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生輝,離不開萬千星河的襯托。
今天的中國經濟,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津津樂道于明星企業們的合縱連橫,我們驚嘆于商界精英們的造富神話,可是,我們終究不能忘記推動中國經濟最草根的個體工商戶們。他們平凡而渺小,卻是歷史洪流中最務實的踐行者。他們以點點微光,匯聚成閃耀的時代光芒。他們在每一個時代的浪潮中,踏浪而行,澤水而歌,渺小的個體也活得自在而精彩。正是他們的存在,豐富了市場經濟的深度與廣度,讓中國經濟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為堅實有力。
如果把中國經濟社會比作“野蠻叢林”,個體工商戶既是叢林中的“弱者”,卻同時又是叢林中的“適者”。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對個體戶的幫扶政策越來越詳實,社會公眾對于“生意人”的觀念越來越開放,“互聯網+”等各種新技術對傳統實體經濟的賦能越來越深入,企業的經營方式和人民的生活方式都與40年前大有不同。今天的個體工商戶,道路越走越寬闊,日益茁壯成長!
2020年9月,企查查推出《2020中國個體工商戶洞察報告》,著重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個體戶是如何從興起到變強?他們中的哪些行當逐漸衰落消失,又有哪些行業正在新興壯大?疫情之下,他們受到了哪些影響,如今元氣又恢復了幾成?跟著小查的步伐一探究竟吧!
一、8920萬個體工商戶,占市場主體超六成
從“倒爺”、“街邊仔”到八千萬大軍,年注冊數已連續13年保持正增長
時間撥回到70年代末,“文革”結束后,800萬回城知青帶來巨大的就業壓力,由于體制內能容納的就業人數有限,多出來的人只能通過理發、修鞋、磨刀、賣小吃等手藝維持生計,第一批個體工商戶隨之誕生了。他們走街串巷、大聲吆喝,雖然付出的辛勞可以養家糊口,卻并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可,那時的個體戶常被人叫做“倒爺”或者“街邊仔”。
1979年,一份黨中央國務院批轉的報告提出,“各地可根據市場需要,在取得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同意后,批準一些有正式戶口的閑散勞動力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這是國家文件中第一次對個體戶的地位提出認可。1980年12月,19歲溫州姑娘章華妹從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到“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工商證字第10101號,這是第一張個體戶營業執照。1993年,中國第一部《公司法》誕生,很多個體工商戶開始“升級換代”,不再滿足于街邊練攤,而選擇利用積攢下來的“第一桶金”創辦公司,馬云、柳傳志、任正非、宗慶后、劉強東……這些聞名商界的大佬們,都曾有過擺攤經歷,個體經濟成為民營經濟不斷壯大的源泉。
截至2020年8月,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在業/存續個體工商戶共計8920萬。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中國個體從業人數目前已超過1.76億,相當于每8個中國人就有1個是個體戶。
企查查數據顯示,1980-1989年,我國個體戶年均新增不過1萬多家;1990-1999年,我國個體戶年均新增超20萬家;到第三個十年,個體戶年均新增量已有百萬規模,達到近400萬家;第四個十年,年均新增965萬家,千萬大關已近在眼前。
從環比增速來看,2000年以前我國個體工商戶每年的注冊數相對較低,因此保有非常高的增速;2000年之后,個體工商戶的發展進入調整階段,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關于啟用〈個體工商業執照〉及做好換照工作的通知》,對“死戶”進行清理和剔除,于是增速逐漸回落,而近10年來增速基本穩定在10-20%上下,進入穩定發展期。此外,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06年之后,環比增長率皆大于零,也就是說,我國個體戶的注冊數已經連續13年保持正增長。
個體戶已占市場主體超六成,2008年曾達78.8%的峰值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個體工商戶的注冊量占全部市場主體的66.0%,并曾在2008年達到78.8%的歷史最高比例,也就是說,彼時10個市場主體的注冊中就有7-8個是個體戶。縱觀40多年來的歷史來看,1995-2000年是個體工商戶比例增加最快的時段,僅僅5年時間,便從19.4%增加到74.8%。2000年經歷了“死戶清理”后,比重稍有下降,但隨后幾年再次“起飛”,基本保持在60%-80%,這也是屬于個體工商戶的高光十年(2002-2012年)。從2012年起,個體工商戶占比開始有所降低,從7字頭重回6字頭。
二、從磨刀鋪到奶茶店,見證個體戶的新舊變遷史
