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周氏針灸

前言

周氏針灸在周氏家族已傳承五代,歷經120余年,清末由該家族周佰賀開創,代代以針灸行醫助人,主要分布在鄲城縣,并輻射周邊縣市及全國各地。

周氏針灸特點是非針療法,它是以人體十四經脈、奇經八脈、任督二脈、經外奇穴等為理論基礎,以成套針具為工具,輔以艾草灸制,主要治療堵癥、頸肩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下肢各種神經痛等。周氏針灸的灸法主要有懸起灸、雀啄灸、回旋灸、臍灸等,除輔助針刺外,對于寒濕病癥、頭疼頭暈、失眠、氣血虧虛、心臟病、臟腑功能障礙病癥等也有很好療效。

周氏針灸的核心針法為“環中上穴針刺法”,該穴位于人體臀部外側部,是足少陽、太陽二脈之會。用提、插手法針刺,以特定時間和療程達到治療效果。

周氏針灸是以家族傳承為主,也有部分師徒傳承,傳承手段以口傳身授為主,并輔以自編周氏針灸教材、非針防治堵癥教材、臍療教材、不定穴針法教材、刺法要訣等教材。周氏針灸不僅傳承技術,其周氏行醫祖訓和職業規范也是重要的傳承內容。現有省級非遺傳承人1人,市級非遺傳承人5人,縣級非遺傳承人12人,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周氏針灸傳承弟子130余人。

周氏針灸主要特征有:指力熟練、進針快速,手法靈活、運用自如;針刺的方向依據穴位不同具有特色;行針手法科學,針感較好;灸法與針刺相互配合;治療范圍廣,安全有效,無任何副作用。

周氏針灸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印證了祖國傳統醫學的歷史演變規律;其針灸手法、穴位的選擇、針法與灸法的配合應用,尤其是周氏針灸“非針療法、環中上穴針刺法、臍療方法”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它體現了中醫文化的多樣性,周氏針灸傳承人始終遵循的祖訓,體現了人民群眾質樸的做人準則和價值觀念;此外,周氏針灸在解決患者痛苦,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一直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技術傳承史 

周氏針灸在傳承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其一方一法,一穴一術,乃自成體系,其非針療法,堪稱針術一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與人體十二經絡傳統針法迥然不同。此外,還有臍針、不定穴針法等方法,看其針術簡單,但其理深奧,能最大限度、快速激發人體內在潛能,集中定向沖擊病灶,使諸多各科疑難雜癥、頑癥痼疾、奇病怪病一般速愈。

周氏針灸技術是知識型與實踐型緊密結合的科學,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認為,書本是知識的載體,師傅是技術的載體,周氏針灸技法是門“手藝”跟老師學藝才能口傳心授,手把手教,才能真正學會。周氏針灸傳承,強調師徒名分,講究尊師禮節,注重拜師禮儀,只有通過拜師入門,才能被視為本門師傅的真正弟子。

目前,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收授針灸徒弟130余名,本縣徒弟有:周小英、張春秋、單士金、魏輝等30余名,本縣徒弟分別在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從事針灸工作。外地徒弟有:李平、孫玉豐、謝玉輝、李響等100余名,這些外地徒弟分別在北京、安徽、河北、山西、浙江、山東、湖北、廣西、福建、貴州等地醫院、門診、診所從事針灸工作。

周懷明所傳授的徒弟大部分都能掌握周氏針灸手法、針法、使周氏針灸的發揚光大,后繼有人,為周氏針灸的弘揚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發展經歷

周氏針灸代表性傳承人周懷明,男、漢族、1977出生、河南省鄲城縣人,國家四級針灸科醫師,高級中醫針灸師,特色針灸專家,國家級醫學研究員,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國家三級中藥調劑員;鄲城神針大院臍療方法傳承人,周家神針傳說繼承人,鄲城中醫疑難病研究院創辦人。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自幼跟隨祖輩學習針灸技術,1994年至1998年(在天津中醫學院針灸系專業學習、期間在天津中醫一附院針灸部跟師石學敏專家實習針灸);1998年至2003年在北京光明中醫學院本科畢業,2003年至2004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實習;2004年9月參加北京中醫藥大學(高級中醫針灸綜合班)培訓學習;2005年5月參加中國中醫研究院(高級針灸、推拿)培訓班;2007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參加針灸培訓班學習;2008年8月參加河南省衛生廳、河南省中醫管理局舉辦的衛生部中西部地區中醫人員培訓學習。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同志,運用周氏針灸非針療法、臍療、周氏中藥除濕敷貼,分型論治各科疑難病取得顯著療效,相關研究獲得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多項。他設置針灸床位50張,日均病人量100余人次,治療疾病100余種。

在基層他創建了鄲城中醫疑難病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神針中醫館、周氏針灸傳習所、周氏針灸展示館等機構。占用土地10余畝,建房60余間,在當地影響深遠。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技術特點與方法

周懷明從事中醫針灸工作30余年來,具有系統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精湛的針灸醫術。擅長于各種疑難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治療工作,以非針、臍療方法為主,輔助周氏中藥除濕敷貼系列外用中藥,分型論治各科疑難雜癥病人不計其數,飲譽豫東地區,使一批批疑難雜癥患者得到康復,深受廣大患者和家屬的好評。

周懷明精于針術,攻于非針、臍針、不定穴針,在臨床上講究方精穴簡、理明證清、效專力宏,重視針刺手法,四診同參,針、灸、藥三者并用,內外兼治,博古采今,在診治疾病中師古而不泥,治法自出機杼,獨樹一幟。在行醫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診治資料,閑暇之余反復研究,總結出許多行之有效的臨證經驗,尤其他采用的活用經穴,發揮透穴,妙用奇穴,多選阿是穴,擅長險穴,精簡用穴,在臨床治病療效非凡,很受患者的高度贊揚。

周懷明醫生在治療堵癥、中風偏癱后遺癥、面神經麻痹、中風腦癱、失語、寒濕病癥、冠心病、頭疼頭暈、癲癇病、精神病、三叉神經痛、腦炎乙腦后遺癥、臟腑功能障礙病癥、胃病、氣管炎、腎虧腎虛、氣血虧虛、頸肩腰腿痛、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四肢麻木、肌肉萎縮、小兒麻痹癥、震顫麻痹、前列腺炎、乳腺增生、痛經、子宮肌瘤、不孕癥、月子病受風等疑難大癥時,將非針、臍針、不定穴針、敷貼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很多頑疾、痼疾疑難雜癥都能針到病除,為病痛患者高度認可,在當地被群眾稱之為“周神針”。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參與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周懷明醫生不僅治療經驗豐富,針術獨具特色,而且在針灸研究方面成果頗豐,精心著述從不間斷。他曾多次應邀參加國際性針灸學術交流活動。

