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值此新春天地人和、萬象欣欣之際,第24屆冬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冬奧會的舉辦,將是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們的國家綜合國力日益強大、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的重要標志。同時,北京冬奧會也是中國元素的文化盛宴,作為舉辦城市北京特別注重傳統文化藝術的宣傳,這其中冬奧會會徽、吉祥物、大型場館建設中的中國風元素等等,都是北京作為舉辦城市為宣傳中國文化的智慧結晶。
國畫是中國的國粹藝術,是東方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種類,在這個全球矚目的歷史時刻,用作品講述中國故事,用藝術創作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當代中國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基于此,時代丹青文化傳媒擬邀請30位具有鮮明藝術風格和代表性的中國畫名家,以網絡展覽的方式,通過國內外100余家新聞媒體,將中國文化藝術通過視覺的形式充分展現在全世界觀眾面前.通過冬奧主題的創作積極參與冬奧會,宣傳冬奧會,助力冬奧會,努力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學術顧問:趙成民(北京畫院畫家)
展覽時間:長期
郎軍
參展畫家
郎軍,筆名阿郎。香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翻譯家協會會員。
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師從當代國畫大師杜滋齡先生。繪畫基本功扎實,并立古開新,其作品極富濃郁的生活氣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郎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作品以反映北方民族鞍馬生活及歷史題材為主要特色。
作品欣賞
遠志豪情
胡中惠
吾友郎軍,關東畫杰也,尤擅仕人走馬。其母許詮,文革前系遼寧藝術幼兒師范學校校長,年屆而立即大纛在肩。學校辦得朝氣郁勃,集諸多青年才俊于一堂,執教鞭索藝珠虎虎生風,鼎盛時有小魯美之喻。髫年郎軍即混跡其間,耳濡目染多有收益。后,其母因生性剛直而玉殞杏壇,郎軍聞噩耗如五雷轟頂,痛不欲生。迤邐人途,其始終銘記母之懿訓,潛心中國繪畫數十載,孜孜矻矻終有所成。郁郁乎其文,栩栩乎其畫,北京南粵東魯西川屢赴展列,甚矣乎漂洋過海,為大洋彼岸楓葉之國平添別致風景。
為藝之事,發于趣而會于心。郎軍以畫驕人,似當感饋十年浩劫之坎坷——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時任沈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的父親舌耕遭遣,闔家被逐于遼北,稼穡其辛,流放其苦,遑遑不可終日。郎軍年方束發,雖欲求學而不可得。生產隊憐其年幼,難荷繁重之負,遂令其牧馬鞭豕。天地莽蒼人跡罕至,世態炎涼無友少伴,少年郎軍面對麾下之駿驥,或傲嘯,或奔騰,或親昵,或爭斗,遐想聯翩:何不筆墨勾勒之,復之壁上作終日觀?于是乎,心摩手追,于所牧之馬逐一描摩,不知日之將落月之將升。其間速寫默寫百千張也,囊螢映雪,小有繪名。后,春風一笑,舉家返城,人海沉浮,得意失意,行旅之資多有舍棄,唯不棄者乃手中畫筆。本世紀初,其畫其技于盛京已略顯崢嶸,然不為小有所成所囿,天命之年負笈京城,拜于人物畫巨擘杜滋齡先生帳下,從此境界大開,畫技嫻而畫風變,遂一展豐采矣。
王冕寫梅,東坡寫竹,然吾兄獨鐘其筆底之赤兔烏騅。或數馬奔騰或一驥嘯天,皆豐韻勁健,嘶風追雨,風姿別具。或日:古往今來,專事畫馬之匠夥矣,今之人焉能繪得殊古別今佳構之作耶?郎兄之馬,奔騰自有韻,狂野不失度,踏花歸來馬蹄輕,鐵馬冰河入夢來,心情沮喪時讀之,五內生豪宕之氣,意氣風發時讀之,亦是豪情滿懷。所謂繪畫于讀者之作用,大抵如此。
曹孟德詩云:其志千里。此句與郎兄當下所行所感甚為契合。其一,郎軍雖望七之年,仍手不釋卷行走翩翩,每每揮毫不舍晝夜。其二,郎兄筆下之馬,葆蘊家國情懷,寓當今華夏蒸騰之遠意,寄中華民族拼搏激越之豪情。清劉熙載說書者如也,畫理亦然。郎軍筆下之馬多有寄托,催人奮進,孰能不寶愛之,錦藏之?
(作者:胡中惠,沈陽日報高級編輯。曾任沈陽日報文藝部主任,遼寧省詩詞學會秘書長、遼寧省楹聯家學會副會長、沈陽市沈河區作家協會主席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