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覽,盡顯城市山水畫之大美!
宮劍南
10月11日至15日,由中國藝術報社、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國畫家》雜志社、《藝術交流》雜志社、新疆恒正司法鑒定中心承辦,在北京四季海星電梯工程有限公司、中糧長城酒業有限公司、駐馬店五龍口酒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名家作品邀請展暨楊留義城市山水畫師生作品展”在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舉行。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出席12日舉辦的開幕式,并與潘震宙、趙學志、于志學等嘉賓為展覽啟幕。鄭希友、劉國強、唐延海、郭希敏、冀彥偉、向云駒、馬鋒輝等中國文聯各部門、各直屬單位、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負責人,余寧、孟祥寧、楊惠東、楊留義、王強等展覽主承辦單位負責人等也出席了開幕式。楊留義城市山水畫學術研討會同期舉辦。
生動展現新時代中國的大美之境
本次展覽展出了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名家邀請作品和楊留義師生作品近100幅,畫家們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對北京、上海、西安、杭州、澳門、青島、廣州、拉薩等著名城市進行了創造性的描繪。畫家們滿懷激情地用獨特的筆墨語言關注城市的個性、詩意的棲居、歷史的輝煌與時代的創造,生動地展現新時代盛世中國的大美之境。
開幕式上,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會長楊留義回顧了城市山水畫的發展歷程,并介紹了城市山水畫創作的主旨,他說:“城市山水畫是中國畫與新時代的融合,是以城市為主題的創新發展和新概念下的新課題。城市山水畫歌頌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表現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高度融合后的雄渾博大。”新時代以來,中國美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表征就是描繪人民群眾的嶄新精神面貌、繪就壯闊而豐富的時代畫卷,美術家們在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上聚焦聚力,一大批來自火熱現實生活、記錄美好時代的優秀美術作品,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在這一時代洪流中,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城市山水畫的創作,并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藝術報社副總編輯余寧表示,今天呈現的近100幅作品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生動藝術實踐結出的碩果,是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優秀文藝作品在中國畫領域上的一個集中體現。以楊留義為代表的城市山水畫家們緊貼時代脈搏、扎根現實生活,創新性繼承中國優秀傳統繪畫的筆墨技法和美學內涵,開辟了以傳統水墨表現當代城市、融通城市風貌與山水寄情的中國畫創作新范式。
畫家于志學在致辭中強調了創造的重要性,并強調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原文化部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潘震宙則認為,參展作品中的城市山水畫創作成果豐碩,展覽可以用“吞壯美山川之萬千氣息,吐城市新貌之勃勃生機”概括,給觀眾帶來新的藝術沖擊和藝術享受。
清雅的韻致與剪不斷的鄉愁
“城市發展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從漫長的歷史進程看是如此,從近代現代當代以來是如此,從改革開放以來是如此,當下更是如此。城市已經成為繁復、遼闊、深邃的社會景觀、歷史景觀、文明景觀。既然‘筆墨當隨時代’,在一個城市越來越發達的時代,中國畫的筆墨當然就應該表現城市,否則,‘筆墨當隨時代’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城市山水畫’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中國藝術報社總編輯康偉在評論文章中這樣寫道。
本次展覽所展出的城市山水畫作品,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對城市風貌進行了創造性藝術描繪,集中反映了當代社會人與城市、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之間的新關系和新平衡。作品關注人和自然的關系,作品中有自然情懷和生態意識;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情結,在作品中關注城市發展演進的歷史文脈;還有強烈的時代激情,細致觀察、研究城市的建筑風格、空間格局、人文氣質、生態氣象和城市個性,并很好地融入到作品之中。展出作品筆墨渾厚華滋、氣勢蒼勁磅礴、意境高古淵雅,讓觀者身臨其境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新時代城市山水畫的色彩與魅力。
