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舞臺,一桌、兩椅、數幔帳,一空間,生旦凈末丑,以求意韻為其美;一張白紙,一水、一筆、一墨、一空間,干濕濃淡焦,以求神韻為其美。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兩大門類,戲曲與繪畫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當國畫遇上戲曲,中國式的審美便煥發出東方審美的韻致。近日,中國戲曲學院京劇戲教授韓勝存、北京青門海派創始人方清平到訪李可染畫院,開啟了一場極具東方特色的表演藝術與表現藝術的盛宴。韓勝存先生、方清平先生與李可染畫院的書畫藝術家們就戲曲與繪畫相融相通展開了深入交流,寫意、傳神、意境,都是二者共同的藝術追求。此次活動由李可染畫院理事長王魯湘主持。
出席當天活動的藝術家有: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陳巖,李可染畫院院長李庚,中央文史館書畫院院長馬新林,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韓振剛,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黃華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姚鳴京,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編審張文華,李可染畫院常務副院長王海昆,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鐘捷,李可染畫院副院長王婧,中國文化藝術發展聯合會主席李燕生,李可染畫院辦公室主任王群,北京市豐臺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崔澤培,李可染畫院研究員李仕明,李可染畫院副秘書長趙向東,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副秘書長樊磊、《中國寶石》雜志社編輯部主任李客涵,李可染畫院辦公室副主任張奚熒。
活動中,王魯湘先生介紹了李可染先生、鄒佩珠先生與戲曲之間的緣分。曾幾何時,李可染先生拉胡琴,鄒佩珠先生唱老生,二人在婉轉曲揚的韻律和筆墨中探討中國式審美意象與想象力的表達。李可染先生曾談及戲曲結構與繪畫改革的相通之處,二者都飽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程式化結構,戲曲藝術語言包括歌、舞、劇、詩等元素,繪畫的藝術語言包括筆、墨、境、韻等元素,寫意性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國畫藝術的寫意性,表現在“藏”與“露”、“隱”與“顯”中,構成于亦真亦幻、似有似無的畫面;戲曲藝術的寫意性表現在以“虛”擬“實”、以“假”當“真”中,構成于空靈的意象、紛繁的存在。二者的相通之處,最直接體現在這兩大門類藝術家的相互交流、身份交叉之中,并最終從彼此中獲得審美的享受與藝術的營養。
中國文化藝術發展聯合會主席李燕生與李可染畫院副秘書長趙向東老師琴簫合奏了《平沙落雁》等曲目
現場,藝術家們紛紛拿出絕活,“推”開了無窮的東方藝術空間。中國文化藝術發展聯合會主席李燕生與李可染畫院副秘書長趙向東老師琴簫合奏了《平沙落雁》等曲目,京劇前輩譚元壽先生的入室弟子韓勝存先生清唱了一板京劇選段,方清平先生不茍言笑、幽默至極的單口相聲表演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李可染畫院的書畫藝術家們紛紛揮毫潑墨,時而行云***,時而輕輕點水,構建起情景交融又富有感染力的藝術世界。
自古以來,中國繪畫與戲曲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分支,中國繪畫與戲曲這兩種藝術門類都包含著中國人對社會和自然的觀察方式、表達方式,體現出和西方審美截然不同的審美觀。可以說,寫意精神是中國藝術的靈魂所在,雙方都在彼此中悟而得之,得而用之。無論是一張白紙,還是一個空靈的舞臺,都有一種情結在延申,都在表現著我們生活中的真善美。
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