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歲末,庚子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華夏肆虐。面對疫情,全國人民一道眾志成城,斗志昂揚以“藝”抗“疫”,匯聚起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臨危受命,奔赴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各地援鄂人員不計報酬,不論生死,逆著人流,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當然,還有數不清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強長城。
疫情持續近3年,現今全國各地不斷反復,國外疫情無法得到控制,上海、遼寧、香港、北京、天津、西安、新疆、河南、臺灣等地目前較為嚴重,全國一心,統一戰線,抗擊疫情。
這是一場抗“疫”的人民戰爭。
疫情面前,藝術之光也不曾黯淡。面向全國征集,涵蓋平面設計、油畫、、中國畫、書法、素描、詩詞等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挖掘疫情期間平凡而偉大的人與事,展現“藝術”對這場抗“疫”之戰的觀察與思考。這些作品會成為中國人關愛社會、關心疫區、關注災情的情感樞紐,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文藝支援”,向社會展示了藝術的情懷與社會擔當。
藝術,在這場戰“疫”中的意義注定是獨特的,它的構思源于抗疫的第一線,它的傳播源于每個創作者情感的表達,它的力量能為每個中國人帶去撫慰和希望,使面對疫情的我們更加堅強。
同時,還能讓人們明白——黑夜中長明的懸燈暫時熄了,還會有千萬萬的螢火冒出,與你一同渡過這夜,一同迎來明天的曙光。
藝術不僅記錄過去,還見證當下,抵達未來。
以“藝”抗“疫”,彰顯出藝術家的大愛情懷。
名家簡介:
邢正
1964年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到長春電影制片廠工作
1976年 郵電部郵票發行局設計室工作
1979年至2000年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任教到退休
1986年詩集《北國詩絮》設計封面并插圖
1987年作品〔壽星〕入選北京市美展
1989年 園明圓寫生三幅在油畫雜志《畫廊》發表
1990年 作品〔新娘〕入選北京市美展
1994年作品〔夢戀〕入選國際藝苑展出
1995年作品在〔荷花仙女〕等八幅在臺灣御殿畫廊展出并銷售
作品〔無睹〕〔寄托〕在《江蘇畫刊》發表
1996年在北京云峰畫苑舉辦二人聯展
作品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雜志播放報導
同年應邀前往澳大利亞首都墨爾本舉辦個人畫展
1997年在河北省碼頭鎮定居
1998年叁加北京市國際藝術博覽會
參加北京市海淀區油畫邀請展
1999年參加廣電部美術作品展。〔浴妝〕獲優秀作品獎
2000年在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下苑村定居
2001年參加上苑畫家在澳門展
2002年參加陽光100藝術沙龍(咖啡與茶的對話)邀請展
作品[花冠] [舞神]在《藝術感覺》上發表
2004年 在臺灣臺北市萬芳美術館,新莊文化藝術中心,嘉義市228紀念館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
2006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繪畫基礎技法叢書:單因素素描教程)
2007年從上苑進住懷柔區九渡河鎮九渡河村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