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易學名家——章羨仝
2022年新春到來之際,當代著名的傳統文化學者,易道文化領軍模范人物,當代著名的堪輿地理學家、中華易學功勛人物章羨仝先生向全國人民問好,向全國人民拜年,恭祝各位朋友、同仁同修同道在2022壬寅虎年虎虎生威,六時吉祥,事業萬事如意,身體合諧健康,家庭幸福美滿。
章羨仝,男,浙江紹興嵊州人,現駐河北石家莊,從事教育工作,同時也是千年歷代單傳姓名學隱派傳承人,對《易經》風水學,外應學,奇門遁甲,易數 神斷等有一定的高度。對佛學,道學,儒學,中醫,(古經方、針灸學)玄學,太極,琴棋書畫,茶道,香道,有一定的造詣與見解,現創的“借物煉心”——生活道,受廣大修行愛好者的青睞與實修。在從事教育工作前,曾是一名軍人,愛好廣泛,曾搞過二次“個人書畫展”,退伍后經商,曾是六家公司,一家學校,一家雜志社投資方,職務是董事長,校長,社長。接了千年歷代姓名學單傳后,師找徒,傳男不傳女,一脈相承后,一直從事有關傳統文化,易經,風水環境學,玄學,中醫,佛學,道學工作。現任河北祥圓弘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也是《名家推薦》欄目特邀嘉賓。章羨仝老師為了體驗僧人生活,專門在泰國短期出家過托缽生活,他的使命,“如何讓世界大同”是終身奮斗目標,自創“借物煉心”——生活道,讓人類開智慧,回歸本源,也是他終身追求與使命。
善待自然~等于善待自己的生命
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可能會讓某些人難以理解,難以看明白,或者說是“迷信”;但相信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就是這個道理,不管何種反應,既然今有緣看此文章,說明有緣,望能看完以下內容,深思熟慮后再下定論。如果你覺得跨度太大,先接收,等你慢慢成長,以后領會到后,再來定論。以下內容涉及到佛學,道學,易經,玄學,中醫,因果論等等領域,可能一時難以理解,難以接受,難以看明白,相信隨時間推移,自我不斷成長,慢慢會領悟到。
現在是凌晨四點半,剛打好坐,這次打坐流進各類信息,讓我這些年一直在求索的佛,道,易,醫,玄五大學問慢慢連接,慢慢在融會貫通之中,當初我們在佛經中找答案,找原因,只按佛經說的做,但不知道原因之根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很多問題是完全可以用科學,用國學文化來解釋,來證實,不需要神通法力,同樣能讓人理解,讓人清楚,沒有一點迷信色彩。
今就從大的方面來說,說說自然界吧。如:風災,水災,地震,海嘯,瘟疫等等發生的事。這些劫難與災害的原因何在?
原因在人心。也許您會問,這些自然現象,與人心有什么關系?也許您會直接否定,這不是“迷信”嗎?又把“迷信”的帽子套在頭上。人心是唯心論,自然現象是唯物論,這二者怎么能連接在一起呢?
先請把話講完,心平氣和,心態歸零,空杯接納,然后細細品味其中之理,如覺得講的有道理,那你獻出愛心,把愛傳遞出去,去幫助,影響你身邊的人,讓他們明白,也去善待自然,珍愛自然,保護自然;如覺得無理,就當笑話,聽故事,笑而了之罷了!好!我們一起來共同探討,共同學習。
我們都知道,講話要有事實根據,不可牽強附會,要有理有據。今天我要講的不但不是牽強附會,而且是有理有據,是科學的,關鍵是要有跨越性學課思維才能連接得上,才可理解,才可聽得懂,但愿你能連接得上,領悟其中之理。
今天整個社會大氣候,看是科學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日新月異,但我們只看到“陽”的一面,陽的一面的確給我們帶來方便與享受的同時,但也存在著“陰”一面的不良隱患,這“陰”的一面從沒離開過,只是隱藏而已,一直存在著,也就是伺機而動,為什么要這樣說?
這與老子講的這句話:“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因為得到陽的一面好的時候,陰的一面也受損了。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明白。來看看現在社會趨勢的整體走向,根據《易經》的三元九運走向,現在是艮八運,土運,艮為房地產,金融等等,所以這二十年(2004—2023)為房地產,金融類熱門。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福與禍是如何相依?我們先以房地產為例來共同探討,共同學習。講到房地產房,近十來年開發特別普及,到處建房,土地一開發,土地自然會遭受損,“土”根據五行學,“土”為“信”,越開發,土損害越大,但土的“信”也自然損失也大,這“信”的信息磁場直接干擾到人身上——“失信”,也許好多人不理解,因為我講過跨越度很大,后面可能還會更大,大宇宙與小宇宙是相互相通,您先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質能互變,一旦失信,“土”就沒有能力去生“金”,金弱對應人身體為肺,肺金為呼吸道。產生的病是感冒,疫情之類呼吸相關的病。
還有,土信一失,會在經濟資金往來中,互相之間借錢不還,一旦失信不還錢,對方就會“記仇”,一記仇會使人的身體“心經不通”,同時“小腸經”也不通(根據中醫學講),因為心與小腸相表里(黃帝內經講),小腸經不通,為“哀愁”(五行學),這“哀愁”與“記仇”對應的十天干為“丙”火與“丁”火,丙丁火一弱,自然克制不了人身體的“金”,金為肺,為呼吸道,傳染之類病情自然出現。還有這些年的“金融”特別熱門,到處做融資類;上面講過,到處開發房地產,土受損,土為信,“信”損就自然失“土”德,融資一旦錢出去,錢收不回(例子比比皆是),收不回投資款,原因是土德的信失了,信一失就會產生“抱怨”,心里會產生“急躁”;這“抱怨”會讓人產生“脾經不通”,“急躁”會讓人“胃經不通”,胃經與先天干“戊”土相連,“抱怨”會讓人“脾經不通”,脾經與先天干“己”土相連,這二土一受損,土自然受弱,如集體意識皆如此,土弱自然山體滑坡,地震,海嘯自然發生。
還有“水災”如何來?上面講了,土為信,信一失,土就弱,弱土克不了水,水災自然出現。
如何來?以上事一發生,自然會“發怒”與“焦慮”,譬如:疫情發生,長時間不能上班工作,錢如何來?就會焦慮不安,心中發怒。這“發怒”直接對應的身體為“肝經”,所以“發怒”為“肝經不通”,“肝經不通”對應的先天干為“乙”木,“焦慮”為“膽經不通”,先天干為“甲”木,根據《易經》八卦,奇門遁甲推,“甲”為“震”,震為“雷”,“乙”為“巽”,巽為“風”,風雷交加,如集體意識如此,為雨水出現,這個“根”在“發怒”與“焦慮”,這個人發怒與焦慮會生病,如集體意識就是雷風相侵,雨水出現;如集體意識強,雨水大,會洪災;這是共業。也是整體的磁場信息影響而導致,大環境對應的是自然界災難,個人是身體失衡而導致生病。這上面全是用國學文化來論,是有證可尋,有據可依。當然,這是國學文化方面解釋,還有客觀存在的問題也會受影響而成災難。
地震,海嘯,疫情,火災等等三災八難,皆有“一”而發,這個“一”一旦失衡,會帶動整體循環;這相當于一張桌子的四只腳,其中一只腳斷了,這張桌子不能平衡一樣;所以善待自然等于善待自己生命,決非是沒有根據的,并非平白隨意說,明白此理后,我們更要真正的珍惜自然,善待自然,保護自然。
太過”與“不及”都對我們不利,誰也不想看到“三災八難”的事發生,但前題要明白,這三災八難出現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在人心,并非無緣無故,絕非誰來招惹誰,是您自己招惹自己。所以“陽”與“陰”是息息相通,質能互變,大家意識到這點,就可預防于未然。
有形的“陽”與無形的“陰”是個太極,陽強陰弱,陰強陽弱都會失衡,自然界失衡是災難,個人失衡就是疾病。所以,這是科學。只是現在的科學還沒有證實到這一步罷了。我這樣解釋不知大家是否能聽明白?這也是科學,是潛科學,隨時間推移,將來肯定會被證明與證實。
這里講一個實例:德國有一位專治癌癥的醫生,他兒子19歲的時候,那時是1978年,他兒子突然交通事故而亡,他與妻子由于極度悲痛之下,兩個人都得了癌癥,他親身體驗到,原來情緒與疾病有著密切關系,這位醫生沒有用西醫治療,而是用心理療法,用禪的智慧治愈好自己。然后他留心觀察一萬個癌癥病例,他發現一個秘密,人身體得癌癥部位與負面情緒有關。他在一萬個病例中,得出結論如下。
如:患乳腺癌的人,病因與孩子或身邊人矛盾沖突,容易患乳腺癌。患肝癌的人,與身邊人有金錢上的沖突所積壓與怨恨。患子宮癌的人,往往婚姻不幸福,不美滿。患睪丸痛的人,得失強烈沖突,如父親突然失去兒子,容易得這種病。患直腸癌與膀胱癌的人,往往有強烈的人際沖突,比如兒子長期不理睬父親,父親容易患直腸癌。患骨癌的人,往往工作長期得不到提升或價值減低的沖擊等等。這是德國醫生總結一萬例癌癥患者以后,歸納得出的結果。中國的《黃帝內經》也說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心物是一元的。哪怕這個有形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心物一元,例如:《楞嚴經》講的“知己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磐”。與《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與老子講的“有無相生”是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來看看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看是有形有相的大千世界,這大千世界還在不斷擴大,宇宙最大,但也是基本粒子組成,那么這個基本粒子又是怎么產生?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開示過:產生基本粒子只要有四個:一是業;二是心;三是時;四是食。
