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徹諾,授權轉載發布。
“我現在對直播很熱愛。”
48 歲的陳家勝,在即將知天命的年紀,再次進入課堂,學直播當“網紅”。 2020 年 4 月 23 日,全國首個阿里巴巴農人主播播學院正式“開學”,第一批學員由 50 個農民主播組成,陳家勝便是其中之一。
曾進城開過燒餅店、做過木工的陳家勝,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斗目垅村的村民。 2010 年返鄉創業,將家傳的做面手藝做成了“德門龍”手工面坊。
“第一次做直播很緊張,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看,第二次縣長也和我們一起直播,十幾分鐘賣了幾千斤、一拖拉機面條。” 去年 7 月,在阿里巴巴“村播計劃”公益直播中,他第一次接觸到了直播,“現在經過練習和學習,已經很熟練了。”
陳家勝通過淘寶直播賣自己的家傳手工面條,一次能賣 1000 斤,相當于以前一個月的銷量。直播賣農貨,已成為農人增收致富的田間新技能。
直播給田間帶去的不止是渠道,豐收后,創收、增收才是關鍵。
據了解,今年豐收節期間,將有 100 萬場為家鄉帶貨的淘寶直播上演,覆蓋超過 1000 個農業縣域。通過淘寶直播, 8 億消費者將直接感受全國農民豐收的快樂。
毋庸置疑,新農人主播是阿里成“中國農產品上行和品牌打造第一平臺的最有效、最獨特、最生動也最互動的手段。因為農人主播最懂農產品,直播場景最貼近原產地,直播畫面對農產品的展示最為立體。
直播帶來的是系統性的數字變革,涉及到產品生產、分級、包裝、供應鏈、以及物流等多方面問題,而如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這樣的能力,已經成為了中國農業發展的新基建,也為農人帶來了實打實的快樂。
農人在田間笑著玩淘寶,已成為常態。
柯城區斗目垅村村民陳家勝(右一)在“村播學院”直播間練習直播賣面條
1
賣得快:縮短路徑
對陳家勝的培訓,絕不是簡單的如何看鏡頭,如何成網紅。
傳統的產業鏈條中,農產品從田地間走上餐桌要經歷“農民—原產地收購商—產地批發市場—銷售地商販—銷售地批發市場—超市—消費者”等環節。
冗長的中間環節,產生了額外的物流、倉儲成本,產生了生產端和消費端需求和供給的失衡。
而通過電商平臺后,這個流程整體有所精簡。此時,農產品從供應農戶到購買客戶手中,需要經歷“農戶—各種電商平臺—銷售—郵寄—物流企業配送—客戶購買”。
(電商平臺農產品上行的路徑圖)
通過直播,打薄復雜冗長的鏈條,將農人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的C2M模式。
疫情期間,過去依賴于線下的農產品受到沖擊,滯銷也一度成為行業普遍現象。在自救過程中,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農產品從滯銷到回歸常態的事實,便印證了這一直播帶貨在農產品上的可行性。
艾媒網發布的《2020Q1 中國農貨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期間電商助農措施傳播廣泛,電商平臺收獲大量好評。四成左右受訪者對三大電商巨頭的“助農”活動有所了解;55.3%的受訪者認為電商平臺“助農”系列活動可有效緩解農產品滯銷問題;85.6%的受訪者表示平臺推出的“助農”政策活動提升了自己對平臺的好感度。
從農貨到農產品,農人需要的不僅僅是銷售渠道和流量。
早在去年 3 月 30 日,淘寶直播宣布,“村播”計劃正式啟動,宣布將在全國 100 個縣培育 1000 名月入過萬的農民主播,每個月的 15 日定為淘寶直播固定的“村播日”。同時,通過打造脫貧IP欄目帶的形式,深入農產品原產地,幫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打開新市場。
今年 4 月以來,衢州當地就已有超過 1000 名新農人主播接受了專業培訓,其中年齡最大的“學員”已有 67 歲。同時,淘寶直播農人主播基地、學院和機構的數量都在迅速增加。
自 8 月份以來,淘寶直播的農人主播機構數實現翻番。農人主播基地和學院的數量更是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增長了 10 倍,堪稱中國農村最大的“人才市場”。
這些新農人主播將在這里接受與直播帶貨相關的系統化培訓。
如陳家勝這些農人,所接受的些培訓,包括基礎設施支持、人才孵化培訓到地域品牌設計、直播帶貨產業規劃扶持、政策引導和資源協調等。農人增收,理論上,只要農戶在自愿基礎上參與農村電商,均會增加農戶效用。但事實上,卻沒有那么簡單。
我們以獼猴桃為例,了解哪怕是依托電商后,一顆國產獼猴桃距離果盤的距離。
(農村電商促進農戶增收影響機理圖)
獼猴桃農戶通過農村電商參與決策后,促進產品流通和產品價值重塑成為兩個主要路徑。同為為農戶增收,但兩者卻指向了不同的指標——銷量和售價。直播給予了銷售渠道,打開了銷量。但,農產品與工業產品生產方式上就存在巨大的區別。
解決產品流通外,產品價值的重塑才是關鍵。
2
掙得多:擴大規模
十八洞村的獼猴桃熟了。
花垣縣的十八洞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湘黔渝三省交界處,“一腳踏三省”。因為發展獼猴桃產業,這里已經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一面旗幟。
從 2017 年掛果至今,分紅每年遞漲,建檔立卡戶分紅從前年年的人均 1000 漲到了 1600 元,非建檔立卡戶也從前年的人均 500 元漲到了 800 元。
方法和模式的造血式助農。
