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全
在城里住久了,就會眷戀鄉下的老家。
日思夢想中,依舊眷戀那如黛的青山,還有如蓋的老樹,而最為眷戀的還屬那眼清澈的神泉了 。
在故鄉岳岔村泉眼密布。而最為獨特的莫過郭家岔陽坡社的神泉了。
在郭家岔高林寺山麓海拔1874米久泉溝有一處泉眼,陽坡人都管叫她久泉。這眼泉水大旱不涸,大澇不溢,大凍不冰,大曬不熱。久泉海拔高于岳岔小學23 米。這眼泉不僅神奇,更是村子的一種文化,世代傳承的唯一見證。
據說很久以前的一天,莊子郭樂天太奶奶路過此泉時,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泉邊取水,而轉眼間就不見了這位老奶奶……這個傳說已在陽坡村子流傳五代外,無不說明此泉的久遠和與全莊人繁衍生息的血脈相連。
此泉水質清涼,且有熱人不能取飲的禁忌。聽說莊子郭順昌母親干活乏困時喝了此泉水后,當機肚子揪疼難忍,為此,這口泉便也多了些許神秘。
自古以來,有山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是有靈氣的。 每逢大旱之年,陽坡人就來久泉“要雨”(祈求降雨),且每次都有甘霖普降。于是,此泉也被村人尊為神靈,心存敬畏,成為村莊凝聚的紐帶。為了讓世代記住這眼神泉,莊子人在泉眼下150米處,修建了一座廟,取名為高林寺。而我多年一直尊其為媧皇廟,在靈魂深處久居。
從全國來看,村里有廟的莊子不多了。那么如果有廟,從各個方面來說,村里有廟肯定是有傳統的,那么村里面通過各種方式找來資金修建廟宇,也就成為村莊的靈魂。奇巧的是,在高林寺朝南不到一公里處,便是岳岔梅花寺,而這又何嘗不是伏羲廟?一個村子竟然林立著兩座廟,無不訴說著這個村子的神秘。
順著高林寺到陽坡老泉底500米橫線上,曾經大小泉十多處,且全出自紅土積層上,且水質清澈甘甜,匯聚成溪,日夜奔流。
歲月蹉跎中,故鄉的山泉猶如一根紅線,把久離故土的我和生我養我的故鄉緊緊地連在一起。從1986年到2018年,陽坡泉眼卻依次干枯少水,昔日水流不再,但這里的水泉之多,流水之多,如今還留在全莊人的記憶深處。
2021年6月對于陽坡社和岳岔村來說,又是一次水源勘察與新的發現。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和“漢天水郡治田野考察組”,在張克復帶領下,對史籍記述的有關漢天水郡治的幾條重要線索作了野外實地考察,對通渭縣碧玉鎮極有可能存在的漢代遺址“郡前湖”“三堆”“五城”等進行了田野考察。特別是在岳岔村發現鍋底狀湖盆地形,旁存高林寺和梅花寺。經地質專家考察,湖相沉積與泄水后遺畄明顯,第四紀馬蘭黃土層發育,具備成湖的天然條件,可斷定為古之山間湖泊。這為確定漢天水郡治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個重大消息,無異于一枚重磅炸彈。讓古老的岳岔村再次沸騰,人們對久遠的村貌也有著多種描繪 。碧玉籍學者郭漢彪先生對這里賦云為:天水湖,又名甜水湖,由北湖、中湖、南湖組成,懸居青陽東山峰部柳樹灣,距襄戎邑碧玉關古城七里。湖水由泉眼供水,冬夏無增減,水質純凈,專供民眾飲茶做醋磨豆腐用水。為護水源,在溝壑(后稱郭家岔)陽、陰坡駐軍守衛,并建龍王廟為其護法。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碧玉關設郡,以湖定名天水郡,轄平襄等16縣。世事滄桑環境變遷,天水湖水位下降,湖底已成水灘濕地,遍布泉眼,水草彌漫,百鳥旋空,云氣繚繞,感景而嘆。
在踏查“天水湖”遺址中,專家發現郭岔和岳岔湖相對獨立,各有水源, 且郭家岔東南西北對稱四溝泉眼茂密,尤其是柳樹溝和灰溝如今都是泉水匯聚,奔流不息。根據史書記載,岳岔湖址應為“南湖”,郭岔湖址應為“北湖”,兩湖水口分別在甜水湖合作社辦公區東門和郭家岔扎扎嘴兩處。今岳岔、郭岔社坐落于湖底,其余各社居于半坡。 難怪岳岔村社的地名都與水有關,如水灘(兩處)、漩渦、大灣、小灣等,少水的村子,地名里且是水溢一片,這無疑是對岳岔村曾經湖海的最好明證。
故鄉是一部記憶的電影,在內心播放的次數越多,它的畫面就越清晰。
家鄉的久泉和高林寺,隨著漢天水郡治考察的推進,也不單單是一眼泉、一座廟,這里在進入公眾視野的同時,久泉文化和傳承在村人心里深深扎根。
2022年蒲月,在高林寺寺主郭子珍、社長郭守基提議下,當事郭萬榮、長者郭智剛和學人郭芳全與村人商議下,代表陽坡社三代人眾,在久泉處推建平地并立牌天水湖首泉,深表全莊人對久泉的感恩和懷念。
從此,在村人心里,這里水美花香,久泉定是蛙聲一片,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