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1年中秋節(jié)的晚上,余作賦先生經過6個年頭的“高溫顏色釉”專項研究成果問世,解決了自五代以來”高溫顏色釉“由于窯變的千變萬化難以操控的問題,填補了顏色釉不能具體描繪江山萬物的空白,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倍添光彩。
高溫顏色釉是在釉中摻入不同金屬氧化物的著色劑,焙燒溫度在1250-1320度之間。它以清亮耀目的光澤,成為世界陶瓷工藝美術史上一顆閃耀著奪目光彩的明珠。
高溫顏色釉稱為陶瓷的靈魂,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的自然變化,經過高溫焙燒后,窯變、釉變、流變及復合帶來的肌理質感和絢麗的色彩可達到意想不到的夢幻效果,擁有許多別的材質所無法復制的花釉,結晶釉等,更是天地一絕。
高溫顏色釉在入窯之前后完全是相異的,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其有人造寶石的美譽。要掌握這個色釉的性能特點,需要重復多次的實驗操作,也由于每次窯變的不可復制,每一件作品都是孤品、絕品。古代只有皇帝御督陶官才有此秘方,歷來都屬貢品,常作為國賓瓷送給外國總統(tǒng)、首相等政界要人。
長期積累經驗并加強對釉料的充分理解和把控方能有效的利用高溫顏色釉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
余作賦先生六年前開始多次親赴瓷都景德鎮(zhèn),遍訪有成就的釉彩方面的多位專家,先從理性上對高溫顏色釉進行了一個詳盡的了解。隨后在景德鎮(zhèn)一家專供出口業(yè)務的瓷藝制作公司靜下心來研究、試驗、創(chuàng)造、燒制。詳盡的記錄每一次的試驗數(shù)據與成色原理。反反復復地進行了上千次配釉、調釉、泥坯繪制,素燒繪制,瓷板繪制,復燒及三次繪制后再燒成瓷噴透明釉等試驗后,獲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帶著這份成果,余先生回到了北京的畫院,并同時置辦了氣窯和電窯及各種必要的高溫顏色釉彩畫的配件和資料。此后進行了長達五年的系統(tǒng)性項目研究實驗工作。
其間遇到了九大古人和前輩都未能解決的千古難題,可生性越挫越勇,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余先生,硬是長達三個月沒出畫院大門一步,日夜不停地逐個研究,解決問題的理論方案,并及時的用試驗來驗證方案的準確度與是否正確。一遍又一遍,直至千萬遍。高溫顏色釉的原色,間色,和復合色的配比,搭混,撞擊與摻漏所產生的奇幻結晶與肌理,氣窯和電窯在不同溫度下燒制的還原焰與氧化焰,每每各自呈現(xiàn)出萬彩的迷人畫面。傳說中的“活瓷“終于在三個月后”一窯定乾坤“。至此,世界瓷器藝術種類又新增了一個中國創(chuàng)造的新品種,那就是:“余作賦釉彩活瓷”。
一直以來,瓷器藝術都屬于工藝美術的范疇,一是千余年的工藝傳統(tǒng)難于創(chuàng)新,繪畫作品皆以臨摹復制為主,二是原創(chuàng)作品很難按作者的想法,完美的在瓷板或瓷器上呈現(xiàn)。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火“的作用,燒前和燒后有天壤之別。從這一點上講,古人及現(xiàn)代的所謂國家級大師們嘔心瀝血一輩子也無法掌控高溫色釉的變化規(guī)律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大師們也只能憑著豐富的經驗,玩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抽象釉色游戲,成品率是十分低下的。
為使高溫顏色釉真正的“活“起來,并使原創(chuàng)繪畫藝術與高溫瓷藝術充分的熔為一體,余先生又花了一個月時間,在高溫顏色釉的畫面上,用高溫色粉施加一定比例的基礎釉,進行多次加繪和復燒,并取得成功。完成的成品明如鏡,質如玉受污不侵其潔,經火不變色形,入土萬年不朽,不銹,具有土的芬芳,水的靈秀,玉的圣潔。這種”活瓷“藝術,堪稱“永恒之美”。
部分瓷板畫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