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國家政策密集出臺,就連很多經驗豐富的招商人都覺得有些應接不暇。
比如關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文件發布了這么多天,很多人還是有些搞不清楚。
4月28日晚,谷川聯行通過一場訪談直播活動對這份重磅文件進行了詳細解讀,著重從招商引資角度分析——該如何理解、作何應對。
圍繞“全國統一大市場”出謀劃策的同時,這場訪談也在傳遞一個信息:政策,從不獨行。
也就是說,要理解國家政策,不能單獨看一份文件,而是要搭一個框架,把相關的政策拉入到整體框架中,系統地調整自己的認知體系。
政策力量巨大,但它并非“孤勇者”
“全國統一大市場”這份文件,核心就是要解決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帶來的力量分散,要讓14億人口的市場形成真正的規模優勢。
市場的公平競爭會在這個過程中會得到進一步促進,這當然是好事。
但是它不僅會打破經濟發達地區的區域壁壘,也會摧毀欠發達地區的保護圍欄。
在市場對效率的追逐下,大量資金、產業和人才會自然而然地向發達地區聚集,這可能會導致一些令人擔心的問題——
1. 區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進一步加劇
2. 發達地區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更加內卷
3. 出現更大規模的壟斷集團
既然這樣,那么國家為什么還要堅持推行呢?
是權衡利弊,更是時機成熟。
一條政策可以直接影響一個行業的發展,所以大家普遍對政策尤為關注。
而本質上,政策的出臺就是在構建一個預期,去給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
所以政策都是有戰略眼光的,會提前布局。
針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可能出現的問題,國家其實早有布局,必須把這個政策拉到整體的政策框架中系統地看,才好理解。
抓住“高質量發展”主旋律 搭建政策認知框架
效率、公平、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四大核心要義,四者互相關聯、不可分割。
首先是效率與公平。
要理解“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把它放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反壟斷的政策框架下去看,這三方面都是已經提前布局好的。
鄉村振興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前就已部署。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更是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系統規劃,還設立了國家鄉村振興局。
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推動廣大鄉村找到一條區別于城市的發展路徑,確保它們可以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走出不同于城市的發展道路。
至于到底是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樞紐,還是成為確保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要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針對市場經濟體制下“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問題,國家把共同富裕提上了日程,提出“三次分配”。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明確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為主攻方向。
在反壟斷方面,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接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列為重點。反壟斷工作也隨之在2021年達到了高峰,具體的例子大家應該都能想得到。
“全國統一大市場”重在效率,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反壟斷則在公平上作出的平衡。
然后是效率與安全,效率與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格局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還要警惕高污染、高耗能、待淘汰的落后產能轉移到中西部地區。
雖然從經濟效率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這種產業轉移在短期內的確能帶來一些收益,但是長遠來看,肯定是弊大于利的。
近幾年,危險化學品項目正由東部沿海地區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特別是響水“3·21”事故發生后,轉移進程進一步加快,承接地區對各環節審批層層放松,留下不少安全隱患。
還有些地區為了發展經濟,對找上門的企業照單全收,不僅加劇了低端產能過剩之勢,而且無組織排放和露天作業情況嚴重,遍地污染。
這樣的問題絕不能指望市場主動解決,國家已經在安全、可持續發展方面構筑了邊界。
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解決低端產能過剩、競爭力低下的問題,在尊重供需關系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以政策推動變革,實現市場和政府的協同。
比如“雙碳”目標,是通過對供應鏈碳排放的管理,倒逼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提到的能源和生態環境全國統一市場,也是在這個框架下推進的。
不難發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雙碳”目標是在安全、可持續發展方面對“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的平衡。
在“逆行”中完美“逆襲” 政策早有布局
上文提到過,在中國,政府不但影響蛋糕的分配,也參與蛋糕的生產。一條政策可以直接帶動一個地區、一個行業的發展。
結合效率與公平,要實現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協調發展,就必須給欠發達地區一些政策傾斜,助其發展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在傳統產業領域,中西部地區想要和東部地區競爭,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唯有在新興領域,才存在這樣的機會。
那么,隨著近年來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能源結構的變革,有沒有適合在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新賽道誕生呢?
你一定想到了,是新能源和數字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領域恰恰又是與可持續發展高度契合的。更振奮人心的是,中國在這兩個領域的發展都處在世界前列。
所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還要放在數字經濟、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框架下。
新能源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的9個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其中7個在西部地區。
今年3月正式啟動的“東數西算”工程,則是依托數字經濟編制“算力網”,把中西部地區生產的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就地消納”,轉化為產業。
這些都是環環相扣的。
再加上碳排放配合管理和碳交易等等,“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提到的能源和生態環境全國統一市場,就都關聯起來了。
總結一下。
關于“全國統一大市場”,一方面要理解政策本身,弄清地方保護的問題根源、解決之道,這正是谷川聯行本次直播訪談的重點內容。
另一方面,還要把它放到整體的政策框架中,建立完整的認知體系。
一是效率與公平:包括鄉村振興戰略、共同富裕、反壟斷等政策;
二是效率與安全、可持續發展:包括“雙碳”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
三是具體到中西部地區:要放在新能源、數字經濟的大框架下去理解。
在此基礎上,再疊加全球影響,就能得到一個完整的政策認知體系,就不會被帶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