一是業:這個業是業力;是過去世身語意的業行,它會不斷產生次原子微粒,形成心之流,物之流。
二是心;是心所生極微,心的無明執念會產生次原子微粒。
三是時;就是時間,也就是時空環境產生的次原子微粒。
四是食;食物而產生次原子微粒。
以上四個原因而形成有形有相的物質世界。萬事萬物沒有因,雖然萬法顯現,但沒有做者和受者。從這里,我們就明白,不像牛頓說的第一推動力。牛頓晚年是沒有什么成就,他陷入神學,一直在研究第一推動力,想來想去想不明白,第一推動力歸結于上帝。如懂得緣起性空,三千大千萬象森羅,一切物沒有第一因。常常有人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明白緣起性空,《楞嚴經》的“知見立知,即無明本”,這句話已講明白了。為了讓大家更明白,講個佛經故事吧,大家就明白了。
在《高僧傳》上說:南北朝時代,有一位道秀法師,他博學多聞,通達很多教理,智慧也特別高,但他的性格有一個缺陷,就是爭強好勝,對立心很重,與人辨論,不管什么都要爭過勝。有一天,與同參道友討論佛法,觸動了他的心,他心非常熾盛,全身發熱,離開道場,到樹下乘涼,到了樹下,心不斷增長廣大,從一個人短時間變成了一條很大的蟒蛇。這是《高僧傳》寫到的。我們來分析下,人沒有死,直接變成蟒蛇,這有第一因嗎?沒有。還有在《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中記載蓮花國王的故事:世尊曾一世是蓮花國王時,他的領土境內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瘟疫,許多人喪生,國王喚來醫生問,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瘟疫?醫生回稟:“若有如河達魚的肉,便可制止瘟疫,其他辦法因為瘟疫所覆蓋的面積太大,暫時無法知曉。”聽此話后,國王選擇良辰吉日,清晨沐浴,更衣,受持八關齋戒,對三寶作了廣大供養,祈禱之后:便發愿:“愿我死后,立即轉生為斗雪河中的如河達魚。”說罷,跳入水中,即刻化生為斗雪河的如河達魚。最后,當國家的囯民吃了魚肉后,瘟疫病就停息了。
從這二個故事中,都是即刻變的,也是沒有第一因,其實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形成,愿力大,自然形成。也許你會問,這是故事,親眼沒有看見過,好!今天就給你親眼所見的例子,夏天的時候,你去買個桃子或西瓜之類水果,放桌子上,罩一個網罩或玻璃罩,三天后你再去看,會出現飛蟲。飛蟲從哪里來?沒有小飛蟲進去產卵,是罩子罩上的,那小飛蟲從哪里來?答案就是緣起性空,沒有第一因。包括這次疫情,說是某某國家先引起,這樣爭論有意義嗎?還有現在有的生物學家,擔心很多動物要滅絕,其實這個動物滅絕,另一個物種會誕生,原因還是緣起性空。沒有第一因。像牛頓一樣,研究第一推動力,研究不明白,最終歸上帝。
從上面例子,我們知道,心物一元的道理,也明白自然界的一切發生,都與其中某一方失衡有息息相關,這一方失衡,一旦太過或不及,會影響整體的連鎖反應。應對身體是疾病,應對自然界的集體意識是災難。那么如何把控?通過修行可以把控。個人對,整體也是對;個人錯,整體也是錯。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斷進取,精進篤行,這個修行最終能得到“道”的根源,這個道的根源與本源是相連的。本源即是愛,本源即是至善,本源即是真理。你與本源直接相連,不管如何變遷,你都在道上,哪有不快樂,哪有不自在,哪有各種不良現象出現。
有了修行,就會明白真理,這個真理是世上本來不存在好與壞,對與錯,都是自己大腦思維后天認知罷了,這個認知是你累世累劫進入第八阿賴耶識藏識的記憶庫,這個記憶庫根據當時的衡定標準,作為下意識“認為”,這個認為是累世的輪回,在紅塵的自我意識,這個自我意識我認為的標準是你自己第八阿賴耶識的強弱來定,來衡量作出后天的反應,這個后天的反應是不符合大道,是你自己固有思維的成見顯現,那是不如法的,只有通過修行,可以清空這些不如法的思維成見與念頭,念頭是什么?念頭是生死輪回的根。本來是能發光的明珠,現被五濁惡世的念頭染上了塵埃,不能發光;怎么辦?現讓念頭浮顯,通過觀照,做到“看見,不成為”;清空累世累劫的念頭,讓本我呈現,讓本我覺醒,喚醒本我,回歸大我本源,觀照自心,時放當下。
本源是無善無惡,無分無別,無我無他的。當無分別心出現,自然沒有痛苦,自然沒有憎恨,自然沒有恐懼,自然沒有抱怨,自然沒有記仇,也自然沒有我執我見;沒有我執我見,人家罵你,你還會生氣嗎?自然不會生氣,為什么?因為內在沒有一個衡量標準來對抗,自然內心安之泰山,如如不動。像太陽照射大地,你罵太陽,還是贊美太陽,太陽還是按照本有的規律運行,東升西落,不會是罵太陽不給你陽光,贊美太陽就給你陽光多,還是如如不動照原如舊。
當心歸于本源,自然不產生分別,不分別哪有記仇?記仇是自己覺得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別人的錯加壓在自己頭上,讓自己產生對立,不愉快,產生對抗,是這個對立產生了情緒,產生不滿,讓你不愉快。 這個對立怎么產生?是因為有固有思維的對錯“我執”產生。舉個例子:當兩只手合拍時,會發出啪啪啪的響聲,當一只手放下,另一只手搖動,會發出響聲嗎?不會。為什么不會?因為沒有對抗點的對抗物去對抗,自然不會發出聲音。當人的心以無我,沒有誰來對抗,自然不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
包括現在發生的戰爭,都是我執我見雙方產生,意見不合而產生。如有我在,自然這個我會產生不滿的情緒,這情緒會帶動自身的五臟六腑,讓身體產生失衡而導致生病。如從大的方面說:如果集體性身體失衡,會產生集體意識的失衡,這個集體意識就會影響自然界,這個自然界作出反應是地震,海嘯,火災,疫情等等各種自然災害與災難。所以,把握自己的內心,就是善待自然。反之,善待自然,也是善待自己的生命。這是息息相通,息息相關,相輔相成關系。
我這樣講,不知大家能否聽明白?可能好多人不好理解,科學也還未證實到,我只能用跨學課與大家來探討,但上面講的,相信總有部分人能聽得明白,這也是科學,是真正的潛科學,也是“真理”。等有一天國學文化大興時,易經文化深入人心時,人民才恍惚大悟。 原來一切的外在災難都是內在心的顯化,唯心與唯物是一條線上的,只是先有唯心隱化,然后是唯物顯化罷了。現在的科學只研究到現象的本身,還未研究到現象本身的前兆。當有一天研究到,認知到,相信整個社會慢慢走向文明,走向安樂,自然會停止戰爭,停止不良事的發生;自然界自然而然各種災難自動停息,世界會一片祥和,安泰,人民安居樂業,這個娑婆世界也會變得像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自己可以造,自己可以把控,關鍵是要靠大家認知到,然后,共同去努力,共同去維護,共同去遵守;讓娑婆成為一片凈土,只有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回歸本源并非難事,今就簡單探討到這里
最后用一偈與大家共勉:
紅塵運行本安然,
知見一落無明顯,
若想康泰久良寧,
棄念覺觀自歸源。
——元歸——
《信仰的力量》
講到信仰,往往在常人腦海中自覺地浮現,信神,信仙,信道,信佛之類,在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迷信”二字,這個神叨叨的,是信仰的代名詞。
甚至馬上給對方下定義,這個人稍有“不正常”三個字,雖然嘴上不說,心里上已經產生定義,這是如今人普遍現象,那信仰究竟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今天就以“信仰”二字與大家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首先要了解“信仰”二字在講什么?信仰的含義是什么?“信”字我們來分析下,左為“人”,右為“言”,意思是做人“言”出必行,頂天立地的“人”為“信”。也叫“言”而有信的“人”為“信”;意思是誠實,不欺騙,不懷疑,堅定信念。“仰”字左“人”,右為“卬”,卬為向上之意,如卬貴,卬頭闊步,瞻卬;仰的意思是向上有進取心,從低處往高處走為“仰”。“信仰”是指堅定,不懷疑,低處往高處走,向上,有進取,堅定信念不懷疑的叫“信仰”。
那這個“信仰”除了我們學習,工作生活外;包括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世界與整個星系,宇宙,信仰有沒有關系?答案肯定是“有”。
為什么有?因為低處往高處走,向上,進取,堅定信念不懷疑為信仰,那社會是不是在進步?是不是在發展?
如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進步的皆是信仰。這個信仰也是宇宙客觀運行的必然規律,信仰也不是某個人的人為能控制或左右得了,縱觀歷史變遷,我們來看一下社會的發展進程史,與信仰有沒有關系?
最早是原始社會——然后到奴隸社會——然后到封建社會——然后到資本主義社會——再然后到社會主義社會——最后都會歸到共產主義社會。
這個社會的進展是誰在推動,不是外在或某個人的舉動,是信仰的力量在推動。推動到最終,就是共產主義社會,也只有共產主義社會,世界才能和平,世界才能大同。
有的人會問,共產主義社會上面再有沒有別的社會,答案肯定是沒有,也就是說,共產主義社會是這個有相世界的至高點。為什么沒有更高的社會進程?因為共產主義的“共”,講的是法性的“共”,而非法相的共,法相共不了,但法性人人皆共,皆同;哪怕佛教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是恒定不變的極樂,也是法性的共,法性的同,而非法相;在這個有形有相的娑婆世界,當法性共時,法性同時,世界會一片祥和,沒有戰爭,沒有疫情,沒有地震,沒有海嘯,沒有水災、火災、蝗災。為什么?
