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的關鍵力量,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正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數字化升級也需匠心熔鑄》指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科技企業發揚工匠精神,在技術創新上執著打磨、久久為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已不滿足于“向規模要效率”,而是向深層次、突破性的底層技術創新進軍;不僅在消費端用力,而且向供應鏈、生產端延伸。
數字技術向生產端延伸,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形成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產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它通過人、機、物深度互聯,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進而推動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新的服務體系。
但在現實中,工業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具有極高的專業門檻,將數字技術應用至工業領域需要解決大量底層問題。以工業生產過程中最基礎的要素——工業品的數字化為例,工業品品類繁多、參數復雜,即使是螺母這種看似尋常的通用產品,行業中就存在國標(GB)、德標(DIN)、國際標準(ISO)、日標(JIS)、美標(ASTM/ANSI)等多種標準。缺乏行業統一的數據標準,嚴重制約了工業品的數字化進程。
要系統地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下苦功深入產業鏈各環節,一個品類一個品類地去梳理參數,為每一種商品標注材質、規格、型號等數字標簽、完成編碼映射,這一過程離不開精耕細作、千錘百煉。為此,京東工業品推出了“墨卡托”工業品標準商品庫。
在建設“墨卡托”的過程中,京東工業品不僅結合了京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還融合了各品類頭部品牌商的專家經驗,對海量工業品數據進行數據清洗和知識抽取、構建出工業品知識圖譜。目前,基于“墨卡托”工業品標準商品庫,行業能夠搭建一套完備的工業品標準化分類和商品體系,有效解決行業現有體系產品信息和參數不統一、行業屬性不全的問題,為工業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互聯互通奠定數據基石。在試點項目中,“墨卡托”工業品標準商品庫更是成功將工業品供需匹配度提升了86%。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數字經濟大潮奔涌,掌握技術創新主動權,既需要“快”的緊迫,又需要“慢”的匠心。錘煉精雕細琢的沉潛功夫,擁抱長期性的價值創造、變革性的創新突破,才能掌握底層核心技術,確保供應鏈產業鏈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進而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