2007年周懷明與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中島宏在國際會議中心學術會議上交流并合影;與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前任主席鄧良月在世界針灸學術大會上交流并合影;與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現任主席劉保廷在世界針灸學術大會與會交流并合影;與世針聯副主席摩絡哥針灸學會主席桑迪學術交流并合影;在東西方醫學研討會與俄羅斯醫學專家陳麗娜學術交流并合影;與世針聯副主席馬來西亞針灸學會主席廖德順在學術會議上交流并合影;與世針聯副主席澳大利亞針灸學會主席蔣慶榮在學術會議上交流并合影;與世針聯副主席阿根廷針灸學會主席蘇丁在學術會議上交流并合影;與世針聯副主席印度針灸學會主席巴蘇在學術會議上交流并合影;與世針聯副主席巴西針灸學會主席劉之明在學術會議上交流并合影;還有美國、挪威、法國、意大利、英國、埃及、日本、南非、西班牙、德國等30個國家進行針灸學術及臨床交流。在學術交流過程中得到中國中醫針灸界權威人士的多方指導,使自己的針灸技術得到不斷提高,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醫德修養

周懷明醫生在行醫生涯中,堅持醫德第一,他常教育弟子說:“作為一名醫生,要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視病人如親人,老者如父母,同年如兄妹,兒童如子女”。他做事一視同仁,皆如至親相待。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要以先輩為榜樣,時刻牢記職業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恪守醫德,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地鉆研專業知識,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全心全意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周氏家族從第二代起,就立下一個規矩;出門必須帶針。這個規矩,世代遵循延續至今,周懷明無論外出學習或辦事、都隨身攜帶針具,隨時救人解困。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獲得的縣級殊榮

2005年在中共鄲城縣委老干部局召開鄲城縣針灸學會成立大會上,周懷明被當選為鄲城縣針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2009年周懷明被鄲城縣衛生局評為先進工作者;2014年12月周氏針灸技術被鄲城縣人民政府列入鄲城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5年周懷明被鄲城縣文化局命名為鄲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氏針灸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周懷明當選為鄲城縣第十屆政協委員;2017年周懷明在縣廣場義診被鄲城縣科協、鄲城縣民政局、鄲城縣中醫藥學會聯合評為社會貢獻一等獎;2018年周懷明被鄲城縣人民政府授予鄲城縣勞動模范;2019年周懷明被鄲城縣總工會授予鄲城縣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20年5月周懷明被中共鄲城縣委評為:先進政協委員等縣級榮譽。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獲得的市級殊榮

2009年12月周懷明被中共周口市委組織部、周口市人事局、周口市科協聯合授予第九屆周口市優秀青年科技專家;2014年6月周懷明撰寫的《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研究》、《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總結》被周口市人民政府評為周口市第十二屆自然科學成果兩項并獲得三等獎;2016年7月周氏針灸技術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列入周口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6年8月周懷明被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八批周口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7年周懷明被周口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授予周口市最美非遺人;2018年1月周懷明撰寫的《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震顫麻痹療效觀察》、《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婦科疾病的臨床應用》被周口市人民政府評為第十四屆周口市自然科學成果兩項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2019年12月周懷明當選為周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2020年5月周懷明被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授予周口市勞動模范;2021年周懷明被聘為周口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員等市級殊榮。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獲得的省級殊榮

2010年9月周懷明被河南省科學院、河南省科協聯合評為河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10月周懷明被河南省中醫管理局聯合授予仲景醫學傳承獎;2016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傳承發展與非遺保護項目》被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南省科協評為河南省科普成果1項、并獲得三等獎;2021年7月周氏針灸技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21年11月周懷明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命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氏針灸代表性傳承人等省級榮譽。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獲得的國家級成果

1997年周懷明加入中國保健科學技術學會會員;2004年周懷明被國家衛生部、民政部、中華醫學臨床研究學會評為特色針灸專科名醫;2005年周懷明被聘為《中華醫學臨床研究編委會》副主編;2006年12月被全國著名特色醫療專家鑒定委員會評為杰出醫學專家;2007年周懷明加入中國針灸學會會員;2018年周懷明被聘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國醫年鑒》編委會委員;2020年1月周懷明被CCTV《當代名醫欄目組》名醫有約特邀嘉賓;2020年8月《周氏針灸技術在臨床的研究與應用》納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三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課題完成人周懷明),該課題通過評審、驗收、鑒定獲得科研成果一等獎。2021年4月周懷明被聘為CCTV老故事頻道《華夏之旅》欄目組健康顧問;2021年5月周懷明被聘為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養生分會專家委員;2021年10月周懷明被特聘為大國名醫網非遺文化傳承組委會首席專家;2021年11月《周氏中藥敷貼治療各種寒濕疾病的臨床應用》和《周氏針灸非針療法防治各種堵癥的臨床應用》兩項技術納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十四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課題完成人周懷明),兩項課題通過評審、驗收、鑒定均獲得科研成果一等獎。2021年11月周懷明再次被CCTV《名醫有約》和《薪火相傳》欄目組特邀參加對話中醫傳承人專訪。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參與的國際活動及殊榮

2006年7月周懷明加入國際特效名中醫專家協會會員;2006年12月當選為國際特效名中醫專家協會副理事長;2007年周懷明應邀參加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20周年暨國際針灸學術大會,在大會上發表的《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小兒腦癱臨床觀察》被收錄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07年周懷明參加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舉辦高級針灸培訓班學習;2021年9月周懷明加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2021年10月周懷明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秘書處批準,當選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學術成就

自1999年至2021年周懷明撰寫的論著有;1999年周懷明撰寫的《針刺結合電針治療肌肉萎縮的臨床實踐研究》論文在天津召開的“第六屆國際針灸暨中醫臨床學術大會”與會交流。2007年周懷明撰寫的《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頑固性痛經療效總結》和《針灸治療痿癥的臨床總結》論文在揚州召開的“中華特種針法與特色埋線療法學術大會”與會交流并收入論文匯編,經大會組委會專家評審獲得學術論文一等獎。2012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治療便秘的臨床實驗研究》論文在武漢召開的“首屆全國中醫疑難病臨床研究交流大會”與會交流并收入論文集。2013年周懷明撰寫的《針刺治療頸椎病壓迫上肢麻木的臨床研究》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第二屆全國中醫疑難病臨床研究交流大會”與會交流并收入會刊。2014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在南陽召開的“第二屆醫圣仲景南陽國際論壇”與會交流并收入論文集。2015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治療小兒腦炎后遺癥的臨床研究》論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中國民間中醫研究開發協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與會交流。2018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技術應用》論文在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的“第十屆中醫藥發展論壇”與會交流并收入會刊,經大會組委會專家評審獲得學術論文一等獎。2019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在疼痛治療中的作用》論文在上海召開的“第十一屆中醫藥發展論壇”與會交流并收入會刊,經大會組委會專家評審獲得學術論文一等獎。2020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治療神經根性頸椎病的臨床研究》、《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上肢麻木的臨床研究》、《針灸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實踐研究》論文在珠海召開的“第十二屆中醫藥發展論壇”與會交流并收入會刊,經大會組委會專家評審獲得學術論文一等獎。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著作成果

