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悅人耳目,大作憾人心魄。林之源的山水意境之美之妙,不僅是他藝術技法所帶給我們的,同時是他胸襟抱負的自然真實流露。
在相當長的山水畫研究探索創作實踐過程中,林之源的山水作品以自覺的理性思考和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力做依托。他追求一種自然、質樸、清雅、渾厚華滋的審美品格,這暗合了老莊的哲學精髓。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于長期從事山水畫創作的他來講,仁智兼修的氣息在其作品中自然流露而且別具特色,精彩奪目,扣人心弦。令人在享受其作品筆墨和色彩的巧妙融合中生歡喜心!
林之源回顧了自己的人生,介紹了自己的隱居生活,并且分享了許多關于人生的感悟。上世紀90年代,他隱居于廣西省資源縣,于山中建造竹屋、養家禽、種地,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由于他為人和善、質樸,附近的鄉民多與他交好,時常會給他送些山菜、野味。他認為,歸隱山林的生活,會讓人沉靜下來,打坐靜思,反省諸事,發現自己的不足,慢慢地,人也變得通透釋然。寄情山水、在自然之中修身養性時,他注重“靜”的力量,因為“靜能生慧”、“靜能養身”、“靜能修心”。
林之源山水作品觀后回味無窮,得益于他對中國古代山、水、詩、意境的研究與詩畫藝術深入理解,通過自己獨特的繪畫技巧表現出來。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體現了山、水、詩不同空間組合而產生意境,使欣賞者感受到其作品的空間感、層次感,空靈飄渺、靜穆深遠的意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一體,詩畫互證。在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空寂之境,展現了裊裊炊煙、花開花落的無限生機景象,啟迪著詩畫藝術追求淡盡風煙,澹泊空明的審美境界。禪道和詩畫藝術的相通圓融,開創了一個獨特的意蘊空間,給我們很深的審美啟示。
人文學院黃濤教授談對林之源作品感觸,林之源的作品有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以書入畫,因為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之處就是,中國畫是以線造型的,線條在中國繪畫當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這個線條是什么線條呢,是書法用筆的線條,這是林之源作品中線條的特點。因為他從早年至今一直對中國書法進行了很深的研習,所以他線條的表現力很豐富。這是他作品的第一個特點;第二個特點是,他的作品大量來源于生活中,他經常到全國各地深入生活進行寫生創作,所以造就了寫生作品非常生動。這是我對林之源山水畫的兩點體會。
因為他的作品具備了堅實的傳統筆墨功底,有一股濃濃的書卷氣,并且長期堅持深入生活進行寫生,把從大自然中吸取的養份融入日常創作中,讓作品既有了傳統的筆墨韻趣,又有了時代審美元素,生生不息之氣彌漫著每一件作品,格調高雅而不俗。
他所作山水,直抒胸臆,書寫心中丘壑,重傳統,重寫生,師自然,師造化。作品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渾磅礴,又有南方山水的溫潤秀氣。
多年來林之源以一顆苦行僧的心,在藝術創作道路上不斷進取,努力探索,敢于實踐,佳作迭出。作品愈來愈具說服力和影響力,也受到越來越多藏家以及文化機構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