我曾寫過文章,一切外在的存顯,都是內在心里的顯化。心里的安寧,外在自然一片安靜;地震海嘯是人心不平而產生地震海嘯,我已寫過此類文章,今不展開贅述。
所以,只有找到法性的共,法性的同,世界才安泰。如何找?只有“信仰”才能找到,有信仰,自然往前發展,發展的盡頭是共,是同,共產主義社會是必然到來的客觀存在規律,那些還停留在資本主義社會,還墨守成規,沾沾自喜的社會,最終會被宇宙運行的客觀規律淘汰或拋棄。
如還仍然還守著原有的舊有思想,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還是社會團體,還是企事業單位,還是某民族,國家,如不往真正的“信仰”靠,個人,家庭,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都會脫離時代進步的列車而落伍。
如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但這個資本主義社會又有信仰,而這個社會必定會內亂,為什么?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以自我為中心,資本主義是講以自我為中心的財富與物質,是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并剝削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生產方式,是資本屬于個人所有的經濟制度。
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社會,正好與信仰相違背,信仰最終會歸于共,歸于同,共與同不產生階級,歸于無產階級;但資本主義是歸于自我為中心,走資產階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會產生矛盾,從而產生內亂,原因是思想無法統一,只有資本主義社會往前推進,最終到共產主義社會,才能消除內部分爭,才能和諧統一,人民才能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生活。
反之,內亂是必然的。當然,有的社會在進步,也許不叫共產主義社會的名,但內在實質是相同的,最終會歸于共,歸于同,因為有信仰的力量在推動,這是必然的終極點。
如個人有信仰,他一定是積極樂觀,有進取心,向上的人。如家庭有信仰,一家是和睦共處,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家庭。如企事業單位有信仰,一定是團結互助,誠信融洽,組織紀律嚴明的團體。
如國家有信仰,一定是國泰民安,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如整個娑婆世界有信仰,整個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也會少流星,少災難,外星文明將來和睦相處,共處美好宇宙家園。
我們再看看唐宋時代,如:大唐盛世,李世民在位時,貞觀之治,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世界各國向中國朝拜,禮敬。那時占世界GDP國民生產總值的54%,原因就在信仰,那時國教為佛教。
包括到大唐女皇武則天時期,也大興佛教,一直在世界GDP國民生產總值名列前茅。到了宋朝,GDP保守估計占世界60%以上。也許你會問,那二個朝代是信仰佛教為主,今天是要走向共產主義社會,這二者一樣嗎?其實這二者性質一樣的,只是定名不同,實質內涵是相同的,為什么相同?
我們來分析一下,佛教的最終是回歸本源,回到法性的“共”,法性的“同”,只有法性的共與同,才是無分別,無分別才歸于實相,這個實相就是極樂,極樂即是本源;所以只有共與同才歸到法性,法性即是本源,本源即是極樂。
我們再來看共產主義社會,何謂“共”?這個共講的是思想的至高點為共,也就是佛教講的法性共,法相永遠同不了。不管那個社會,還是那個團體,還是那個組織,只有找到法性的共,回歸本源,這個社會,這個組織,這個國家,才能安寧,祥和,太平。因為這個“共”是宇宙的本源,也是所有宗教的歸屬點,不管是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離不開回歸本源,只是叫法不同罷了,佛教講回到極樂世界,道教講回到大羅天,基督教講回到天堂,其實是一樣的,這個極樂世界,大羅天,天堂就是回歸本源,也就是“共”,也就是“同”。
共產主義社會就是講“共”,一開始就指明“共”,只有指明方向的共,才與宇宙規律終極一致,回歸到本源,共產主義社會的代表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的使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廣大勞動人民謀幸福。
佛教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基督教講神愛世人,講真理,甘愿舍棄一切的榮耀,來到世上。像基耶穌經歷貧窮,試探,羞辱和十字架的困難,愿意為一切的罪人擔罪,成為人類回歸天家的道路,甘愿為大家舍了自己的性命,要叫一切相信他的人可得永生。
黨員與佛教的信徒,與基督教的信徒無二無別,只是叫法不同,內涵實質,宗旨是完全相同,都是講愛,都是講奉獻,講真理,只是你自己的執念太重,分別心太強導致,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就是走向佛教西方極樂世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就是基督教的走向天堂,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道教走向大羅天等,叫法不同罷了。
有句話叫:“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撓之。”所以信仰才是所有宗教,所有黨派,所有社會階層的終極點,有信仰才能回歸本源,有信仰才能回到天堂,有信仰才能到極樂世界,有信仰才能世界大同,有信仰才能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講到這里,有的人會問,這個共,這個本源是什么?為什么都要歸于本源?如本源是苦,是黑暗,是嫉妒,是自私,是暴動,是貪欲橫生,是戰爭,是災難,我想誰也不愿意往本源靠,對不對?那這個本源是什么?這個本源是回歸自性后,本源是極樂,本源是大愛,本源是自由,本源是平等,本源是自在,本源是清靜,本源是法喜,本源是安樂,本源是至善,本源是人人向往恒定不變的極樂。
所以,只有信仰,低處往高處走,有堅定的信念,歸到至高點的“同”,同即本源,這個社會,團體,還是國家與囯家,膚色與膚色,民族與民族,才能一片祥和,世界才能停息戰爭,才能無侵略,才能無剝削,才能無壓迫;整個世界才能無地震,無海嘯,無疫情,無水災,無火災,無旱災,無蝗災等不良的自然現象。
講到這里,大家也了解了信仰,信仰到底是什么?
信仰是精益求精,
信仰是不斷進取;
信仰是勇往直前,
信仰是力挽狂瀾,
信仰是堅忍不拔,
信仰是破迷開悟;
信仰是讓人覺醒,
信仰是回歸本源;
信仰是實現大同,
信仰是世界和平,
信仰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
最后一偈與大家共勉:
大道陰陽生萬物,
世間百態信仰先;
若想回歸極樂地,
信仰為橋大同顯。
——元歸——
內在的純度決定企業的高度
這個主題是本月上旬受浙江永康客戶邀請,到永康后當晚臨時決定,給第二天二十來個企業家講的公益課,主題:“內在的純度決定企業高度”。
在開始時,我首先問各行各業的企業家,“你為什么要做企業?”也就是一開始的動機是什么?
當一個個回答,回答幾乎觀點一致,為了賺錢,為了更好生活,為了讓家人過上幸福快樂生活,為了自己成功后可光宗耀祖等等,幾乎觀點一致,以自我為中心,難有人回答,做企業是為國家,為社會,為全人類,為天下蒼生的利他之心。
當把每一個企業家回答寫在白板時,明顯看到他們做企業是在消耗自己累世的福報,如累世的福德資糧厚,財氣這一世就大些。反之,福德資糧薄,財氣這世自然小一些,而他(她)們沒有運用道的規律在運行企業。
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當一個個回答做企業是以“自我”為動機時,自我是一種“私”,私為“假”,假與“天心”不合,失去道的運行規律,自然失道者寡助,企業運行不大,企業運行是隨他(她)本人累世福報多少來決定企業的大小,所以一直在消耗自己累世的福報。
當做企業的動機是“利他”,為國家,為社會,為全人類,為天下蒼生時,那是一種“公”,公為“真”,真與天心相合,天心與道規律相符,自然得道者多助。哪怕你這輩子福報才五千萬,但因與天心相合,也會做到五億,五十億,五百億,甚至更多;因與天心相合,打破原有定數,福報也隨順自然規律運行而成長,有句話,叫“順者昌”,企業會做得越來越大。關鍵是你用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這種公益心做企業,還是你為自己一畝三分地打自己的如意算盤。
所以,如為公,公與先天之氣接軌,先天之氣會推動后天之數運行,這個數呈現的是形,這形就是看得見的企業,工廠,設備等;所以內在的先天之氣才是決定你企業發展大小之根本。氣決定數,數決定形。
先天的氣動,后天的數隨之而動,數動外在形也隨之動。在《易經》有一句話叫:“天有成象,地有成形,人間應事。”
這人間應事就是今天你企業做得大與不大,這個決定的根是在天有成象,相當于投影源,投影源決定投影像。
所以企業發展要與先天合道才是企業的源動力,這個源動力與宇宙規律相符,得先天的純度決定你企業的高度,而不是外在的企業有多大,規模有多大,那些企業的規模,皆是虛的,像經書講的,“一切有相皆是虛妄”。
何為實?你修的心地才是實。
有的人,表面做起來為國家,為社會,為全人類,但內心是自私自利,嘴上說一套,行為做一套,遲早一天真相會大白,所謂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最終是紙里包不住火,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但有的企業雖然很小,但內在是真,是無私大愛動機,為天下蒼生為出發點,哪怕他現在企業做得不大,由于他的言行與先天之氣相合,這個原有的定數會被打破,先天之氣會推動企業順自然發展,企業會做得越來越大;原因是得先天之氣,所以你內在的純度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你內在的純度很純凈,為公出發點,宇宙的規律會往順自然規律運行,自然推動你企業順勢運行;如果你內在自私自利,行為表面上為公,心與行不一,企業遲早會萎靡不振,企業遲早會被道的大磁場拋棄,會被淘汰。
這淘汰不是別人決定,是你自己內心決定,因為宇宙規律的本質就是利他的公心,而你心表不一,與先天之氣無法接軌,無法接軌就相當于與先天之氣在做抗衡,人是對抗不過先天之氣,因人在陰陽五行內,只有順應天心,順應天道規律,才是順者昌。
反之,逆者亡。
如心不純,一開始做企業的動機是為了自己賺錢,等到這世福報用完,接下來可想而知。例如:改革開放初期,有多少企業家都是曇花一現。
為什么曇花一現?因為沒有領會道的運行規律,自私自利,福報享盡,企業自然倒閉。所以企業發展最終決定是你的內在純度,純度純,落到內在的心地就實,這才是真正的實;那些自私,貪婪,欲妄,以自我為中心的企業家,最后與天心相違背,被宇宙的大磁場拋得很遠。
當你用無私之心,大公之心,大愛之心,無我之心去做企業,你會吸引,影響,感化,容納身邊的人,來幫助你,因為你的出發點在道上,公益上,自然成人之美的人越多,得道者自然多助,因為你做的是社會責任,是大公,是大愛,正義之心自然被你吸引,自然會驅動順自然行的道規律,這個道的大規律會推動你企業順向發展;如以自私自利之心,驅動的是嫉妒,貪婪,壞德,欲妄等邪魅之氣,企業有一天會萎靡不振,惡性循環,企業會越做越小,最后破產倒閉。
所以自私是有相行為,有相行為都是有時間性,例如:我們眼前看到的一切物體,是有相的,有相都會成,住,壞,空;哪怕一張桌子,一個椅子,一幢房子,小到一支筆,現在看到的一切,再過一百年,一千年,一萬年還有嗎?可能早就沒有了,成垃圾了,所以有相都是有時間性,只有無相才是不生不滅,像法界,像西方極樂世界,是恒定不變,因為是無相,所以無相才是實相,如果你的內心悟到這個層面,踐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你符合道,身邊的人,事,物也隨你的氣場感召,與你一樣,有句話叫物以類聚。當你是對的,身邊的也隨你個人而順天道規律運行,自然企業做大,做強。
利他為公,公為真,真與虛空法界相合,法界無處不在,心量自然大,心量大,遇到障礙根本不是問題,為什么有的人一遇到問題會苦?因為你心量不夠大,心量不夠才會苦。
為了讓大家聽得更明白,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和尚在山上修行,覺得山上單調,并且吃的,穿的,住的都很簡陋,覺得很苦,有一天小和尚的師父老和尚看到徒弟有苦的念頭,于是叫小和尚去買一斤鹽,當小和尚買回鹽后,他師父叫他放進有水的杯子里,然后叫小和尚嘗,什么滋味?小和尚說:“鹽苦,鹽苦。”
老和尚又叫小和尚去買一斤鹽,買回鹽后讓小和尚跟著老和尚后面走,走到湖邊,老和尚叫小和尚把鹽撒到湖里,然后叫小和尚嘗,這水什么滋味?
