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花,筆名岫愉,1965年,江蘇連云港人,北京凌翔閣畫院副院長,中國關心下一代關心成長宣傳教育基金會愛心公益大使,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中國山水畫創作院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連云港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海州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榮寶齋畫院唐輝山水畫工作室畫家。師從吳蓬,唐輝,唐秀玲,霍春陽,程大利,李寶林,梁建平,陳士斌,杜大愷,苗再新,任惠中,老甫等書畫名家。中國畫多以山水、花鳥為主要創作題材,篆刻多以佛像印為主要創作題材。
2012年入選第三屇書畫頻道新春美術作品展播。
2013年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雅安地震災區捐贈書畫作品。
2015年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雅風堂師生聯展。
2015年北京榮寶齋畫院美術館師生聯展。
2015年北京農業展覽館藝術搏覽會專場展出。
2015年意大利米蘭藝博會中國展區展覽。
2015年《雲渡青山》由中國山水畫協會,中國山水畫創作院主辦,山水家園—首屆山水畫提名展。獲優秀獎。
2016年《浮雲載山》入選第二屆中華之光派頓杯全國書畫作品展。
2018年《窖洞里的讀書聲》入圍神圣長白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紅色閩西》入圍紅色閩西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清幽荷香遠》入選同源首屆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肇慶貴兒戲,演繹古與今》入選山水硯都,多彩肇慶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彝家六月》入選第三屆夏門工筆展。
2019年《和諧家園》入圍大美觀音山首屆全國中國畫展。
2019年《海上雲臺生霧煙》江蘇省第七屆新人美術作品優秀獎。
2020年《雲水銜翠》入選第二屆湖南美術雙年展。
2020年《浦江清韻》入選收藏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手卷作品展。
2020年《最美時代》入圍第五屆紅船頌全國美術作品展。
2020年入選“溯源孔望”當代造像印學雅集(第三回)。
收藏作品
2015年《雲渡青山》,獲優秀獎并收藏。由中國山水畫協會;中國山水畫創作院主辦山水家園全國首屆山水畫主辦。
2016年《浮雲載山》國際中國書畫家交流促進會;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
2016年《明月松間照》中國關心下一代關心成長宣傳教育基金收藏。
2020年《浦江清韻》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手卷作品展入選收藏。
“靈智”筆墨中的詩性表現——女畫家張義花作品讀后
徐恩存
所謂“靈智筆墨”,是指靈性與智性合而為一的繪畫語言。我理解的智性不只包含理性,還有感性,感性是爆發點,理性是方向,二者合一使思想運轉并深入;總之智性屬于高智商的智慧;而靈性則屬于先天的眷顧,它是天賜的,它的蒞臨完全沒有由頭和預兆,猶如閃電,能在瞬間讓畫家從黑暗中找到切入口,并伴隨著突如其來的奇思妙想和神來之筆。靈性的有力武器是直覺和幻覺,它的具體表現是在無意識中運用超然之筆,或者是喃喃自語。在這里,靈性需要智性的介入,辯折和取舍,洗練,務實和升華。
認真讀張義花的花鳥、蔬果之作,就會明顯地發現,她作品中的靈智用筆比比皆是。顯而易見,智性在作品中控制節奏、規范方向,根據意旨來剪裁并深化它的思想;靈性則使張義花在日常生活中獲得靈感,產生創作沖動,并經過理性的篩選和筆墨的確定,去形成作品。
自2012年入選第三屆書畫頻道新春美術作品展覽始,在經過近20次的入選評定,直至2020年,她已多次參加全國大展并獲獎,而且她仍然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點燃靈感并直入創作,且思緒連貫;如她作品《白毯顏色好》、《平安富貴當思勤儉傳家久》、《翠滌多引力》等,每幅作品都是靠智性把控四溢的思路的,并力求在個性化的平淡之中展示對新生活的贊美;于是,上述作品在揮灑之中,就有了在一發不可收拾的工寫之間起承轉合的結構,有了畫外的幻化之筆,其中的深意乃是對尋常生活詩意的濃縮、剪輯與追尋,在一定意義上,畫家告訴我們的是,生命的意義就在于追尋與被追尋。
