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展覽前言

        值此新春天地人和、萬象欣欣之際,第24屆冬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冬奧會的舉辦,將是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們的國家綜合國力日益強大、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的重要標志。同時,北京冬奧會也是中國元素的文化盛宴,作為舉辦城市北京特別注重傳統文化藝術的宣傳,這其中冬奧會會徽、吉祥物、大型場館建設中的中國風元素等等,都是北京作為舉辦城市為宣傳中國文化的智慧結晶。

        國畫是中國的國粹藝術,是東方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種類,在這個全球矚目的歷史時刻,用作品講述中國故事,用藝術創作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當代中國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基于此,時代丹青文化傳媒擬邀請30位具有鮮明藝術風格和代表性的中國畫名家,以網絡展覽的方式,通過國內外100余家新聞媒體,將中國文化藝術通過視覺的形式充分展現在全世界觀眾面前.通過冬奧主題的創作積極參與冬奧會,宣傳冬奧會,助力冬奧會,努力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學術顧問:趙成民(北京畫院畫家)
展覽時間:長期

 

陳醉

參展畫家

        陳醉,學者、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系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部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側重裸體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代表作有專著《裸體藝術論》,榮獲優秀科研成果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1988年全國十本優秀暢銷書獎,已出版六個版本,手稿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還有論文集《女神的腰蓑》、散文隨筆集《信步隨風》。繪畫創作個性鮮明,注重傳統精神與現代觀念的融匯。作品風格雋永、大氣,富于學者風范。書法灑脫狂放,尤擅巨幅草書,題畫、題書內容多自作詩詞,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代表作有油畫《火祭》、中國畫《長恨歌》和書法《微雨田桑》。
 

作品欣賞

陳醉:詩書畫里論鄉愁

        前幾年作畫一幅,題款“故園有景忘不得”。

故園吟之一·故園有景忘不得 2017 68 68

        后來覺得此句頗有意味,一直縈回心頭,想補句成詩。尋尋覓覓,終于來了靈感,于是湊成小詩一首:

        故園有景忘不得,海岸紅林小舟側。

        那夜春風好迷人,興來休問平平仄。

        吟來也覺蠻有畫意,便依此作成了組畫,取名《故園吟》。

故園吟之二·海岸紅林小舟側 2017 68 68

故園吟之三·那夜春風好迷人 2017 68 68

故園吟之四·興來休問平平仄 2017 68 68

        在創作過程中能偶發靈感是很愉快的事情。詩也好,畫也好,絞盡腦汁,突然摸到了“玄機”,找到了“鑰匙”,好不興奮。

        仔細想想,我的很多作品,題材多來自故鄉。我的故鄉是廣東省陽江市。但作為創作題材,當然并不一定局限在這個“點”,而是應該泛指自然人文風貌相同的廣東、嶺南一帶。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南方的,生活場景也都是南方的。大多是椰林芭蕉、菠蘿荔枝等嶺南的自然景象。所以,很多觀眾都覺得很新鮮甚至很好奇,因為有一些具體描繪的對象的確很多人未見過。

風雨欲來 1997 68 68

三葉梅開紅爛漫 2006 88 64

        細想一下,真有意思,我生活在北京,但在創作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畫起故鄉來。從廣州開始沿著海岸線往西二百公里,有一個地級城市陽江,這就是我的故鄉。上個世紀初還是一個小縣城,我出生在這里。但出生不久就離開了,在廣州、南京等地生活。后來又回來上中學,中學畢業后又到上海上大學,此后就沒有再回去了。再后來又在北京上研究生,定居北京。由于特定歷史的原因,我對自己的故鄉、家族史之類知之甚少,大概正因為這種生疏,在我的心底里常常有一種懷念。甚至,有時對一些原來不以為然的或者干脆就是不喜歡的事物,竟然會變得喜歡起來。這,在心理學上稱為“放逐心理”。也許,更貼切、更詩意的表達還應該是最近出現較為頻繁的“鄉愁”一詞吧。

        鄉愁是什么?流行的解釋是:深切思念家鄉的憂傷的心情 ,是一種對家鄉眷戀的情感狀態。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移民,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

        說來有趣,在歐洲,鄉愁從前曾經被正里八經定性為一種病,叫思鄉病。這是17世紀一位瑞士的醫生提出的:思鄉病或鄉愁指的是“一個生病的人因為他并非身處故鄉而感覺到的痛苦”,或者“再也無法見到故鄉的恐懼”。當時甚至還有致死的案例。思鄉病較多流行還是在軍隊中,當打勝仗時比較少見。相反,戰況吃緊時就多了。西方歷史上對患思鄉病的士兵有時以解除職務并送返家鄉的方法來治療。直至十九世紀末,思鄉病才逐漸退出醫療范疇。這是社會發展以及人群流動方便的結果。

