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老師 —楊少波
四歲那一年,我和妹妹隨母親從冷水江市“下放”,回到老家武岡縣德江村。過了幾年,父親從冷水江調回到地處縣城東門外云臺嶺上的武岡一中教書,從此我與一中結緣。
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德江村里的學校讀的。1977年,我初中畢業,參加“文革”后的第一次“中考”。通過分片區招生考試,我考上了武岡二中,父親把我的檔案轉到一中,我就成了武岡一中高34班的學生。
一年以后,1978年的暑假,我匆匆忙忙看了十多天政治復習資料,就和上一屆的師兄師姐們一起走進高考考場,沒有什么思想負擔,結果上了“大專”線,學校老師領導都覺得我提前去讀個大專有點可惜,便以各種方式挽留我。劉文明校長說要給我發“工資”,希望我來年考個“清華北大”!我哪敢答應,最后我還是去上“大專”了。大家都不太理解,其實原因很簡單,我當時主要是想解決“吃飯”的問題,當年家里經濟條件差,可以說吃不上飽飯,而我正處于生長發育期,已出現營養不良,我右小腿當時一個小小癤腫,竟然經久不愈,最后出現潰瘍,后來留下一個不小的疤痕。上了“大學”,我馬上能吃飽飯;吃上“國家糧”,永遠有飯吃,這是最樸素的想法。生存是第一位的,有生存才能有發展,這也成了我后來處事的一個基本原則。
我在一中只讀了一年多書,沒有拿到高中畢業證。但這一年多時間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很大,可以說對我后來的工作生活有決定性影響。那時正處在“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一中學習氛圍濃厚,值得回憶的東西很多。那里有我喜歡的青磚砌的教學樓、齊齊整整的卵石路、一級又一級的青石階,還有那連接著教室和寢室的風雨長廊。我跟父親一起住在教師宿舍,與很多老師都有接觸交流,所以最難忘的還是我的那些老師們。
高34班班主任蔣瑞梅老師,她引領我入團,還讓我當了班長。我“出道即巔峰”,“班長”是我當過的最大的“官”。我讀書還行,班長當得不怎么樣,發現自己不是當官的料,有此定位后也就安心學點手藝,搞點業務。
我當時進34班本來是奔肖孝富老師去的,但不知什么原因錯過了。大家都說肖老師語文課講得好,普通話標準。我后來在北方工作,口音一直是短板,某種意義上影響了個人發展。當時隔壁的朱振宙老師,普通話講得好,調到了縣廣播站,后來當過縣廣播局長、縣組織部長和縣委副書記,退休時是縣政協主席。當年講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都想當科學家。記得肖老師對我說過“學文科挺好,當老師也不錯”,后來他的三個兒子都是學文科,全都做到了各自行業的頂級。有人就說我如果學文科,可能會更好一些,我覺得自己當醫生挺不錯,這也是命運的安排,如果我高中畢業時再考大學,那就不一定學醫了。
其實學醫還是挺有意思的。住在對門的唐詠高老師,文學造詣很高,后來調到邵陽去了。在邵陽,他住五樓,每天都堅持下樓跑步運動,風雨無阻。現在他年過百歲,耳聰目明,思路清晰,完美詮釋了“生命在于運動”。據說唐師母搬到邵陽后,卻很少下樓活動,最后也是高壽,充分體現出“長命在于安寧(不動)”。他們的生活經歷,使我這個醫生對辯證法有了更新的認識,學無止境啊!