美術評論家、《美術》雜志原執行主編夏碩琦認為,城市山水畫不是城市地圖,而是供人欣賞的藝術品,所以在城市山水畫創作中應特別注意人文氣息,既可表現物質建設的燦爛輝煌,亦不應忘清雅的韻致與剪不斷的鄉愁:“城市山水畫家應滿懷激情地去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詩意的棲居、歷史的輝煌與時代的高端創造。人造景觀與生態景觀在畫家人文情懷的濃情點染中所構成的富有時代特殊美感的嶄新意境,正是誘人藝術魅力的源頭。”
從“天人合一”到“天城合一”
楊留義長期致力于城市山水畫創作,他以恢宏巨制與氣象盛大的城市風光寫意而聞名于當代畫壇,一系列作品更奠定了其作為城市山水畫家的地位和聲譽。他為諸多著名城市或歷史文化名城繪制城市山水畫,如《澳門吉祥》《魅力北京世博園》《天驕西藏》《古都西安》《燕山攬勝》《嶗山攬勝圖》《長白攬勝》《最憶杭州》《江南明珠天目溧陽》等,蘊含沉郁的內力,令人常讀常新。
楊留義師生創作的城市山水畫,其共性是都有山有水有城,而且無一不是首先突出山水,使之保持山水畫的品質,然后再巧妙布局城市物象——如楊留義創作的《廣州吉祥》用大片的紅渲染木棉花,使樹的山水地位得到強化,著名的“小蠻腰”和“五羊雕塑”,則在遠眺之中風姿綽約;《天驕西藏》則用絳紅將布達拉宮的紅宮和夕照下的群山互相呼應,群山之紅彰顯了世界屋脊陽光之城的燦爛景觀,這些作品都很好地解決了城與山和水的關系。
楊留義描繪的每一個城市,都會充分顧及它的歷史、地理、環境、地標性建筑——《最憶杭州》將雷峰塔、西湖、三潭印月置于畫面中心位置,遠處才有隱約可見的城市樓群,其中又突出了G20峰會主建筑,可以說是熔古今于一爐,而更多的篇幅還是給了青綠山水,甚至一處完全來自傳統山水畫的疊瀑;《旭日東升大美青島》抓住青島大海日出的城市特點,以嶗山為山,以大海和點點漁帆為水,天際高懸一輪紅日,一片海濱城市建筑中,又突出五四廣場的紅色雕塑,以及棧橋、八大關等青島地標,城市山水因此達到了賞心悅目的效果。
“楊留義把山水巧安排,把城與自然、現代與傳統、科技與生態、古典與時尚、城市與鄉村這些矛盾的對立的元素和諧地統一起來,讓它們協調地聚集在同一個空間,不僅和諧共生,而且實現審美的煥然一新。楊留義創造性地解決了城市山水畫面臨的諸多挑戰、矛盾和悖論,使城市山水畫成為獨樹一幟的山水畫新體裁、新品類、新風格。”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向云駒說。
在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看來,楊留義的畫作多有“山高水長”“氣破天宇”和“北山初雪”的落款,更有“漢魂唐魄寫燕山”“漢魂唐魄寫江山”等的題跋,可見他的寫意是從對天地自然感懷而進入主體精神表現的,而“漢魂唐魄寫江山”又表明他的這種寫意汲取的是中國漢唐古風詩文的養分,他在筆墨里傳遞的已不是完全的現實觀照,而是從漢唐雄風中汲取的一種博大氣象。
以楊留義為代表的一批致力于中國城市山水畫創作的畫家們,表現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高度融合后的雄渾博大,反映的是藝術家在提煉生活后的遷想妙得。在美術評論家、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恩存看來,城市山水畫藝術盡顯出山川悠遠、長風浩蕩的宏大氣勢與境界,以感性生動的生命形式,概括了山高水長與群峰巍峨的遼遠與闊大,營造的是大山大水的蒼茫情調,流露出的是深層的生命旋律。
向云駒認為,楊留義所“領銜”的城市山水畫創作,在當代城市化生存環境中存續中國的山水畫文脈和山水精神,在當代生態文明視野和精神中注入“天人合一”的生態理想和哲學意蘊,在當代城市發展中倡導現代與傳統的和諧和現代對古代的傳承,在當代城市發展中重塑具有生態建設和生態文明的城市文化多元化、豐富化的發展模式。
而在康偉看來,城市山水畫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天城合一”:“‘天城合一’由‘天人合一’而來;所謂‘天城合一’,就是將城市置于作為‘天’的象征的山水之間,就是用作為‘天’的象征的山水觀照城市、浸潤城市。楊留義城市山水畫對‘天城合一’的追求,既是對‘天人合一’傳統的傳承,也是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對天人關系和生態文明、城市文明的新的藝術之思、新的藝術創造。”
從筆墨當隨時代到藝術引領時代
楊留義城市山水畫藝術影響力和標桿意義
習瑞
城市山水畫藝術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一個屬藝術范疇,一個是國家戰略。探討兩者之間的關聯,即藝術的時代性和時代的藝術性,是一個富于挑戰性的大話題。我認為藝術可以豐滿、影響甚至引領時代,反過來時代又能夠賦予藝術以更加鮮活與澎湃的生命。
不久前的10月12日,在中國文聯研討廳和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舉辦了一場楊留義城市山水畫研討會和楊留義城市山水畫師生作品展。這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在中國文聯首次舉辦的個人城市山水畫研討會。通過這次中國最高規格最具有學術性價值的藝術論證,從根本上確立了楊留義開創的城市山水畫地位。首都和全國文化藝術界權威人士,進行了深入和熱烈的研討。他們提到了清初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觀點。時代主題的經常性轉換,要求藝術必須調整自身的姿態與方向,成為創作者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因為從事新聞多年,我更喜歡從時代角度而非藝術角度,來打量、思考和總結。我的觀點是:楊留義城市山水畫藝術體系,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一個藝術注釋,有著標桿的意義。
