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9歲陳先生假日到游樂園玩,跟兒子坐了一次過山車后,小孩吵著還要再坐第2次、第3次…,當坐到第5次時,他感覺到頭顱內有東西在奔馳。下車后,走路感到輕飄飄,彷彿有種看不見的力量在向右拉著他。之后,每當一低頭、抬頭及睡覺躺下,就會感到一陣暈眩,有時還會想吐,自行買暈車藥規律服用,病癥依舊,持續好幾個月未改善。陳先生就醫時直嚷"右側暈眩比較嚴重!"于是醫師先請他平躺,轉動其頭,見到他的眼球會突然快速地轉動,然后停止;頭向右轉時,眼震會比較明顯,原來是罹患了"右側水平半規管耳石沉著癥"。立即作耳石復位術,病癥就消失了。
中國臺灣高雄的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稱,耳石器位于兩側內耳橢圓囊內,用于感受身體平面移動時的直線加速度,例如搭火車時,即使沒有看窗外,我們也知道火車正起步離開月臺。現代的游樂園,為了讓游客感到刺激,過山車的路徑設計愈來愈"危險",會從直線式軌道,突然高速進入螺旋式軌道,瞬間加速度使耳石器扭曲,若力量過大,超越耳石膠固定耳石的能力,耳石顆粒就會脫離橢圓囊,進入同為水平位置的水平半規管。之后,只要患者一改變身體姿勢時,耳石就會因重力或慣性因素,持續帶動內淋巴液迴流,使患者以為頭部還在轉動,出現眼震和眩暈,可說是"離心力耳石癥候群"。
搭云霄飛車瞬間旋轉加速度易使耳石脫離橢圓囊,進入水平半規管,造成眩暈(陳建志醫師提供)
陳建志稱,口服止暈止吐藥治療頂多抑制癥狀,無法使耳石回到橢圓囊內原來的位置,治療此病,還需要仰賴耳石復位術,專業醫師會轉動患者頭部,觀察眼球旋轉,推測耳石在半規管內滾動的方位,逐步把它們歸回橢圓囊內。此病原本常見于頭部外傷后,會發生在乘坐過山車實在很特別,因為半規管內有耳石顆粒滾動,患者比之前更加容易暈車,會誤以為是"動暈癥"(即暈車癥)持續所致,以至于延誤治療。
需注意的,發生于搭乘交通工具后所產生的平衡失調,也可能是"登陸不適癥",只要一返回交通工具,癥狀會消失,治療以平衡訓練及口服丙型氨基丁酸受器調節劑為主,有類似病癥者,宜先正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