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琯
二十多年前,云浮山鄉(xiāng)一位叫溫天群的初中學生,偶然讀到報紙文學副刊的文章,被深深地吸引。受父親影響,自小愛好文學的她,懷著忐忑的心情,將自己的習作試投寄給報社,結果不負所望被采用了。從此,她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在學校就讀期間,因父親遇上不虞之災,家庭困頓,令她幾乎失學,好在報社領導和朋友出手相助,讓她度過難關,得以完成學業(yè),當上了中學教師。幾年后,報社給了她圓夢的機會,從學校調入報社,讓她投身熱愛的新聞工作。
二十年,時光荏苒,歲月如歌。當年初出茅廬的青蔥少女,已經(jīng)步入不惑之年。一直以來,她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無論在文藝部、政文部、社會生活部當記者、編輯,到鄉(xiāng)鎮(zhèn)掛職鍛煉,還是在報社廣告經(jīng)營部門,她都是慎言敏事,恪盡職守,贏得領導和同事的贊許。新聞工作是爭分奪秒的營生,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煞費心思的苦活,天群卻始終樂此不疲,甘之如飴。她不改初衷,珍惜生命的機緣,擔當職業(yè)責任,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用自己不懈的筆墨,見證和謳歌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滄桑巨變,抒發(fā)對家鄉(xiāng)、對親人、親情的思念和感恩。這期間,作者先后出版了三本文集:《花開的聲音》、《夢醒時分》、《溫婉人生》。從她的這些作品,特別是這本《溫婉人生》中,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幾個不同階段的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觀察,沐浴的陽光雨露,和暖春風,曾經(jīng)遭遇的困難挫折,孤寂失落,以及從中走出之后的喜悅歡欣。
時光有情,歲月留痕。二十年時光的滌蕩和積淀,二十年工作的歷練和磨礪,二十年人生的品味和感悟,當日曾被知交喻為“一只做夢的蝴蝶”的天群,驀然發(fā)生了明顯的“蝶變”,對世界、對人生有了真切、深刻的認識:少了天真爛漫,多了踏實老成;少了脆弱粗躁,多了沉穩(wěn)從容;少了迷惘彷徨,多了充實自信;少了煩惱尤怨,多了安泰包容……要說沒變的,應該就是她那份與文學結緣的初衷和感恩懷德的內心!
細讀《溫婉人生》,真有如飲甘泉的酣暢。跟前兩集舊作相比,文筆顯得更為老到沉著,下筆從容,收放自如,敞開心扉,坦陳胸臆,情感真摯,打動人心。全書或許不能說篇篇佳作,但整體上見得作者散文寫作不凡的功力。無論敘事狀物,抒情議論,談及的話題,都有深度思考,言之有物,文辭精當,斐然成章。
就拿“溫婉”來說。溫婉是老天賦予女性的秉性,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積淀,這詞的褒義本來如同“母愛”、“母性”一樣,并無疑義。但在戾氣充斥、人性扭曲的環(huán)境之下,卻被一些人視為軟弱無能而鄙薄和不取。當今面對紛繁復雜世態(tài),由于各人的閱歷境遇不同,對待人生社會的態(tài)度也會有異。就天群而言,她的人生經(jīng)歷也不是一路春風、天藍日麗。與許多人一樣,也有過烏云陰雨,艱辛無奈。而她選擇和篤行的人生態(tài)度,卻就是溫婉人生。她正是從溫婉中領悟出生命的智慧和人性的力量,找到了人生的珍貴價值。從這集子的多篇抒情散文(恕未一一列舉)中,我們看到天群的“溫婉”包含豐富的涵養(yǎng)和情結:
——感恩報德:感恩父母、珍愛人生,奮發(fā)作為,回報社會;
——善良熱情:關愛別人,相待以誠,理解包容,和衷共濟;
——溫柔厚道:溫順謙和,寬以待人,淡看得失,靜而不爭,與人為善,助人為樂;
——自尊自強:堅韌執(zhí)著,柔不失剛,順流逆流,篤定前行。
以上歸結,不一定完全。我只是想,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天群才能一路走到今天。
寫到這里,我想翻開文集的壓軸篇《心靜蓮開,清風自來》,與讀者共享一段美文:“夜闌珊,意清寒,看一場盛世的煙火,暈眩了流年。挽一襲芬芳,于文字里踏浪,駕一葉蘭舟,披一蓑煙雨,捻一指歲月,望一路行程,守一處寧靜,擇一隅安暖,將心靠岸,溫婉如蓮。”這段文字行如流水,移步換形的精彩描述,構筑了如詩如畫,恬靜安寧,身心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讓人讀來感到很唯美,很“出世”。但我還是從中咀嚼出一絲苦澀。文章與其說是作者跳出各種浮華誘惑,閑看花開花落,漫隨云卷云舒這種超脫心態(tài)的寫照,更不如說是當世諸如作者一眾剛剛步入中年,肩負家庭、工作重擔,希冀調節(jié)身心,舒緩壓力這愿景的折射。天群用自己的方式,打開心靈窗口,讓我們從中體味到她“艱辛與快樂同行,痛苦與幸福同在”的生存狀態(tài)。像她這樣一個纖腸弱骨的小女子,能練就堅毅執(zhí)著、莊敬自強的豐富內心和精神力量,不為浮躁喧囂的世風所動,依然淡定從容,堅守屬于自己的一片文學天地,是多么的不易!由此想及,今日社會正是靠著她(他)們這樣的生力軍,推拉著、牽引著時代列車奮力前行!社會是否應當更多地體恤她(他)們的艱辛和疾苦,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她(他)們,減輕負擔,張弛適度,安頓家庭,享受生活?為了今日的她(他)們,也為了民族的未來。
借本書出版之便,不揣鄙陋,冒昧發(fā)聲,更引用李商隱詩:“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相贈承前啟后奔波勞碌的一代,并奉本書作者溫天群女士,聊表敬意!
(作者曾任肇慶市委宣傳部長,云浮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云浮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