如果藝術止步于藝術,那只能算是一個藝術家的本份工作,最多名頭前冠上一個“著名”。藝術家如果心甘情愿地享受附庸風雅者和跟隨者的便利與榮耀,則藝術就會漸顯腐朽沒落之象。藝術的影響力不僅在于跟隨時代,配合時代,響應時代,豐富時代,為時代添磚加瓦從而成為時代大潮中的同行者。更重要的是,時代也在呼喚另一類大藝術家,盡管這類大藝術家極度稀少——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以其獨特的藝術思想與藝術理念,啟發和感染時代;以超前的觀念性創新,推動和影響時代的思潮,甚至在某一個階段與某一領域引領時代!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打破了傳統繪畫對藝術家的束縛,創造了立體主義,被譽為透視法發明以來藝術界最大的革命。對現實世界進行分割后,畢加索又在畫中重構世界。從近代世界藝術史上看,畢加索無疑起到了一個重要的標桿作用。其藝術體系和他本人寫滿了“自由”,成為世界人民心中一個時代偶像和超級網紅。他的藝術影響力與時代貢獻,不亞于任何一位世界級大人物。
藝術的社會影響力和標桿意義是藝術引領時代,這也是大藝術家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最大的歷史貢獻與藝術殊榮。
古往今來,中國的藝術家能夠站立于時代最前沿并擔當起時代號角重任的并不多見。比如戲曲界梅蘭芳,比如相聲界侯寶林,都是開創先河的領軍者,通過自己的藝術表演或作品,推動了時代發展,成為國家的一種軟實力和文化名片。作為傳統文化最重要組成的中國水墨書畫,星光閃爍。但因為書畫特性決定的,再大牌的書畫家也只是在圈內有影響,往往也是因為拍賣的價格等世俗的新聞,才受到社會關注。真正能與時代發生關聯的少之又少。畢加索的傳奇,在中國很難復制。
在我看,楊留義的出現有些意味深長。特別是他多年前創立“城市山水畫”,獲得國家知識產權認證,在北京文聯直接指導下成立了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完成了中國第一個開宗明義打造城市山水畫藝術體系的史詩級創新。這一切或許緣于出生于中原大地的他,不一般的人生經歷:從小飽受生活的磨難,三歲會爬,四歲會走,六歲學會說話,12歲才上學。當兵后到南京藝術學院學習,激發起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山川的無限鐘情,對許多城市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憂慮……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天將降大任于斯也,最終楊留義沒有辜負藝術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藝術敏感性。萬物皆有縫隙,那是光進來的地方。楊留義看到了這一束光,完美地利用了時代的窗口期。作為一個時代型的大藝術家,而不僅僅是一個“筆墨當隨時代”的小眾藝術家,楊留義城市山水畫藝術體系,正在成長為一個時代標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生態文明建設最著名的科學論斷之一。同時也成了楊留義城市山水畫的一個創作源動力。正像中國文聯的座談會上,一位藝術評論家提到的,城市滋養人的身體,而大自然滋養人的靈魂。那么,如何將綠水青山描繪成金山銀山,如何在山水畫間植入城市的元素,如何對城市風貌進行創新性設計,如何集中反映當代社會人與城市、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之間的新關系和新平衡,解決了這些理論問題和創作創新,也就完成了城市山水畫藝術體系建設——在當下的中國,或許成了最能與國家戰略發生關聯的藝術體系。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藝術家要勇于承擔時代的重任,要具備時常從象牙塔仰望星辰大海的格局與清醒的認知。大藝術家就是人民之子,要歌頌江山,歌頌生態文明,與時代同行以及引領時代。
有一條重要的新聞值得在此一書: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楊留義創作的巨幅城市山水畫《嶗山攬勝圖》,成為峰會舞臺上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重要亮點之一。當晚央視新聞聯播,出現了這幅《嶗山攬勝圖》作為背景的畫面。楊留義另一個新聞是:2019年4月,為北京世園會創作的城市山水畫《燕山攬勝圖》。
楊留義作品:《嶗山攬勝圖》
今年兩會碳達峰、碳中和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楊留義在中國文聯的座談會上也表示:正在組織動員廣大書畫家積極參與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當中,也為碳中和和碳達峰做出藝術家自己獨特的貢獻。他要求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的畫家們,以自己的畫筆為自己所在的城市創作以城市山水為主的文化名片,抒寫富于城市生態美的人文情懷,讓城市更山水!