小和尚說:“什么滋味也沒有,淡淡水味。”老和尚開示道,你為什么覺得苦?是因為你只想到自己,心量象杯子一樣大,自然有點點苦就會覺得苦,如你想到天下蒼生,要普度眾生,把心量放大,最大的苦也不是苦;你的心量是湖,是大海,是虛空法界,最大的苦自然不存在了。
像做企業,心量小的企業家,如內在是貪婪,欲妄,嫉妒等等,心量像杯子,斤斤計較,一有困難自然舉步維艱,因為一斤鹽裝進了有水的杯子,自然是苦,這個苦障礙了你的發展。所以改變心態,心態才是企業發展長久之根本,改變自己心態,才是企業生存之要素。
如把心量放大,像湖一樣,像大海一樣,一點鹽早被大面積的水分解了,哪有苦的滋味。
這些生活道理大家都懂,但不會落實到實處,不會舉一反三落實到自身行為,知而不行,與無知有什么兩樣呢?所以做企業要像大海一樣胸懷,像虛空法界一樣去容納三千大千,自然能容萬物,所以,放下自我歸無我,無我符合天心,與道接軌,所做的企業是為社會,為全人類,為天下蒼生,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是大公,是大愛,自然會感召你身邊的人,一同與你同頻成人之美,完成大業,哪有不成之理。
你心量是無我,無我與虛空法界相合,最大的障礙也不是障礙;如果遇到困難,人家嫉妒你,打擊你,低毀你,你的寬容之心把他們統統包容,宇宙的大法界能容萬物,小小的黑森林自然云消霧散。
所以,你是無私,無我,公的心去做,符合天心,自然得道多助,哪有企業做不大,做不強。反之,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心量像杯子一樣,一點苦自然越不過,越不過,一切行為會障礙你,哪有可能企業做大。對不對?為什么有的人有點苦就選擇自殺,原因是心量不夠大,一點苦都受不了,是他太自私,太自利。有多少人自私還不知道,自己嘴上說不自私,行為上鉆進去出不來,這些憂郁癥的,想尋短見的,都是自私,狹隘心導致。
如心量放大,像虛空法界,無所不容,哪有苦,哪有累,哪有怕,哪有內在的黑森林,大家說呢?
當你內在純度與天心相合,你的能量等級在700以上,那有越不過的坎。
如能量等級在200以下,那是憤怒,欲望,恐懼,悲傷,冷淡,內疚等。自然自己被自己打垮。
如能量等級200為中心點,200以上是潛能層面,也就是超常層面,發揮的是潛意識,根據近代科學研究,潛意識的能量比表意識大三萬倍以上,所以增強潛意識,就是增強自身能量。
如何提升自身能量?那就是實修。
講到實修,對有些人來說,馬上反應就是,我沒有時間,我要應酬,我要照顧孩子,我很忙,等我退休后再修,等我孩子參加工作后我再修等等一大堆理由。
為什么?因為講到修行,覺得在浪費你時間,覺得修行對我沒有關系,修行看不見,摸不著,你要的是實際,能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這個沒有錯,但你錯的是這個實實在在,企業發展的根在你內在的無形無相的純度上,這個純度才是實實在在。
如內在的純度與天心相合度高,企業自然超出常規好的發展;如與天心遠離,你發揮的能量自然是表意識,甚至負能量,負能量與表意識與道欠合,企業自然難以成長。
你內在的心,就是企業呈現的外在;如你內在抗拒修行,不想精進提升能量,那只好與你累世福報接軌了,你的企業與你累世的福德資糧掛鉤,要想大發展是不現實,因為你內心不改變,那得到的自然是定數,呈現的也是你定數的財富;如內心打破定數,成了變數,順自然行的大道正能量會推動企業發展,企業自然會做得無窮大。
如心量像個杯子,這點容量如何能容更大的企業發展?
有多少人,心的想法很高遠,但內心很狹窄,不打破定數,不去改變,落到實處自然狹隘,這不是有句話叫:“心高如天,命薄如紙。”
這厚薄的紙是自己完全可以撐控的,如要厚,放大心量,把我放下,自然與法界相容,與天心相合,得道多助,哪有企業做不大理由。那些競爭的,攀比的,打跨別人,贏得自己成功的,統統都是暗能量,黑森林,必須去掉,而是要做到自我超越,每天進步一點點才是你要的,如打敗別人,成為強者的,那就在投影的像上比了,像上比就是在有相物質,那是得不償失的。
我們要從投影源上比,這個投影源就是你的內在,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與道接軌,接軌最快捷徑就是實修。
那些沒有時間,我要應酬,我要什么什么的,都是在找借口。
時間每個人一天24小時,時間只不過有效的分配而已,你覺得有時間,是因為你覺得這事重要,所以你有時間,你覺得不重要,自然說沒有時間。如果實修比你現在的一切應酬都重要,并且高于十倍,百倍,甚至更多倍,我想你會放下一切應酬,投入到真正的實修中去,你認同嗎?
我想沒有一個企業家想把自己的企業做小,做死的,都想做大,做強。
想做大,那就是你的內在純度與道相合;哪怕是一個山上修行的和尚還是道士,最終結果都想回歸本源,與道接軌。
放下自我越多,自然回歸就越近,越與道接軌,你的層次會越高,所以佛祖在《金剛經》有云:“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明白這句話,不但修行也修行好,企業也自然做好;內在是“體”,外在是“用”,做企業是內在的投影源,而體現外在的投影像而以,所以實修不但能把企業做好,做強,做大,做什么都能做好,哪怕是藝術家,歌星,教育家,領導,等等360行,沒有一個行業離不開“體”,“體”是對的,“用”自然對,360行只是“用”的呈現而已,所以“體”是根本之根本,也是企業生存發展核心之核心。這個根失去了,像會海上飄浮的草,下面不扎根,隨波逐流,福報用完,企業自然會被社會淘汰,所以為什么常說一句俗話:“富不過三代。”
但為什么有的企業幾千年不倒,那是為什么?也許你會問,中國有這樣的企業嗎?有千年不倒的企業嗎?答案是:“有”。是什么企業?那就是寺廟。寺廟是千年不倒。寺廟是佛的理念,佛是與道合一,自然千年不倒。
所以,做企業如能領悟到這點,不成功也難。
那是不是單靠符合天道踐行于工作中一定能成功嗎?
如是固定性產業是這樣,流動性產業是要隨趨勢走,趨勢是隨三元九運而運行,像今天是2020年,走的是八運,為艮運,對金融,房地產,網絡行業是可以的,但快到九運,自然經濟要轉型,財富的流動會隨九運的趨勢而改變。
所以,經濟在轉型升級階段,下一波是九運。對電器類,網絡型產業必須與九運接軌,不然就會被市場淘汰。
但不管市場如何變遷,內在“體”與道接軌,這個體是不能動,如內在的體與自然接軌,自然與虛空法界相合,市場不管如何變遷,也變遷不過虛空法界,市場只不過是變遷的“用”而以。用為有相有物,內在的體包括有相的用,但有相的用不包括內在的體,所以要以內在體之心應對有相有形的用,自然難不到內在的體。
當然,像今天的整個市場動態也要掌控,中國現有的財富走向又提升到資本經濟。
為什么今天的生意難做,原因是好多企業跟不上時代運行規律與把控,他們還在走市場經濟思維模式運行。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從改革開放之前,那時是計劃經濟時代,供小于求,什么東西憑票買,為什么?
因為供的商品太少,求的人太多,只好任何東西憑票買;工廠的管理采用的是制度管理,制度就能應對計劃經濟。
到了改革開放后,走向市場經濟,全民允許下海經商,商品一下子是供大于求,憑票買東西自然取消,工廠靠的是管理加經營,單靠管理的制度已經滿足不了市場,所以經營必須加上,才有生存的可能。
到了今天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原來商家賺錢賺的是差價,現網絡化時代,一切都透明化,差價很難賺到錢,商家生存的目的又一次升級,又要升級轉型。
如今企業生存要在經營加管理的基礎上,再加金融,因為現在已經走向“資本經濟”。
何謂金融?“金”講的是投資能力,“融”講的是融資能力。如投資能力與融資能力不具備,企業可能面臨出局的考驗。
這是時代發展必然趨勢,計劃經濟靠的是管理能力;市場經濟靠的是管理能力加經營能力;到了今天的資本經濟,靠的是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再加金融能力。如不具備這三種能力可能會被市場拋棄,自動出局,為應對千變萬化,瞬間萬變的時代,只有你內在強大,與道的虛空法界相合,不管如何變遷,變超不出虛空法界,你都可應付。為什么你覺得現在企業不好做?
