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歲末,庚子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華夏肆虐。面對疫情,全國人民一道眾志成城,斗志昂揚以“藝”抗“疫”,匯聚起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臨危受命,奔赴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各地援鄂人員不計報酬,不論生死,逆著人流,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當然,還有數不清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強長城。
疫情持續近3年多,現今全國各地不斷反復,國外疫情無法得到控制,天津、西安、新疆、河南等地目前較為嚴重,全國一心,統一戰線,抗擊疫情。
這是一場抗“疫”的人民戰爭。
疫情面前,藝術之光也不曾黯淡。面向全國征集,涵蓋平面設計、油畫、、中國畫、書法、素描、詩詞等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挖掘疫情期間平凡而偉大的人與事,展現“藝術”對這場抗“疫”之戰的觀察與思考。這些作品會成為中國人關愛社會、關心疫區、關注災情的情感樞紐,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文藝支援”,向社會展示了藝術的情懷與社會擔當。
藝術,在這場戰“疫”中的意義注定是獨特的,它的構思源于抗疫的第一線,它的傳播源于每個創作者情感的表達,它的力量能為每個中國人帶去撫慰和希望,使面對疫情的我們更加堅強。
同時,還能讓人們明白——黑夜中長明的懸燈暫時熄了,還會有千萬萬的螢火冒出,與你一同渡過這夜,一同迎來明天的曙光。
藝術不僅記錄過去,還見證當下,抵達未來。
以“藝”抗“疫”,彰顯出藝術家的大愛情懷。
周崇謙 , 教授,詩人,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理事,中國文藝協會理事,世界華人書法家協會、聯合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高中語文教學28年。1985年調高校。著有《古漢語散論》,發表論文50余篇。其學術觀點已收入黃金版的《中國當代思想經典》。其研究詩詞格律有突出成就。其詩詞曲聯入編398種選集。著有《牛齋韻文》、《牛齋律詩》等詩集。其資質為“(一級)詩詞理論著作家”。
其書法作品共452次獲獎,著有《小篆字帖》、《基楷小篆》和《當代小篆》,以及專輯《人民藝術家向兩會獻禮》、《中國絲綢大紅袍周崇謙卷》。2014年完成軟件“周崇謙小篆簡/繁體”,為電腦增加兩種字體。2018年,作為中國藝術名家,作品上了美、法、荷、比等國郵票。2019年,在中國頂級書畫大師大賽中獲得特等獎;7月30日,國禮特供藝術家評審委員會評定其為國務國賓禮特供藝術家。8月26日,榮獲“人民英雄功勛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同年,獲得孔子獎章暨共和國藝術獎;我國外交部禮賓司的授權書認定,周崇謙的作品為禮賓司的國賓禮。
2021年,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年初出版了絲綢長卷——“紅色印記”、“藝海拾貝”;繼而與新任書協主席出版合集;聯合國日報將我的小篆作品33件推向88個國家;7月,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家聯合會等3家文化機構授予周某國寶級藝術大師榮譽稱號和當代書畫藝術百杰。
國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