楊留義城市山水畫藝術體系,已經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做了最好的藝術詮釋。
人世間的大藝術都是形而上的東西,具有神性的氣質與精神內涵。大藝術家也總是處在高處不勝寒的維度,但激情澎湃的使命感,使其必須要擔當起時代首席藝術師的歷史責任——以藝術的力量引領時代發展!城市山水畫藝術體系和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這一次有意義的相遇,帶給了楊留義巨大的機會和更高的期望值。我有理由相信楊留義的未來,注定星辰大海。
(作者為北京資深媒體人士)
2021年12月4日
楊留義藝術簡歷
楊留義開創了中國城市山水畫先河。
他創作出中國第一件山水畫長卷(250米)《西南萬里江山圖卷》。
他多次參加國家文化藝術活動,并在聯合國總部、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法國盧浮宮、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俄羅斯美術館、普希金博物館、中國文聯、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
他先后在中國文聯研討廳、中國美術館研討廳、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釣魚臺國賓館以及楊留義城市山水畫藝術館等多地舉辦學術研討會。
他應邀于2018年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創作巨幅國畫《嶗山攬勝圖》,于2019年為北京世園會創作巨幅國畫《燕山攬勝圖》。
他的作品《宋人詞意圖》、《雅典·衛城》、《山不爭高自極天》分別搭載“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和“天宮一號”遨游太空。
他的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多家單位收藏。
在北京、廣州、河南等地,他建立多所“楊留義城市山水畫藝術館”、“楊留義城市山水畫工作室”。
楊留義創造性的提出了中國城市山水畫理論體系,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并成立了藝術理論研究機構。
楊留義城市山水畫藝術作品是對當代中國城市生態文明思想的藝術詮釋,是打造中國城市人文與自然完美結合的藝術符號。
孟祥寧(研討會學術主持、中國藝術報社副社長)
城市,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水畫,是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中國傳統繪畫。上世紀九十年代,錢學森提出:“我國畫家能不能開創一種以中國社會主義城市建筑為題材的‘城市山水’畫?”可謂中國畫領域的“錢學森之問”。
筆墨當隨時代。在一個城市越來越發達的時代,“城市山水畫”應運而生。
“城市山水畫”切實地探索當代城市和傳統山水的結合,在城市化生存環境中存續山水畫文脈和山水精神,在當代生態文明視野注入“天人合一”的生態理想。以楊留義為代表的“城市山水畫”藝術家,借城市山水表達著他們對時代變遷的感興和對“美麗中國”的寄懷與抒情,為傳統山水畫找到一個具有時代性和創造性的突破口,為城市發展注入自然、詩意、生態的審美價值,為城市景觀找到一個古典的呈現方式,為后世留下當代中國的歷史記憶和審美面貌。
關于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本次共展出楊留義師生作品近100幅,作品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對杭州、青島、廣州、拉薩、常熟、澳門、西安、上海、北京等著名城市進行了創造性的藝術描繪。這些作品滿懷激情地去表現人與城市、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之間的新關系和新平衡,藝術家用獨特的筆墨語言關注城市的個性、詩意的棲居、歷史的輝煌與時代的創造,生動展現出新時代盛世中國的大美之境。
潘震宙(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
今天這個展覽以楊留義先生為首的城市山水畫家們把城市文化和青山綠水融合起來,把城市現代化建設與自然生態文明的發展融合起來,使之彼此相依,和諧共生,熠熠生輝。就像懸掛在大廳中央楊留義創作的這幅巨幅城市山水畫《祖國首都——北京》,感覺十分震撼,厚重而大氣,可以用“吞壯美山川之萬千氣息,吐城市新貌之勃勃生機”,充分體現出中華之正氣,并形成特有的個性和風格。
如何表現時代的精神?這對于藝術家來說是重任在肩,用新手繪舊畫無新意,不行,難以表達我們的時代。拋開傳統另起爐灶,那也不行,那就不是中國的山水畫,在創造中傳承,在創新中發展,用新的筆墨語言來塑造中國山水畫的時代精神,應當說,這是一個艱難的課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個艱難的課題,正是因為這個巨大的挑戰,這是成為城市山水畫應運而生、脫穎而出的客觀必然性。楊留義先生,作為城市山水畫家的開創者他帶領他的團隊,對時代進行觀察、體驗和思考,努力地把技術和創新相融合,試圖勇敢的擔負起這個重任,并且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于志學(冰雪山水畫創始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
