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運動圈的一種時尚嗎?”近年來,我們總能從央視的鏡頭中看到,在越來越多的國際體育賽事上,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身上總有滿滿的“火罐印”,該現象不僅吸引了全國網友的關注,也被國際網友稱為神秘的“東方力量”。而就在五年前的里約奧運會,美國運動員菲爾普斯帶著渾身拔罐印記馳騁賽場時,各國觀眾對中國的拔罐還不甚了解。如今,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運動員以及明星都廣泛采用拔火罐這種中華傳統養生的方式進行身體的調養。為何中華傳統文化又一次墻內開花墻外香?面對這一疑問,中華傳統養生領域的現象級企業碧波庭認為,這一現象折射的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走過了一段“去”與“回”的國際之旅。
中華傳統養生系對外交流的重要部分
“說到國際之旅的第一步——‘走出去’,中華傳統養生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這一點不言自明。除此之外,中華傳統養生也一直是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多個國家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碧波庭創始人劉時達先生如是說。
華夏民族對自然的好奇和探索推動著中華養生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傳統養生文化開始出現理論雛形,中華民族對外交流的畫卷也徐徐展開。據史料記載,張騫出使西域時,首次將中華傳統養生帶到了波斯(今伊朗)。南北朝時期,日本已經開始使用我國贈予的養生文化典籍初步學習針灸。此后,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也跟著各個朝代來往的使者不斷進行全球性的傳播。
在對外交流的歷史中,唐朝與元朝是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朝代。據《隋書》和新、舊《唐書》的記載,唐朝的經濟與文化發展達到了“萬國來朝”的歷史性的高度,當時與唐朝有過直接交住的國家和地區高達九十余個。其中,日本不僅多年派遣唐使入朝學習,還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求鑒真東渡,而鑒真東渡帶去的佛教經典、建筑雕刻以及醫學養生等知識,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極大貢獻。元朝時,傳統養生文化在宋金元時期深厚的基礎上有了質的飛躍,深深感染了當時在杭州游歷的馬可波羅,馬可波羅返回歐洲后,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編寫成游記,讓歐洲人也開始了解中國,打開了歐洲人的眼界,引發了歐洲人此后長達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這本《馬可·波羅游記》也標志著中華傳統養生文化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
在之后的百年間,中華傳統養生文化在歐、亞、美都有著良好的發展。這一點在英國海軍戴樂爾的回憶錄《Pulling String in China》中也得到了佐證,1890年(清光緒時期),戴樂爾在一艘海關巡邏艦上擔任關員,當該艦行駛到香港海域的時候,艦長鄧肯少校患了重感冒,恰好船醫又有事離艦。在十九世紀后期,重感冒引發肺炎并造成死亡在海軍中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因此,巡邏艦靠岸后,艦長立即命令艦上的總務士官乘小艇登岸,去尋找艦長當時在香港精通中醫養生理療的朋友。書中記載,因為艦上的準備條件比較倉促,艦長的朋友只能用葡萄酒杯給艦長進行簡單的拔罐理療,但即便如此還是讓艦長的重感冒很快得到了緩解,這讓歐洲人此后愈發對中華傳統養生理療深信不疑。
美國人對于中華傳統養生理療更是到了推崇的地步。1973年,世界上第一個中醫法在美國誕生,也是美國的這部法律讓針灸在國際社會上取得合法地位。到了今天,在美國的針灸師人數已經突破了4萬名,而且正骨推拿師的地位僅次于牙醫和心理醫生。
進入21世紀后,歐美率先開始用中華傳統養生理療項目為運動員做身體恢復。無論是洲際賽、國際比賽,乃至在奧運會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中華傳統養生的影子。在經歷過體育明星如菲爾普斯、康納·麥格雷戈,娛樂明星如賈斯汀·比伯、奧斯卡影后格溫妮絲·帕特洛的“帶貨”后,拔火罐等項目在歐美也變得更加火爆。根據IDC國際數據的統計,自2016年菲爾普斯帶著火罐印在奧運會驚艷亮相后,美國和加拿大擁有拔火罐項目的理療店數量暴增8倍,而拔火罐的消費人數則增加了整整20倍。
圖說:菲爾普斯參加奧運會時的火罐印
中華傳統養生走過坎坷的“返程之旅”