2006年周懷明撰寫的《針刺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癥20例臨床研究》、《針刺對中風偏癱的臨床研究》、《針刺治療坐骨神經痛急性發作的臨證體會》、《針刺調神治療癔病的臨床小結》分別在“中國針灸雜志、中華醫學臨床研究雜志”上刊登。2008年周懷明撰寫的《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研究》、《火針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臨床總結》、《針刺及穴位注射治療骨關節炎療效觀察》在“世界醫藥創新雜志第3期、第6期”上刊登。2014年周懷明撰寫的《電針灸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總結》在國家級“國醫年鑒第6卷”上載入。2015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傳承發展之我見》、《針灸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療效觀察》、《傳承針灸精髓與發展》分別在國家級“國醫年鑒第7卷”和“國史人物大辭典”上載入。2017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療效總結》、《針灸治療失音失語的臨床研究》、《周氏針灸治療疑難病研究與技術應用》分別在國家級“國醫年鑒第9卷”和“國醫名師大全”上載入。2018年周懷明撰寫的《周氏針灸“治神針法”技術應用》、《周氏針灸治“神經系統疾病”優勢與展望》分別在國家級“國醫年鑒第10卷”和“省級、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史志”上載入。2019年周懷明撰寫的《針灸對治療不孕不育癥臨床技術運用》在國家級“國醫年鑒第11卷”上載入。2020年周懷明撰寫的《周懷明針灸特色醫案》、《周氏世家(針灸)用穴精選》在國家級“國醫年鑒第12卷”上載入。2021年周懷明撰寫的《周氏針灸采用多種方法治療震顫麻痹臨床研究》、《針灸治病“辨證選穴”技術應用》在國家級“國醫年鑒第13卷”上載入。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以第一作者在各種學術刊物、學術會議上發表省級、國家級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60篇論文獲獎。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所做的社會奉獻

周懷明熱心于公益事業,他認為扶危救困是做人的本分,為國為民分憂是醫生的職責,幾十年來一旦國家社會有什么困難,他都帶頭捐款捐物,無私奉獻。

2003年非典爆發時,周懷明利用祖傳的“瘟疫、熱病”組方,該方有夏枯草、蒲公英、板藍根、魚腥草、金銀花、桑葉、菊花、甘草等10多味中藥加工成湯劑,主要用防治各期正氣虧虛、祛濕疫毒、清熱解毒、肺閉喘憋者。周懷明把這些加工好成湯劑都放在單位門口、縣人民廣場,免費為路人及群眾服用,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受到政府及衛生部門表彰。

在2018年至2021年在全國大規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周懷明帶領徒弟到全縣部分行政村開展義診活動30余場,診治貧困患者1500余人,減免困難戶治療費上萬余元,為貧困戶捐款捐物達3萬余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周懷明第一時間放下手中的各項工作,驅車去安徽省亳州市購買了300桶消毒酒精、5000個口罩等防護物資,按照鄲城縣抗疫指揮部的需求,第二天全部贈送給鄲城縣10多個防控卡點。當時防控物資緊缺,周懷明又把自己保存的所有的醫用物資拿出來捐出。2月6日,周懷明和周氏針灸傳承人群體募捐了3萬余元的現金,購買了方便面等生活物資,送給縣城的20多個疫情檢測點、捐贈給防控一線人員。2020年2月17日,周懷明帶領15名徒弟分別到南豐敬老院、寧平敬老院,白馬敬老院,為這3家敬老院的室內室外噴撒消毒劑,又用自帶的艾葉熏蒸敬老院老人住室,又為這3家敬老院50余名體弱老人進行了針灸治療。

2021年7月21日,河南鄭州暴雨洪災,當時周懷明在京參加會議。為搶險救災,周懷明倡導周氏針灸傳承人群體捐款,經過兩天的籌備,為抗洪災區購買食品、物品及救生衣等救災物資共計三卡車,于2021年7月24日巳送達災區。  

周懷明常說: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和勞動模范,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替國家分憂,為人民解難,所做所為都是分內的事。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史冊記載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各種事跡被載入《2006年中華醫學臨床研究重要史冊》、《2009年獻計中原史冊》、《1986年-2005年鄲城縣志》、《2013年-2019年鄲城年鑒》、《2014年-2021年國醫年鑒》、《2015年中國中醫藥技術創新金鑒》、《2015年國史人物大辭典》、《2016年-2021年鄲城文史》、《2016年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大典》、《2016年周口市拔尖人才風采錄》、《2017年周口年鑒》、《2017年國醫名師傳承弟子大全》《2017年健康中國行-中國中醫疑難病博學薈萃》、《2018年周口市志》、《2018年感動中原人物》、《2018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史志》、《2019鄲城縣寧平鎮志》、《2021年河南省年鑒》等史料記載。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的媒體報道;

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自2000年-2021年以來,鄲城新聞、鄲城八仙過海欄目、中原之星欄目、周口新聞、周口晚報、中國中醫藥報、中視網CCTV中國當代名醫欄目、央視文化頻道、全球電視臺、中國中醫頭條、中國頭條、中訊網、中國健康吧、中國企訊網、首都新聞網、中國資訊網、中國科教在線網、中國經濟在線網、中國健康在線網、中國報訊網、中國人民財經網、中國商務財經網、中國健康信息網、中國每日資訊網、央視朝聞天下、中國健康報、當代健康日報、現代健康報、北方都市、華夏財經、華東熱線、中國夢網、河南網、山東網、海南信息網、中財在線、廣東在線、貴陽之窗、江蘇傳媒網、江蘇生活網、四川新聞網、中國科技產業網、昆明新聞網、央視名醫有約欄目、央視薪火相傳欄目、國際新聞網、香港資訊網、人民日報、聯合國日報等120多家媒體特別報道了周氏針灸傳承人。

結束語;

目前,周氏針灸在各級政府和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周氏針灸傳承人周懷明已經把周氏針灸展示館、周氏針灸傳習所、鄲城縣針灸研究所打造成一個集文化教育、科普教育、傳承教育、科研、醫療、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場所,成為中原地區一張靚麗的風景線。

毫針雖小,卻含驅病之力,艾草雖樸,但有馨香之德。我們堅信,在傳統文化日益復興的今天,以習近平總書記及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周氏針灸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在保護、傳承、弘揚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技術應用

周懷明    單玉麗    周久凱  

鄲城縣針灸研究所  鄲城中醫疑難病研究院  鄲城縣神針中醫館

 

近年來,隨著針刺臨床研究的大力開展,針灸可以治療的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等各科的病證已達300余種,而對100多種病癥有較好或很好的療效。其中,神經系統疾病是針灸治療效果最好的病種之一,也可以說,針灸在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獨特的療效和優勢。

一、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具有以下幾個方面:

1、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具有豐富的理論與經驗基礎

歷經數百年的中醫針灸實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理論基礎。具有中醫特色的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理論,使我們既可以從整體角度把握病癥的內在實質,又可以針對某個疾病個體做出客觀實際的判斷,依據疾病的共性與每個患者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差異,實施針對性很強的治療措施,通過辯證分型而據型立法,因法施治,從整體角度調整陰陽、氣血、臟腑、經絡失衡的狀態。

