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忠,濟南市市中區文化館美術創作室主任,濟南市市中區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幾十年筆耕不輟,創作出大量美術作品,在省級、部級報刊雜志發表作品上千件,許多作品進行過專題報道,深受讀者好評。并在山東省美術館,山東省文化館等舉辦個人畫展。
《泰岱松云》180cmX80cm
《清風》120cmX70cm
《泰岱朝暉》180cmX80cm
《秋實》120cmX70cm
《江南勝景》180cmX80cm
《家園》120cmX70cm
《山水清音》180cmX80cm
《鳥語香》120cmX70cm
《雪域高原》180cmX80cm
《秋風》120cmX70cm
《春風逸遠》180cmX80cm
《山高水遠》120cmX70cm
《泰山雄山寺》180cmX80cm
《旭日東升》180cmX80cm
亦近亦遠尋夢人
——讀孫成忠的國畫創作
馬全甫
國畫名家孫成忠生于濱海小城日照,久居海右名郡濟南。生活待他如此慷慨,將搖曳多姿的時光演奏成一曲藍與綠譜寫的色彩交響樂。他的童年,日日沐海風、時時聆濤聲,更像是一個藍色的夢:在這夢里,碧波蕩漾的是海之藍;明凈如洗的是天之藍。成年后,久居泉城,綠則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如詩人孔孚所說,“掬一捧泉水,洗一洗眼睛,心也綠了”。無論是蓮葉何田田的四面荷花,還是二月春風剪出綠絲絳的三面柳,抑或是一城蒼松翠柏的山色及半城綠蔭掩映的湖光,都是綠色光影演奏的人生旋律。
孫成忠先生酷愛讀書,并常常在深刻閱讀之后,反思人生與藝術的真諦、追問道德與哲學的淵源,不斷地做大浪淘沙、去蕪存菁式的素養提升。他深知,身為創造精神產品的畫家,從某種程度而言,藝術創作反應的是藝術家之修養與品德。他深知,惟有高風峻節的藝術家,才能以畫筆直抒胸中的浩然之氣。德高方能藝昭,品正而后文彰;風骨操守如日月,然后藝術才能與日月共明。古人講天人合一,就是要講究思想的運轉與天道的輪回合而為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畫品即人品,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修行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賢荀子曾言,“不誘于譽,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孫成忠先生對生活對朋友葆有一顆謙虛謹慎的火熱之心,對創作對藝術則抱著滿腔曠達超然的磊落之情。他很自然地活著,很認真地畫著,很瀟灑地前行著。他,慎獨而明理,恬淡又愉悅——既不拉幫結派更不爾虞我詐,既不隨波逐流也不特立獨行,既不妄自菲薄又不沾沾自喜;只是安然地站在紅塵滾滾里,冷靜地獨觀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他要做的是向藝術探討樂趣、從生活搜尋真知。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是孫成忠先生的治學理念。多年來,他在繪畫園地做功課更多的是默默耕耘,廣博探索而審慎取用,很少輕率地隨意涂抹,想當然地舞文弄墨。每每經長久斟酌、充分醞釀之后,直達引而不發、不得不發的境地,最后在靈感的帶動下創作過程厚積薄發、噴薄而出。相較眾多熱衷于爭名奪利的人,他更像一位樸實無華、沉默寡言的農民,廢寢忘食、孜孜以求地埋首于墨海硯田,對自己的藝術禾苗殷勤培育、精心侍弄。美術評論家彭德總結了成為大畫家的21個條件,認為畫家成堆的地方,很難成就鶴立雞群的畫家,并形象地打比方說如同荊棘叢生之地長不出好莊稼。彭德先生擔心的是,人多的地方光打磨人際關系浪費不必要的美好時光;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假如一心一意將全部的生命和熱愛都用于事藝,結局當然會很光明——如此,藝術的田野豈能長不出好莊稼。同樣以莊稼做比喻,宋代文學大家蘇東坡講得更為形象,他在《稼說送張琥》中有言,“古之人其才非有大過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之長也。弱者養之,以至于剛;虛者養之,以至于充。”這段話,闡述了古人注重自身修為的培養,等待思想才華完全成熟那種長期不斷努力的虔誠心態與模樣。而且實踐起來,分門別類,有的放矢;對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之堅強健壯,對才智缺乏者注重教養使之逐漸充實。畫家的養成何嘗不是如此,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方能成其妙也。畫家孫成忠先生深謂之,篤行之。
靈動的多樣性、抒情的豐富性,是孫先生國畫創作的顯著特色。他工筆寫意皆能,花鳥山水俱妙。在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他主張萬法為師,即師法古人與師法自然并重、師法自然與師法內心兼具。孫成忠對石濤大師“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創作觀推崇備至,既反對仿古泥古的陳陳相因,又不主張閉門造車式的一味為求新意而扭曲造作。他非常重視寫生,工作再忙每年都要爭取時間給自己,逼著自己深入生活走進自然,立足黃土地切身感受造化神奇。他專程列了一個個寫生計劃,五湖四海的名山大川走了很多,寫生稿摞得越來越高,水墨線條寫得越來越飄逸。孫成忠的畫作既重視構圖奇絕,又主張神韻清秀;筆力雄健,色墨淋漓,氣韻酣暢,于豪放超邁中蘊藏著恬然靜穆的力量。普通人想要在社會上立足,需要與人為善的品質;而畫家想要在畫壇扎根,貴在與眾不同的品格。選擇了藝術,人生就相當于選擇了沒有結局的開始:因為,一生很短,而對美的追尋路途漫長且艱辛。毫無疑問,這樣的人生必將是一場稍縱即逝的苦旅。對畫家孫成忠而言,尋美的苦旅卻是打心眼里歡欣的樂事,因為,滿滿的愛貯藏于心。
這樣的畫人畫事,希望的注釋是虛無的,信仰的追求是朦朧的;美常常分明近在眼前,然而倏忽之間,卻又像霧像雨又像風,一溜煙滑向了遠方。亦近亦遠尋夢人,畫出的是此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