滴水觀音燭樣紅 2006 69 68 3

紅檳榔 2006 137 29

        中國古人對鄉愁的處理方式,常常是將它釀造成心靈產品——詩歌。中國歷史上也有一個典型案例:楚漢相爭,項羽被困于垓下,漢軍士兵唱楚地歌曲以引起楚軍思家之情,瓦解戰斗力,最終楚軍兵敗,楚王項羽烏江自刎。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典故。唐代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句、崔顥的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句,就是典型的鄉愁。上句有“鄉”,下句有“愁”,不知“鄉愁”一詞的出典是否與此有關?李白的“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雖然內中另有弦外之音,但其實質上也還是一種鄉愁。

爆竹花開 2006 137 25

        進入現代社會,鄉愁的外延可能會更寬廣了。由于人際交流的頻繁和廣泛,由于生存競爭的本能驅動,一種群體歸屬心理和鄉土自尊意識也會逐漸增強。原本并沒有覺得有多好的家鄉也漸漸發現不少優點。常見的現象是幾個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聚在一起夸家鄉,比優秀,比著比著就吵起來了。再放大來看,改革開放后很多人初次出國,往往不約而同會感受到“這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在國內再受委屈,出來見識一下似乎都會感受到祖國的優越。這些。想也是潛意識里的“思鄉病”的反應吧?

?

詩并書 故鄉贊 面海依山林木蔥,湖上煙雨漠江風。

天下美景觀不盡,最是故鄉情意濃。
2017 刻石于廣東省陽江市碑林

        看來,我畫畫喜歡畫故鄉、寫詩喜歡寫故鄉就不足為怪了。2017年應故鄉有關部門的邀約曾寫過一首《故鄉贊》:

        面海依山林木蔥,湖上煙雨漠江風。

        天下美景觀不盡,最是故鄉情意濃。

        后刻石于故鄉的碑林。陽江地域,山、海、島,河、湖、泉一應俱全,風景秀麗,氣候溫暖,沒有冬天。工業不發達,但有利有弊。弊者,經濟不富裕,屬中等吧。利者,較好地保住了環境,的確是一個美麗宜居的城市。傳統的土特產有豆豉、小刀、漆器。其實,最好還是餐飲——陽江菜,主要是海鮮。可惜只能局限于本地,“招牌”一直未能打出去。“鮮”是最重要的特色,本地人把魚就叫“新鮮”。估計打不出去根本的原因就是食材無法保鮮,一冰凍運輸,鮮味就大減了。廣東的餐廳都愛標榜“生猛海鮮”,坊間還流行俏皮話“海鮮怕暈車”。所以要品嘗陽江美食,還得親自光臨,這其中還不乏不遠萬里的海外客人。

榕蔭芳菲 2006 69 68

        我贊故鄉的美景,也贊故鄉的美食。我曾為此題書:“天下美食在中國,中國美食在廣東,廣東美食在陽江。”這一點都不夸張,不是一般對家鄉的偏愛,更不是“思鄉病”的反應。魚、蝦、蟹、鱟,食材鮮活,烹調考究。到過陽江的外地朋友對其鮮美的味道都贊嘆不絕、念念不忘。2018年,我也曾為其“打油”過一首《故鄉美食》:

        美食美景客穿梭,鬼佬風流愛鬼婆。

        海膽飯香蠔氣壯,一夜情濃余韻多。

        南方方言頗多,得做些扼要的注釋。廣東的語言分三個體系,一是白話,二是潮州話,即閩南話。三是客家話。“白話”即“北話”,應是唐代的官話,也就是現在的廣州話,是廣東的“省語”,故稱粵語。也許大唐對南蠻的影響與同化是沁入心靈的。從前區別西裝或外來服裝而稱本地的衣著為“唐裝”。美洲的華人也許又是因為鄉愁、思鄉病,他們對自己的“根”很懷念、眷戀。在海外稱自己為“唐人”,如“唐人街”。從美國回中國稱“返唐山”。因為被殖民過,很多人還被“賣豬仔”販到美洲做苦工,較早接觸西方文化并有所交流。我猜想,最早翻譯英文的應該就是這幫人。“夏威夷”一詞的讀音純粹就是廣州話。雖然是在美國做苦工、筑鐵路、當洗衣工,過著最底層的生活,但比起貧窮的故鄉還是天壤之別。他們辛辛苦苦積攢的錢匯回家鄉蓋房子、光宗耀祖。鄉民視美國如金山,從中國去美國稱去“金山”。“舊金山”應該也是他們的意譯。外國語言也滲入本土,如我們小時候報紙就叫“新聞紙”,顯然是直譯“新聞”加“紙”這個英文單詞。打球就叫“打波”,投籃就叫“恤”,時髦就叫“摩登”……一直以為是土話,后來上學才知道是英國話。