賺錢難,那是因為你太固有思維,不與時代命脈趨勢接軌,自然難做。
如何讓難做企業變為好做的企業?
唯一的捷徑,就是自我提升個人能力,你是企業的源動力,也是舵手,你符合道,哪有應對不了。千遍萬化的相,也叫用,不管如何變遷,脫離不了內在的體。
所以,實修是時代發展生存之根本,也是發展的必然之趨勢,只有實修才能打破知識的局限,與道的智慧接軌;如你跟不上時代變遷,不與道接軌,出局的是自己,是你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現是真正的靈修時代來臨,誰還停留在固有思維,還不改變,還停留在知識層面,哪怕你把世上學問學完,五個文憑,八個文憑,那也是有限的知識,只有道,才是無限的,如不改變,將來會“很慘”二字來形容。
那些說實修沒有時間的人,將來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還是經營商,管理者,360行,都會很慘,因為你不與時代接軌,知識應對不了千遍萬化,瞬間變遷的時代了。
像計劃經濟,靠的關系,后臺,鐵飯碗時代早已過去;市場經濟,靠文憑,靠的是學歷的知識時代也將過去;現是真正實修靈修時代,是智慧時代,每天進步一點點,自我超越的智慧綜合時代,是“T”型人,不但要寬度,而且還要有深度的時代,憑的是你個人的修為與真才實學。現是能量對接的時代,誰的能量對接得越強,越接近于道,感召的人會越多,企業自然會做得越大,誰不適合時代趨勢,與天心背離,自然會被宇宙運行的大磁場所拋棄,拋棄那些不與大道規律接軌的人,所以自律與精進是每一個人生存發展的命脈線,也是企業生存之根本!
現時代,財富會再次分配,那些固有思維,不與時代接軌的企業與個人,將來會自動出局,符合時代趨勢,與天心相合者得生門,不與時代趨勢接軌,不去實修精進者得死門。
最后用一偈與大家共勉;
宇宙洪荒運三千,
自古順道昌永盛;
若想僥幸求拓展,
氣壯山河也死門。
——元歸——
《競爭與自我超越》
大約在五年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主持人采訪有名 望的企業家談到贏得市場要通過競爭時,情有可原, 可能國學文化推廣力度不夠,文化還未深入到企業家 心里 。但在前些天,在電視上偶然又看到采訪企業家時,企業家仍講到要發展就要“ 競爭 ”,有點說不過去了 。如今天還提“ 競 爭 ”二 字,說明國學文 化還沒有灌入到有名望的企業家內心,如還抱著固有 思維,企業與企業通過競爭贏得市場,那么,這個企業好景不會太長了 。也許講到這里,讓好多人難以理 解,為什么競爭會 如此可怕 難道以后提競爭就會被 時代的趨勢拋棄,進 入原地踏步, 最后回退的地步 嗎?答案是肯定的 。
為什么有如此的厲害關系?今以這個主題一起 共同探討,共同學習 。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么是競爭明白競爭內涵后,就 知道為什么不能競爭了。競爭二字,如講大白話,就是我要比你好。也就是互相爭勝。在市場上,經濟主體之間在平等的條件下為爭奪經濟利益,而展開的較 量。這個競爭在一般人看來很正常, 也覺得合情合理;如以前講合乎情理說得過去,但如今 2021年的中國,中國已解決康,大提倡國學文化,已往精神層面,靈性層面進展,競爭自然
不符合時代進展。如還抓住固有觀點不放,還在 提倡爭那么整個社會在各層面會嚴重不利 。下面我 們以各個層面來分析下,由于“ 競爭 ”帶來的危 害 ?
如個人提競爭,會爭強好勝中生存,在外求,不注重內求,結果會格格不入,因為對不上旋轉的齒輪 而自動出局;同時身體上會不健康,因在于你自己能 力缺陷想不開而影響自己的心情導 致;財富方面你 會所剩無幾,因為你的所作所為可能是竹籃打水,難 入人心,互不契機。為什么? 因為人與人打交道已不注重外表,不注重你給人家多少好處,人家得到好處后給你辦事的時代了,現是要看你的人品與德行,做 人做事的品德作風的時代,同時還要看你的思想境界是利他還是利己的時代,如你還停留在“ 有錢能使鬼 推磨 ”的時代,你將會被時代的大浪而淹沒 。因為現有的層面,小康已解決,物質層面的肉體已達到了 需求,整體已往精神層面,有的甚至往靈性層面邁進;精神層面是解決人的情緒體,理智體,意志體時代 ,所以人關注的是感覺 ,奉獻,品格 ,德行 ,對社會的責任,公信度如何 ?“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無畏的擔當精神時代了 。
如家庭提倡競爭 ,家庭會不和睦 ,攀比性強,家長難管理好自己的子女 ,最后會子女不孝順。為什么會不孝順 ? 因為競爭為比 ,攀比心一激發 ,人 的自私,嫉妒,虛榮,不誠實等等內心的一片黑森林同時激發,因為是同一陰性層面體系 。如果有二個或多個子女,你不管如何公平對子女,子女都會把攀比心放心上而激發內在,從而也激發同體系陰面的負信 息嫉妒心,自私心,虛榮心等等,這些心態不管對自我個人的成長,還是家庭關系 ,將來走向社會,都是有害無益的 。如在家庭,由于你倡導競爭,激發的是子女劣性一面 ,這些自私自利心態一齊而上后最后導致子女對父母不敬不孝,如子女多,會說父母不公平,會說偏向于誰,會說你對誰好 ,對我如何如何不好 ,最后做父母一碗水難端平, 你會被子女離棄,原因是競爭的攀比心激發而導致 。為什么我們時常看到電視,孩子有幾個,可沒有孩子為二老承擔贍養,二老孤苦憐丁,做子女的起碼的責任與義務不承擔? 原因是父母的引導直接有關聯 。引導偏了,不符合道的方向,自然會產生攀比心,分別心,嫉妒心最終子女不但不孝順 ,而且還會一個抱怨 ,最后也不來理自己的父母,老時不照顧自己的父母。這個家庭這樣,旁邊的家庭也會被影響,因為他們用攀比性看問題,導致這個那個家庭,整體的不孝不順,根源在一開始父母引導錯誤觀點而導致,把每一個的劣性 黑森林激發起來了,沒有往道的正能量看齊 。
如企業提倡競爭,在內部,難產生相互幫助,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而是還會暗中相互拆臺,最后部門與部門之間配合不默契而脫節,造成經濟損失,這是對內 。如對外,企業與企業之間提倡競爭,會互相 拆臺,互相挖人 。為什么如今有獵頭公司這個行業? 是因為相互間在拆臺,才出現這樣的行業,這個獵頭 公司是隨著市場需求而誕生,這是不好的社會風氣,社會現象 。如獵頭公司一出現,完全是以“利 ”為重,不以“義 ”為重,人情已淡薄了。例如:一個高 管年薪50萬, 同樣的能力, 給獵頭公司挖去到另一個公司,年薪可能是100萬 ,對于他本人是有利,但對原有的公司可能是資源外泄, 損失慘重,既然這 家公司年薪100萬,那么也會有年薪200萬的公司也 會挖對方,這個給年薪100萬的公司,有一天也會有沉重的打擊,這樣惡性下去,人情何在?完全被利益驅動,這樣下去 ,企業遲早會倒閉,遭殃的整體企業 與社會風氣 。
只講利 ,不講義;整個社會也存在著不穩定的因 素 。如再繼續提倡競爭,企業一直會往外攀緣,不注 重內在提升,企業有一天會被市場所拋棄 。如今是市 場經濟,全球經濟一體化,顧客對市場的產品是個性 化,而你還停留在固有思維,一成不變,不去向內提升,不去創新,不去開發新產品,還在外求 ,還在打 敗對手為目的,這樣的心理,那就大錯特錯,你打跨對手的同時, 你自己也消耗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以為自己贏了對方就戰勝一切。但想過沒有,另外公司不 斷在提升,不斷在創新,你還洋洋得意時,你的固有不動思維會被創新提升的企業而代替,你等著的是出 局與淘汰,沒有人讓你出局,淘汰,是你自己讓自己不進步,不提升,固步自封而出局,淘汰。所以企業還提倡競爭, 說明好景不會太長了。哪如何扭轉局面?轉變思維定勢,不去外求,也不擊垮誰,而是自我超越,如老板的思維自我超越,基層也會跟著老板 的思維走,也會自我超越不斷開發新產品來滿足市場,應對市場,適應市場需求, 你才能有市場立足一席之 地 。
如社會提倡競爭,社會風氣不但不好,各行各行 外求,相互攀比,私底下互相拆臺,同時相互不講誠 信 。 如今律師事務所日益增加,這個行業是打官司,為什么要打官司?是因為各行各業各種糾紛產生不平 而產生這個律師事務所行業。如事事和氣生財,沒有 分爭,團結合作,相互幫忙,相互促進,共同互贏,互相諒解,互相包容,有這個律師事務所的行業嗎?如這個行業的興盛,說明整體社會存在問題而導致興 盛 。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世紀初期,幾乎聽 不到這個行業,如今律師事務所成了一種時尚的職業,這不是一種好現象, 說明社會的整體大氣候不公平而 產生這職業,原因之根在哪里?還是在提倡競爭,競爭一出現,個個往外攀緣, 達不成目的,不擇手段,能用的都用上,陰招陽招都用,最后產生不公而去打 官司 。所以,“競 爭 ”是罪魁禍首。引導的一開始 錯誤,會帶動整體社會的不平而失衡,有多可怕 。
還有,如今的藝人,成360行中行業的頂端之一 收入,演藝界的高報酬,是科學家,院士,為國研發的功臣都無與論比的收入 。這也不是好現象,為什 么? 因為在外追星,沒有向內提升,如這個行業的興 盛,說明整體性偏向往外在攀緣,人注重的是眼觀,耳觀;輕視了向內直覺,靈性的提升。等有一天360行業都差不多平衡時,社會已走向和諧,穩定祥和 。
太過與不及都不是好現象 。如果你的內心一直還 是向外求,不去向內求索,既使你達成了目的,好景也不會太長,為什么?因為雖然一時達成,但未來還 是靠內在實力說話,外只是內的輔助,你還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向外攀緣;不知如何往內提升,自然最終你會不適合時代的進步而出局,那是得不償失的。所 以只有自我超越,每天進步一點點,不外求,心往內觀,向內提升,回歸本源;這個本源的靈性一旦激發,激發后的結果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適應市場的需 求。如不往內觀,不去激發內在靈性,不去向內提升,不去自我超越;還是向外求的競爭,你最終會被社會 的大氣候而拋棄,出局,淘汰 。
