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院作為中國教育史上一種獨具特色的教育體系,始于唐,興盛于宋,延續于元,普及于明清。在中國古代書院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江西書院文化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領冠中華。從史料記載可知,江西江州義門陳氏的東佳書院是最早具有完備體制和較大規模的學院,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創辦的私立學院,比著名的白鹿洞書院至少早半個世紀。
早在唐中和至大順(881-890)年間,為了解決子孫讀書問題,義門陳氏家族在經濟還不富裕的情況下,先后創辦了“書屋”和“書堂”兩級學校,初級的叫“書屋”(相當于小學和初中),高級的叫“東佳書院”(相當于高中和大學)。“童子年七歲令入學,至十五歲出學。有能者令入東佳。”東佳書院是我國最早的私家招徒授業書院之一。書院有數千卷圖書,“堂廡數十間,聚書數千卷”,所藏書帖,“號天下第一”,還有二十頃良田的收入作為教學經費。書院的建立保證了義門人才的不斷輸出,至北宋嘉祜八年(1063),義門陳氏一家歷代為官人數約四百人,歷受封贈四十二人,歷代累計中舉一百二十余人,其中官至宰相兩人、在京高官二十九人。當時的義門村,“接官廳內盡是進士、博士、大學士,迎賓路上又來侍郎、禮郎、尚書郎”。
陳崇 東佳書院創始人
據章谷殘篇記敘,東佳書院的亭臺、樓榭、校舍、別墅、御書樓、藏書閣、接官廳、娛樂館等建筑氣勢恢宏,與美麗的東佳山勝景相得益彰。南唐文字訓詁學家徐鍇的千古名篇《陳氏書堂記》和北宋翰林院學士楊億的名篇《御書樓記》都較為真實地記載了東佳書院的盛況。歐陽修、蘇東坡、錢若水、黃庭堅、張齊賢、朱熹、岳飛、呂端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三百余首寶貴詩篇。寇準、陳堯叟、文顏博、呂蒙正、晏殊、李昉、宋琪等也曾來東佳書院考察、講學。唐僖宗題詩曰:“九重天上書聲貴,千古人間義字香。”宋太宗題詩費日:“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來孝義家。”可以說,東佳書院承載了那個時代的人脈和文脈,是義門陳及周邊賢才成長和成才的搖籃。
陳德友同志不辭辛勞歷十五年,走遍全國三百六十余個縣市,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克勤克苦,如琢如磨,終成此書,為我們留下了一本較為系統、翔實的東佳書院史料集,讓我們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東佳書院的歷史,并深入了解義門陳文化。我相信,還會有很多人如我一樣,從這本書中獲得重要的信息和教益。(此文系作者為《東佳書院研究》所作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