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值此新春天地人和、萬象欣欣之際,第24屆冬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冬奧會的舉辦,將是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們的國家綜合國力日益強大、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的重要標志。同時,北京冬奧會也是中國元素的文化盛宴,作為舉辦城市北京特別注重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宣傳,這其中冬奧會會徽、吉祥物、大型場館建設中的中國風元素等等,都是北京作為舉辦城市為宣傳中國文化的智慧結晶。
國畫是中國的國粹藝術,是東方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種類,在這個全球矚目的歷史時刻,用作品講述中國故事,用藝術創(chuàng)作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當代中國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诖?,時代丹青文化傳媒擬邀請30位具有鮮明藝術風格和代表性的中國畫名家,以網絡展覽的方式,通過國內外100余家新聞媒體,將中國文化藝術通過視覺的形式充分展現在全世界觀眾面前.通過冬奧主題的創(chuàng)作積極參與冬奧會,宣傳冬奧會,助力冬奧會,努力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學術顧問:趙成民(北京畫院畫家)
展覽時間:長期
李安君
參展畫家
李安君(1964,3,2),曾用名:李安軍,筆名安君。河北人,中國當代書寫性、積墨、點彩、具象、實力派黃河壺口系列山水畫家,畫水高手。求學于中央美院,師承梁樹年、高冠華、呂云所諸先生,主攻山水兼修花鳥,尤擅畫瀑布和金魚。黃河系列,來源于長期的深入生活,從寫生中獲取創(chuàng)作素材。在加工、整理過程中,慎重構圖、細心收拾、反復皴染,著重于對水之細節(jié)的描繪,捕捉其在流動過程中瞬間、特定的結構,尤其擅長刻畫巨流遇到巖石的阻擋,水在石上急速流過,石在水下時隱時現、豐富變化的特征。開拓出屬于自己的藝術間,初步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和面目。作品精到、厚重、大氣、生動、文雅、經典;金魚作品造型準確、墨彩生動、雅俗共賞。先后獲“回歸杯”書畫展、中國南陽兩節(jié)一會書畫展、中國記錄年鑒“華夏精英”、中華當代書畫作品博覽金獎;河北藝術聯展銅獎;河北省群星獎、運河文化書畫邀請展、“祖國頌”當代美術家邀請展優(yōu)秀獎;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年書畫展、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和全國黃河魂藝術展。從藝30余年曾兩次舉辦個人畫展,出版《中國百杰畫家李安君》、《李安君畫集》,收錄中國《當代書畫家名錄》、《當代藝術家名錄》。有8幅作品印制成郵票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在《中國書畫報》、《中國收藏》、《干部黨員人才》、《時代風采》等報刊上多次發(fā)表作品和活動消息,《河之魂》等8幅作品編入鐵道部列車時刻表,發(fā)行量達200萬冊。許多作品在北京嘉德、天津大豐、香港國際、廣州聽雨、濟南怡文、沈陽藝海、昆明滇逸、石家莊中藝、邯鄲書畫等著名拍賣行、畫廊順利成交。為政府辦公大樓繪制多件山水畫巨作。有些作品成為各級黨政機關外事活動禮物贈送給日本、新加坡、德國、美國等國家政要。作品自2005年正式投放市場以來,價格穩(wěn)步攀升,一直供不應求。
畫家現為中國美協會員、“當代中國山水畫四百家”和“全國百名最佳畫家”之一、老年大學國畫教授、一級畫師、大運河畫院長、公司簽約畫家,家鄉(xiāng)政協委員、美協主席。
作品欣賞
文藝評論家眼中的黃河壺口畫家李安君
洶涌澎湃在心中
導讀: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為自己的黃河畫作取上一個非常動聽卻又恰如其分的名字----這不僅僅是一個畫家文學素養(yǎng)的體現,更來源于他的天賦和血液里流淌著的詩人的才氣與精髓.....大氣磅礴的畫風,成就了今天蜚聲海內外的黃河畫家李安君,他在中國美術的歷史長河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為中國畫新領域的領軍人物、大畫家,并且影響著中國山水畫的走向。
