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公山森林康養綠道沿玉龍路、水龍路、穿越趙公山山區,全長21公里。2019年深秋季節,我和趙公山的驢友相約,第一次順著趙公山康養綠道游歷了趙公山。
我們從成都出發,在都汶高速玉堂出口站集中,從三臺隧洞入山,一段水泥路、一段柏油路,路況很好,坡度也不大,山路彎道較多。綠道穿行于青翠欲滴的森林間,相伴于流水潺潺的山溪旁,千年古樹名木點綴其中,山間野生小動物時有出沒,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最高路段上,可以遠觀青城山老君閣,近賞趙公山主峰的景色。綠道沿途植被豐富,許多農家樂和民宿休閑點掩映在叢山中,金黃色的銀杏葉、深棕色的水杉樹葉、紅色的漆樹葉以及綠色的灌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景觀。
我們順著綠道邊看邊拍攝美麗的景觀,來到了龍鳳社區,這里有個很大的停車場,是從青城山過來的道路交界處。聽村民介紹,附近有個趙公祖廟,祖廟上有千年古銀杏,從停車場到祖廟僅有500米的距離。
趙公祖廟第一重大殿的大門上張掛著一個很大的“趙公山非遺文化保護和傳習基地”牌匾,我們參觀了這座川西民居建筑風格的廟宇。
在祖廟內,我們看到了有七八個臺灣的游客在大殿里敬香掬火;在旁邊的廊房里正在舉辦“專家面對面”的文化活動,幾位大學專家正在和趙公山山上、山下各個社區的負責人和種養職業專業戶作面對面的交流活動;在千年古銀杏下,一群游客正在那里品茶、聊天,其中有個人我認識,他是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
廟里人多,我們便在廟前的杉樹林農家樂歇腳喝茶,杉樹林的主人張老板很熱情,聽他介紹,經常看到沿海和臺灣那邊的游客到廟子上來,也經常看到專家學者到這里來舉辦很多的活動。
我們幾位覺得,小廟居然還深藏大文化,覺得有必要和廟子上的師傅做些交流。我便端著茶杯再次進入廟里,和一位姓韋的道長攀談起來,韋道長介紹說,這個廟因為是趙公明飛升的地方,所以稱為祖廟。它不是宗教廟,主要是做財神民俗和財道文化活動,廟子上已經整理了好幾個“非遺”文化項目,也根據這些文化項目舉辦了趙公山的節慶活動,有很多東南沿海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經常來拜祖廟。
我下了梯步,看見廟門口有《兩岸三地趙公山宣言》碑刻,旁邊還有一個趙公山系列非遺文化項目的介紹。我們幾位朋友均覺得,趙公山綠道風光好,趙公山的文化更好。
今年疫情穩定期間,我們從網上看到了關于趙公山綠道旅游的抖音和報道,又勾起我們重游趙公山的興趣。
12月11日,天氣雖然轉陰,我和幾位朋友相約,駕車又從都汶高速玉堂出口下,入三臺隧洞進入趙公山綠道。沿途銀杏葉快要飄落干凈,已看不見漆樹紅葉,深棕色的水杉葉也開始掉落,綠道風光依舊,在海拔1200米左右,青煙籠罩群山,已看不見遠處的青城山老君閣,趙公山主峰也云遮霧繞,別有一番冬日風光。
我們駕車來到了龍鳳社區的停車場,偌大的停車場稀稀落落的停著幾輛小車。我們直接駕車又來到了趙公祖廟。一進廟門,三、四位道長便熱情地圍上來,要我們燒香,我們一看香的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已經上漲了不少,道長請我們填寫黃表,要為我們測字算命、做功德。
我們繞廟一周,廟子上冷冷清清,在三清殿與大殿中間,還修建了不少的竹棚,擺放了很多的壇壇罐罐。
我們聽見上面的三清殿有陣陣鈴鐺聲響傳來,上去一看,一位穿戴鄉村“端公”袍服的中年人正在大殿里面邊晃著手里的鈴鐺,邊唱著像“蓮花落”一樣的詞句,旁邊有兩位女士還在燒著紙錢,他們正在做“還愿”的法事。
我們感到索然無味,便離開了廟子。
趙公祖廟門前的杉樹林農家樂已經沒有了以往的熱鬧景象,杉樹林農家樂張老板說,這兩年趙公祖廟基本沒有看見過海外朝拜團的影子,也沒有看到學者、專家在這里開會了;幾位“假”道長在廟子上強拉游客填寫黃表,高價出售大香,天天聽見有游客投訴和叫罵聲,稱道長是騙錢的假道士。
返回的路上,我們看到路邊有個半山財院和玄壇功夫會的招牌,上次來趙公山好像聽說玄壇功夫是趙公山的系列“非遺”文化之一,便好奇地上去一探究竟,結果是一個民宿休閑小院,這個玄壇功夫會不是做“非遺”文化展示和傳習,是在做散打培訓及競賽活動。
趙公山此行,我們都覺得與前一次來完全不一樣,雖然風光依舊,卻索然無味。我們在回程的路上邊走邊聊,都覺得問題出在趙公山沒有了文化靈魂,所以沒有了吸引力,留不住人。
我的另一位朋友過去經常上趙公山,對趙公山的文化了解的稍微多一點。他認為,趙公山這個新景區全靠趙公財神文化支撐。他以前經常來廟上,常看見廟上在舉辦各種鬧鬧熱熱的文化活動;現在到廟子上來,從來看不到文化活動不說,還經常看到游客與道士為漲價的高香和測字算命亂收費吵架,也沒有聽到過道士做早課、晚課,沒有聽到廟子上的晨鐘暮鼓聲。
帶著一絲遺憾,我們回到成都,真希望有一天趙公山還能回到過去,能看到傳統文化的恢復,為趙公山綠道增輝添彩。(文/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