”!這是清乾隆十九年《汜水縣志》(鞏義縣)里所“載”的一段話。何況所謂“眾鳥浮水而戲”只能象征“浮戲山”,但也關聯不到“伏羲山”呀!

《山海經.中次七經》中有“浮戲山”的記載,其原文是:“又東三十里,曰浮戲之山。有木焉,葉狀如樗而赤實,名曰亢木,食之不蠱。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東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樗,一種椿樹,謂臭椿樹。少辛,一種草藥,謂細辛。這段話的意思是,再往東三十里,是座浮戲山。山中生長著一種樹木,葉子的形狀像臭椿樹葉而結紅色果實,名稱是亢木,人吃了它可以驅蟲辟邪。汜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后向北流入黃河。在浮戲山的東面有一道峽谷,因峽谷里有很多蛇而取名叫蛇谷,峽谷上生長很多細辛。十分惋惜《山海經》這段關于“浮戲山”的記載,也與“伏羲山”并無關聯。

河南專家還列舉有四個依據:1、新密之“密”原于“密羲”,這是錯別字,而古典用字則為“虙羲”或“宓羲”,讀音皆為“伏羲”;2、浮戲山有“蛇谷”,就是“伏羲大峽谷”,忘了《左傳》“大皞氏以龍紀”,伏羲后代有以蛇為圖騰的濮人,散居長江流域,《說文》:“南蠻,蛇種;閩、東南越,蛇種。”黃河流域河南也有濮陽,卻遠離蛇谷;3、說“浮戲山”明代始建“補子廟”即伏羲廟,神農伐補遂,“補子”與伏羲何相干?4、說“浮戲山”約500年前始建“伏羲女媧祠”,不僅始建太晚,而且明代以來全國各地所建伏羲女媧祠廟眾多,有其祠廟之山,如果都可隨便自稱伏羲山,那全國會冒出1400多座伏羲山。

河南具有悠久的伏羲文化,安陽殷墟甲骨文有約60條卜祭伏羲;淮陽“太昊陵”有《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陳,大皞墟也。”

漢水巴人民歌

一、祭祀歌

華胥訪雷神

皇雄雷神東來巴,鳳凰華胥西來巴,來到巴山成一家。

盤古男王統天下,雷神龍爪三個叉,三叉河里有雷澤,雷鼓臺上建國家,開天辟地破混沌,分清陰陽元氣法。西北鳳凰風華胥,好奇男王龍虎巴,沿著渭河俟黃河,翻過華山洛河壩,問她為啥不迷路?河圖洛書她制下,沿著丹江到漢江,蜀河立國成鳳巴,華胥進入巴河道,腳印梁上春懷下,走過雷澤赫嫁拐,赫胥巴溝駐一茬,來到華渚胥姑河,登上鳳凰胥姑埡,找到留下腳印人,皇雄雷神緣分大,盤龍洞里藏龍鳳,龍盤嶺下好安家,雷神華胥結成親,成家立業胥姑埡,羲皇洞里生伏羲,任洞女皇誕生下。

羲皇之家

唱起混沌我行家,肚里歌兒裝不下,藕塘采蓮隨手拿。

混沌在人腦袋瓜,糊涂雞蛋榆疙瘩,最早開竅是皇雄,分出陰陽元氣法,天旋地轉行有道,人與天地三合家,好似驚龍發雷電,震醒愚笨傻腦瓜,人們尊他為雷神,推他為君治龍巴。

對唱

木頭搭橋人過河,歌師唱罷我接著,好比織錦線跟梭。

混沌在人笨腦殼,跟著牲口亂奔波,最早開化是華胥,挽著韁繩苦摸索,河圖標出水草地,洛書指路不盤陀,鳳凰飛到胥姑埡,結識能人雷神哥。兩位前賢養圣后,量你無歌猜不著。

對唱

房檐底下掛細篩,蜘蛛結間圣人拜,羲皇大帝打魚來。

雷神華胥是奇才,養出兒子更古怪,簡化結繩為八索,移天縮地在君懷,懷抱羅盤演八卦,天地萬物能測開,伏羲山上百王先,萬世當著天皇拜。羲皇有個賢皇后,奉請歌師當謎猜。

對唱

苗木發芽兩葉尖,句芒住在丫角山,輔佐伏羲半邊天。

芒氏女皇挺能干,輔佐伏羲坐江山,精心制作羅網綱,教人漁獵吃飽飯,采麻取絲織成布,教人縫制衣裳穿,生下五男和一女,個個成為大圣賢,女兒宓妃洛水神,長子青檊庸祖先,次子赤椫蜀祖先,三子黃椎炎黃先,四子墨檊濮祖先,五子咸鳥巴苗先。伏羲有個高才妹,奉請歌師唱一板。

對唱

手中握有五色線,正好扎花繡牡丹,繡個女皇給你看。

女皇受封女皇山,男婚女嫁制婚姻,女皇立治中皇山,太極古圖她畫全。羲皇一家功勞大,拙嘴笨舌表不全,有口皆碑唱頌歌,巴山漢水有本源。

羲皇卦

叫聲歌師你莫慌,聽我給你唱羲皇,唱的不全你補上。

雷神華胥結鴛鴦,胥姑埡上建洞房,生下兒子當大帝,萬世稱尊為羲皇,因其能夠通天文,所以敬他為天皇,號稱大皞包羲氏,住在伏羲山頂上,結繩織網來漁獵,動物肉食把民養,馴養野獸為家畜,從此世間六畜旺,低頭他能察地法,抬頭他能觀天象,土地出產他熟悉,鳥獸紋彩他能詳,近取人身遠取物,區分萬物知情狀,演卦臺上排八卦,子孫萬代解不暢,乾卦三連坤六斷,震卦仰盂巽倒缸,離卦中虛坎中滿,艮卦下斷兌缺上,能究天文窮地理,中通萬物知端詳,羲皇唱出駕辨歌,才有你我成歌郎。