如囯家提倡競爭,會出現國與國之間挑釁是非,讓國家與國家之間紛爭不斷,產生矛盾,引起沖突或 戰爭,最后誰也好不了誰,一個掌舵人的思想高度與 覺悟力決定大方向的走向,如還停留在競爭,不去反 弓內省, 自我超越,苦的是百姓,害的是服役軍人;所以,一個元首的掌舵人決定大方向的走向,如只為 滿足自己虛榮與得失,那是不稱職的掌舵人。所以,人人都要自我超越,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整體自我超越,整個娑婆世界也會提升一個維度,這才是全民所 向 。如何讓全人類向上提升?這是全人類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共同去獲得的愿景 。只有自我超越,每天 進步一點點,不去外求,而是往內觀,把本我激發,回歸大我,共同努力,只有回歸大我,天人合一,才能自得安樂,娑婆成極樂,這也是全民所向,也是天下蒼生所向的共同的目標與愿景 。
從上所知,不管是個人提倡競爭,還是家庭提倡 競爭,還是企業提倡競爭,還是社會提升競爭,還是國家提倡競爭,都是有害無益的 。
為什么競爭有如此不利點?今進一步共同探討,共同深究,共同學習。只有把這個競爭弄明白,并且了解到這個競爭向外攀緣的危害搞明白,全民才會醒 悟到,才會去遵守,才會去不提倡競爭,才會去轉變思維,往內提升,才能自我超越,這個社會才能穩定,和諧,健康,有序; 才會其樂融融,和諧大同的社會。
好!我們進一步來深究競爭 ?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陰陽兩面的世界,陰陽世界 中,陰為黑暗的一面,如:自私,嫉妒,虛榮,不誠信,偷,盜,淫,妄,戰爭,欺騙,侵略,剝削,以權謀私,爾虞我詐,競爭等等 。
陽的一面是積極,樂觀,向上,互幫互敬,寬容,和諧, 自由,平等,清凈,安祥,慈悲,大愛,自我 超越等等。當在這個陰陽世界中,人的引導決定未來 的價值導向思維的定勢決定未來傾向。我們聽過《笑 婆婆與哭婆婆》的故事。今略講一下:從前有一個老婆婆,整天哭,禪師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我大女兒賣布鞋,小女兒賣雨傘。天晴的時候小女兒雨傘賣不 出去;天下雨的時候,大女兒布鞋賣不出去;我當然擔心她們賣不出去而哭。禪師開導說:你應該開心才 對,為什么?因為天晴時,大女兒賣布鞋賣得好,你是不是高興?天下雨時,你小女兒雨傘賣得好對不對?所以,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你都要為二個女兒 高興,老婆一聽,的確如此,從此以后,這個哭婆婆就變成了笑婆婆 。從這個故事,我們得出什么結論?
得出價值的定向,二個女兒沒有改變,只是自己 的思維定勢變了。如往好的定位,積極樂觀的定勢導 向,就開心快樂;如往消極定位,負面的價值導向,就是消極,傷悲,痛苦的定勢導向。
如今的社會也一樣,如各方面往積極,樂觀,向上引領,不去提倡競爭,而是往正能量,往自我超越的為楷模,以榜樣的力量來帶動,社會風氣會一片祥和 。如還提倡“ 競爭‘’,打敗誰為驕傲,為榜樣,不去檢討自己,不去內求,思想的覺悟領悟不到這一 步,那整體結果會往下坡走 。人思想是要靠引領,特 別是掌舵人,掌舵人的方向指向決定全員的安全度,出息度。如掌舵人與道合真,與天心相應,以“ 共 ”與 “同 ” 作為人生價值最終歸屬,這個團體,還是社會,還是國家,一定會發揮正能量,一定是其樂融 融,和諧,穩定,自由,平等,互信的社會 。
所以掌舵人的覺悟度與時代引領有直接關系,這 就相當于禪師把哭婆婆引領到笑婆婆,事物本身沒有 變,引領的方向變了,整體自然變。
如今物質層面小康己解決,已往精神層面與靈性 層面趨向的時代,如還停留在競爭,攀比,自私自利,抓住固有思維,那是得不償失,如再不作出思維的提 升,將來會被時代的大氣候,大浪潮而淹沒 。
哪如何應對千變萬化的社會?只有自我超越,自 我超越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斷提升內在自我,往 內觀,激發自己的本我,讓本我覺醒,覺醒后回歸大我,靈性激發后,回歸到無相的明覺系統,讓無相的思維定勢以不變應萬化 。讓無招勝有招,最高境界是 無,無不是沒有,這個無是空,是真空,是真空生妙有, 這個妙有是宇宙運行規律,這個規律是符合宇宙 運行經久不哀的法則,這個法則是法性,是真一,是實相,是法界,是如來,是回歸本源,是道;只有掌握了這個道,才可以一變應萬變 。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孫悟空永遠跳不出如來掌心,因為無相包涵了所有有相的世界。
所以,自我超越才是今天的個人還是家庭,還是企業,還是社會,還是國家所要提倡的,只有把控自我超越,每天進步一點點,世界才一片祥和,整體才能其樂融融,世界才是太平,祥和,安泰,大同 。
最后一偈與大家共勉 :
世界本然無善惡 ,
重在引領定乾坤 ;
三千本由自心定 ,
回歸本我合道成 。
— — 元 歸 — —
《 香 道 》
——聞香如何得道
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講到香,據史料記載可追溯到《甲骨文》《周禮》以及《詩經》中,還有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將熏香作為治療疾病方法之一并運用在醫學上。
香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涵蓋了人類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從民間的祭祀到社會各階層群體,到生活日常用之,展現了大自然之美與人性化香韻相結合。
在宋、元時代,品香,喝茶,插花,掛畫,作為上流社會生活的“四雅”。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但香文化至今一直屹立不倒。為什么有如此長的生命力?
這與博大精深的太極文化密不可分。我們知道,人文始祖伏羲創的太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太極圖,醞釀著生生不息的宇宙運行規律,太極簡單地,樸素地總結了宇宙大自然運行規律,這個規律的相對與絕對的對立統一觀,正是道文化的自然觀,這個香道文化正是這個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醞釀而生,從而使原有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逆流而上,讓兩儀歸一,一歸無極的過程,這就是香道文化的真正意義所在。
從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來,難有人講過聞香后如何得道,我也翻過書籍與歷史資料,只講到香的文化史,香品、香具,講到香的用途,還有些表演的演藝類手法,但我今天要與大家一起共同探討的是聞香如何得道,這個得道的機理是什么?
如把聞香能得道的機理搞明白,這才是香道的真正實質意義,如講表演手法,各種優美姿態,這個與聞香后得道沒有多大關系。好像佛教與道家舉行法會前的穿著各種服飾打扮,讓人只能吸引眼球,但不是佛法與道法的實質,那只是表法給人欣賞而已,是吸引人的方法,有句話叫,“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所以,我要闡述的是聞香如何得道的機理?但愿對你有所啟發,有所幫助;希望能真正的幫到你,這是我寫文章的目的。好!長話短說,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共同探討,共同學習聞香是如何得道的機理?
香的名目繁多,如:檀香,霍香,降真香,沉香,乳香,丁香,松香,艾香等等,經過我數年研究與實踐聞香,能讓人快速升華到精神高度,然后往靈性層面轉化,艾香是最快方法之一,其次是降真香;往往好多人不理解,艾香是最普通,又是價格最廉價的,為什么艾香最快,最有幫助?
也許在大眾心目中,貴才是好東西。我們要知道,這個世上最重要的東西不一定是貴的;但往往不需要,可有可無,也沒有多大作用的反而是貴的。例如:空氣,水,是最廉價的,但是是最需要的,缺一不可,缺一樣,人就無法生存;像鉆石,是最貴的珠寶之一,生活中可有可無的,反而是最貴之一。
如果沒有空氣,沒有水,我們都活不成,所以貴與賤不能衡量事物的好與壞,只是物以稀為貴罷了;所以艾香就相當于價廉的水與空氣,但對養生與悟道是妙品。我下面會闡述艾香為什么有如此的功效?
在闡述之前,先了解一下歷史。
在古代行軍打仗千軍萬馬,最重要的是解決水源問題,如果水源解決不了,官兵就會渴死,那怎么辦?
行軍前需用艾草來找水源,特別是在漢武帝時期,為了收復匈奴,在沙漠作戰,沙漠沒有水,怎么辦?
先把艾草堆成一堆,點火燃燒,艾草有一種特性,性向下,沿著沙漠往地下走串,自動去找水,當遇到水源的時候,就會將水一同蒸發升騰,軍隊在5里去找,看見哪里地面有水霧冒出來,表示這個地方的地下有水,然后去挖,不一會兒水就出來了。從這個故事我們知道,艾有走串(通氣)的優勢,所以,在香道里就有艾香,聞了后,能在體內走串(通經),作用比一般香大,走串之力很重要。
講到這里,也許你會問,這個走串之力與悟道有關系嗎?有,并且相當之大。在這講之前,首先要明白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這個身體對修道來說,是“借假修真”,人如何“借假”?什么是“假”?
