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 松
在中國,從古至今的許多人物畫或山水畫藝術家,在其一生的繪畫創作中,或多或少地都會與支撐中華傳統文化大廈的儒釋道產生藝術交集,在其作品中深深打上濃郁的儒釋道宗教文化的烙印。
作品:《海印佛心》 紙本設色:68×138 cm
這種現象并未因時代進步、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而止步。相反,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繪畫創作不斷推陳出新,大量涌現。幫助人們在享受不斷提高的物質生活的同時,提高精神層面的修養,使靈魂與肉體同步前行,這是當代藝術的一大時代特色。
作品:《佛頂禪院圖》 紙本設色:68×68 cm
早在2016年,位于普陀山的“中視大觀書畫院”副院長高鳴先生,多次邀請陳文士前往普陀山進行繪畫創作。但因2017年陳文士要在西南大學美術學院舉辦《天籟水墨》個展,以及教學任務尚未結束,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直到2021年,陳文士在深圳參加中美協舉辦的《首屆時代中國美術作品展》后,于3月底方才如愿以償前往舉世聞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開啟了長達一年有余的普陀山創作之旅。
作品:《海天佛國》 紙本設色:68×138 cm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市普陀區,又稱補陀洛迦,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之稱,相傳為觀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作品:《磐陀驚石裂 海濤冥梵音》 紙本設色:120×98 cm
普陀山位于杭州灣南緣,四面環海,計有茶山、龍頭山、錦屏山、蓮臺山、青鼓山、雪浪山、大山、梅芩山和白華山。普陀山一半山石,一半樹,蜿蜒崎嶇間,大小佛寺鱗次櫛比,其中普濟禪寺(前寺)、法雨禪寺(后寺)、慧濟禪寺(佛頂山寺),并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
作品:《千步沙頭悟常真 海潮音里演妙法》紙本設色:68×138 cm
普陀山有三寶,亦稱佛國三寶:九龍藻井、楊枝觀音碑、多寶塔;普陀山有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普陀山有三洞:朝陽洞、潮音洞、梵音洞。
同時,普陀山還有著名的十二景:蓮洋午渡、短姑圣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古洞潮音、朝陽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
作品:《磐陀石》 紙本設色:98×90 cm
它們共同構成了普陀山獨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在上千年佛教文化的浸涵和熏沐下,這些景觀無不顯揚佛教文化獨有的特質和魅力。對于陳文士來說,普陀山是心靈的朝圣之地。
早在大學期間,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的長卷《富春山居圖》,對陳文士的藝術生涯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品鑒那流傳千古的美妙畫卷,在他心里萌生了一個愿望,希望有機會親臨《富春山居圖》里所描繪的江南風情,去親身體驗古人的際遇,尋找創作的靈感。
作品:《常游畢竟空》 紙本設色:68×68 cm
來到普陀山的陳文士,被普陀山所展現的具有濃郁佛教文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所折服,震撼之余,對恢弘的佛教文化以及普陀山獨特的觀音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作品:《晨鐘暮鼓滌風塵》 紙本設色:68×68 cm
他歷經3月余,幾乎把普陀山的大小寺廟朝拜了一遍,對普陀十二景更是感慨于懷。古寺莊嚴,香火裊裊,晨鐘暮鼓,禪意萬千,古木生慧,香客如織,虔誠禮佛。
