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那些支撐轉型的力量來自哪里?透過佛山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我們從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即日起,佛山日報推出“對話行長”系列報道,解析佛山銀行業服務佛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探索與新思路。
本期節目,記者對話中國工商銀行佛山分行(下稱“佛山工行”)行長童志軍。他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佛山工行在服務佛山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上,已經走出了一條有特色、有成效的路徑,未來三年將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抓手,大力支持佛山科創企業發展。
以下為對話節選:
記者:今年一季度,佛山工行整體發展情況如何?對于佛山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您又是如何研判的?
童志軍:2022年一季度,佛山工行貸款增量近60億元,排在同業第二位,存款增量也是近十年來最好的一個季度,整體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
從金融業的發展也可以看出,佛山目前的發展也是穩中向好的。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數據顯示,佛山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排在珠三角前列,高于全省增速,可以說佛山經濟實現了逆勢飛揚。這說明,佛山的經濟韌性非常強、活力足、自我平衡能力比較強。
記者:作為國有大行,工商銀行在支持佛山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
童志軍:佛山工行整個信貸結構與佛山經濟結構息息相關,通過堅持“大中小并舉”,境內境外雙循環支持實體經濟。
首先說“大中小并舉”。我們的“大”,是要支持大基建、新基建、交通基礎設施、軌道交通等,也是我們的強項。“中”是滿足中型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貸款、產業轉型升級的數字貸等需求,目前我們數字貸授信已超2億元。“小”就是落實普惠金融和支持鄉村振興,我們一季度600億元的對公貸款中,有近300億元是服務小微企業和鄉村振興。
再說境內境外雙循環。佛山全市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已超2萬億元,還有一部分財富通過買保險、買理財的形式出去了,我們將借助工商銀行集團的力量,發揮內循環的作用,讓這些財富回到佛山投資本地的產業和企業。同時,香港、澳門有很多低成本資金、創新的金融工具,但是實體資產不多,佛山恰恰有這個市場,未來我們將發揮工商銀行國際化布局的力量,借力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通過外循環為佛山引入更低成本的貸款資金。
記者:一季度以來,佛山工行在支持產業轉型、改造低效工業用地、支持鄉村振興方面成效突出,這些也恰好是佛山新一個五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佛山工行具體是如何做的?
童志軍:村級工業園改造是佛山當前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們已經破局。我們去年開始對接了獅山、里水等三個村改項目,投入近20多億元,效果非常好,提高了土地的可利用率,為制造業提供更多空間和載體。
鄉村振興也是佛山工商銀行比較關注的。我們在三水推出了生豬貸,在陳村推出了花卉貸,在鹽步推出了糧油貸,給農戶和養殖戶小額貸款,提高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
記者:佛山提出要建設“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其中就包括深化金融服務普惠性改革。佛山工行如何為佛山廣大中小微企業的成長保駕護航?
童志軍:今年一季度,我們普惠口徑貸款增速超16%,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長速度。
關于金融如何支撐實體經濟、支持企業發展,結合我們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我認為需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要有一個專屬的組織架構,我們有專門的部門和團隊落實普惠金融。其次,是要有專屬的產品,需要結合本地的產業特色做一些創新。再者,要專屬的流程和機制,佛山工行得到了總行的支持,有人格化授權這么一個優勢,可以批到8000萬元,提高了我們服務客戶的效率。最后就是規模和價格了,我們這幾年普惠金融貸款利率逐年下降,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降到3.99%,比去年下降了0.18個百分點。
記者:您本人也是佛山市人大代表,從這個身份出發,您未來會重點關注哪些方面的問題?
童志軍:佛山提出“515”戰略目標,對佛山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最關注的,是金融如何助力高科技企業轉型。
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兩個翅膀,一個是科創,一個是金融。從銀行的角度出發,我們一定要大力支持科創企業的發展。前段時間,佛山工行和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簽約,未來三年將投300億元,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抓手,支持佛山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未來,我們也希望政府多搭建銀政企互動的平臺,推動信息對稱。信息對稱了,貸款、融資我們就敢給,也能解決銀行業不愿貸、不敢貸的問題。
(編輯:游小彤)
來源:佛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