個體戶的“偏愛”:批發零售、住宿餐飲與生活服務
如今的商界大佬,有不少都曾在創業早期做過個體戶。例如,劉強東在中關村賣過碟,當時的柜臺叫做“京東多媒體”,也是京東集團的前身;馬云曾在義烏批發鮮花、工藝品、內衣、襪子等擺地攤,為使海博翻譯社能夠繼續營業;任正非當年部隊轉業后背負200萬債務,“倒賣”過保健品、減肥藥、火災報警器等……對于大佬們而言,個體戶既是一種創業嘗試,也能賺得“第一桶金”,為他們的創業夢想奠基鋪路。
不難發現,個體戶數量分布最多的行業都與居民生活服務相關,由于個體工商戶規模較小、經營靈活、適應面廣,他們天然與服務業的需求十分匹配。企查查數據顯示,“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以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是個體工商戶分布最多的行業,并且這三大行業的TGI遠遠大于100,表明其個體戶相較于其他行業更為活躍。
消失的老行當:生命周期平均在10年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居民生活也一天一個樣。走街串巷的磨刀小販、炸爆米花時的平地一聲雷,廣場上的露天電影院,街邊捏漂亮糖人的老爺爺……這些行業——更準確的來說是“行當”,曾在80、90后的童年記憶中烙下深刻印記,卻永遠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圖片來源網絡)
消失的老行當中,位于北京的最后一家專修鋼筆的小店,曾經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
張廣義,正是這家專修鋼筆的小店——廣義修筆店的店主。這家店每天只開業一個半小時,經常有游客慕名而來參觀和拍照,其存在的意義已經超過了使用的意義。企查查APP顯示,“廣義修筆店”成立于1993年,至今已有27年。據公開采訪報道,早在上世紀50年代,張廣義就在東安市場修筆,老先生的修筆職業生涯約有70年!
鋼筆的沒落歸根結底源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讀書寫字和記錄生活的習慣發生改變,無人再有修筆的需求。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業/存續的修筆相關店鋪不超過10家。
企查查挑選了一些類似于修筆鋪的行當,研究這些“消失的老行當”的生命周期。企查查數據顯示,這些行當里的個體戶生命周期基本在10年左右。但生命周期并不代表從業時長,其實很多個體戶的從業生涯早從青年時期就開始了,從學徒做起,最后成為技藝熟練的手藝人,干一行,就是干一輩子。
3、興起的新行業:年增量普遍達到數萬家
江山代有“新業”出,各領風騷數十年。有消失的行業,自然就有興起的行業。新時代的號角下,哪些“后浪”行業正將前浪拍死在沙灘上呢?
快遞、外賣、奶茶、手機店、培訓……答案就在我們身邊。
企查查數據顯示,過去20年間,快遞相關個體戶年注冊量已從最初的162家發展到如今的十萬多家,奶茶相關個體戶從514家發展到6萬多家,手機店則是從178家上升1萬多家,培訓/輔導班相關個體戶如今年增量已達4萬多家,此外文創工作室相關個體戶數量也從年新增696家到5萬多家。
其中,最為顯眼的要屬外賣行業。企查查數據顯示,外賣相關個體戶在2018和2019年年新增不過1.2萬家、3.6萬家,卻在2020年(僅統計至8月)新增33萬家。受疫情影響,很多個體戶投身于外賣事業,企查查數據顯示,其中約有5.0萬個體戶投身外賣餐飲行業,約有26.2萬個體戶選擇外賣配送行業。
三、個體戶地域圖譜:廣東山東江蘇居前三,昆山、義烏成兩大最強縣
超7成省份個體戶更活躍,廣東山東江蘇居前三
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存在著不小的差異,這一點也體現在個體工商戶方面。企查查數據顯示,廣東、山東、江蘇是個體工商戶分布最多的省份,其中廣東(766.2萬家)、山東(763.3萬家)不相上下,江蘇緊跟其后,個體戶在業/存續755.7萬家,第四名的浙江省僅有548.9萬家。北京、青海、西藏三省(直轄市)是個體工商戶數量最少的省份。
另一方面,個體戶數量的絕對值不能與個體戶的活躍度劃等號。以廣東省為例,雖然個體戶數量排名第一,但其TGI小于100,說明廣東的個體戶并不十分活躍。個體工商戶占比數據更為直接的驗證了這一點,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廣東省個體戶占比56.1%,而全國個體戶占比66.8%,廣東省個體戶占比低于全國水平,也即廣東省的其他市場主體(國企、外企、民企等)更為活躍。
企查查數據顯示,31個省份中(港澳臺不在統計范圍)有23個省份的個體工商戶TGI均大于100,說明有超7成省份的個體工商戶活躍度高于其他市場主體。從個體戶在市場主體中的占比來看,31個省份中個體戶占比高于70%的省份有16個,個體戶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從TGI的實際排名來看,一些經濟后發省份反而比較靠前。企查查數據顯示,TGI超過100的省份有6個,分別是新疆、云南、湖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
北京上海為何“容不下”個體戶?
