觴(shāng)。本義為古代盛酒器。作為動詞時有敬酒,飲酒的意思。目前國內最精美算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聚寶博物館陳列的陶羽觴杯。是國內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一只觴,收藏意義重大,歷史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無以言表。
我國是酒的故鄉,也是酒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酒的釀造,在我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酒與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同步進行的,隨著古代技術的成熟發展,酒杯也在產生著變化。
最原始的酒杯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像貝殼、葫蘆、動物的犄角等,在石器時代已有之。典籍上曾記載,形容古代盛宴“觥籌交錯”的觥,最先即是用獸角制的原始盛酒器。爾后利用堅硬的瓜果外殼制飲具,最為典型的莫過于用葫蘆的外殼制成的酒瓢,這是廣泛應用于民間的原始飲具。從文字學角度切入,觚、觥、觶、觴等酒杯均有個“角”字,瓠、瓢、觚等酒杯均有個“瓜”字。酒具的發展可以追溯到這幾個時期。
新石器時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產生了正式的酒杯。據考古發現,我國最早的酒杯是陶制酒杯。從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考古發掘了眾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燒制的酒杯。山東大汶口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陶質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見,酒在當時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商周時期
在商周時期,隨著釀酒業的發達和青銅器的發展,出現了專門制作酒器的職業——“長勺氏”和“尾勺氏”是專門以制作酒具為生的氏族以及專門制作酒具的"梓人"。青銅器時期,所鑄酒器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共24類。盛酒器類型主要有尊、壺、區、卮、皿、鑒、斛、觥、甕、瓿、彝,而飲酒器(酒杯)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這一時期,在宗法制下,有了分明的等級,講究禮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加之當時酒作為貴族享有的飲品,所用容器需要與之搭配。
秦漢魏晉
商周之后,青銅器衰落,隨后興起的是漆制酒具,在秦漢至魏晉時期坡為流行。從漢到晉,人們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為飲酒方便,里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于地上,保持盛酒具的穩定性,故形體較矮胖。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詩句是中華文化最直白的表述,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這些詩句,穿過歷史的長河,走近中國第一觴。
觴是盛酒器的一種,由于它的外形呈扁橢圓,淺腹、平底,口緣兩側各有一個半月形握把(杯耳),看上去就像鳥的雙翼,故名羽觴、羽杯、耳杯等。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羽觴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并一直延續使用至漢晉。其形像爵,兩側有耳,如鳥的雙翼,故名“羽觴”。
羽觴又稱耳杯,是中國古代一種飲酒的器具,最早被發現的是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羽觴。羽觴上發現了一個金字旁加個“和”字的銘文,經考證寓意是小船的意思。從外形上看,羽觴的確如同船形,因此印證了該銘文和此種器皿是對應的。《唐·顏師古注》引《三國·孟康》曰:“羽觴,爵也,作生爵牗雀牘形,有頭尾、羽翼。”器具外形橢圓、淺腹、平底,兩側有半月形雙耳,有餅形足、圈足或高足。因其形狀像爵,兩側有耳,如同鳥的雙翼,故名“羽觴”。至西漢以后記載被稱為羽觴,也稱耳杯,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其形制基本沒有改變,漸漸被當做禮器或把玩擺件。
羽觴承載著中國2000多年的酒文化。《禮記·投壺》記載:“命酌曰,請行觴。”是舉觴勸酒;顏延之《陶征士誅》記載:“念昔宴私,舉觴相誨。”是坦誠敬酒、相見恨晚之意;《漢書·孝成班婕姝》記載:“酌羽觴兮消憂。”意即飲酒消愁。王羲之“曲水流觴”詠詩論文《蘭亭集序》更是歷經千年而盛傳不衰。考古發掘的羽觴多是漆器,也有陶器、金銀器、青銅器等,玉質羽觴很少見,戰國時期玉質羽觴更為罕見。
青銅和漆器羽觴在戰漢時期的實用器中較多出現,而陶制羽觴一般是冥器,玉質羽觴很少見,玉質加上精美紋飾的羽觴更是極為罕見。左傳·成公二年載曰:“奉觴加璧以進。”觴與重要的禮儀重器璧并捧,可見其文化價值及實用價值已超過一般酒器。目前資料顯示,玉羽觴為戰國時期首創,它是戰國時期禮儀酒文化的重要物證。
古人有這樣一個習俗:每逢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魏晉以后固定為三月三日),人們跑去水邊洗濯,潔身除垢,認為這樣可祓除不祥。
修禊活動后,有顏有“財”的王羲之便組了個局,來盤詩歌大會。因羽觴的造型像一只小船,不僅好看,還可以飄在水面,于是,被選為了本次大會的專用酒器。于是就有了“曲水流觴”的故事,同時,還誕生了中國第一行書——《蘭亭序》,使“觴”變成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從此,后世詩人在飲酒作詩時都喜歡用“觴”字,“觴”也成為歷史上最有文化品位的酒器。
觴除了可做酒器,古代舉酒勸飲稱做“觴”,所以斟滿酒也稱“觴”。“觴”逐漸成為各種盛酒器的通稱。
觴杯一躍三千年,多少劍客醉似仙?昔日王侯姿歡謔,悲愴往事在眼前。曲水流觴,群賢畢至。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在歷史的慢慢長河中,波濤洶涌,許多優秀的古老文化,都在歲月的撫摸下,慢慢變淺直至淹沒,時間的大手翻云覆雨,卻抹不去中華那悠久的古老的文化——中國第一觴。
目前中國最完整的一只觴,陳列在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聚寶博物館,由農民收藏家館長收藏,經過歲月的洗禮,此件作品具有【歷史價值】,收藏意義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無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