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人才報告(2021)》在2021重慶英才大會·中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英才論壇上正式發布。
據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辛介紹,當前,如何更加充分地發揮人才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第一資源”作用、如何讓長江經濟帶在國家人才雁陣格局中成為“領航頭雁”是沿江各省市面臨的共性課題,亟待得到專業權威的破題解答。為此,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會同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共同發起“長江經濟帶人才協同發展”研究課題,逐年研究并發布《中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人才報告》,以切實行動為推動長江經濟帶人才協同發展貢獻“人社智慧”、擔當“上游責任”。
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院長袁羽鈞介紹,作為全國首個長江經濟帶人才綜合發展研究課題,報告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十余家相關單位和智庫機構專家學者的協助和指導,確保了內容數據的科學和準確。報告在全國率先提出“長江人才帶”概念,以沿江11省市人才發展情況為研究對象,采用區域內外橫向與縱向比較法對長江人才帶生態進行整體和分域評價分析。
同時,報告首創“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人才指數”,從地區經濟發展、政策友好度、人才發展基礎、人才發展潛力、人才幸福度五大維度,以層次分析和專家打分方法展示長江人才帶發展現狀、剖析問題短板、提出意見建議。報告首次提出建設“長江人才走廊”構想,為長江人才帶各省市下一步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共贏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報告顯示,長江人才帶總體發展水平處于全國中上游。從省級指標看,上海、江蘇、浙江以明顯優勢位列長江人才帶發展指數前三名。近年來重慶經濟穩步發展,人才投入持續加大,人才工作成效顯著,整體人才發展指數位列第五名,僅次于長三角三省一市。從內部區域看,下游長三角走在最前沿、優勢最明顯,三省一市人才發展特色鮮明,區域人才一體化進程加快布局。中游三省各領風騷,湖北省人才發展平臺眾多,高科技人才競爭力較強;湖南省以“芙蓉人才行動計劃”為引領,人才吸引力穩步提升;江西省以經濟增長帶動人才發展“提速”,人才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上游川渝地區人才發展基礎較牢、趨勢向好,尤其自去年以來,兩省市以成渝雙城人才合作帶動整體人才工作思想一盤棋、理念一體化,人才發展量質齊飛。云貴地區在長江人才帶整體發展中仍處于洼地,未來需進一步融入長江人才帶發展,以謀求更持續進步。
報告指出,長江人才帶發展水平“東高西低”梯度格局明顯,區域之間差距較大,雖然城市圈人才合作相對活躍,但上游地區“下游水平”,下游地區“上游水平”,上中下游合作存在斷層,缺少基于長江經濟帶融合發展的全流域人才合作機制,阻礙人才流動和協同發展的壁壘依然存在。各省市內部人才發展“兩極分化”明顯,省會重點城市人才實力普遍“一枝獨秀”,其余城市人才吸引力和競爭力則相對局限。
報告認為,重慶作為長江人才帶典型的城鄉人才資源“二元化”結構分布城市,可深入推進全市“一區兩群”人才協同發展實踐,強化主城區都市圈“一區”對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兩群”地區人才輻射作用,帶動全市人才“均衡化”和“一體化”發展,并為長江人才帶其他省市提供實踐樣本,積累實踐經驗。
報告研究表明,長江人才帶生態進化呈現六大趨勢。其中,“各地人才政策激勵因子的趨同化將導致城市間人才競爭的均衡化”較為突出。這將進一步淡化人才工作地域屬性,為未來打破地區壁壘,促進人才跨區域流動,實現人才最大價值和發揮最大效益提供了有利條件。
報告建議,打造長江人才走廊,通過統籌協調各省市人才規劃編制、政策創新,搭建人才流動平臺、整合人才服務資源、厚植人才引育沃土,推動“政、產、學、研、資”等人才發展要素資源在各省市間自由“流動”、充分“涌動”,讓更多優秀人才在長江經濟帶近悅遠來,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打造堅實“人才之基”。