從個體工商戶的省份分布來看,首都北京僅有個體戶44.5萬家,而上海同樣也只有49.2萬家,在所有省份中均排名倒數前五,占全國的比例分別是0.5%、0.6%,尚不及1%。而更為顯著的是,北京上海兩地的個體戶占比僅為21.1%和17.5%,竟在所有省份排名中墊底。
為何北上兩大一線城市“容不下”個體戶?
首先,北上作為直轄市,其市場主體數量在各省份排名中就比較靠后。企查查數據顯示,上海在業/存續市場主體282.1萬家,北京在業/存續市場主體210.8萬家,分別位列第18位、第24位。
其次,北上作為國家特大城市,整個城市的發展成熟度更高,在某種程度上壓縮了個體工商戶的空間。一方面,北上聚集了很多國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大型企業,各類市場主體分布相對其他省份來說更加均衡。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商業化程度高,居民的消費水平更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這些都增加了個體戶的經營難度。以餐飲業舉例,單打獨斗的個體戶很難與品牌連鎖企業以及扎根多年的老字號競爭。
此外,一線城市“個轉企”政策實施較早。比如,早在2011年,北京市工商局即公布《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個體工商戶轉變為企業組織形式登記辦法》,個體工商戶可以自愿申請轉型升級為3種企業形式。政策推動下,相比其他省份,北上兩地大批個體工商戶更早地實現了向中小企業的升級。
3、縣級市排名:昆山、義烏拔頭籌,邳州活躍度最高
結合前文的數據結論,超7成的省份個體戶的活躍度比其他市場主體高,而一線城市的個體戶實力又相對薄弱,不難推測,廣大三四線城市才是個體戶駐扎的大本營。接下來,企查查將研究范圍圈定在全國2847個縣級行政區,首先我們來看中國個體戶數量TOP30縣級市的排名情況。
昆山、義烏兩縣市遙遙領先。企查查數據顯示,昆山個體工商戶60.4萬家、義烏個體工商戶44.9萬家,以絕對優勢領先其他地區。昆山素來有“中國第一經濟強縣”之稱,根據統計年鑒,2018年昆山批發零售業對GDP的貢獻率高達15.81%;而義烏是全國知名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根據《數說義烏》,2019年義烏集貿市場成交額1779.5億元,經營戶數7.89萬,市場從業人數23萬人。此外,TOP30縣級市的個體戶TGI基本都大于100,僅江陰、張家港、樂清三地個體工商戶TGI小于100。
從個體戶在市場主體中的比例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TOP30縣區的個體戶比例基本在65%以上,而全國所有縣區中個體戶的占比達65.41%,TOP30縣區中只有2個縣區低于這個數字。個別縣區,例如邳州市、龍海市、寧鄉市,它們的個體戶占市場主體的比例高達80%以上。綜上所述,個體經濟確如燎原之火在縣域經濟中熊熊燃燒。
企查查還發現,這些個體經濟發達的縣級區域大多分布于浙江、山東和江蘇,以及福建和湖南,這與省份排名亦有所對應,如同剝絲抽繭一般,個體經濟在哪些地方活躍的真相逐漸顯露出來。浙江省個體經濟十分發達,所轄縣區在TOP30縣區中既排名靠前,又數量最多;山東省所轄縣區排名雖不靠前,但勝在數量多;江蘇省以昆山為首,數量雖不敵浙江、山東,但穩居榜首,此三省個體經濟最為強勢。至于福建和湖南,也有南安市、寧鄉市、石獅市、龍海市這些個體經濟發達的縣區。
最后,我們對2847個縣級行政區進行特征傾向度篩選,發現TGI大于100的縣級行政區占比高達84.2%,有超8成縣級地區的個體戶比其他市場主體更加活躍,這充分證實了我國縣域經濟的活力源自個體工商戶。
四、疫情下的個體戶:新注冊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飲業復蘇緩慢
