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中國教育智庫網和騰訊教育聯合主辦的“教育科技‘戰疫’優秀創新應用案例研討會暨‘教育大智匯’論壇”在騰訊北京總部舉辦。現場公布了入選教育科技“戰疫”優秀創新應用案例的教育單位名單,并向優秀案例代表們頒發證書。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鐘秉林,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首席專家王烽,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騰訊智慧教育總經理潘鴻雁等出席了本次研討會,并就教育科技“戰疫”的經驗成果展開探討。
教育科技“戰疫”優秀案例評選揭曉 30家教育單位入選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 陳鋒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致辭中指出,未來是一個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時代,教育的創新就是要探索面向未來的教育,推動教育形態和學校形態的變革與發展。教育科技“戰疫”案例征集活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很好地推動了未來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 王濤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王濤對入圍教育科技“戰疫”優秀應用案例的單位表示祝賀與感謝。他表示,騰訊教育希望借由本次優秀案例的征集,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科研機構、教育企業一道,認真總結、學習教育科技“戰疫”的經驗,為后疫情時期的教育科技發展提供幫助和借鑒。
同時,王濤也結合騰訊教育在疫情期間的實踐經驗,分享了教育科技發展的幾大趨勢:大數據正在驅動教育模式的變革,利用大數據教育的評價體系正在重構;新技術讓教與學的模式在不斷地創新;SaaS化平臺讓教育信息化從建設模式向服務模式轉變;AI人才培養正成為未來教育的新方向。
據了解,教育科技“戰疫”優秀創新應用案例征集評選活動是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下,由中國教育智庫網與騰訊教育聯合開展,旨在落實《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要求,總結推廣疫情防控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教育科技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秀案例,推動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活動從4月啟動以來,經過公開征集、申報材料初篩、專家評審及入圍案例公示等程序,最終評選出了30個教育科技“戰疫”優秀創新應用案例,其中學校案例8個,教育主管部門案例7個,企業案例13個,科研機構案例2個。
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 鄭德林
騰訊智慧教育總經理 潘鴻雁
現場,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與騰訊智慧教育總經理潘鴻雁向入選單位代表頒發證書。天津市和平區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盧冬梅,華中師范大學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王偉軍作為優秀案例代表,登臺分享了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與華中師范大學在抗疫過程中的成果與經驗。
教育專家學者匯聚分享教育科技“戰疫”心得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教育行業經歷了前所未來的巨大考驗。科技在這輪教育“戰疫”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后疫情時代的教育變革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對此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原中國教育學會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 鐘秉林
原中國教育學會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鐘秉林在《科技創新與教育變革》的主題報告中指出,當前中國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上學難”轉變為“上好學難”,教育方式也正在從以擴大規模、拓展空間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轉變為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為進一步拓展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尤其是人才培養質量,創造了重要條件。
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 黃榮懷
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認為,在線教育的發展經歷了2000年左右的全球開放課件計劃以及 2010年MOOC(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兩次浪潮,而這次的疫情推動了第三次在線教育浪潮的出現。在這輪OMO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新浪潮中,教育行業亟需克服的問題首先是重構學習空間;第二,提升師生的信息化素養;第三是要部署普適的網絡條件。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首席專家 王烽
“疫情引起的變化已經遠遠超出了學校層面,成為全社會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首席專家王烽從宏觀層面發表了對后疫情時代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他認為,教育信息化的未來是格局的重塑,教育革命的核心是學習的革命,信息化教育需要治理的變革。
圓桌對話:白丁會客廳
信息化2,0時代,未來教育的形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科技與教育融合會對教師產生哪些影響?圍繞這些問題,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鄭德林與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院長黃榮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綜合研究部主任、首席專家王烽,原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副主任劉詩海等幾位嘉賓展開了討論。
黃榮懷表示,過去的教育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背后都有著固定的約定,比如固定的時間、地點,固定的知識范圍,固定的教學方式等等。未來信息化的發展將打破這些固有約定,教學時空、教學邊界、教學結構都將被重構,從學習的內容、方式、評價等等方面,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
王烽認為,信息技術的最主要價值不是為了“省事”,而是為了“生事”。在技術對教師減負的幫助中,讓老師們少填一些表格,與學生更便捷地溝通等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把跟教育、跟學生培養沒有關系的事情減去,讓他們有精力投向更多有創造力的教學工作中,幫助他們做很多原來做不到的事情。
劉詩海則從教育裝備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的角度發表了看法。他認為,任何教學都應該是直觀的,教育裝備作為教育技術的落實承載體,可以很好地推動直觀的教學。比如過去要講一個知識點,呈現的方式比較單一,而現在可以用圖片、動畫甚至是VR虛擬現實的場景來實現,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知,從而更好地理解吸收。
在這場教育行業全面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涌現出了大量教育科技融合的一線實踐優秀案例,對探索未來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思考與借鑒。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表示,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對這些優秀案例的發掘與展示,為教育科技“戰疫”提供更多的路徑和方法,進一步推進中國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附:教育科技“戰役”優秀創新應用案例入圍名單
學校案例(8個)
教育主管部門案例(7個)
企業案例(13個)
科研機構案例(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