2、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

近年來的大量臨床報道顯示,針灸療法不僅能明顯的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近期癥狀,而且能有效的控制復發,改善預后。同時,臨床上運用腦電圖、腦血流圖、血液流變學、血脂、脂蛋白電泳等理化檢查,并結合動物實驗研究,證實針灸確實具有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血液流變學及改善腦電、肌電等生理活動的作用。

3、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方法靈活多樣

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既有傳統的體穴毫針治療方法,也有頭針、耳針、電針、穴位注射等多種新式方法。各種方法既可單用,又可配合應用,使治療更全面,針對性更強。如頭體針結合治療腦卒中(中風)后偏癱,不僅有助于提高療效,而且可明顯縮短病程。體針治療重在刺激癱瘓肢體,使經絡疏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肌肉廢萎不用;頭針療法則是以中醫學的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結合大腦皮層的特定功能定位區,通過刺激諸陽之會,醒腦開竅,活血化淤,疏通經絡,調動五臟六腑之精氣,促進肢體恢復,是中醫學和現代醫學有機結合的治療典范。

4、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適應癥廣泛

針灸具有通經活絡,舒筋活血的作用,利用不同穴位,不同強度的針或灸刺激,可以引起興奮或抑制作用,雙向調節不同臟器的功能,引起神經功能的改善,從而在各種類型的神經損害中被廣泛地應用。不但適用于神經疾病的急性期,而且幾乎一切神經病癥的恢復期、后遺癥期均可應用針灸療法,尤其是在很多神經病癥缺乏有效、特異性藥物治療的今天,針灸療法更顯出明顯的優勢。

在神經系統疾病中,各種神經痛、神經麻痹、神經衰落等被認為是最適宜于針灸治療的疾病,應用較多的有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面神經麻痹或痙攣、腦血管意外后遺癥、外傷性截癱、大腦發育不全、重癥肌無力、老年性癡呆等。腦血管意外過去多局限于后遺癥期癱瘓肢體的局部治療,現今對急性期危重病人,也能以針刺醒腦開竅,療效明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之神經功能障礙可用針灸治療,對于其后遺癥,針治效果更佳。小兒麻痹(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急性期用針灸治療,可明顯具有控制或減少后遺癥的作用,而對后遺癥治療也很有效,后遺癥根據經筋的理論循經選穴,以主帶次,以上帶下,結合功能鍛煉,能夠盡量恢復肢體的功能,糾正足內外翻或足下垂。

5、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具有治神調神之功

中醫學認為,“神”是人體精神活動、思維意識、軀體運動等功能活動的主導,是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液盈虧的外在表現,是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主宰。神經系統疾病中的“腦病”等疾患,與“神”有著密切關系,針灸治療時,重用治神調神的穴位,如百會、四神聰、印堂、上星等,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

6、針灸治療具有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發作或復發的作用

針灸療法的防病保健作用已被長期的臨床實踐及實驗研究所證實。譬如針對腦血管疾病的某些危險因素,針灸可發揮良好的調整血壓、降血脂、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等作用,如針灸絕骨、足三里可以防治高血壓,從而起到預防腦卒中發作或復發的作用,等等。

7、針灸在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獨特的急救作用

歷代針灸醫家運用針灸救治神經系統急癥較多,如高熱、昏厥、暴脫、劇痛等,常常救危急于頃刻,使病人轉危為安。大量臨床和試驗結果表明,對呼吸驟停、高熱抽搐、大汗忘陽或休克以及神經病中某些急性、發作期、疼痛性病癥,針刺肢體末梢穴(井穴)、郄穴等,大多能迅速控制癥狀,緩解病情。

8、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安全簡便、費用低廉、副作用小

神經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很多神經病癥遷延難愈,治療時間長,應用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費用又高,副作用較大。而應用針灸治療神經病癥,方法簡便,療效可靠,費用低廉,副作用小,可最大限度地減輕病人痛苦,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展望

1、針灸將成為真正的世界主流醫學之一

由于飲食結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改變,心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已成為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癡呆、絕經后骨質疏松和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病、糖尿病、高血脂癥等則將成為未來醫學的主要目標;精神疾病、濫用藥物引起的藥物依賴以及與吸毒、同性戀等相關的艾滋病等也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國際上面對化學合成藥品的擔心日益增加,隨著人們在醫療上回歸自然愿望的增強和針灸臨床與實驗研究的深入,針灸治療上述疾病的優越性將越來越明顯。可以預言,在經絡實質和針灸作用機制被基本闡明之后,以良性、雙向性調整為特點,效高、安全、經濟、方便又無創傷的新型的針灸療法將越來越受到患者和各國內外醫學界及衛生行政當局的認同,而使其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主流醫學之一。

2、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范圍將不斷擴大

近二十年來,針灸學基礎與臨床研究蓬勃發展,使臨床治療神經疾病的病種范圍不斷擴大。表現在:

(1)針灸既能治療許多慢性疾患,尤其是對某些疾病后遺癥的治療,也能廣泛應用于急危重癥的救治,成為現代急救醫學中的重要療法和輔助療法。

(2)針灸不僅能治療功能性病變,同樣也能治療器質性病變。

(3)針灸既可以治療常見輕病(如面神經炎、偏頭痛、顱腦外傷后綜合征等),也可以治療某些疑難重癥(如腦卒中、截癱等)。

(4)針灸既可以治療已病,也可以“治未病”,即起到一定的預防保健作用,在預防醫學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針灸在這一領域將大有用武之地。

三、提高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療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應注重篩選療效可靠、重復性好的療法,注重選用有特異性治療作用的經驗穴組成有效處方,加以研究推廣應用,特別是應注重針刺手法的應用和研究,使理法方穴術規范化。即在今后的針灸臨床工作中,嚴密科學研究設計,確立經穴診斷的客觀指標,制定針灸處方和補瀉手法的規范,統一診斷、分型和療效標準及統一處理方式,使針灸治療神經疾病的理、法、方、穴、術的研究,能取得令人信服的結果,并有利于各地研究成果的對比分析和交流。從這方面不斷努力、探索,今后將能獲得比較完善、不失規范、相對統一的理法方穴術標準化方案,從而更精確、更有效地指導針灸臨床。

2辨病與辯證相結合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辯證準確與否是保證療效的關鍵。辯證時應四診合參,注重辨臟腑、辨經絡、辨主癥。辨病治療是現代醫學的專長,特別是在診斷方面,針灸臨床中應在繼承中醫學辯證論治特色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的診斷檢查方法以及解剖、生理、病理知識,使之融會貫通,為針灸臨床的新進展開拓思路。

3應注意針灸的早期介入治療及各種療法的密切配合。針灸療法的特點是治療越早則療效越好,治療宜早不宜遲。在疾病早期應不失時機地進行針刺治療,可阻止病情繼續發展,提高神經系統的自我恢復與代償能力,加速自然恢復過程,縮短病程,并為功能恢復打下良好的基礎。