“靈智筆墨”,是賦予筆墨以靈性和智慧,使之融入思想,這正是靈性與智性合一的合力作用,它們之間的關系更向詩與思的光合作用。當然,張義花在強調視覺化的同時,她的書寫方式表現為對新生活由衷的贊賞和抒情,她運用樸素的色彩、點、線與面表現令人心動的思想,都是情感流動中自然涌現出來的意外,而更多的關于人生、世界與萬物的認知都消融在“靈智筆墨”中,轉換為“視覺語言”的表達,流露出輕重、疏密、情愫、意味,讓人們用心去慢慢體味、感受新舊中國畫生命氣息的不同,這才是女畫家的用意所在。
作為女畫家,張義花自然而然在其繪畫中,表現出女性情懷,在作品中運用幻覺與玄想,讓自己有了形而上感覺。這種漂浮的意念型創造并沒有將畫家的作品變成泛泛囈語,相反,經過咀嚼之后,她更向現實深處敞開心扉;盡管主題都源于日常觀看與生活經驗,但她并不會刻意去進行變形的想象和非常態的關聯,其轉換在于將現實作歷史性的定位,并喚醒一些處于沉睡狀態的意象,女畫家以她渺遠的氣質攝取了近在眼前的風景,進行了描繪出生命的力量,很大的程度上還是基于她的人生法則:既,在平淡中有新發現并注入生命的力量。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女畫家張義花的人生經歷和生命體驗,多來自于她對自然之道的關照,生命離不開生活的孕育和滋養,畫家明白對此不需要概念的圖解,她常常以“一以當十”、以及象征性地、憑記憶解決所遭遇現實的問題,其方法仍是個人化的體驗轉變成具體而細微的時間細節,這樣才可能呈現出更為明晰的主體性對話價值。
轉化日常經驗的能力對于作為行動主體的畫家來說,并非僅是由內而外的轉變,也非單一的由外向內收縮,關鍵之點在于如何內外兼修,或者讓內與外進行充分的“化學反應”,使藝術產生“1﹢1=3”的效果。當然,張義花不是現代感十分突出、實驗性很強的畫家,她作品的意義在于重新發新那些被我們所忽視的生活場景。這種發現里暗藏了畫家理解萬物的范式;并在不張揚中形成畫面感。這正是張義花花鳥畫的創造性所在,因為,她的體會、感知、理解都不是要抵達詩性的邊界,而是消解邊界,構成無限感官的延展。
張義花在解放自己的感官同時,也在試圖恢復感覺的彈性,便于我們的閱讀有著更大的伸縮空間。她的作品,我們很容易發現她對自然的象征化處理;她筆下的紅蘿卜、綠葉,大自然就是基調,也是其作品的精神底色;如《白毯顏色好》、《平安富貴》、《高枝已約風為友》等,可以看出,女畫家從情懷出發的審美視角,特別是她對花葉與風的書寫情有獨鐘,她從不同角度去整合它們,而寫是自覺地藝術行為;在這里自然生命以葉片與果實的形式生動的展示出來,不管是張義花自覺地去書寫花葉、蔬果,還是出于個人趣味去直面有生機的植物,在她筆端,花葉與果實都是作為審美意象出現在作品中,有著自己精細幽微的空靈感。在有形的葉片和無形的風的互動中,張義花創造了畫面感和現實主義情調,“葉片一直在反抗春風,但同時葉片又依靠風找到存在的意義”。
有意思的是,張義花的花鳥、蔬果作品,越畫越平易,越放松,越靈動;譬如,《高枝已約風為友》,仍然是工寫兼具的小寫意繪畫感覺,但畫面韻致運轉很流暢,而且從審美角度看,其意象和境界更個人化、更有創造性,一切都說明張義花的繪畫確實在變化。她在保持繪畫審美品質和內核不變的同時,增加了對生活的白描和寫意的意味。
在作品中,張義花所有自然之美、人生之道,都在靈智筆墨中化作“作品的節奏”,因為只有它能帶來勃勃生機,讓它在既定的限度內真正與時空和想象共處。
楊秀峰,1963年生,連云港人。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文化部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姓氏文化委員會會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楊家將文化工作委員會會員、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書畫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員、北京大學中華健康養生文化研究與應用課題組會員、中華楊氏聯合總會會員、國家一級書畫師、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北京神州書畫院院士、北京鴻蒙書畫院院長、北京凌翔閣書畫院宣傳部長、全國青少年書畫藝術希望工程分院院長。《自創中醫穴位配伍療法》被非遺文化知識產權保護。主攻傳統山水,花鳥。以書入畫,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立足傳統,著眼發展,師古不泥,創新守法給欣賞者以情感,情趣融入到藝術生活中去。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先后多次參加全國級國際大展,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
楊秀峰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