作品:《袛樹慈云伴隱憶》 紙本設色:68×68 cm
這些美輪美奐的佛寺寶剎、自然和人文美景,不斷刺激著陳文士的視覺感官,激發他強烈的創作欲望,最終便有了這十八幅別開生面的普陀山系列山水畫作。
作品:《南天一門承千古》 紙本設色:68×138 cm
按陳文士自己的話說:“我計劃用5年的時間,把普陀的美景盡錄畫卷。”他將這十八幅作品稱之為“普陀第一季”,之后會不斷創作出第二季,第三季…。
作品:《印象普陀》 紙本設色:68×68 cm
陳文士的這批普陀山水作品,既有較寫實的風景名勝,也有較寫意的山水禪意人物。他在寫實的基礎上融入了他擅長的玄意繪畫的寫意表現手法,在此他將其稱為“禪意手法”。
在創作過程中,即忠實于描繪的物象,又跳出物象本身的束縛,更多地通過藝術場景的再構建,借物喻情,借景舒懷,使物、景、意三者彼此兼顧,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作品:《天寶化佛》 紙本設色:98×90 cm
作品《普濟度蒼生 古木生慧根》,畫家將畫面視點放在普陀山第一寺——普濟禪寺門外的參天古樹上。在千年的歲月輪回之中,古寺不僅普渡眾生,更在這佛經禪語中,使這樹木亦萌生了慧根,樹木皆能如此,更何論人。
畫作借物表法,從古樹旺盛的生命力,歷經千年仍枝繁葉茂,郁郁蔥蔥,以此象征佛法的奧妙、興盛和博大精深。
作品:《普濟度蒼生 古木生慧根》 紙本設色:98×90 cm
《千年寶鼎蘊禪境 天華香火繞三界》,則以法雨禪寺前的千年寶鼎為視覺中心,通過千年寶鼎、濃郁香火及法雨禪寺禪院建筑的有機構建和融合,夸張而不失含蓄的繪畫表現手法,使作品具有飽滿的佛教文化屬性,以及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
畫作采用了近似裝飾畫的構圖風格,使寶鼎與法雨禪寺的圍墻呈T字排列,再以充斥畫面繚繞不絕的香煙,破開鼎與背景建筑的單調、呆板,使其更加神秘和唯妙。畫面省略了周邊的人物、樹木和建筑,著重彰顯普陀山禪院在上千年的歲月中香火不絕、無比旺盛。
作品:《千年寶鼎蘊禪境 天華香火繞三界》 紙本設色:98×90 cm
而作品《觀海悟道》,陳文士以其最擅長的“玄意繪畫”寫意藝術表現手法,為我們營造了一位禪師心無旁騖,靜坐礁石上靜觀悟道,證悟正覺的禪意場景,具有十分典型的玄意繪畫藝術手法和風格。
作品:《觀海悟道》 紙本設色:68×68 cm
鑒于陳文士的藝術成就,2022年1月,在寧波企業家李謙先生和廈門企業家王守成先生的資助下,“陳文士禪意畫坊”在普陀區朱家尖街道南沙路63號落成并開館。
朱家尖街的陳文士禪意畫坊
禪意畫坊與“眾利成禪眾客棧”有機融為一體,計有創作室、茶室和作品展廳,非常適合親朋好友雅聚品藝,談書論畫。
茶室一角
陳文士的普陀山水第一季,從畫面構建、內容塑造、表現手法到畫作命名,都十分考究,處處體現了普陀山佛寺禪院固有的深刻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
作品:《旭日東升》 紙本設色:98×90 cm
從這批作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陳文士內心深處對佛教文化的尊崇和敬仰。通過他創作的普陀山系列山水畫所蘊涵的禪意、禪境,使我們能從藝術的視角去領悟佛教文化,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佛教文化所蘊涵的真諦,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品:《斷橋幽夢》 紙本設色:68×68 cm
同時,這些作品也沿襲了陳文士繪畫藝術的一貫風格和特色,那就是在許多情況下,他往往有意忽略物象的具體描繪,將重點放在為作品構建靈魂和思想上,使觀者能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通過畫作所傳遞的思想語境,這無疑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是陳文士繪畫的最大特征。
作品:《蒸蒸日上》 紙本設色:98×90 cm
筆者始終認為,優秀的藝術創作,不應該僅僅是藝術家繪畫技法的炫耀和展示。更多的則是應該為作品構建思想性,從而拓展和延伸作品的藝術生命力,這應引起每一個藝術人的高度重視。
2022年5月于重慶千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