        還是回到古語吧。粵語是保留上古詞匯、詞意最多的語言。“食”飯,“飲”茶。“話”是動詞,說的意思。“話你知”,即告訴你。孟浩然“把酒話桑麻”。“幾多”、“幾時”,是古語。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蘇軾“明月幾時有?” 即是。李煜接下來后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用粵語讀押韻,現在的北方話不押韻,因為它是后來的。陽江話屬白話體系,但要硬一些。也許是歷史上這個“部落”比較古老,甚至比較強勢,多次民族遷徙都沒有能夠把它完全同化,留下了更多甚至更古老的痕跡。如把碗叫“甌”,《宋史·邵雍傳》:“晡時酌酒三四甌。”把鍋叫“鑊”,沒有足的鼎,《淮南子·說山訓》:“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很有意思,這個字英漢字典都有。盛飯菜的籃子叫“簞”,《孟子·梁惠王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白居易詩:“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啖”,吃,吞。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陽江話把它用作量詞,一般是指食物,“一口”、甚至“一小口”之意,如吃一“啖”飯。又如我詩中的“埕”,這些字現代語言基本不用了。還有“數人”,即數落人,這些詞也基本不用了。

        還有,最特別的是把女兒稱“桓仔”,我一直找不到出處,只知道是這個音而已。最近請教了古文專家,終于得以解惑。專家指點迷津:商務印書館版老《詞源》第二冊,有“宦女”詞條云,出自《周禮.天官》。《周禮》與《左傳》皆提及“宦女”,漢鄭玄有注指出,宦女即“官婢”、“妾媵”。另一部辭書云:隨嫁女仆謂之“宦女”。有自謙之意,猶如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此說有理,我以為可信。而且“桓”、“宦”兩字發音相同,只是陽平與去聲之別。當地方言發音差別略大一些。也許人們還會問,宦“女”怎么又變成了桓“子”呢?筆者推想,一者,仔與女兩字相通。二者,古時男尊女卑,在社交中為了表示尊重,有意對對方女兒“抬高”,給個“男”的尊稱。所以“桓仔”——“宦仔”者,猶如后世之“女公子”、“女弟子”、“女士”是也。“士”即男性,常常有人為了對應“女士”而想當然地將男賓稱作“男士”,顯然是未諳其所以然之蛇足。另外,如今桓仔一詞,自謙成分已消失,自己的和對方的女兒,都可稱桓仔了。

        再回到我的詩吧。“鬼佬”,嶺南地域對洋人的謔稱,從前有貶義,如今已屬中性,猶如北方語系中之“老外”。鬼婆,南海產的一種小魚,煲湯甚鮮。“鬼佬風流愛鬼婆”,顯然借此巧合“一箭雙雕”,文字上弄點趣味。海膽,海產,貝類,煮飯甚香。蠔即牡蠣,與“豪”諧音,行家稱食之有壯身功效。埕,甕、罎也,當地方言音同“情”。“一夜埕”,一種在埕中僅腌制一夜之海魚,味極美,坊間戲稱“一夜情”也。當然,上述都屬富于特色的風味美食。其實,就百姓的日常食用,本身就非常豐富。一年四季海鮮不斷,有所謂“第一芒,第二鯧,第三第四鰢鮫郎。”還有雞尾、黃雀、顯魚、錐魚等等不勝枚舉,難怪國人洋人,深愛不舍。

異域佳人更深情 2019 138 68

        話再說回來。就繪畫創作而言,對鄉愁的流露,更多還是一些環境、實物的描繪。譬如,畫棵椰子樹、芭蕉樹,那種鄉土特色馬上就出來了。與此同時,故鄉的記憶、故鄉的眷戀也出來了。當然,這也是美食。故鄉的熱帶水果非常豐富,荔枝、龍眼,香蕉、菠蘿,洋桃、木瓜、番石榴……難以一一列出。

        2021年,陽江市舉辦了一個規模相當大的活動:《鄉村振興·大美漠陽——中國美術名家畫陽江美術展覽》。市里很重視,市委副書記親自掛帥,來自全國各地數十名畫家利用“五一”假期來陽江寫生,8月,一百多位畫家創作的180幅作品在廣州展出。本人有幸應邀回故鄉參加了這次活動。我創作了三幅作品,《綠蘿贊》、《故鄉有巨果》和《仙人鞭上舞火龍》。《綠蘿贊》是“命題創作”。書記找到我,說有個地區就是靠種植綠蘿致富了,綠蘿是“立了功”的,希望我能畫一幅這個題材的。不一定要寫實,表現一種愉快、喜慶的氣氛就夠了。還專門送我到種植基地參觀體驗,簡直像大工廠車間一樣的大棚,一片碧綠顏色,甚是壯觀。這些綠色,由此源源不斷地“渲染”到城市、家庭。播撒美好,收獲酬勞,致富鄉里。我在畫中題詩:

        綠葉點染千家色,蘿藤牽出萬眾情。

        更喜今朝奇功立,致富榜上留芳名。

綠蘿贊 2021 138 68

        第二幅是《故鄉有巨果》。離開故鄉,留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菠蘿,所以它常常會成為鄉愁的載體。菠蘿是熱帶水果,木本,長在樹上的。所以也稱它木菠蘿,味甜而濃郁,也稱波羅蜜,大概是為了與另一種菠蘿區別。菠蘿的生命力極強。在農村,房子旁邊如果有棵菠蘿樹,說不定什么時候屋里床底下會鉆出一株小菠蘿樹苗來。它最驚人的特點就是大,大到有的一個就達20多公斤,達到半個人的高度,這應該是大自然中最巨大的果實了。光是畫菠蘿,沒有參照物,不容易顯出它的巨大。畫中一個南國小女孩悠閑地倚在一旁,一對比,“巨大”出來了,色彩出來了,形式感出來了,情趣也出來了。也許我們能輕易抱得起小女孩,但卻抱不起菠蘿……畫中題詩:

        故鄉有巨果,其名曰菠蘿。

        大者比水桶,濃香賽蜜多。

故鄉有巨果 2021 90 68

        在北京,友人未見過此物。看了我的畫,質疑太夸張了吧,哪有那么大的水果?我只好找出照片來科普。

        所謂另一種菠蘿,是草本,長在像劍麻、龍舌蘭一類的植物上。海外華人叫鳳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龍舌蘭像鳳尾,意思就是長在鳳尾上的梨?。英文名字更有意思,給它造了一個名詞,就是“松樹”和“蘋果”兩個詞疊在一起。猜想是這種菠蘿表面有“鱗”,像松樹一樣。但又像蘋果一樣好吃,所以稱“松樹蘋果”?而陽江人稱番伽子或番菠蘿。“伽”是當地對龍舌蘭的方言稱呼的音譯,即龍舌蘭的果子。番,番邦,古時候指外國、外族,帶貶義。如以前稱外國人為“番鬼佬”,一般指白人。后來泛指外來的。還有西字,洋字,即西洋,后來也是泛指外來的。所以凡是冠有這些字的,一看就知道是外來的。鳳梨是地道的舶來品,16世紀才從巴西引進,所以叫番菠蘿。典型的例子如番茄、西紅柿,還有番薯、西瓜、洋蔥…

        第三幅是《仙人鞭上舞火龍》。火龍果是仙人掌類植物,估計近三、四十年才引進種植的,現在市場上很常見了。但它的生長狀態恐怕很少人見過,就我這個南蠻子也是數年前訪問寶島時初睹芳容。而這次在故鄉近前觀賞,就禁不住喜悅專門為它造像了。水果攤上的火龍果本身就很艷麗,玫瑰色和嫩綠色外表以及血紅色肉質對比很強烈。在果園里看就更是有趣了,沒想到在一根根帶刺的仙人鞭上會長出如此美麗的果子,它們兩個組合在一起本身就很奇異。再加上開花時那些花瓣像彩帶一樣燦爛飄逸,猶如鳳凰尾巴,太入畫了!其實應該美名“火鳳”,不知道為什么取名“火龍”?感嘆造化之功,題詩一首:

        南國有果綠又紅,肉汁清甜血色濃。

        造化千姿多奇趣,仙人鞭上舞火龍。

椰乳清清 2006 59 70

仙人鞭上舞火龍 2021 138 68

        近期還畫了一些花果小品,多是柿子、石榴之類,色彩響亮火熱,題款多為“好柿多多”、“紅紅火火”之類喜慶詞語,沒想到觀眾甚是喜愛。接著又畫了這些南國風韻,如菠蘿、火龍、木瓜、芒果之類。看慣了幾百年松竹梅蘭的觀眾,面對這些陌生、新奇甚至怪異畫面,難免不是一種刺激,多了一分熱鬧。那些平民收藏家流連于畫廊網絡覓其所好,論家大膽“上綱上線”,說我走下了只畫美女人體的“象牙塔”。而畫商則是看上了商機,他們徑自找到我,說想要一百幅,甚至一千幅。我嚇了一跳!我說,我這是創作,而你那是印刷……他們似乎比我還要詫異:“這年頭,還有不愛錢的?”

        真是那樣“印刷”的話,鄉愁就沒有了。我愛錢,但更愛象牙塔!

大柿 小柿 都是好柿 2021 46 34

投我以木瓜 2021 46 34

分享到:
標簽:冬奧會 中國畫 北京 冰雪 之約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