據了解,十八洞獼猴桃產業項目總投資 2600 萬元,以股份合作扶貧的新模式,發展獼猴桃產業 1000 畝,其中在十八洞村境內流轉 100 畝土地建設精品獼猴桃示范基地。跳出十八洞在花垣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流轉 900 畝土地,建設十八洞村獼猴桃輻射基地。
電商和規模化,是增收的關鍵,也是讓散裝的農貨成為商業化產品的核心要素。
今年 8 月,走訪了貴州六盤水,飛機轉大巴再轉小車,才能順利走完蜿蜒曲折的山里到達目的地。一路上,經常開車半小時也不見村莊和農戶,農村村落散落在各處。
電商給予了農人對外傳播和銷售的渠道,但規模和成本等商業效率上的問題,卻無法徹底改變現狀。
干線運輸至鄉鎮現在已經較為便利快捷,但從鄉鎮至村落農戶的配送還較為不便,根據走訪的十幾個鄉鎮、村莊,發現快遞配送點多集中在鄉鎮,很少深入到村落,特別是偏遠山村,村莊的快遞取件都必需要到鄉鎮的快遞站點,因此從網上購買的商品到達農戶手中一般至少要 5-7 天甚至更久, 而且一些快遞取件時還經常遭遇二次付費。(《供應鏈管理視角下的農村電商物流發展路徑研究》張恩娟)
而在農產品上行之路中,供需對接的困擾外,因分散而無法規模化,從而導致農戶郵寄農產品的物流站點少,郵寄距離遠,費用成本高。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成功售出后,農戶常需要跑到鄉鎮物流服務點進行郵寄,不僅路程遠而且寄件貴,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比城市寄件高很多。
我們來看看,阿里作為一個企業,是如何幫助十八洞村的獼猴桃變成商業化產品的。
首先,便是直供直采鏈路的搭建。在湘西州人民政府支持下,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計劃聯合當地優質倉儲服務商家建立獼猴桃產地協同倉,旨在搭建標準農產品供應鏈,并從種植源頭抓起、做好產品的分揀工作,分級銷售,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同時理順物流渠道,讓獼猴桃以最快的速度保質保鮮送到消費者手中。
其次,便是分銷矩陣搭建。據了解,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在湘西建立了直供直采基地,服務于廣大農產品分銷店鋪及分銷渠道。獼猴桃上市時,將通過阿里數字農業分銷平臺銷售獼猴桃。通過數字農業分銷平臺銷售推廣及S2B2C業務模式,將使湘西香伴獼猴桃影響國內外消費者。
據了解,阿里巴巴平臺已經實現了對 832 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全覆蓋(含已脫貧摘帽)。過去兩年半來,阿里巴巴互聯網脫貧模式已覆蓋近 1000 萬貧困地區人口。自 2017 年 12 月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成立以來,這 832 個國家級貧困縣或曾經的貧困縣,在阿里巴巴平臺網絡銷售額已超過 2000 億。
湘西的獼猴桃外,還有呼倫貝爾的羊肉,福建東山的鮑魚,浙江舟山的螃蟹,甘肅民勤的蜜瓜……都將在豐收節上演真正的饕餮大餐。
3
幫得多:模式可復制
模式打通之后,可復制是關鍵。
蒲江縣也是著名的“獼猴桃之鄉”。蒲江縣是國家級獼猴桃標準化示范區、出口獼猴桃質量安全示范區,擁有獼猴桃標準化種植面積 10 萬畝,年產量 9 萬噸,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和優良的生態環境,成就了蒲江獼猴桃的獨特品質和風味。而在蒲江獼猴桃之后,阿里愛心助農又先后賣爆了黃果柑、粑粑柑、不知火、枇杷等四川當季農產品。
于是,蒲江逐步形成電商領域的蒲江模式。
包括四川省內涼山州在內、省外云南等地的水果,都開始集中到蒲江進行電商化包裝和統一物流,發往全國各地。而目前水果的發件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效率,蒲江已經居于全國最前列。
《 2020 農產品電商報告》數據披露, 2019 年阿里平臺農產品交易額為 2000 億元。是中國農產品上行的第一平臺。在農產品電商銷售額中,浙江、廣東、江蘇三省占據前三位;而山西、山東、河北三省增速最快,增幅超過40%。
而真正可落地的可復制,考驗數字化的基本功。
張勇將阿里巴巴的企業服務構想為一個“商業操作系統”。即在阿里巴巴內部,包括購物、娛樂、本地生活服務等多元商業場景及其形成的數字化能力,與云計算和技術能力充分融合,整體輸出,幫助企業完成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制造、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鏈、組織、信息技術等 11 大商業要素的在線化和數字化。
輻射范圍廣之外,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年度活躍消費者也已達9. 60 億,這給中國經濟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消費廣度和深度。
基于這樣強大的數字能力,去年 10 月 10 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成立,并開始在數字化生產、物流、營銷、金融等方面全面發力。
打薄優化一條供應鏈,或許能讓一村的農民笑著在豐收之際,迎來增收;將一個地區農產品進行產業帶化的規模發展,或許能帶動一片區域的農民成為脫貧旗幟;而將一地的商業模式打通,并通過數字化的能力結合當地情況,復制到各地后,解決的便不只是一家、一村、一地的問題。
農人在田間笑著玩淘寶,并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