——畫家李安君和他的黃河系列作品
文、鮑家成
總有許多大美隱匿在山水之間,也許原本只是眾人熟知的一些通常意義上好看的景色,當藝術家撿拾起來,筆墨點化之下,讓我們陡然看見了那些我們不曾見過的側面。這些側面拂去塵埃,直達性靈,還原生命本真的吟唱——或婉約或高亢或細膩或粗獷……這樣的藝術家是大美之上的探尋者、開掘者與創(chuàng)造者。
2007 群龍?zhí)そ饒D 138x69cm
李安君便是這樣的山水畫家。
知道李安君,是因為看了他那一幅幅畫面大氣磅礴、氣勢雄渾、波濤洶涌、充滿陽剛之氣的黃河系列作品。尤其是在畫壇盛行“游戲筆墨”情調的今天,李安君以強悍、雄健的氣魄和黃河特異的文化氛圍形成的抒情風格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和矚目。
2008 金流飛下狂濤起 138x69cm
解讀他的作品,發(fā)現他從本性上是一位詩性極強的“史詩型”畫家;從個性上講,他偏愛厚重悲愴的人文精神;從氣質上講,他激情充沛且沉穩(wěn)內斂;從追求上講,他向往著沉雄蒼涼的崇高感。因此,三十多年來,他始終關注著這條潤育了華夏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母親河,一路感受著滾滾濤聲中生命的存在、悸動與過往,由衷地禮贊每一朵瞬濺即逝的浪花,藝術的主題直指黃河精神。
壺口放歌
“畫黃河重要的是描繪它擁有的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屈之氣、向前之氣、勢不可擋之氣,也就是我們民族的浩然之氣。”李安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正因為如此,他以直率的感受和厚重的筆墨表現了黃河曾經的滄桑和當下的喜悅,追憶逝去的歲月和呈現現實的生動??梢哉f,作為蜚聲海內外的黃河畫家,其唯一的使命,就是表現黃河這一生命的圖騰,他視這一使命為一種藝術信仰。當他鋪開宣紙、拿起畫筆的一瞬間,源于體驗而產生的濃濃情感就轉化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沖動和激情。而由此轉換為生命畫卷中的整體語境,亦讓我們且看且震撼。
2007 群龍奪路 69x69cm
對此,李安君持之以恒、始終不渝。歷史給了他以機遇,使他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抒寫黃河畫卷的知名畫家之一,他醉心于表現他所熟知的大河,近乎偏執(zhí)地沿著這條生命的長河尋找靈感,發(fā)現素材。就連那些或兀立于兩岸或沉隱于濁流中的峭石,也在他靈動的筆下成為頑強生命的一種隱喻和象征。
2008 壁懸蕩瑤瓊 69x69cm
這樣,再回過頭來,當我們逐一審視李安君的作品——《黃河大合唱》、《晴日涌煙》、《長河騰巨龍》、《金流橫躍》、《深谷跌金》、《涌來排空勢》、《紫霧潤衣襟》等等,都不難看出支撐作品內在結構的精神關注點——把對黃河的理解、認識理想化,賦予其平實而樸素的氣息、自信而達觀的氛圍,消解了寫實繪畫作品的慣于夸張藻飾的弊病,力求凝重而精練,把對黃河——這一生命形態(tài)的豐富性與精神表現的本質性融匯在一起,勾勒出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以及中華兒女幾千年來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2019 百折不回 192x185cm
任何藝術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正確的藝術道路會給人帶來成就與未來。李安君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成就了很多畫家難以企及的畫黃河的夢想,就在于他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藝術之路。
出生于圣賢之地孔子故里的李安君,自幼聰穎,孩提時期,在無人指導的境況下,竟把課本的插圖放大成教學掛圖,讓老師在課堂上使用,較早顯露出繪畫的藝術天賦。他是我國恢復高考后首批錄取的優(yōu)秀人才,亦是同時期國內較有名氣的詩人。書法方面,他初學米芾,轉學歐陽洵,后追書圣王羲之。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曾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開始了中國山水畫的學習與探索。面對幾千年中國文化的沉淀,他師承梁樹年、高冠華先生,從臨摹唐宋元明的山水畫開始,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國山水畫養(yǎng)分,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對山水畫的感悟有了更高層次的解析,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后遇山水畫大師呂云所教授,呂老慧眼識才,對其更是盡其所能,傾其所教,使得李安君的繪畫技巧有了相當大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2009 群龍戲浪頭125x245cm