“中華傳統養生文化走出去后,的確得到了推廣普及。但反觀國內,它卻發展得十分坎坷”碧波庭創始人劉時達先生如此感慨到。
1890年前后,歐美正流行著用拔罐治感冒,但與此同時,他們的西醫也叩開了中國的大門,清代名醫張琦曾用一句“盛于上古,而衰于后世,自唐以降,其道日衰”來表達自己對中華傳統文化衰落的惋惜。至1929年,西方科學文化愈發盛行,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體系也受到了巨大沖擊。當時剛從日本留學歸來的余云岫,直接向當局提出要廢除傳統的中醫及養生理療,雖然最終該提案未通過,但中華傳統養生也因此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甚至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階段。
中華傳統養生再次得到發展的機會已經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醫療衛生工作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形勢。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全國有1億人患各種輕重不同的疾病,而在當時被視為“正統科學”的西醫力量又非常薄弱。因此,拔罐、針灸等養生理療方式被重新啟用,并在之后的30余年里蓄力發展,規模逐步變大,研發趨向完善,整體逐漸走向正規化。1985年時,中藥新藥首次通過了嚴格的雙盲測試。這一標志性事件讓中華傳統養生重新回到專業人士的視野,國內接受西式系統教育的醫生也逐步開始認可中華傳統養生文化中的蘊涵的科學內涵,這一改變也為之后碧波庭品牌的創立埋下了一顆種子。
碧波庭創始人劉時達回憶到:“1994年,我的妻子李水蓮在一次偶然的體檢中被醫生告知患有胸部纖維瘤,手術很成功,但在手術后,她卻出現了胸部萎縮的情況。原先我們以為只要再進行一次手術就能解決,但醫生卻說這會對乳腺組織造成嚴重且不可逆的傷害。在我們焦頭爛額的時候,是我妻子在臺大醫院的主治醫生建議我們去試試中國傳統養生保健。”實際上,當時的劉時達和李水蓮對中華傳統養生還不甚了解,但出于對醫生的信任,劉時達便開始帶著妻子李水蓮接受中華傳統養生理念中拔罐刮痧的理療方式,令人驚喜的是,李水蓮的癥狀明顯得到了好轉。
“我們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我妻子的主治醫師,他便帶我翻閱大量的傳統書籍,我們在《黃帝內經》中找到了許多養生對人體健康保健有效的記錄。”在對中華傳統養生典籍的學習中,劉時達與李水蓮認為傳統養生項目對于現代人的健康保健有著實際性作用,并且很多不同的養生項目都有類似的核心理念。這讓身為電子機械專家的劉時達意識到,如果可以將這些傳統養生的核心理念運用于研發健康產品,或許就可以幫助許多和李水蓮有過一樣困擾的女性,基于這樣的想法,1995年,劉時達與李水蓮帶著他們所研發的第一代產品“碧波庭內在負壓養生儀”,在中國臺灣正式成立了碧波庭品牌。
在前文中有提到,在同一時期的歐美,針灸、拔罐等養生項目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普及運用,是人們心中喜聞樂見的“東方秘術”。但在當時的國內,歐美日韓的概念卻是國內健康行業的“行業圣經”,以中華傳統養生為核心理念的碧波庭反而是因為“理念特別”才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前來體驗,并在產品被認可后獲得大賣,從此碧波庭在寶島臺灣聲名鵲起。
面對碧波庭的意外爆紅,劉時達與李水蓮在經歷最初的喜悅后,卻很快陷入新的迷茫,令他們不解的是,“為什么中華傳統養生明明是我們自己的寶貴財富,卻落得如此小眾化呢?”2000年,在一次日韓旅行中,劉時達與李水蓮的這一顧慮被徹底放大。在日本,劉時達先生驚奇地發現,日本對中華傳統養生的推崇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在韓國,所謂的“中華文化,韓國開花,中華養生并不屬于中國人”的各種奇怪論調更讓劉時達、李水蓮夫妻無法接受。于是在這一年,劉時達、李水蓮夫妻便下定決心要將碧波庭帶回祖國大陸,在經過技術團隊整合、供應鏈轉移等多項準備工作后,2010年,碧波庭成功進駐祖國大陸,次年,碧波庭還正式成立了水蓮花志愿者家園,通過線下講座、沙龍的形式,不斷向人們傳遞中華傳統養生文化。
圖說:碧波庭水蓮花志愿者家園
當然,中華傳統養生文化的重新崛起除了有包括碧波庭在內的健康企業作出貢獻外,中華傳統養生在政策上也迎來了歷史性機遇。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也接連頒布。
另一方面,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大大提升了千禧一代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熱愛國潮,推崇國潮,傳統養生理念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加深了新時代人們的身份認同感。
