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直播盛行,各路網紅依靠強大的粉絲團和網絡流量開始直播帶貨,這一新型購物形式受到廣大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但是,有些金融產品相關的直播營銷行為存在銷售誤導、偷換概念、夸大宣傳等違規現象,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平安產險河南分公司溫馨提示廣大消費者:理性看待“直播帶貨”,學會三招,教您避開“金融坑”。
第一招:甄別營銷主體資質
直播營銷依靠流量引導作用吸引消費者進入直播間,利用“明星效應”以提供購買鏈接或線下引流的方式,促使消費者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消費者如有購買意向,應先行核實金融產品或提供金融服務的經營主體,并查驗相應的金融機構、中介機構或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質,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購買金融產品。
第二招:詳細了解金融產品
直播帶貨的營銷方式存在信息披露不足、消費者信息獲取不全等情況,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前應充分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的重要信息,如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除外責任、借貸產品的息費標準、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繳費要求等,警惕直播營銷中明示或暗示保本無風險、保收益等銷售誤導問題,避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
第三招:正視風險,理性投資
直播帶貨營銷模式無法有效識別消費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消費者應理性看待投資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充分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合同內容、息費標準、免責條款、風險等級等重要信息,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不要被直播營銷氛圍煽動而沖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