唐人張璪說,創(chuàng)作的秘密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元人趙孟有“到處云山是吾師”之說;清人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等等,諸多名家畫論已為人們所推崇。李安君借鑒先人的經驗,自投身繪畫之日起,便開始了艱辛的采風寫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山水畫作。他重筆墨,不浮躁,下功夫,且?guī)煿哦荒喙拧T谥T多的作品中傳統(tǒng)題材與筆墨當代的體現,再現了李安君在傳達文化與現代審美之間的綜合掌控能力,以及向傳統(tǒng)靠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2009 大河揚波自奔騰 69x138cm
正是這份艱辛的付出,使得無論是江南塞北的靈山秀水,還是黃河的波濤洶涌,都了然于他的心中。他“外師造化”向自然汲取營養(yǎng),在自然中尋找靈感,于自然中成就藝術。同時,他研究傳統(tǒng),喜歡宋畫的空靈幽遠、元畫的精妙筆墨,這正是創(chuàng)新有度,也是他今天創(chuàng)作的基石。
2008 金龍騰壑底 98x180cm
眾所周知,中國畫的筆墨,是中國畫的根本,畫中的物象、意境,作者融入作品的情感,都是通過筆墨來表達與完成的。山水畫的神韻,離開了筆墨表現意境也蕩然無存,只是廢紙一張。而李安君的山水畫,一直遵循著這一點,使他的作品既有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文脈,又有時代生活氣息,氣韻生動、曠闊舒暢、蒼秀清新,人見人愛。近年來他創(chuàng)作的一百多幅黃河系列作品中,那簡練的筆墨、唯美的景觀、生動的氣韻、恢宏的場面,充分表現了他汲取自然精華,深入造化感悟于筆端的嫻熟技藝。而其采用的技法,則以書法入畫,中鋒用筆,線條造型,積點成線,強化筆觸在紙上呈現的瞬間效果和形態(tài),講究局部的筆墨趣味。用這種方式來表現黃河壺口瀑布瞬間的形象和特定的結構,使表現對象的層次感、厚重感、生動感、真實感更強,更容易先聲奪人。李安君說,他在創(chuàng)作中設色時很少平涂,大多采用點染法。尤其是點彩,水痕淋漓、變化豐富、韻味十足,再加上借助優(yōu)質宣紙的特殊滲化,猶如鬼斧神工,出人預料,奧妙無窮,受到了國內外業(yè)界的廣泛贊譽。2000年,其創(chuàng)作的大幅作品《黃河大合唱》,雖無一草一木的陪襯,僅有幾堆巖石危壁襯托,畫面上確是層出不窮、豐富多彩、變化萬千,滾滾波濤挾萬鈞之勢呼嘯而來,撼人心魄,氣壯山河。作品一經展覽,即被香港一位資深收藏家以高價收走。而其創(chuàng)作的《河之魂》等8幅作品,則在當年被編入鐵道部列車時刻表,發(fā)行量達200萬冊。
2008 涌來拍空勢 撼起震地聲 98x180cm
黃河,讓李安君從這個奇觀美景中打開了藝術之門,尋覓到了他山水畫的藝術語言,探索出了自己獨有的雄渾大氣、蒼茫靈秀的新面貌,形成了一種堅定的藝術取向和精神信念。
2008 懸流噴壁 69x138cm
縱觀李安君作品的全部主題,是以“黃河”為主展開其豐富的內涵并演繹出視覺的詩情遠意。在他選定的目標中,他永遠是一位不倦的跋涉者,也是一位堅韌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他用思考和睿智洞察著當代“黃河”的涵義,用一顆質樸與驛動的心存儲并應和著每一次大河的洶涌和澎湃。
2005 金玉滿堂 69x138cm
這就是黃河畫家李安君,一個在父老鄉(xiāng)親關懷中成長起來的農民兒子。他的氣象萬千的丹青,已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名家須有的風范。從他的畫上,我們既看到了傳統(tǒng)藝術的生命力,也看到了現代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他在黃土地上繼續(xù)著他的耕耘,播撒著他的希望,收獲著他的快樂與成熟的藝術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