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群
說劉蔭祥之前,必先說一下中國畫大寫意的定義。美術評論家郎紹君在《早期文人寫意三題》中說:“‘寫意’一詞,歷來沒有嚴格的釋義,說‘寫意畫’,是指相對于工筆畫的繪畫體裁;說中國藝術的特點為‘寫意’,是指一種美學特征。所謂文人寫意,是指文人畫家用特定的形式抒發(fā)情感和意興。”“寫意”其實是尚意,以表達抒發(fā)意情為主,用繪畫達情達意乃至達趣,至于筆墨,是其內旨的表現(xiàn)形式而已。中國畫的大寫意,一個“大”字,似在這些定義之上再加上用筆很少、用色較淡,筆墨趣味更濃,氣韻更生動。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寫意中國畫以八大山人最具代表性。“精而造疎,簡而意足”,這八字堪作大寫意中國畫的大政方針。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朱耷)做到了,此后影響到清中期的揚州八怪,再后是吳昌碩。吳之后的齊白石堪為大寫意當代第一人,此后有崔子范,劉蔭祥就是出于崔子范門下的佼佼者。
大寫意就像一根游絲,單單弱弱地傳到如今。縱觀天津有載以來的三百年畫史,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都是工筆和小寫意在茂茂盛盛地傳承著。美術史論家王振德曾將京津畫派的脈絡條分縷析,頗為晰朗;學者章用秀日前出版的《天津繪畫三百年》,收入三百年來沽上150位畫家,繼承齊白石衣缽的大寫意畫家王森然、許麟廬、吳瑞臻,此后似再無人。由此可以想見大寫意的門庭冷落車馬稀。
劉蔭祥為走出自己的大寫意之路,也曾有悲壯的踽踽獨行。劉蔭祥曾與天津工筆大師劉奎齡毗鄰而居,由于地緣之便,他的幾個同學都跟劉奎齡學畫,他尤其入迷。然而劉蔭祥的父親喜歡齊白石的畫,講了齊白石的一些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上世紀50年代初的一家店鋪掛著幾幅齊白石真跡,于是劉蔭祥“舍近求遠”,總是步行很長時間去看去讀齊白石,再回家觀察養(yǎng)的真蝦真蟹,然后按自己理解來畫。少年埋下的種子,日后必然要發(fā)芽、長葉、開花和結果。
劉蔭祥幾十年來走的是寂寞之路、前途未卜之路,劉蔭祥認為藝術不應該走輕車熟路,凡輕車熟路必是大家都在走的一種常規(guī)的路。他說,藝術史永遠是一道減法題,畫家無數(shù),但藝術史在無情地淘汰,大批地減掉,留下來的應該是成熟且有個性的藝術。形成風格和個性不僅僅靠技術,而是靠心智心力乃至心性的堅持和堅守。
劉蔭祥的每一幅畫都是用自己的語言符號抒懷達意,在表述隱喻,在頌揚精神,在譏諷世相,抑或在宣泄閑適的思緒。譬如這幅《悠然自在圖》,一棵大白菜旁睡著一只帶黑花的白貓,也可以說是一只帶黑花的白貓旁邊放著一棵大白菜。整個畫面除了墨之外就青白兩色,其在告訴我們,做人也好處事也好,如果清清白白了,人自然心中沒有任何掛礙。《波羅蜜多心經(jīng)》里說:“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現(xiàn)在為什么有的人活得嘀咕,活得揪心,甚至活得心驚肉跳,恰恰缺失了清白二字。如果把畫面的白菜換成魚,貓同志肯定會“掛礙”了。此畫畫面極簡,增減任何一物不成畫;此畫用筆極簡,增減任何一筆皆不可。這就是劉蔭祥畫的風格特色。
現(xiàn)在的藝術市場都在追求一種“工”,一種彩色照相式的圖片還原,用一種耗時耗力的“工細”贏得嘖嘖贊嘆。然而大寫意卻要用極少的筆,極簡的色,畫出極深的內涵,或是極有趣的畫面。劉蔭祥幾十年來立定腳跟,在中國大寫意這塊清冷的土地上生長出自己的郁郁蔥蔥。
從2002年開始,劉蔭祥分別在深圳、無錫、天津、北京舉辦個展,并與趙梅生、魯慕迅、周韶華、馮今松、齊辛民、賈平西、趙貴德、王金嶺、張桂銘、吳冠南等畫家在北京、汕頭、廈門、成都等地搞展覽巡回展出。他在全國的大展大賽中多次獲獎,被譽為大寫意的當代代表。有評論家這樣說:“崔子范走進了現(xiàn)代,劉蔭祥親吻了現(xiàn)代。秋風深處作詩句,童心畫里最可人。純粹的兒童圖式,只能悅目,加以高古的線條則足以感人,有了真實的文化則可以感心了。陳子莊說他的作品是光輝燦爛的。因為我深入研究了八大、齊白石、崔子范后,與劉先生的作品在不經(jīng)意間相逢,甚至還不知道他的名字時,便深深地讓我的眼睛真實地停留……”說得真好。