神經疾病病因病理復雜,臨床表現多樣,且不少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多途徑選擇治療方法,以調高療效。包括中西藥物結合治療、針藥合用、頭體針并用等。如某些神經疾病早期或單獨針灸治療有困難者,可采用中西藥物與針灸綜合治療,這樣可為病人爭取更多的康復機會,可為針灸多爭一席之地,擴大治療范圍。此外,必要時結合康復治療,避免或減少后遺癥的發生,使功能殘損減少到最低限度。

4努力創立、運用新療法,提高針灸治療神經疾病的療效。針灸臨床的生命力在于不斷擴大治療范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包括減少發病率、提高治療有效率特別是治愈率、降低復發率等)。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治療手段和方法上,要不斷創新,例如在利用電、磁、聲、光等方面更深人潛心研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多學科有機結合,研制出更多、更新、更具科學性的針具儀器和針灸方法。科學化的針灸方法,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應用,更具廣泛的前景。如頭顱CT、MRI定位圍針治療腦卒中、子午流注針刺療法(傳統時間針灸療法)的應用等等。

5加強基礎研究和臨床治療研究。在肯定針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療效的基礎上,可以結合動物實驗繼續大力開展針灸作用機制的研究,并且進行嚴密、大量、長期的臨床病例的跟蹤觀察。注重把握針灸治療中的時間因素(包括治療時機的選擇、行留針時間、治療間隔時間、療程等時間因素),分析有效刺激量與療效的關系,從而豐富針刺治療的基礎理論,建立規范化、系統化的針刺治療臨床指導模式。利用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的結果,又可為探索臨床新的治療方法,提供良好的線索,從而推動針灸臨床工作不斷深入發展。

2016年獲得省級科普成果                         2018年獲市級自然科學成果

 

針灸治療神經根性頸椎病的臨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周懷明單玉麗周久凱周久翔周久超

Zhou Huaiming, Dan Yuli, Zhou Jiukai, Zhou Jiuxiang, Zhou Jiuchao

鄲城縣針灸研究所鄲城中醫疑難病研究院鄲城縣神針中醫館

Dancheng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ancheng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difficult diseases; Dancheng TCM acupuncture center;

摘要】目的:對研究針灸治療神經根性頸椎病進行探討。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脊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它是中老年人及文職人員等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而且越來越年輕化。該病有多種類型,神經根型是其中一種,在各型中發病率最高,以頸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等為主要臨床表現。方法:選擇我院針灸研究所收治240例神經根性頸椎病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140例、對照組10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西醫常規物理治療,研究組接受針灸治療,進行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結果:研究組痊愈率、總有效率均比對照組高(P<0.05)。研究組治療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結論:在神經根性頸椎病治療中應用針灸治療能夠收獲顯著療效,并且減少治療時間,值得進行臨床研究與應用推廣。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a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hyperplasia of the cervical vertebrae, calcification of the cervical ligaments, atrophy and degeneration of the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a seri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which stimulate or oppress the cervical nerves, spinal cord and blood vessels. It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s among the elderly and the civilian personnel, and is becoming younger and younger.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the disease, the nerve root is one of them, the incidence rate is the highest among all types, and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neck, shoulder pain and finger numbness. Methods: 240 patients with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140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10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hysical therapy in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treatment tim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motion.

關鍵詞】針灸治療,神經根性頸椎病,臨床研究;

[keyword] acupuncture treatment, nerve root cervical spondylosis, clinical research;

針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重要治療手法,針灸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其可通過在外稍粗神經纖維上針刺,產生脹痛、麻等傳感信號,脊髓收到這些信號后會將人體神經鎮痛反應激活,進而實現鎮痛和治療的目的。神經根性頸椎病是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隙變窄、頸椎間盤突出等引起的椎間孔激發神經根水腫、炎癥、肌肉痙攣,進而對神經根產生壓迫。為進一步提升頸椎病神經根性疼痛治療效果,本文選擇我院針灸研究所收治患者應用針灸療法,收獲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針灸研究所2016年03月至2017年06月收治240例患者,包括106例女、134例男;患者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為(45.6±6.9)歲;病史2~28年,平均(21.5±3.6)年。將240例患者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研究組140例、對照組100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2方法

    對照組在脫水、止痛、改善微循環等對癥治療基礎上接受西醫物理療法治療,研究組在脫水、止痛、改善微循環等對癥治療基礎上接受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患者保持坐位,取雙側鳳池、頸夾脊為主穴,雙側肩中俞、天宗、肩井、列缺、后溪穴為輔穴。風池穴應用1.5寸毫針,朝鼻尖方向進針,提插捻轉行平補平瀉法,以患者得氣為度;頸夾脊應用1.5寸毫針,向頸椎斜刺45°,行平補平瀉法;天宗穴用1.5寸毫針,直刺,行提插捻轉;肩井、肩中俞應用1寸毫針,斜刺,得氣為度;余穴均平補平瀉。所有穴位得氣后留針30分鐘,每5分鐘行1次針,隔天1次,1療程5次,共治療三個療程。

3統計學分析

    數據統計分析中使用SPSS21.0軟件,用±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時,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研究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前兩個療程中研究組治愈例數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組別

總數

痊愈

顯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

研究組

140例

86(61.4)

30(21.4)

16(11.4)

8(5.7)

132(94.3)

對照組

100例

42(42.0)

28(28.0)

16(18.0)

14(14.0)

86(86.0)

表2  每個療程兩組患者對比(例,%)

組別

例數

治療15

治療310

治療1120

研究組

86例

22(25.6)

26(30.2)

38(44.2)

對照組

42例

4(18.2)

8(19.0)

30(71.4)

三、討論

神經根性頸椎病在脊椎病中較為常見,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實際中應用物理療法進行治療,但療效相對有限[1]。相關研究認為針灸治療治療神經根性頸椎病療效顯著,能夠使患者疼痛得到明顯改善[2]。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可見相對于物理療法,針灸治療神經根性頸椎病效果更加顯著。神經根性頸椎病在傳統醫學中屬于“骨痹”、“筋痹”,病因主要是精髓不足、肝腎雙虛、氣血衰少、氣不養血,最終引起盤骨失于蠕養,弊著經絡,氣滯血瘀[3]。外部病因主要是勞累傷及筋骨,肩背部經脈阻滯,加之氣血運行不暢[4]。所以治療主要是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應用針灸進行治療,可以達到行氣止痛、溫經通絡的目的[5]。選擇頸部夾脊穴能夠梳理氣血,行氣止痛、活血化瘀;風池穴處于項不,選擇其具有疏風解表的作用;選擇肩中俞、天宗、肩井,能夠活絡止痛、疏經通氣[6]。逐穴聯用,遠近相配,進而達到祛風散寒、行氣止痛、疏經活絡的作用[7]。研究組140例患者中86例治愈、30例顯效、16例好轉、8例無效,整體具有94.3%治療有效率。對照組100例患者中42例痊愈、28例有效期、16例好轉、14例無效,整體具有86.0%治療有效率。觀察組治愈率、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第一個療程研究組22例治愈、對照組4例治愈,第二個療程研究組26例治愈,對照組8例治愈。前兩個療程中研究組治愈例數比對照組高(P<0.05)。可見,在神經根性頸椎病治療中應用針灸治療能夠收獲顯著療效,并且減少治療時間,說明針灸有一定的臨床運用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臨床應用與推廣。