如今,碧波庭已穩步發展28年,回望過去中華傳統養生走過的坎坷“返程之旅”,碧波庭創始人劉時達先生不禁感慨道:“正是這多方努力的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如今中華傳統養生的繁茂景象!中華傳統養生的國際之旅,兜兜轉轉,終于‘回家’了。”
傳統養生在新時代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
傳統養生文化再次受到重視,但在進入新時代后,它又該如何發展?碧波庭創始人劉時達先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想要讓傳統文化能夠在新時代的人心中產生共鳴,就需要注入一些新的元素,對于傳統養生文化而言,這個新元素就是科技。”
科技與傳統養生理念的結合在今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有著極好的體現。為保障冬奧賽場安全、助力冬奧健兒以最佳狀態參賽,中國派出了涵蓋理療康復、中醫等多個領域的醫療專家團。我國多位運動員都在中華傳統理療的加持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例如速度滑冰冠軍高亭宇在賽前體驗了從《醫宗金鑒》中得到靈感的“中華傳統倒懸手法”,相較于傳統的簡單倒懸,新型的治療床則更具有科學性,頭低腳高位的角度都會根據運動員的身高體重進行嚴格的核算調整,只為能夠將中華傳統養生理療的效用發揮到極致。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拔罐、針灸也順勢成為了冬奧村中的明星項目,與傳統手法不同的是,“火罐”變成了“氣罐”,“針灸”變成了“穴位針灸理療經絡激活設備”……這就是傳統養生與科技相結合的典型代表。
中華傳統養生與科技的結合為各國運動員的備賽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如今,中華傳統養生也不再只受歐美運動員的青睞。包括蘇炳添、蘇翊鳴兩代“蘇神”在內的知名運動員都紛紛開始宣傳中華傳統養生文化。
圖說:運動員高亭宇接受科技養生理療
除此之外,本屆冬奧會還專門設立了中醫展示空間和體驗館,這是第一次在世界級比賽中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以“10秒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理念的體驗館因豐富的中華傳統養生知識、科技式體驗形和創新的設計理念受到廣泛好評。包括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內的許多奧委會官員、運動員和隨行醫生都前去參觀體驗,成為最熱門的打卡點。該展廳的科技感讓來自世界各國前來觀展的人意識到了中華傳統養生也正在走向智能化。據了解,該展區采用了3D、8K、AI等高科技手段,全力打造沉浸式體驗,幫助外國朋友更好地感受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該展區建設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望大家能看到中華傳統養生文化除了具有傳統性、細節性、濃厚的文化底蘊之外,同時也具有創新性、現代性,是與時俱進的。只有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借鑒了現代科技,才能讓其向更高的高度發展。
這一理念與碧波庭不謀而合,劉時達、李水蓮深知,宏觀層面的發力固然重要,但中華傳統養生在新時代的發展就像是一場接力賽跑,目前已經有了一個漂亮的起跑,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做好接力則是一整個大健康行業都要思考的問題,只有讓傳統養生理念和健康服務深入大眾,才能鞏固它的發展。28年來,碧波庭用于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的費用始終保持每年15%的高速增長。近年來,碧波庭更是致力于借助高科技的力量服務和發展中華傳統養生事業,與國內外多家權威科研機構、知名學府緊密合作,創新性地將現代負離子等高科技技術與傳統中華傳統養生相結合,對數千年來的智慧和經驗進行智能轉化,由此衍生出區別于傳統的新式養生產品,讓消費者能夠更便捷的感受到中華傳統養生在新時代的魅力。劉時達表述道:“一方面,大眾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就能進一步強化身份認同。另一方面,不可置否的是,文化與消費相輔相成,傳統養生是文化內涵,而碧波庭所研發的科技產品則為養生文化提供了載體。”
最后,碧波庭創始人劉時達、李水蓮夫妻認為,也許傳遞養生理念道阻且長,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傳統養生文化從“墻內開花墻外香”到“扎根中華土地枝繁葉茂”再到如今在新時代傳播,這場有些漫長的接力賽跑,我們終將取得十分亮眼的成績,中華傳統養生的文化理念也將重新“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