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漢彪
近讀張國藩所寫《話說天水與“天水湖”》文章,對碧玉鎮岳岔村天水湖通過村民移居前后判斷湖面變化的分析很到位,筆者在贊同的同時,再從郭姓家族相傳的故事方面著重探討一下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天水湖水位情況。
據碧玉鎮碧玉村上店子郭氏家族老人們口口相傳(早期家譜遺失),碧玉鎮郭家人是三國時期從陜西省岐山縣(曹操的地盤)跟隨軍隊來到碧玉鎮定居的。這支軍隊占領碧玉鎮后不知啥原因再沒有離開,不但搶占了碧玉鎮大部分平川河地和李家坪,還搶占了碧玉鎮僅有的兩個甜水源頭,即天水湖和景木岔泉。這就是今岳岔村和景木岔村有同族郭姓人家居住的原因。
按上述相傳分析,郭姓人員居多的這支曹操軍隊占據碧玉鎮的那個年代,軍隊人數和當地居民不會太多,上店子和李家坪完全可以滿足生活需求,那么,在兩個甜水源頭建立居住處,而且還在天水湖北口的陽坡和陰坡各建立了居住點,說明,甜水在他們眼里看得很重。
他們選擇在天水湖出水溝陽、陰兩邊陡坡處建立居住處,說明這是為了守護水源,而不是沒有地方居住才選擇到這里。他們的居住處沒有選擇今岳岔村的平地,說明湖中有水,無法居住。他們選擇當地人稱石溜屲的半山坡居住,說明他們的居住地在天水湖的水位線之上。
如果上述相傳和分析成立,三國時期天水湖的水位應該在今郭家岔陽坡社和陰坡社村莊的下沿位置。現在,天水湖已經干枯,但從天水湖遺址照片看,天水湖在古代應該是一個很大的高原胡泊。
上述分析是建立在郭姓家族的相傳之上,僅供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