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時代的城市治理中,需要實現條、塊、城市大腦和城市級操作系統的協同。城市物聯網真正形成的過程,應該是從超級應用到操作系統的沉淀過程。”在近日雷鋒網、AI掘金志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上,曠視副總裁、城市業務事業部產品總經理那正平受邀出席,并講述了曠視在城市物聯網領域的發展戰略與實踐。
圖:曠視那正平出席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并發表演講
本屆峰會站在安防新十年的起點,以“洗牌結束,格局重塑”為主題,邀請了15家代表未來新十年的企業,分享迎接安防新十年的經營理念與技術應用方法論。其中,曠視在2015年開始布局安防行業,是最早用算法布局安防場景的人工智能企業之一。
在助力安防監控、電力巡檢、測溫防疫等場景擁抱AI的過程中,曠視發現實際上安防行業所關注的范疇已經遠遠超出了安防系統,而是更聚焦于城市的綜合管理。“以巡警、測溫為例,在結合AI后,如今的視頻應用不是局限于播放和監控的作用,而是可以發揮更多價值,實現傳統安防到智能安防的變革。”那正平指出,“智能安防也不僅僅在安防領域發揮作用,它已經成為廣義的城市治理的代名詞。現在和未來,智能安防將在更為宏觀的城市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而在曠視看來,城市治理離不開城市大腦的建設,視覺是城市大腦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視覺類IoT對城市大腦、城市運行至關重要。“我們認為互聯網的下一代一定是物聯網,而AI則像互聯網中的搜索引擎一樣,是物聯網中重要工具,物聯網也像互聯網一樣需要底層的開發語言和開發環境。”那正平說道。在這一方面,曠視以自研的新一代AI生產力平臺Brain++實現從部署到訓練規模化供給,為后續解決方案的推進打好了基礎。
基于底層開發環境,曠視認為城市物聯網的形成需要先圍繞條、塊構建軟硬集成的“超級應用”,讓超級應用在條、塊場景作用得到充分驗證實現閉環;然后在條、塊兩個方向上分別沉淀出重量級、輕量級的AIoT操作系統,從而形成對物理世界的映射,實現對城市全要素、全周期、全場景的數字孿生。
據那正平介紹,“條”指的是政府施政的每一個條線管理業務,包括工商、環保、交管等,“塊”則是園區、社區、工廠等管理單元,“站在用戶角度,應用成效是檢驗設備價值最核心的一點,因此曠視目前最核心的也是打磨好面向條和塊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
但以長遠的目光來看,曠視更為關注城市物聯網的底層基礎設施與生產運用的能力,歸納出城市大腦操作系統,并將基于條、塊分別產生城市級、建筑級兩個AIoT操作系統。那正平表示,通過城市大腦的操作系統,運營者可以通過城市宏觀大數據、城市微單元小場景數據進一步優化管理,提高效率、體驗和安全性;同時,只有兩個不同的AIoT操作系統相互結合起來,才能把城市超級應用能支撐好。
基于對城市物聯網發展的深入理解,曠視面向條、塊、腦開發了應用與解決方案,并已經實現在多個城市、園區等的落地。如在2019年,曠視與北京市海淀區合作共建海淀城市大腦,助力海淀區構建AI計算中心,提供了智慧平安社區、智慧校園、科技公園等創新應用。在未來,曠視也將始終奉行長期主義腳踏實地,關注城市核心問題做好城市大腦及操作系統,助力城市治理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