教我們語文的潘彰焱老師,上課時在黑板上寫字都有板有眼,下筆有力,一絲不茍,給同學們印象極深。我以前寫字還行,當醫生后字就越寫越潦草,但工作作風卻是越來越嚴謹,應該還是得了潘老師的一點真傳。
我高一時參加縣里高中作文比賽,題目是“我想到2000年”,當時其實知識面很窄,憑空寫了些什么我都忘了,但得到了評委的認可,得分最高,應該是“第一名”。但兄弟學校老師堅持只設“一等獎”,我們學校老師們退了一步說,“一等獎”楊少波也得排第一!最后我和老師潘彰焱的合影照,貼在縣城大街文化館門口宣傳欄最顯眼的位置,風光一時。通過這件事,我似乎學會了“中庸”和“低調”,以后也就沒有得過什么像樣的獎了。
數學課肖競存老師,在縣里很有名,還沒做他的學生時,就和同學整本抄過他的數學資料書,肖老師上課每次都是先天南地北講一通,后半場才切入主題,以至同學們對他講的數學課雖意猶未盡,卻有點小意見。我是后來工作了才慢慢領會到肖老師的境界,有張有弛。人生千姿百態,除了學習和工作,應該去享受更多的生活樂趣。
我當年還獲得了縣高中數學競賽第一名,后來就和幾個同學一起,去參加邵陽地區數學比賽,出發前學校領導說,你們好好考,考好了學校到時派拖拉機去車站迎接你們。結果我們考得不理想,最后自己走路回到學校。這提前給我們上了一堂人生課。
1978年高考的物理題目,唐義芳老師說我只學過60分的內容,如果得60分就是滿分了,最后我得了58分。錯的那個題目至今沒忘:鐘擺運動,擺到最高點時,運動的速度應該是最低的,我不小心給弄反了!后來我就記住了:不管自己站到多“高”,都不能滿足,都得努力!
鄰居戴開梅老師,她教給我的數學知識我基本上都忘了,忘不了的是,她對我這個“哈寶崽”的那種特別的喜愛。后來在我的博士導師那里也有這種愛的影子,這是她們給予我的那種有點“無原則”的愛,我理解為“母愛”。
還有物理課周啟潛老師,他在黑板上隨手畫一個圓,都跟圓規畫的差不多,我開始只是驚嘆,后來周老師調回到他老家去了以后,我才讀到了周老師對團圓的渴望。
學俄語出身的彭老師,英語教得也挺不錯,可惜我一直沒有上道。后來我學的是西醫,英語就在某種意義上左右了我的人生軌跡,我與英語糾纏半生,把對英語的畏懼變成了對一位英語老師的愛,現在的工作和生活也算是圓滿。
……
歲月悠悠,四十多年轉眼過去了。我想回去,卻不再少年。懷舊的年齡,記憶中的許多往事卻已經模糊,但一中老師們一張張慈祥生動的面孔,依然歷歷在目!你們是我永遠的老師!
感謝一中!感謝老師們!
懷念一中!懷念老師們!
夢回一中
浮生星月戴,
漫漫百花開。
最憶云臺美,
枝枝入夢來。
作者簡介
湖南省武岡市第一中學百年校慶公告(01號)
百年樹人,百年芬芳 | 湖南省武岡市第一中學百年校慶征文征物啟事
百年校慶征集啟事 | 當年你以母校為榮,而今母校以你為傲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黃三暢:母校尋蹤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蘇敬華:蕭澤曜的一中印紀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朱可成:別了,云臺嶺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尹聰昧:感動之余還是感動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肖時照:思念母校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林彰增:思念老同學,難忘母校情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陳雲龍:我的云臺嶺,我的桂花樹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戴碧雲:我對一中的回憶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段榮倜:1949年秋在縣立中學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劉新華:我們那一屆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鐘海榮:云臺印記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袁玉艷:百年一中 百年芳華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楊中鵬:仰望星空的土地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朱虹飛:通往世界之巔的道路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蕭致強:三代上一中 兩輩居新府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蕭致強:綠的回憶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王雪蓮:資水過渡客,云臺逐夢人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譚電波:做人一定要體面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林親章:我的老師謝云錦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肖希明、肖耀星、肖啟明、肖永明:丹心鑄教魂——懷念父親肖孝富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蕭致強:老校長“代班”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曾憲林:我的老師,我的貴人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王逸恒:一片深情憶恩師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廖小鳳:我的云臺嶺我的夢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歐陽燦、歐陽炎:父子三人的云臺嶺情緣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汪興謙:歲月的痕跡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林親剛:記憶中云臺嶺上的劉文明老書記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鐘顯輝:夢想開始的地方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蘇敬華:胸懷強國志 思想育后人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李迪秦:永遠的感恩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蘇敬華:為國爭光,為民謀福,八十老翁話當年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李又成:祖孫三代一中情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楊文上:隨改革開放不斷成長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張熠鴻:為了不忘卻的紀念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陸先云:三月之唁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蔣運鈞:云臺舊事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歐光安:一中求學二三事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林林:難忘母校情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顧國云:一中往事
百年校慶征文選登 | 周俊:不舍的家園,難忘的校園
統籌:侯尚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