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與好友同往東山拜謁正在籌建中的東翠寺。自彌勒圣壇旁環行,一路上山,道路崎嶇,曲曲繞繞。行至中途,半山腰上極目遠眺而去,只見群山或俯或仰,姿態各異,瀟然矗立。是日天氣晴好,大地郁郁蔥蔥,天空在清澈的輝光映照之中,反而呈現一種夢幻縹緲的明亮,煙嵐映帶,近峰之上葳蕤茂盛,遠山交錯層次分明,俯瞰溪口古鎮,宛如海上蓬萊,恍惚之間若有隔世之感。
東翠寺奠基已有時日,住持宗瑞法師每日山上山下辛勞奔走,常道方外之人不問塵世俗事,但寺院的籌建,又何嘗不是修行呢?各種思慮籌備,操心寺院建設工期,宗瑞法師對寺院建設,事無巨細,與多方協調溝通,廣結善緣。佛教宗派分門別類,修行方式看似各不同,實則萬法歸一,殊途同歸,各對契機。宗瑞法師受業于四川峨眉山佛教學院,浙江佛學院首屆研究生,為浙江佛學院女眾部總務長,并任教十余年,其佛學功底深厚,修行篤誠。還被評為全國宗教院校優秀教師。“華嚴為宗,凈土為歸”,秉承著太虛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精神,真正落實了對佛法的證悟與弘揚,需在塵俗世間及蕓蕓眾生之中歷練的行持,廣弘法、勤傳道,在世間中體悟,在實踐的磨礪中提升自身的智慧與勇氣。人性之中“貪、嗔、癡、慢、疑”,人人在所難免,唯日日踐行并內省,內省而后更加精進,煩惱無所住,如逝如斯夫,如菩薩初心,不與后心俱,福德雙修,普濟眾生。
東翠寺原為東翠庵,女眾比丘尼道場,有一千余年的歷史,遺址已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痕跡淺淡,荒蕪已久,只有一側的玄壇殿尚存,供奉的是財神趙玄壇公明,似乎是不愿離棄這人間煙火的歷練,執著的守護著東翠庵舊地與百姓們的虔誠,雖歷經多年風雨洗刷,但殿宇幾經百姓們的修葺,至今完好整潔,香火絡繹不絕。而玄壇殿門前,數株環抱一米有余的古樹,更是見證了東翠寺的前世今昔,默然相伴。佛法流傳千年,若解心中憂惱,若解如來真實義,當下一場空華夢中的修行,便是最好的感應道交的心靈之旅。既知性空,何必急功近利,一花一草,佛性平等,但平凡處平常心,用心禮敬,助人為樂,廣施善行,借假修真,前人常笑侃的所謂“臨時抱佛腳”,此話通俗易懂,若落實去做了,也不失為一種可愛可敬的行持。
邊走邊聊,行至山上半坡東翠寺建設處,車停人駐足,不由得感慨,這一方山寺若建成后該是何等禪意煥然的美麗!東翠寺位于雪竇山半坡山腰,雪竇寺東側,山勢雖陡峭,卻視野相當開闊,寺院面向群山,晨起時可觀旭日東升,夜色來臨擁眀月入懷。尤其是陣雨過后,云起晴嵐,霧鎖山腰,流泉淙淙,香繞琴鳴,好一派清修靜養、羽化登仙的山中仙境!好一座晨鐘暮鼓、清涼禪意的心靈家園!
如此吉祥地,不由得讓人感之嘆之!雪竇山為中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史載宋仁宗夢遊應跡此地,“應夢名山”便緣來由此,仁宗慈悲喜舍,感沛天下,禪修叢林如雨后春筍,佛教的興盛由雪竇山傳承至今。東翠寺作為雪竇山上、中、下組團的建設群落之一,是一座非常殊勝的比丘尼道場,寺院正在營造興修之始,還需各方信眾施以援手,難得此時建寺的殊勝緣份,各位朋友共建名山,流放千古,功德無量!
辛丑年歲再中秋
東翠山寺相聚首
吉祥地上遍涌蓮
功德海里常遨游
千年古剎映光輝
萬里浩瀚賡續流
若了如來真實義
即空即華蕩悠悠
2021.9 汪文暉于甬上南塘云起樓
汪文暉,浙江寧波人,民革黨員,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專業,結業于中國美協高研班二期,現為上海美協海墨畫會會員,浙江紡織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分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浙江寫生基地副主任,寧波書畫研究會會員,民革寧波市專委會文史委副主任。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畫大展及各地的名家邀請展。
2009年在寧波天一閣博物館舉辦“煙樵漁隱”汪文暉山水畫展。
2010年在浙江紡織服裝學院舉辦個人畫展。
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寧波館舉辦個人山水畫展。
汪文暉個人畫集《當代中國山水畫精品集——汪文暉》、《上海美術家大名片——汪文暉》、《汪文暉山水畫作品集》、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系列叢書——《汪文暉山水畫選》、《中國名人堂當代百名書畫藝術家系列——汪文暉》、《山水清音人文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