對唱

歌師唱卦我知詳,我是羲皇好徒郎,八卦我能解清暢。

羲皇制卦繪圖樣,文王爻辭周易詳,孔子十翼解釋暢,三位圣賢把卦創,坤卦代表地陰柔,乾卦代表天陽剛,巽卦代表風吹動,震卦代表雷霆響,坎卦代表水流走,離卦代表火燒旺,兌卦代表沼澤泥,良卦代表山頭崗。乾卦也表男子漢,坤卦也表女婆娘,男女陰陽成雙對,華夏民族人丁旺。

二、歌謠選

伏羲龍師六相

最早捧圣伏羲祖,以龍紀官宰相六:青龍陽侯司江海,蒼龍仲起司地陸,黑龍視冒司災惡,白龍鳥明司建福,黃龍紀侗司中職,赤龍金提司化俗。

伏羲之弟郝骨氏,輔佐羲皇立帝制,裔孫子期封太原,郝姓自古便有之。

蜘蛛吐絲結羅網,啟發伏羲和句芒:句芒作出羅網綱,套獸捕魚制衣裳,民生溫飽有保障,民族繁衍才興旺;伏羲作出八卦象,天地萬物知端祥,感化人們有思想,民族文明呈輝煌。

伏羲禪位給伯牛,鉆木作火生為熟;賜封賢妹女皇山,始制嫁娶興邦族;嫁妹女皇配伯牛,生女中皇最優秀;伯牛女皇辭世后,中皇繪出太極圖,中皇立治中皇山,夫君掌火祝融族;生育賢女稱酈皇,女皇氏族傳世久。

(《河圖挺輔佐》:“伏羲禪于伯牛,鉆木作火。”《路史》:“女皇氏,大昊之女弟,少佐大昊,正姓氏,職婚姻,通行媒,重萬民之判。女皇立,治于中皇山之原。繼興于酈。”伯牛、祝融官名火正,出自古老的燧人氏族,在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指導人們“炮生為熟,使人無腹疾”,是關乎民生的重要職業,其社會地位顯赫。)

三、情歌選

伏羲皇后

華胥重用華苞相,出身帝俊氏族旺;雷神倚重芒葩相,句芒氏族是豪強。兩相成婚生女皇,嫁給羲皇苞戲王。

(芒氏女皇嫁給羲皇伏羲;皇雄雷神和鳳凰華胥是伏羲父母;芒葩和華苞是芒氏女皇父母。華、苞、芒、葩是巴蜀地區出土文物的圖騰符號;屈原《遠游》將丫角山芒氏女皇與伏羲山太皓伏羲聯文:"吾將過乎句芒,歷太皓以右轉兮!")

嬌俊生子叫句芒,句芒公主號女皇,心靈手巧貌霞光,既會織羅又編網;迷得伏羲心發慌,定要娶她當宰相!

(民歌與出土文物戰國楚帛書記載吻合:"包戲娶嬌俊子之子曰女皇。"佐圣祖伏羲的圣母芒氏女皇,是戰國《世本》所載"作網作羅作綱"的原始發明創造家,套獸網魚捕鳥,馴野飼養六畜;養蠶織帛,紡線織布。為解決原始祖先民生溫飽、至今我們后代仍在大力發展享用,立下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

伏羲芒皇結網繩,心底話兒說你聽:四子都以木為名,青紅黃黑以你龍;五子以我芒氏形,取名咸鳥才好聽。

(《左傳》:"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山海經》:"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羲皇伏羲和芒氏女皇生一女五子:女為洛神宓妃;五子執掌五方—東方甲乙木青龍青檊,南方丙丁火赤龍朱椫,中央戊己土黃龍黃椎,北方壬癸水黑龍墨檊,西方庚辛金白虎巴王咸鳥。他們就是大中華民族的原始祖先。)

華胥雷澤想冤家,不見雷神想死他,踩他腳印尋找他,鮮花要往好瓶插。

華胥登上龍鳳山,一條青虹繞身纏,春心一動十二年,才和雷神結良緣。生兒為皇伏羲山,結網漁獵八卦盤;生女受封女皇山,始制嫁娶人丁繁;女皇立治中皇山,太極圖畫萬世傳。

路從胥姑埡上尋,華胥斜眼望雷神,先祖顯靈風流韻,難怪后世人愛人。

雷澤歸妹有緣分,雷神華胥結成親,神圣制下風流卦,難怪你我凡間人。

桂花生在丫角巖,桂花要等貴人來,芒氏女皇等伏羲,貴客不到花不開。

皞皇伏羲一條龍,芒氏女皇花一篷,龍不翻身不下雨,雨不灑花花不紅。

伏羲皇冠一座山,曦日初升山中間;皇后頭飾雙花環,句屈芒角芽兩片;鮮花開放在山上,山花根本生死戀。

句芒執規而治春,伏羲執矩而懷春,天圓地方有規矩,雙龍交媾多子孫。

分享到:
標簽:妹子 伏羲 父母 黃鎮山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