我們這個身體皮囊是假。什么是真?靈魂才是真,才是不生不滅,靈魂要修真,必須要借用這個皮囊才能修到這個大道的真。如人的身體皮囊氣機跟不上,要想見性開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身體是悟道的工具,如工具與身體不相匹配,心支配不了身體,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修道也會半途而廢。
所以,修道的實修實證,就是內外在一條線上,也就是身與心合一,不合一會如何?不合一會身是身,心是心,身心分離,身心分離會怎樣?會“行尸走肉”。
話不好聽,但就是事實。所以修道難,難的就在身心合一上,我們在修道過程中,往往年青時有良好的身體,但內在的修為高度達不到,會“身有余而心不足”;到了年齡大了,學歷,經歷,閱歷也有了,悟道心性資本有了,但身體跟不上了,會“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一般修道在45歲左右能開悟就開悟,過了太大年齡氣機跟不上,年齡太小心智不成熟,45歲左右是悟道的黃金時代,千萬別錯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悟道并不是單方面,像似一盤花,要開花,需要多方面配合,如:土質,濕度,溫度,陽光,季節,氣候等,缺一不可,花才能開放;人修道也是一樣,要多方面配合,如各方都成熟了,但身體的機能跟不上,就沖破不了“能”與“所”,只有能與所沖破,才能讓六根與六塵脫離,讓能與所脫落,從原有的無明系統轉到明覺系統,所謂的見性開悟。
但如今開悟的人鳳毛麟角,為什么如此少?原因是不會利用工具,不懂得方法。
如懂得了方法,不會利用好工具,也不明白如何入道的機理?
這是千百年來修行者所要關心的話題;如果你想從香道中作為外緣助力,掌握聞香機理,然后并善加利用,這才是聞香得道的關鍵所在,也是今天與大家一同探討的重要話題。
其實,聞香悟道并非難事,難的是不懂方法,如善知識不去引領你,自己摸索是非常困難的;當有善知識引領你,但你自己還需要福德資糧來配合,如福德資糧累積不夠,智慧上升不到一定高度,給你引領,還是慧性跟不上,因為智慧是要福德資糧做基礎,有福德資糧,智慧自動上升,再去引領,你才可上路,這一點非常重要。
所以,香道針對的對像是有福德資糧的人,上年齡或者說見悟的人,現市場上見悟的人很多,講道理什么都懂,但修道不是“見悟”就能脫離六道輪回的,而是要“證悟”。
見悟是你心性己成熟,也明白了理,各種佛經也參得差不多,但心性成熟為什么開不了悟?
因為身體沒有跟上,只有身與心合一,才能真正合一,才能讓“能”與“所”脫落,脫離輪回。
在此,先分析一下身體,人的身體首先要健康,為什么不能有病?
有病就難以開悟,那只好找助緣。這相當于一盤花,沒有到季節,最好的土質,溫度,濕度,陽光都達到了要求,還是花開不了,為什么?
因為季節沒有到,季節就相當于身體健康。
人修道也是一樣的,如其他條件都具備,如沒有好的身體,一樣沖破不了。
為什么?為了讓大家更清楚明白,這里講細一點,例如:你的脾胃功能不好,就是這一條,開悟就難了。
為什么?因為身體的脾胃不好,說明你思慮太多,思慮就是念頭,念頭太多,念頭多就是悟道路上的攔路虎,就難以開悟。這是什么原理?因為《黃帝內經》中講到,“思傷脾”。反推一下,你的脾胃不好,是不是思慮太多,思慮是什么?思慮是念頭,念頭太多,念頭多自然三心得,三心得何來開悟?
在《金剛經》云:要三心不得,過去心不得,現在心不得,未來心不得。三心得了,就是放不下你念頭這把屠刀。在佛學中常聽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往往好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以前做了好多壞事,也殺害過某些眾生,現金盤洗手,不再干了,如這樣理解就理解歪了,理解到皮毛上了。
這個放下屠刀講的是內心的念頭,念頭是生生死死輪回的根,如根的念頭不空,就會有輪回。所以佛教還有一句話:叫“若想人不死,先死一個人”。先死一個人講的是“識心”,識心不死,“真心”不顯。這個真心就是本如,如來,法性,本我,實相等異名同意;如何讓“識心”死?讓“真心”顯?
要識心死,識心是什么?識心就是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這三心的依托是六根,為:眼、耳、鼻、舌、身、意,針對的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再依托是六識:也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根,六塵,六識為十八界;在十八界基礎上還有七大,就是地、水、火、風、空、根、塵;共二十五。也叫二十五圣,讓二十五圣的某一處下手,這是修證二十五圓通法門的關鍵所在;三界十方一切如來修證圓滿都離不開二十五圣圓通法門。
但今天講的香道是從哪里入手修呢?這是今天要來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的主題。
香道從鼻根入手修。可用普通艾香(陳年的艾香更好),聞香后,香的煙的性是向下,但香的香味是向上,這個懂古中醫人都明白,如:在《傷寒論》中配藥,香的桂皮與辣的生姜走的是上與表;苦的淡的咸的走下,煙有苦之味,包括抽煙的煙油,味也是苦的,苦為走下;香為走上,這一上一下,產生走串之力擴張;這相當于去吃火鍋,為什么有的人喜歡去吃火鍋?
因為火鍋里有桂皮,生姜,白芍,枸杞之類配料,桂皮與生姜的辣是走上走表,白芍的性向下,這里講一下白芍,白芍在古經方作用是降和泄,收斂滋陰為輔,臨床常用它治腹痛,降則能引氣血下行,苦則能泄而去實,所以白芍能治腹痛。
白芍下降,桂皮向上向外,這個一上一下一斂一張,讓我們情緒低落或壓抑久的人產生宣發,一旦宣發,發泄出去,心情就舒暢了,所以為什么好多人愿意去吃火鍋,因當今社會壓力大,所以去吃火鍋,原理就在這里。但好多人去吃火鍋,感覺吃火鍋好,但不知道為什么好,這是大多數人。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再來看聞香,香也是一上一下,同時走串之力強,所以聞香后,心情特別舒暢,這香的走串之力,讓年齡大的人,見悟的人,心性達到見悟但身體跟不上的人,身與心分離的人,由于聞到香后,走串之力一下子到全身運行開來,當人的身體一旦運行開來,心結就自動消融,就慢慢打開,陽氣上升。
當然,穿的衣服要配合,要寬松,心情放松,聞香前要沐浴;我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運動無國界”;這句話講的實質意義是說,當身體運動開后,陽氣就上升,氣機就通暢,一旦通暢,正能量自動產生;這好比是晨跑的人會知道,為什么有的人情緒低落,狀態不好,早上去晨跑,一晨跑,他心情就好了,為什么?
因為運動開后,體內的氣機在上升;運動是產生熱量,這個熱量就是陽,也叫升陽,這股熱能陽氣是正能量,如情緒低落,一運動就把陰的負面情緒低落消融了,這是機理所在。如不去運動,情緒低落者,慢慢消沉,最后會變成憂郁癥。
所以一運動,陽氣上升,正能量自然出現,正能量陽性自然能消融負能量的各類信息。正能量陽氣是什么?
是道。是太極圖的陽極,當正能量不斷擴大,太極的陰極慢慢開始轉陽,當陰消融,陽上升,原有的陰陽二儀就歸到一,陽氣與道本是一家,陽到道合,道為天,天人合一自然合成。
合成后自然無我無他,無對無錯,無分別心,打破二元對立,自然無界線,所以,“運動無國界”是講這個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你自己可以借助外力可調控自己的心情,所以,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說明我們有緣,讓你了解了這些機理,有多少人修行不懂機理,埋頭苦干;不得理,何來修?只有理通了,才可上路,有句話叫:“理通法則明。”
當聞香后,身體的氣機開始運化,心的能量往上升,由于香的走串之力,讓體內的五臟六腑氣機開始運行,從原有的某臟腑缺陷障礙慢慢消融,然后走上太極的陰消轉陽,當陰極消融到成陽極時,這時,心里會產生法喜,念頭看得清清楚楚,念頭幾乎不出現,內心的安樂,自在,法喜由然而升,但不是開悟,還必須沖破歸無極,無極為虛空法界,然后再加心性達到高度,身與心就開始合一,讓正能量上升,往陽層面升,三心自動不得的,三心不得與身體運化開有直接關系,這里與道家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同一個理,有機會講道家。
當身與心都達到最佳狀態,也相當于這個陰陽太極圖讓陰消融成陽,從原有的陰陽太極轉變成無極,也就是兩儀歸一,一歸無極,無極也是虛空法界,才能讓能與所脫落,這個“一”如何打破?
佛家用“棒”或“呵”,或某一機緣,或外加助力,讓識心離,真心坐。
也相當于二根拉得緊緊的繩子,中間一刀,再也無法連接,也就是讓“能”與“所”脫落,心光頓發,所見之物處處法王身,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無二無別;即所謂的“開悟”。
明白到這個道理,你平時去實踐,善加利用,就可上路自修了。我們如果懂得唐密針灸前行禪,是利用針灸,在足三里,氣海,中極穴,關元穴下針,足三里是胃經原穴;氣海是身體氣之海洋,在任脈上,能培補元氣;足三里與氣海配合,能達到精滿氣足,這個用艾條,不是艾香,讓艾條的煙從刺針口邊進去,捻針左為補陽,也就是順轉,一般左轉9圈,9為陽;如要泄,可右轉,也為逆轉,捻轉6圈為泄,6為陰。讓艾條的煙從針刺邊處進去,讓艾香在體內走串之力達到周身松通,最后天人合一狀態。
所以修行上年齡的人要借助外緣,一旦讓“能”與“所”脫落,像似兩根繃緊的繩子中間一刀,永無連接。艾香費用很低,也不復雜,希望看到的同修多去實踐,在實踐前還是那句話,你個人的福德資糧必須上去,福德資糧與智慧掛鉤,福德資糧到智慧自然到,再加正確方法善加利用,自然“回家”不是夢。
最后用一偈與大家共勉!