針灸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實踐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with Acupuncture

周懷明單玉麗周久凱周久翔周久超

Zhou Huaiming, Dan Yuli, Zhou Jiukai, Zhou Jiuxiang, Zhou Jiuchao

鄲城縣針灸研究所鄲城中醫疑難病研究院鄲城縣神針中醫館

Dancheng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ancheng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difficult diseases; Dancheng TCM acupuncture center;

【摘要】:目前針灸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及研究情況,并進一步探討研究的思路。方法:通過對近幾年來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總結與分析,思考目前在針灸治療抑郁癥研究中所存在的問題。結果:針灸療法在治療抑郁癥方面發揮的療效已獲得了肯定。隨著各種先進研究技術手段的引入,針灸治療抑郁癥的機制也從多方位展開研究。結論:對于針灸治療抑郁癥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待通過更規范合理的試驗設計、更好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來解決,促使針灸在治療抑郁癥上的優勢得到更多患者的認可。

Abstract: [Abstract] the current clinical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research ideas. Methods: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tud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were conside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has been affirm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advanced research techniques,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has also been studied in various directions. Conclusion: for 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the need to be solved through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of experimental design, more reasonable and better, promote the advantage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patients get more recognition.

【關鍵詞】:“針灸治療;抑郁癥;臨床研究;

Keyword: acupuncture treatment; depression; clinical research;

抑郁癥是以情緒低落、失眠、疲勞、煩躁、自我評價降低等一組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針灸治病具有應用廣泛、療效確定的特點,因此對抑郁癥及其伴發的或繼發的軀體疾病也可以通過針灸治療。但是,針灸治病也要綜合患者的癥狀,結合舌象、脈象等,經過辨證才能決定治療方法。在一般情況下,中醫認為抑郁癥與心肝脾腎的功能失調有密切關系。抗抑郁劑治療雖有較好療效,但尚有不同程度的副反應、過量的危險性和一定的禁忌證。針灸治療該疾病,根據不同的證型辨證施治,療效肯定,安全可靠,無副作用,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1、診斷標準

抑郁發作以心境低落為主,與其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癥狀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并至少有下列幾項: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功能減退。

2、嚴重標準

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標準

(1)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癥狀,但不符合分裂癥的診斷。若同時符合分裂癥的癥狀標準,在分裂癥狀緩解后,滿足抑郁發作標準至少2周。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說明:本抑郁發作標準僅適用于單次發作的診斷。

4、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來自我院針灸科及針灸研究所病例,953患者中,男350例,女603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50歲;病程最短10天,最長達6年;其中抑郁癥患者900例,躁狂癥20例,強迫癥10例,情感性精神病23例。953例患者中有600例經過其他不同方法的治療而療效不顯。

5針灸治療方法

(1)取穴百會、印堂、四神聰、內關、三陰交。一般情況平補平瀉,留針30~60分鐘。若是伴有其他癥狀,需加配穴:失眠加安眠、神門;注意力不集中加足三里;胸悶心慌加膻中;頭暈頭痛加風池、合谷;食欲差加中脘、足三里。10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休息6天。采取這種方法治療抑郁效果好、不良反應少、見效快、不易產生依賴性。

(2)取穴頭兩側(相當于太陽穴)、肘彎處(相當于曲澤穴)。用三棱針在上述部位各點刺1針(點刺出血),約流出紫黑血100毫升。隔10日左右再刺1次。這種針法主治抑郁癥。一般因驚嚇所致,證見到處亂跑、嚎叫、啼哭或傻笑、唱歌等。

(3)取穴曲澤、陽交、太沖、足三里。用三棱針在所選穴位或穴位附近血絡點刺放血,首次宜多(約總出血量15-30毫升),以后遞減。體壯宜多,體弱宜少。每日或隔日1次。同樣主治抑郁(躁狂)癥。

(4)取穴穴位:五臟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腎俞及膈俞。應用這組穴位的理由是,抑郁癥波及的臟腑是心、肝、脾、肺、腎,并由于抑郁癥多是情志不暢導致的氣血瘀阻,從而伴有瘀的證候。膈俞是血的會穴,用之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而選用五臟俞會達到靜心安神、補腎健脾、平肝疏氣的作用,而使五臟氣機調和,臟腑功能逐漸趨于正常。

(5)取穴穴位:神庭、百會、安眠、神門、三陰交,如果患者的情緒不穩或低沉郁悶,可加合谷、太沖穴;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氣上下竄動或腹脹,加氣海、中脘、內關、璇璣以起到行氣寬胸止脹的作用。在治療中,這兩組穴位可以交替使用,患者可以得到平心清腦、安神定志的作用。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其他癥狀,也可以加選其他相應的穴位治療。

6、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完全消失,自我評價良好,無軀體不適。有效:癥狀減輕,自我評價可,軀體不適減輕。無效:癥狀持續,自我評價不良,軀體不適明顯。

7、治療結果

本組病953例來自我院針灸科及針灸研究所,病人針灸治療中,其中有432人次經一次治療后相關精神癥狀得到控制,包括拒食124人次,拒藥152人次,興奮躁、傷人毀物、逃跑156人次;402人次經2至3次針灸治療后有關精神癥狀得到控制,包括拒食118人次,拒藥152人次,興奮躁動、傷人毀物、逃跑132人次;45人次經4至7次治療后有關精神癥狀得到控制,包括拒食8人次,拒藥12人次,興奮躁動、傷人毀物、逃跑25人次。7次以上針灸治療癥狀無改變,行為不能控制者有76人次,是總人數8%,其中拒食21人次,拒食25人次,傷人毀物、逃跑30人次,這些人采用強制藥物治療,精神癥狀才逐漸緩解。針灸治療總有效率為92.0%,其中拒食治療有效率92.6%,拒藥治療有效率92.7%,興奮躁動、傷人毀物、逃跑治療有效率90.1%,953人次治療無一例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三、典型病例

病例1:錢某某,女、20歲,曾因未考上大學,患上了精神病,2012年10月06日到我院針灸研究所就診,當時哭笑無常。家人介紹情況說:“就從沒收到錄收通知單后,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很怪,整天傻笑、說她已經考上清華大學了,就這樣她一天一天變得越來越傻,到街上到處亂走,有時過馬路真的很危險,到后來就得一個人天天看她,時間也快一年多了,最后沒辦法,經別人介紹說周懷明扎針能治精神病”。經針灸治療每天一次,留針30~40分鐘。十二次為一療程,治一個療程后,病情穩定,隨后又用穴位注射治療2個療程,病發癥全部消失,2010年03月隨訪一切正常。生活幸福。

