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處,揚帆奮進時。站在新起點眺望,神州大地萬象更新、步履鏗鏘,奏響了追夢路上的“春之聲”!三月,來自各地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即將聚首北京,帶來人民群眾最鮮活的意愿。又一次響起的“春天合奏”,又一次趕赴的“春天約會”,將是對歷史的回答、向未來的延伸,為新征程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今年全國兩會,是我們黨第三個歷史決議發布后的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的兩會,意義重大。在這個重要的政治平臺,把深入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貫穿在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中,將激發歷史主動精神,凝聚未來中國發展的力量。我們要繼續書寫新的奮斗歷史,著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觀復美術院聯合數十家新聞媒體參與兩會藝術家專題報道,邀請當代中國畫壇名家以赤子之心繪時代新風,書中國精神,以高尚德操與精湛技藝,展望遠景目標,鋪展新的畫卷。為新時代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貢獻力量,干出新業績、干出新輝煌,創造出更多人間奇跡!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北京觀復美術院
承辦單位:北京觀復美術館
學術主持:劉龍庭(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
學術顧問:趙成民(北京畫院畫家)
畫家簡歷
董書濤,1965年出生于山東日照,曾任日照市博物館館長,先后修業于山東藝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國家二級美術師,山東畫院高級畫師。
1994年,作品《永恒》獲中國美術家協會“迎奧運美術大展”優秀獎;
1995年,作品《水墨系列》獲加拿大第二屆多倫多“楓葉獎”佳作獎;
1996年,作品《山水》獲首屆全國文化藝術大賽美術類特等獎。
先后舉辦了三次個人畫展,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董書濤中國畫作品集》。其作品先后在《人民日報》、《大眾日報》、《文藝百家》、《齊魯書刊》等報刊發表并專題介紹。有數十件作品被中外美術館、博物館、外國政要與收藏家收藏。
? 作品欣賞
沒骨有神詩意境
◎ 何勁松 / 文
北京夏日,驕陽似火,稍稍具備條件的人都已經或正在盤算著上山下海來躲避酷暑。正當我不知所措百無聊奈之際,突然接到遠在日照海濱的董書濤先生寄來的畫稿,頓時覺得如穆春風,欣喜之至。
當然,我的欣喜之至還不光是因為書濤先生的畫作終于讓我在這個憋悶嚴熱的夏季喘過氣來,更主要的是看到他在藝術的天空里自由翱翔的矯健的身姿馬上就要展現在廣大藝術愛好者的面前,這使我百感交集,并且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聯想──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文化的多樣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沒有文化的多樣性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文化,而且沒有多樣性的世界文化是不可能向前發展的,甚至是極其危險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已為古今中外的歷史所證實??磥恚绾伪3治幕亩鄻有砸惨岩鹬袊说那袑嶊P注,近些年傳統文化藝術領域里所做的幾件大事──如京劇的音配像工程、各地區此起彼伏的畫展、以及各種各樣的大型文化工程等,表明我們有信心要將這些國粹繼承下來,發揚光大。
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但我同時又覺得,只是這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恐怕還不行,真正有效的對癥下藥還必須深入到傳統文化的根里去。那么,傳統文化的根在何處呢?那便是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生命情調。就書畫藝術來講,西方人物我對立的宇宙觀使他們習慣以客體的身份觀察自然,以“形式美”和“自然模仿”作為藝術的最高原理,并最后發揮出建立在數學基礎上的透視學以及解剖學。相反,中國人則主張物我融合,將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澄懷觀道,游心太玄,用心靈的眼睛全方位地感受物象背后的韻味和律動。