藝術的“一聲喝彩”、“掌聲響起來”,是以板凳坐得十年冷作為前提。劉蔭祥已經(jīng)成功地打造了屬于自己的藝術符號。法國的夏奈兒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象征符號,就一無所有。”但繪畫的藝術符號需要凝練,更需要被人接受。劉蔭祥筆下的金魚,幾乎沒有如裙如裾的尾;劉蔭祥筆下的鵝,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曲頸藏喙;劉蔭祥筆下的雞、貓、蛙、兔、蜂,讓人一眼便認出,它們出自劉蔭祥筆下。這需要悉心觀察,一絲一毫不放過。當年婁師白拜齊白石為師,齊白石這樣先“請教”學生:你數(shù)過螳螂翅上的線筋有多少根?鯉魚身上有一條中線,它的鱗片有多少?鴿子的尾羽有多少根?蝦是從第幾節(jié)彎起?劉蔭祥確實做過這樣的功課,一切微小的、熟視無睹的都可能成為他的觀察對象和創(chuàng)作題材,他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寫道:“魯迅說自己的文章是‘改’出來的,趙本山說他的小品是‘磨’出來的。我的畫呢?‘改’和‘磨’的成分都有,另外再加上一個‘篩’字。我畫畫一幅即成的時候不多,多是反反復復地畫,不斷琢磨,不斷修改,最后篩選出來。一個畫家要打造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劉蔭祥就是一位心無旁騖的畫家,他總以齊白石20字詩自況:“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他似一頭老牛,日日耕耘不停。畫名大了,想炒作的人就來了,曾有人幾次登門,要給他500萬元人民幣,讓他完成若干平方尺的畫幅。他謝絕了,他說,畫家不能定指標,但心中要有目標。畫畫不能追產(chǎn)值,但需要求高質,錢過來一摻和,準演砸了。正因為如此,一位河南畫家在武漢的一次研討會上這樣贊嘆:“天津畫出個劉蔭祥。”確實,天津走出一位別開生面、敢于創(chuàng)新的中國畫大寫意的突圍者——劉蔭祥。
畫家劉蔭祥先生簡介
劉蔭祥,1938年生于天津,2020年8月15日在津去世。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少兒藝委會委員、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客座教授。曾先后任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迎春花》、《國畫家》編輯,《少兒美術》副主編。
劉先生早年研習齊白石、八大山人等大師作品和書法藝術,后來又在現(xiàn)代藝術、民間藝術和兒童繪畫中汲取營養(yǎng),并得到恩師崔子范先生的悉心指導,不斷開拓繪畫語言,逐漸形成鮮明的藝術風格。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一、第二屆花鳥畫展”、“全國第一、第二屆中國畫展”、“中國畫三百家”、“全國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全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作品展”、12次參加“全國花鳥畫邀請展”等,部分作品獲金、銀獎項。2002年以來分別在深圳、無錫、天津、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并與趙梅生、魯慕迅、周韶華、馮今松、齊辛民、賈平西、趙貴德、王金嶺、吳冠南等,先后在北京、汕頭、廈門、深圳、威海、汝州,太原等處舉辦“探索交流展”和“新寫意花鳥畫展”的巡回展出。晚年致力于小品畫創(chuàng)作,在繪畫語言的開拓和作品題材的挖掘上,均有所建樹,受到畫界廣泛關注和好評。《美術》、《國畫家》、《江蘇畫刊》、《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等均有作品和文章發(fā)表,出版有《劉蔭祥作品集》兩冊,《劉蔭祥活頁大紅袍畫集》以及國畫技法書多部。1999年和2001年分別榮獲“全國百杰畫家”和“全國有特殊貢獻的十大少兒美術教育家”稱號,拍有電視專題片《童心畫世界》。
作者姜維群先生簡介
姜維群,當代著名文化學者、書畫家、收藏家,資深報人,高級編輯,原今晚傳媒集團社委會委員、天津今晚報社副社長、中國技術市場報社長、今晚經(jīng)濟周報社長,現(xiàn)為天津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天津市收藏家協(xié)會顧問。創(chuàng)辦楊柳青安家大院、五大道歷史博物館兩座私人博物館,民國家具收藏第一人。
姜先生酷喜詩詞,癡迷書畫,勤于著述,長年筆耕不輟,發(fā)表文章數(shù)千篇,出版各類專著20余部,在文化界、收藏界頗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