人落凡塵行歷煉,
志愿人道出紅蓮;
若想生活道中求,
借助得法勤加越。
——元歸——
《 茶 道 》
講到茶,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三皇五帝時代,《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從那時開始,已經對茶極為重視,商末時代,巴國把茶作為貢品獻給周武王;魏晉南北朝將茶商品化,南宋時期,茶傳入了日本,朝鮮。
茶稱之“道”也從唐朝開始,從歷史資料看,“茶道”一詞,最早出自唐代,詩僧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云:“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這是唐代僧人對剡溪茶寫照,剡溪是地名,今在浙江嵊州。有機會可品一品剡溪茶。同時,也自然會聯想到茶的公案,趙州和尚“喝茶去”。至今難有人參透此公案究竟在講什么?今天也一起聊聊“禪茶一味”的話題。
茶是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從而讓靈性得以升華,歸于本源。茶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茶道有一定的遵遁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等等。今就不探討識茶,鑒茶,品茶,沏茶,賞茶,聞茶等茶藝上的外相,著重探討內在喝茶何謂稱得上“禪茶一味”?也就是說著白一點,喝茶如何見性開悟?“茶”稱得上“道”字,并非什么東西稱得上“道”的,道是規律,是真理,是與本源相合的實相,是常人難以理解,也是不可思議,難以言表的。今以此話題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提升。
我們直奔主題,喝茶如何與本源相連,達到天人合一,我們首先要了解茶的作用,為什么茶能起到與本源合一?然后我們再來探討與本源合一的機理是什么?其實,無非是二十五圣圓通法門與其中之一契入罷了。
我們知道二十五圣成就,無非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十八界,再加地,水,火,風,空,根,識這七大,共二十五而證圓通,歸于本源。
我們可以用繼承唐宋遺風的日本茶道為例:講的是“和、敬、清、寂”。我們首先來探討“和”字,這個和是講和諧,平衡,共容,讓身體的五臟達到和諧,共容,平衡,才能與道合真。當達不到五臟平衡,氣機跟不上,悟道不得力。只有五臟平衡,這朵花才能正常開放。所以,身體是以借(假)修真的工具,身體與心相連,與五情也相連,身體五臟平衡,心情自然愉悅;反之,五臟失衡,五情失衡,喜、怒、恐、悲、思失衡,心情自然被念頭這個攔路虎障礙住了,難以入道;所以,身體是悟道工具,切莫怠慢身體。
好!我們進一步來分析茶,茶的品種很多,分五色,紅,黃,綠,白,黑。《黃帝內經》指出:綠色屬木,是肝之色;紅色屬火,是心之色;黃色屬土,是脾之色;白色屬金,是肺之色;黑色屬水,是腎之色。也就是說根據個人體質適合自己喝什么樣的茶才能共容,共和,有的人喝綠茶對他有感覺,有的人不適合喝綠茶,一喝會二、三個晚上不能睡覺,到第三四天無精打采。喝茶是讓體內的失衡點填補上,從而達到平衡,和諧,相容。
相容,平衡才是喝茶近道之理,如不相容,反而失衡,最貴的茶反而適得其反;有句話叫:“黃金雖好,放眼遭殃”。還有一層面能近道:就是喝茶的水溫,水溫為熱,進入體內,一熱升陽,人的思想意識自然會往陽性,正面,積極,樂觀方面走。會讓消極,自私,嫉妒,傲慢這內心的這遍黑森林自然消融。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人是感性的,有境生情,有感轉識,這個“境”是指外境與內境。我們聽過“運動無國界”這句話吧?這句話是講,人一旦運動開,人的思想意識往積極,樂觀方向走,也就是升陽,一旦升到陽性層面,就是道體太極圖的白半球層面增加,這層面一增加,自然與本源接近,每個人的本源是純陽體,本源每個人相同,按佛家講,每個人有佛性,這個佛性就是本源,就是如來。一運動升陽,陽性近道,近道得同,是這個"同"就產生了無國界,“同”自然也為“和”。
好!再回到主題,所以從體感上入道,也就是從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身根入道,再加茶本身提神醒腦作用,很快進入第二階段“敬”;為什么會產生敬?這個敬就是敬畏,就是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當人的身體五行一旦平衡,像如一張四腳桌子,三腳著地,一腳懸地,給懸地的桌腳一填補,自然平衡,五臟自然運化和諧;溫度高于人體熱量,一入體內,熱為陽,陽性一升發;同時茶本身能解毒提神醒腦作用,很快會把陰性,負面信息消融,陽性升華,一旦負面信息消融,人就進入正面能量狀態,正能量即是“道”的層面,道家修行講的是去陰增陽,陰性減弱,太極圖的陽性自然增大;陰性減退,陽性增大,自然近道矣。如佛家層面,身感一熱,一提神,就達到心感法喜,一旦法喜,大腦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自然不得,三心不得,時放當下,近于“定”的層面;三心不得,如按現在語講叫能量不流失,能量不流失,“定”中生“慧”,“慧”即是“愛”,大愛自然產生。
大愛是無邊,天地萬物皆是愛的化生,所以天地靈氣自然近矣,所以這種“敬”畏之心自然顯發。再加飲數杯加強,有“敬”產生“凈”,這個“凈”就是清凈心,這個清凈心已近于無欲無求,身暢體通,法喜使然,這層面如有禪語或悟境相洽,或棒或呵,很快達到“寂”,這個寂就是悟道,也就是明心見性,“能”與“所”脫落。所以"禪茶一味"這句話一點不夸張,這才是真正的茶道契機與理路。
我們再來參趙州和尚“喝茶去的公案,”趙州和尚是我國唐代高僧,法名從諗,他住世120歲,可謂長壽的高僧。他晚年的時候,常住趙州觀音院,各地前來參訪這位高僧大德的僧人不斷。一次,他問一位新來的僧人:“你到過這兒嗎?”新來的僧人恭敬地回答:“到過。”趙州和尚平靜地說: “吃茶去。”這位新僧人默默地退下去了。趙州和尚又問另一個僧人:“你到過這兒嗎?”這位僧人凹答說:“沒到過。”趙州和尚同樣說了句:“吃茶去。”
在場的院主非常疑惑,事后請教說:“和尚,為什么到過和不曾到過,都喝茶去呢?”“院主”趙州和尚冷不丁說了一聲令下,院主下意識地應答,趙州和尚仍舊說:“吃茶去。”這則公案究竟在講什么?從唐朝之至,難有人參透這句話的本意,不管是網上,還是視頻等等,難有人明白此意,今天就以此公案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學習。
趙州和尚為什么問來過的和尚,“你到過這兒嗎?”這并不是真正的問,是通過法語問,來考驗你的境界如何?難道趙州和尚真的不知道那幾位僧人來過還是沒有來過嗎?不一定。趙州和尚不管是知道還是不知道,以前來過還是沒有過來,問的意思是法語的考驗,問這和尚懂不懂禪法。這是問的關鍵所在,為了讓大家更加明白,更加透徹,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請問白糖甜不甜?大家一定會回答“甜”。
為什么會回答“甜”?因為你們通過過去的記憶回答,在人的大腦記憶思維中,糖就是甜的,這個沒有錯。但禪是“當下”。是三心不得,過去心不得,未來心不得,現在心不得。如答“甜”字,自然你得過去心了,答過去心,你自然不如法,自然不合道,不合道的回答,只好讓來者“喝茶去”,讓他再去做功課,再去悟道的本體。道的本體是“當下”,當下是過去心不得,現在心不得,未來心不得,才是“當下”,請問當下嘴里甜嗎?當下嘴里肯定不甜。 為什么不甜?因為當下糖不在嘴里,自然不會甜,這樣能否明白?為了讓大家更聽得明白,再講一公案:有一學僧前來拜謁溈山靈祜禪師,學僧問溈山:“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溈山不回答問題,反而對來人說:“把禪床給我搬過來”。話音剛落,有學僧起立發問:“請問師父,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呢?”趙州禪師在場,馬上抬頭,仰望著風中搖拽的古柏,意味深長地回答道:“庭前柏樹子。”學僧又問道:“師父,你不要用境界開示來人。你還是請你明確告訴,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呢?”趙州道:“好吧,我不用境界開示,我會明確告訴你。”學僧追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正色,朗聲答言,“庭前柏樹子!”
從這個公案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學僧是問過去的事,但趙州禪師不給他回答過去的事,而是啟發對方,不要把過去心執著不放,讓他過去心不可得,只有當下才是道的根源,但學僧還是執著于過去心;趙州和尚的師父溈山禪師也是啟發他,不要放過去心,而放當下心,當下就是“把禪床給我搬過來”。這學僧還是不明白。人為什么苦?因為三心所得,過去心一得,后悔來了;末來心一得,恐懼來了;現在心一得,煩惱來了;后悔,恐懼,煩惱都是苦,學佛是“離苦得樂”,三心得,能得樂嗎?
肯定不能,只有當下心,才法喜充滿,與本源相連。趙州和尚回答“庭前柏樹子”,意思是告訴學僧,我當下只看到寺院庭前的柏樹子,不去追遂過去心。但學僧還是抱著固執己見,要找這句話的內涵,有何意義?在禪話中,“開口便錯,動念即乖”,我章老師今天講也是“落草”,如不落草,如何引領大家,只有引領出來,與本源相連,個人才得以回歸,家庭才安居樂業,企業才創新發展,社會才安定和諧,國家才國泰民安,世界才能大同。不管你現在有沒有聽進去,至少種了種子,等機緣成熟,有一天能與所脫落,心光頓發,一起共同引領大家,同歸本源。
喝茶去”的公案,趙州問剛來僧人:“你到過這兒嗎?”對方用過去心回答,自然不如法。因為“來過”與“沒有來過”都是過去心,這樣大家聽得明白嗎?那為什么叫院主也喝茶去?因為院主不懂禪法,自然叫院主也喝茶去。
喝茶就是讓他做功課,再去悟道去,再去實修。因為這三個人個個不如法,前二個用過去心回答,把過去心掛在心頭,何來出離?因為說來過與不過來已經落一邊了,落一邊不是道,道是“不二”,脫離對立。說來過與不來過都落一邊,落一邊為陰陽二元對立里面,自然不符合道了,所以,趙州禪師叫這二位喝茶去。那院主為什么也讓他“喝茶去”,因為院主看不明白,也不懂禪的法語,自然與道遠矣,沒有放當下心,自然讓他也喝茶去。只有把握當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起妄緣,無心無為,天人師,佛!
今就此擱筆,最后一偈與大家共勉:
大千繁花風和麗,
攀緣論理循中轉;
時放當下方是真,
回家和合才有門。
——元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