病例2:劉某某,女,24歲,鄭州大學,學生。于2013年06月20日到我院針灸研究所就診,病史3年。3年前生一男孩后,因生育年齡較小精神過度緊張,產后即出現不寐癥狀,逐漸終夜不得安眠,斷斷續續一直到現在。曾經用過多種中醫、西醫療法都未能從根本上改善睡眠質量,不得不以西藥維持,以致不吃藥就不能入睡。隨著年齡的增大失眠癥狀愈加嚴重,2014年03月,到我院針灸科,經針刺治療,每天一次,12次為一療程,采用針刺取穴百會、印堂、四神聰、風池、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等。手法平補平瀉,留針30~40分鐘。治療一個療程后,基本能達到正常睡眠狀態,隨后又治療三個療程,一直到現在睡眠狀況良好。

四、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據WHO抽樣調查,發病率占5%。抗抑郁劑治療雖有較好療效,但尚有不同程度的副反應、過量的危險性和一定的禁忌證。針灸治療顯示出改善癥狀迅速、沒有副作用等獨特優勢,逐漸為患者所接受。研究顯示,單純的針灸治療與單純的藥物治療效果相近,而使用針灸配合藥物治療,效果明顯提高。

針灸對于抑郁癥的治療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臨床及動物實驗的研究亦很豐富,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針灸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性。在以后的研究中,應加深對電針參數的研究以及針灸處方的規范,以往已有學者對針灸治療抑郁癥的選穴頻次進行了統計,百會、印堂、內關 、三陰交 、四神聰、神門為最常用的穴位,這與本次綜述所涉及文章的選穴規律基本相似,所選穴位為辨證論治的結果,極其符合中醫對抑郁癥病因病機的認識,體現了中醫辨證的正確性。針灸治療抑郁癥與西藥相比,在減少副作用方面極具優勢,可以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針灸治療抑郁癥有著極為廣闊的前景。

針灸治病“辨證選穴”技術應用

鄲城縣針灸研究所  鄲城中醫疑難病研究院  鄲城縣神針中醫館

周懷明 周久凱 周久翔 周久超 周久惠

【摘  要】:辨證選穴是針灸治病的基本法則。疾病的發展雖然千變萬化,錯綜復雜,但總不離臟腑經絡的病機反映,針灸治病,首先要辨清病因,病位,病在何經,屬何臟腑,是經病及腑,還是腑病及經,是初病及經,還是經腑同病。然后再辨陰陽表里,寒熱虛實,選取適當的。針灸治病選穴、證選穴,辯證應以“補不足,損有余”為原則指導臨床,而取穴當先從陰陽著眼,調整陰陽的偏盛偏衰,以達陰陽平衡,次從五行入手,并結合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補虛瀉實,以此來達到人體陰平陽秘的健康平衡狀態。

【關鍵詞】:針灸治病;辯證選穴;技術應用與研究。

辨證論治是中醫基礎理論的兩大特色之一,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靈魂。同樣,針灸治病選穴、證選穴同樣要遵循辨證的原則,以“補不足,損有余”來用于臨床取穴。筆者認為,取穴應先從陰陽著眼,次從五行入手,來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一、病證選穴的基本內容

針灸治病在臨床上首先要做到病證相參,然后再選穴治病。如中風急癥昏迷不省,選人中、內關、極泉、足三里、三陰交,益陰扶陽,醒腦開竅,人中刺法需令患者淚出,極泉刺法至肢體活動效佳;口眼斜取睛明、四白、地倉、頰車;胸痹取內關、膻中,振奮心陽,宣暢氣機;癲狂取大陵、神門、內關、百會、四神聰,安心寧神,開竅益智;胃脘痛取中脘、內關、足三里,寬胸降逆,和胃止痛;單腹脹取氣海、公孫、足三里,健脾理氣,散痞消脹;消渴取然谷、腎俞、三陰交,益腎以生津;泄瀉取天樞、中脘、足三里,振奮脾陽,健運止瀉;疝氣取關元、足五里、曲泉、太沖,疏肝理氣止痛;痿證取手、足陽明經腧穴為主,配筋會陽陵泉、髓會懸鐘,通調經氣,補養氣血,濡潤筋骨,本證療程較長,同時配合皮膚針輔助治療,上肢痿證沿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輕打叩刺,下肢痿證沿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輕打叩刺;癔癥性癱瘓取足跟赤白肉際足心部,刺法透向涌泉,每收立竿見影之效;流感、猩紅熱、肺結核取大椎,大椎為諸陽之會,殺菌消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為臨床常用穴位;上瞼下垂取陽白、頭臨泣、陰陵泉、三陰交;青少年近視取風池、睛明、四白、合谷、光明、三陰交、太沖;老年性白內障取四白、養老、曲池、太沖;鼻淵取迎香、上星、通天、列缺、合谷,宣肺清熱通竅;偏頭痛取頭維、太陽、率谷、足臨泣,疏解少陽,活絡止痛;乳腺增生,熱病汗不出取天池,可以寬胸理氣;會陰能調節男女性透諸經而除百病;延年益壽取神闕,行氣活血,扶正祛邪;暴喑氣梗取天鼎,能祛瘀散結。

二、據證辯病選穴

據證選穴,只要證穴相宜,治療常獲良效。在臨床上總結據證選穴的方法。如“一竅開,百竅開,竅閉不開取百會”“大凡風證取風池”“迎風流淚,目閉不利取睛明”“頭目昏漲取攢竹”“口苦取陽陵泉,口臭取大陵”“痰中帶血取尺澤”“小兒弄舌取手三里”“經絡閉阻,不通而痛,上肢疼痛取合谷、外關、長強”“下肢疼痛取昆侖、懸鐘、環跳”“周身疼痛取曲池、大包”“鎮痛諸穴,刺宜瀉法”“筋脈失其氣血濡潤則攣急,四肢拘攣取尺澤、曲泉、陽陵泉”“手足震顫取手三里、足三里”“足跟疼痛取大鐘”“皮膚瘙癢取曲池、血海”“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合谷調氣,太沖和血,調和氣血取合谷、太沖”“足三里補氣,三陰交益血,補益氣血取足三里、三陰交”“脾約便秘取大橫”“陽虛自汗取內關、曲池、足三里以益氣固表,陰虛盜汗取內關、復溜以斂陰止汗”“氣虛則麻,血虛則木,指趾麻木系中風先兆,上肢麻木取外關、小海、手三里、后溪,下肢麻木取中瀆、懸鐘、環跳、委中”“尿檢化驗出現紅細胞取血海,出現白細胞取大椎、足三里,出現蛋白取陰陵泉、三陰交”。

三、辨證立足于“不足”和“有余”