2月28日,疫情集中爆發期,國家為正確引導個體戶復工復產,印發《指導意見》,為個體戶在稅費、社保、房租等各方面提供優惠扶持。隨著抗疫戰線的拉長,各種優惠政策的截止日期亦從6月份延期到12月份,體現了國家對個體戶的極大關注。
1、今天前八月新注冊1055.5萬家,略高于去年同期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受疫情影響,我國個體工商戶新增注冊量明顯低于去年同期,尤其是疫情最嚴重的2月,個體戶新增注冊量少于去年的一半。3月份,注冊量迅速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并在4-8月均實現反超。從1-8月的總量來看,去年我國個體戶新增注冊量1033.4萬家,而今年達到了1055.5萬家,略高于去年。
2、今年前八月吊注銷43.9萬家,同比下降87.9%
疫情下的吊注銷數據卻是另一番景象。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1-8月,我國個體戶吊注銷總量43.9萬,而2019年1-8月,我國個體戶吊注銷達到362.8萬,今年數據同比下降了87.9%。對于這個數據,我們要審慎分析,一方面,由于疫情的不可抗力,有些個體戶盡管已經停歇業,卻未能及時履行完注銷手續辦理;一方面,即使上半年業績不佳,大部分個體戶也期待能夠熬過疫情的短期影響,并不會優先選擇注銷。
3、生活服務業迅速回暖,住宿餐飲業復蘇緩慢
“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以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是個體工商戶分布最多的行業,它們在疫情中的表現如何呢?
企查查數據顯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最先止損,3月份注冊量同比增長率便“扭負為正”,6月份同比增長高達74.9%。其中,電器修理相關個體戶今年1-8月注冊量新增21.1萬家,而去年同期注冊量不過6837 家。寵物服務相關個體戶今年1-8月注冊量新增1.68萬家,而去年同期注冊量1.49萬家。
“批發零售業”緊隨其后,在4月份恢復元氣,同比增長率由負變正,亦在6月攀至頂峰,其后逐漸回落。其中口罩批發/零售相關個體戶今年1-8月注冊量新增1.98萬家,而去年同期注冊量不過562家。汽車零配件批發/零售相關個體戶今年1-8月注冊量新增8.9萬家,而去年同期注冊量3.7萬家。
“住宿餐飲業”的復蘇較為緩慢,單月注冊量至今仍然維持在負值,8月同比下降高達38.9%。其中旅館相關個體戶今年1-8月注冊量新增7.9萬家,而去年同期注冊量12.4萬家。增加外賣送餐服務的餐飲店個體戶今年1-8月注冊量新增1.72萬家,而去年同期注冊量1.48萬家,尚有微弱上升。結合前文數據,今年共有26.2萬個體戶選擇外賣配送行業,受疫情影響,外賣小哥等新職業正成為個體戶的熱門選擇。
結語
個體工商戶的時代變遷歷程,也是一部中國經濟蓬勃生長與制度創新的發展史。我們身邊千千萬萬的個體戶從業者們,他們也許不如聚光燈下的企業家們那樣光鮮亮麗,他們也許并不總是走在技術與產業變革的最前沿,但他們總是起早貪黑、風雨無阻,為每一個人的生活帶來便利與精彩。他們,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中最小的那一個個原子,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將發揮著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小個體,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