畫家于志學在致辭中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并強調藝術與生活的關系。著重對這次城市山水畫展的代表畫家楊留義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楊留義是一個不甘因循守舊的畫家,他喜歡大膽創新。每個時期,他都會創作一批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通過對各異的自然山水和不同風格的城市文化建設的研究,綜合歷代名家技法給予提煉,創造出反映生態文明建設的藝術符號——“城市山水畫”。美術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楊留義的城市山水所以成功,有幾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楊留義有見識。他知道山水畫的靈魂是統帥一切筆墨的關鍵。他的筆墨緊緊抓住山水畫的靈魂不放。第二,楊留義有膽略。楊留義為人十分謹慎低調,樸實謙虛。但是畫起畫來,卻是大刀闊斧,勇往直前。他敢于想人不敢想、為人不敢為,他敢于打破常規、畫別人不敢畫的城市形象,開辟自己的新天地,彌補了歷史缺憾,填補了藝術空白。第三,楊留義有扎實的筆墨功夫,成熟的筆墨經驗和感悟,楊留義經過幾十年的藝術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筆墨創作經驗,他對筆力運行、墨法鋪陳都有自己一系列的方法。第四,楊留義是一位心胸開闊具有厚愛之心的畫家。藝術創作,說到底,就是畫家吐露自己的心胸境界、人品道德,表現自己的學養和氣度。沒有博大的胸懷,難于畫出博大的畫面;沒有高尚的道德,難于畫出高雅的畫面;沒有深層次的氣度,難于畫出深層次的筆墨境界,沒有陽剛大氣的藝術審美就難于表現和透露出一種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與生機,這就是楊留義情懷的宣泄、人格的展示,是他對國家、民族、人民的一種深情祝福。楊留義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是值得我學習的。楊留義的城市山水藝術一定會載入史冊,引起藝術界的廣泛關注和研究。
余寧(中國文藝評論家理事、中國藝術報社副總編輯)
中國藝術報社副總編輯余寧表示,今天呈現的近100幅作品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生動藝術實踐結出的碩果,是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優秀文藝作品在中國畫領域上的一個集中體現。以楊留義為代表的城市山水畫家們緊貼時代脈搏、扎根現實生活,創新性繼承中國優秀傳統繪畫的筆墨技法和美學內涵,開辟了以傳統水墨表現當代城市、融通城市風貌與山水寄情的中國畫創作新范式。
楊留義致辭
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會長楊留義回顧了城市山水畫的發展歷程,并介紹了城市山水畫創作的主旨,他說:“城市山水畫是中國畫與新時代的融合,是以城市為主題的創新發展和新概念下的新課題。城市山水畫歌頌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表現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高度融合后的雄渾博大。”新時代以來,中國美術發展的一個重要表征就是描繪人民群眾的嶄新精神面貌、繪就壯闊而豐富的時代畫卷,更好解讀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實踐做到學、思、踐一體化,美術家們在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現實題材美術創作上聚焦聚力,努力打造中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藝術符號,記錄現實生活美好時代的優秀美術作品,在這一時代洪流中,北京城市山水畫研究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城市山水畫的創作,并力求筆墨與華彩交相輝映,圖式與內涵和諧共生。
楊留義作品:《北京》
楊留義作品:《上?!?/p>
楊留義作品:《人文中山》
楊留義作品:《青島》
楊留義作品:《常熟》
楊留義作品:《承德》
楊留義作品:《版納》
楊留義作品:《澳門》
楊留義作品:《西安》
楊留義作品:《武漢》
楊留義作品:《西藏》
楊留義作品:《天目》
于志學作品:《塞外風光》
楊留義作品:《北京》
馬西光作品:《塔吉克舞》
胡正偉作品:《西域行駝》
吳建平作品:《浦東新貌》
鄭美秋作品:《林芝印象》
騰模作品:《頤和雅園》
竇黎明作品:《水城印象》
張君法作品:《古城新壽》
張玲作品:《胡同小景》
竇鴻山作品:《瑤嶺早春》
馬萬國作品:《頤和園》
常亮作品:《江城勝境》
賀紅梅作品:《中原之春》
田志明作品:《金城攬勝》
李春雷作品:《漠河冬月》
賀為作品:《吉祥承德》
萬博作品:《江南春色》
魏鐵山作品:《漕糧到京碼頭忙》
張藝馨作品:《自在沐清風》
張宇陽作品:《北京風光》
趙建中作品:《故園秋晚》
張鵬作品:《承德外八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