你看中國畫,畫家所要表現的是大自然的全面節奏與和諧,如同杜甫詩句“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所表達的時、空觀那樣,而不是在固定的角度集中于一個透視的焦點。因此,六朝謝赫的繪畫“六法”將“氣韻生動”放在第一位,而將“經營位置”和“傳移模寫”放在最后。實際上,中國古代畫家李成也曾采用過透視立場的“仰畫飛檐”,但卻遭到沈括的嚴厲批評,而清代畫家鄒一桂甚至直斥西畫“筆法全無,雖工亦匠,故不入畫品”。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認為:“中國畫家并不是不曉得透視的看法,而是他的‘藝術意志’不愿在畫面上表現透視看法,只攝取一個角度,而采取了‘以大觀小’的看法,從全面節奏來決定各部分,組織各部分。”
我在此無意討論中西藝術孰高孰低,只是想說它們各自都有自己民族的哲學思想作為理論基礎,無論是藝術實踐還是藝術鑒賞都離不開各自的宇宙觀和生命情調。我之所以說振興中國的民族藝術要從深層次的傳統文化入手,正是擔心我們一旦丟掉了這個根而被西方文化洗腦之后,我們就再也無法用一雙借來的眼睛真正審視到中國文化藝術的價值所在,于是,所謂振興便只能是樸素的滿腔熱情了。
所幸的是,看了書濤先生的畫作之后,我覺得我的擔心可能是多余的。他的畫作正是基于深存的傳統文化。比如他畫的《秋荷圖》,在厚若云層、輕若浮夢的色彩里,縷縷云霧,在鋪天蓋地的荷葉間,緩緩的仿佛尋找著縫隙鳧鳧升起。深褐色的荷葉上那一朵朵白到了極致的荷花,像一團團剛剛哈出的氣,又像是一只只振翅欲飛的白鶴,仿佛隨時都會在驚醒的瞬間消失。通觀整幅作品,沉郁的枯葉幾乎占滿了整個畫卷,然而在古老的褐色調子上,幾只用鈷蘭寫就的翠鳥,亮麗地閃耀著奇特而富麗的華彩,從而使整個畫面,靜穆而不失雍容。那朵朵白蓮,在層層堆積的枯葉中,仿佛是替晚秋睜開了純粹明凈的眼睛。一種古典的在靜謐中盛開,在回報中升華的美,遮掩著現代人對傳統棄眷交加的迷惘。相對來說,另一幅荷花圖《出水》表達的則完全是傳統詩詞明快的意境。濃墨重彩的荷葉,擎著一個花蕊般的粉紅色少女,那無邪清麗的笑顏像一首古樂府的歌謠若有若無,若即若離的在河塘上縈繞。
《月是鶴家鄉》可以說是書濤花鳥畫中的代表作,五尺宣上,一排排云鶴赫然棲落在我們面前。它們一個緊挨著一個幾乎直到云際天邊,那一輪滿月,不在天上而像一扇洞開的天窗,打開了整個夜空,愷然間皓月與夜氣渾然相合,無論是鶴是人都不知自己是在天上人間。你會突然領悟到月光從不向我們顯示生活的任何一道堅硬的邊緣,微妙的色彩可以包裹天地使成一色,何為故鄉何處歸宿?“寓意象外”或許正是畫家對藝術的追求與領悟。
書濤不僅是花鳥畫家,同時還擅長沒骨寫意人物畫,即用墨色渲染畫法,順著宣紙的性能幻化出獨特的筆墨、意象。比如《春》表現的是一位吟詩的古代女子。在大雪初晴后的早晨,她佇立在一棵用淡墨幾筆揮就的古樹前。遠處的山川,近處的河床,都在大雪的覆蓋下消失了。然而就在一片煞白中,她淡綠的衣袂恰似早春的第一片嫩綠,使古樹萌發了葉片,一輪水氣氤氳的太陽淡淡的紅了,像女子剛剛點在雪上的指印,又像是畫家按下的印章。整個畫面簡約、新清而透明,一掃“人比黃花瘦”的哀怨。當你注意到畫中的女子將一只掩在衣袖中的手抬到頸下的時候,茫茫雪原皚皚河川忽然響徹了她清越而修遠的吟詠······
這種用團塊淡彩若隱若現地畫一種人是自然,自然亦是人的意象,使書濤的畫帶有一種朦朧的似曾相識的詩中意境。而畫家要再現的也正是那些難以言喻的詩意。
在《寒窗圖》中我們看到了一位苦吟的寒士。黑壓壓的陋室幾乎空無一物,寒士佇立的身軀空蕩蕩像件被吊掛的長袍,那在高處微微低垂的頭顱,幾乎和墻角的蛛絲粘在了一起。然而他并沒有在寒冷困頓中睡去,那微合的雙目正審視著自己的內心深處。一團墨漬幾筆嫣紅繪就的油燈,照亮了寂靜中人與黑暗的對峙。
無論工筆還是寫意,人物畫最難就在傳神,在《春夜》中,我們看到了行吟中的李清照。濃濃的夜色中,我們看不清她的面龐,只記得月亮是用墨色洇成的,另一團墨綠恰似濃蔭遮住了她的倩影。然而就在一片朦朧中,我們看到了詞人擎來的燈盞,那金紅的燈焰仿佛是花的魂魄,向清照訴說著綠肥紅瘦,使傾聽者身臨其境般地進入了一個靜謐、孤寂而又神秘的意境。
山東藝術學校教授、著名畫家段谷風先生曾評價書濤的畫“不以成法所拘,于追求水墨韻味中傳達人物神態與意境,是為可貴。”盡管剛過而立之年,董書濤已舉辦過三次個人畫展,并多次在各類書畫大獎賽中獲獎。但我們也注意到,盡管才氣和悟性使他在對沒骨淡彩繪畫語言的把握上具有獨到的個性和優勢,但對意境的表達也達到了淋漓盡致,構圖及細部的刻畫也時常得益于意外的筆墨效果。有人說:“積學為藝,可以體現人類聰慧;非積學者為藝,亦具鮮活的性靈和生命本質”然而時下畫壇觀念過剩,語言貧乏,我們期望書濤能潛心耕耘,不斷拓展自己的文化背影,使自己的心靈和創作意識進入一個更為深遠曠達的空間。
北京觀復美術院是經國家機關部門批準,專注于學術研究、藝術策展、市場運作的藝術機構。美術院秉持“專業、真誠、學術”的理念,為藝術家提供有學術前瞻性的策展和經紀人運作服務,為收藏者建立直達藝術家本人的作品收藏通道,為國內外各領域的高凈值人士、書畫愛好者解讀藝術,呈現精品。北京觀復美術院由著名畫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裘輯木擔任院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