《金匱要略》曰:“責其極虛。”《難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余”“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當先補之,然后瀉之。”可見立足于“不足”,以透視“有余”是古代醫家常用的方法。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物必自腐,然后蟲生”,病邪之能作祟,由于其正之先虛。虛之與實,是唯物辯證關系,醫者應由此及彼,立足于正氣之不足,邪氣之有余,省癥立方,方不至為病癥所迷惑。如水虛則火實,腎水不足則不能上濟心火,心火有余,火性炎上則不能下溫腎水,水火不濟,心腎不交。臨床上常以瀉南補北法治之即是立足于補水之“不足”而損火之“有余”。明了此理,辨證方能準確,治療才能絲絲入扣。如用針灸治療脾弱肝強的腹脹,取脾俞、胃俞、陰陵泉、中脘以補脾,瀉大敦以瀉肝,亦為立足于“不足”“有余”上的抑木補土法。

四、針灸辨證選穴與陰陽

陰陽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內容,對認識人體、認識疾病、辨證論治等均具有重要指導作用。若六淫、七情等因素導致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失去相對平衡,就會使臟腑經絡功能失常,從而引起疾病的發生。陰陽的不平衡主要是出現一方的“不足”與“有余”。“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針對人體疾病的這一主要的病理變化,運用針灸方法來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可以使機體轉歸于“陰平陽秘”的狀態,恢復臟腑經絡的正常功能,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從陰陽著眼,應注意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陰病治陽,陽病治陰。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是強調了陰陽的平衡。張景岳在《景岳全書·新方八陣·補略》中曰:“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陰陽常有偏勝偏衰,陽盛者即應瀉熱,陰勝者即當祛寒;陽虛者扶陽,陰虛者補陰,才能使陰陽復歸至平衡協調的正常狀態。所以,治療的基本原則是瀉其有余,補其不足。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完成的。例如:胃火熾盛引起的牙痛,屬陽熱偏盛,治宜清瀉胃火,取內庭,針用瀉法以瀉胃火之“有余”;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屬陰虛陽亢,治宜育陰潛陽,取太溪,針用補法以補腎陰之“不足”,配行間,針用瀉法以瀉肝陽上亢,此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方法,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又如陽氣盛、陰氣虛而導致失眠,陰氣盛、陽氣虛則可引起嗜睡,可用根據八脈交會穴的特點,取照海和申脈進行治療,但失眠應補陰之不足瀉陽之有余,嗜睡則應補陽之不足瀉陰之有余。寒濕困脾、腎陽不足引起的水腫,屬陽虛陰盛,治宜健脾溫腎,助陽利水,取脾俞、腎俞,針用補法以補脾腎之“不足”,配水分,針用瀉法以瀉寒濕之“有余”,此即“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方法,即用扶陽益火之法,以消退陰盛。

五、針灸辨證選穴與五行

古代醫家把“五行學說”應用于中醫學,但又賦予它唯物的辯證內容。中醫的“五行學說”是以“陰陽學說”為基礎,它不僅包含著許多樸素的辯證思想,同時還概括了“生克制化”的關系,實質是臟腑器官之間、人與環境之間、體內各個調節系統促進和抑制之間的關系。五行學說指導臨床治療的過程,實質是使人體遭到破壞的體內陰陽的平衡恢復到正常的過程。而陰陽在人身,可見之于三陰三陽的經脈,五行在人身可見之于五臟六腑。三陰三陽雖歸屬于某指定臟腑,但本經穴位均各自通于非本經所屬的其他臟腑。如足太陽經雖屬膀胱,在五行屬水,但經中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膽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等穴位。這說明足太陽經中穴位均各自通于五臟六腑,并不是只限于通本經所屬的膀胱。所以陰陽的平衡和五行的制化有著密切的聯系。

針灸治病離不開五臟六腑的范圍,或補或瀉,也體現了生克制化的法則。例如用五行中的“生”的關系作補瀉,則補生我之“母”之不足,瀉我生之“子”之有余。明·高武著《針灸聚英·治二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篇》詳舉補母瀉子取穴,已為人所熟知。而五行中不僅有相生亦有相克,至于運用“克”的關系,以達到“制生則化”的目的,則比較復雜。《難經·七十五難》曰:“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通俗譯為:肝實肺虛應瀉心補腎,其理由是補水以克火,火被克則不能害金,肺虛可以得救。又“子能令母實”,補水則肺金轉實而能制木。又火為肝之子,瀉火即所以瀉肝之實。此克中有生,生中有克,體現“有制有生則化”之治法。又如清·陳士鐸著《石室秘錄·正治法篇》在肺癰治法中,闡述隔一隔二隔三的治法,聯用治心治脾治肝之藥。所謂“隔一”即是“我生”關系,如木生火。“隔二”即是“我克”關系,如木生火,而火再生土,則木不是生土,而是克土。陳士鐸所說“隔一隔二”,亦體現“制生則化”。用藥如比,針灸亦然。如針灸治淋病,證系熱結膀胱,查膀胱屬水,受制于脾胃之土,針補脾經的合穴“陰陵泉”,陰經合穴屬水,此意味著補土中之水,可以制膀胱熱。另針瀉胃經的合穴“足三里”,陽經合穴屬土,此意味著瀉土之土,則土不至克膀胱之水。此用“制生則化”的原則,取陰陵泉、足三里兩穴,以祛熱結膀胱之證。

六、總結

古代醫家臨床辨證施藥常以“補不足,損有余”為原則,即是看到了“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本質,所以常用扶正祛邪之法。而人體的正邪不平衡,在中醫看來就是體內陰陽的不平衡,而陰陽生五行,所以在針灸的取穴時應遵循“補不足,損有余”的原則,而且不僅要從陰陽著眼,亦要從五行的生克制化入手,以此來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平衡的狀態。總之,只有立足于“不足”才能透視“有余”,方解補虛瀉實,所謂“補不足,損有余”是其義也。

針灸治病,是通過針刺、艾灸等刺激機體腧穴和經絡,藉以疏通氣血,調整陰陽,補虛瀉實,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針灸臨床必須以臟腑、經絡學說為依據,腧穴為基礎,辨證施治,確定合理的腧穴配方,施以相應的刺灸方法,才能奏效。

腧穴,是臟腑、經絡氣血通達于體表的特定部位。腧穴與經絡,是古代醫家在砭刺、針刺、艾灸后所產生的酸、麻、重、脹、熱、涼等感應(古稱“氣至”)的基礎上,逐步發現與形成的。經過反復實踐,發現這種得氣感應不僅在穴位局部出現,而且還沿著一定的路徑向遠處傳導,從而認識到人體內外、上下、前后、左右各部之間有聯系通路;還發現許多穴位可以治療遠隔部位的病痛,而且主治作用相似的腧穴,往往有規律地排列成行;進而把這些穴位歸納分類,逐步形成了經絡的聯線,并給以定位、命名、歸經、分類。經絡的形成與發展,為針灸臨床辨證施治、處方選穴奠定了基礎。

人體腧穴遍及全身,猶如星羅棋布、鱗次櫛比,不但數量、類別很多,而且功能、作用各異。根據臨床復雜多變的疾病,正確選取相對應的腧穴,分別主穴和配穴,組成處方,施針施灸,用補用瀉,辨證施治,對提高針灸治病療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標簽:河南省 針灸 文化遺產 物質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