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江南其實還是深秋的模樣,樹葉斑斕,風在枝頭聽萬籟,云在秋山覓樵身;江湖喧囂心欲遠,望斷天涯別紅塵。一路前行到陳銀元兄雅舍去,一來感受南窗蛙噪北窗雨,唯報清風伏案眠的意境,二呢欣賞銀元兄之書法大作。
好一個清靜所在,是一個讀書寫字的絕佳之地。也許是藝術修煉到一定程度才會有的慧眼,因為對環境的選擇每個個體是大相徑庭的。書畫為高雅之藝,沒有散淡的態度來減少誘惑,不為物役,又如何能放曠高蹈,自在風行,更談何歸復根性呢!
其實認識銀元兄才一年,他是一個來自大西北青海的漢子。初次見面便驚于他那一頭卷曲的長發,待高歌一曲,更使我領略了他的風彩和性情。他是個有個性的人物,后來才知道他情有獨鐘的是書法一道。
雖出生大西北偏僻人煙稀少之地,但對書法的喜愛卻是從少年一直到現在。銀元兄自己坦陳,也不知道臨了多少帖,然心中總感覺到眼界還不夠,希望到文化發達地區走走看看。心之所然且機緣之合,從長江之源一路向東直到長江下游,來到江蘇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文化大省,書畫大省。這倒使我想起那位擔笈杖錫,西游上國謁見當代名公的一代草書大家——懷素和尚。從古至今書藝一途,因其抽象的屬性不易為。也不是一句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簡單,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氣質、天資、得法、臨摹、用功、識鑒缺一不可。
翻看銀元兄的大量作品,可以看出他對章草,篆隸的偏愛,尤其是章草。章草:一種古老的書體,可追溯到漢代,因書寫便捷而廣泛流行。主要是保留了隸書的波磔形跡,或某些法式梗概,字取橫勢,每字獨立不連寫,結體簡樸,筆法古雅,氣象沉遠。銀元取法于二王,皇象、鄧文原、王遽常等,經年累月心摹手追中,使自己的藝術不局限于某一家,但也不偏離基本的道,厚古也不薄今,構筑了自身藝術風格的突破口。
縱觀銀元兄書作,有自己的精神歸旨,善于抓住經典的各種主要元素,此所謂善學。關鍵是在于把相近又不同的藝術元素提煉與融合。有時甚至把一些不同的元素加以利用發揮。如典雅中有流動妍美的韻致,以遺貌取神的自我意識來逆反古人。既要與古人暗合,又要寫出自我,無相為宗,破除諸相。
對銀元兄書法作品的細細審視,崇尚古意,筆勢靈動,結體嚴謹,字字獨立,嚴守古法,回翔動靜,神情顧盼,氣息連貫,意態暗合,線條凝重含灑脫之情。在使轉,提按,調鋒中去完成一系列法式,可謂有得。其作品不以多變和奇險取勝,而在于線條的堅韌挺拔,體現出一種對骨力的崇尚和追求。線條是書法的命脈所在,銀元兄在這方面除了用筆外,對墨色的運用也特別用心,將濃淡干濕有意無意之間與用筆結合起來,生澀老辣,筋骨凝重,而具筆墨趣味。不經意間,便被充溢著的書卷氣所感染。
銀元兄于隸書亦用功甚深。上溯漢碑,筑基于曹全碑,乙瑛碑,禮器碑及清人伊秉綬。從而形成目前的面目。筆畫平直,粗細變化不大,但不拘板,結構分布勻稱,端莊方正,氣息古樸,格調高雅,尤其是大字作品,愈大愈壯,氣勢雄偉,有千鈞之感。其形質近伊秉綬而方正過之,似與八怪之金農筆意有暗合處。
銀元兄書法無論章草還是隸書都有端莊凝重之感,也許是拜師儲云先生的原因,在他的作品中受乃師的影響也很明顯,這是學習過程中的必然。細審之得云師之骨,可以說是在儲云師的弟子中非常出色的一位。
書法之道,既要寫出古意,另一方面又要寫出自我,當然更高的寓意不僅在此。而在魏晉創造的書學高度中去觀照,在技進乎道的途中,看似無心而為,實則憑借深厚的功夫與學養。從有心到無心,有意到無意,有法到無法,需要一種自由境界。所謂含道映物,觸類通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心性與天地之間的致人境界。
書法做為一種精神的延伸,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神態,真實的本然的人,就必須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藝術中所有的學問融合在他這個人的血液當中。整個它是沒有形的,不露形態就是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銀元兄還年輕,他的藝術生命正在勃發,一切都在變化,我相信他將越走越好。
潘學超于煙水草堂
2022年元月18日
藝術家簡介
陳銀元
書畫家,陶藝家,學士學位。
曾修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高研班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名家陶刻高級研修班
現為: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中國硬筆書法高級講師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宜興市徐悲鴻畫院書法院副院長
香港文聯書法家協會理事
香港文聯美術家協會會員
黃河書畫院特約書畫師
宜興市刀筆書法協會理事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先生入室弟子
當代書法名家儲云先生入室弟子
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
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紫砂藝術人才庫高級工藝美術師
在省級專業刊物發表論文數片
2014年作品《四海飄香》在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金獎;
2019年作品《竹韻》在第十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暨宜興陶藝“五朵金花”走進大連雙年展中榮獲金江獎;
作品曾被江西省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